1、1农民工代际差异凸显的问题与对策摘 要:当前我国农民工代际差异问题已经出现,新生代农民工淡出乡村、融入城市倾向明显,向往体面工作、主动维权欲望强烈,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农民工市民化挫败感淤积、职业期望严重分化、主动维权意识受挫、农村潜在劳动力相对不足等社会问题。加大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完善劳动就业制度,健全维权机制,推进农村产业化经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城市化;农民工;市民化;代际差异;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11-0077-04 进入新世纪,我国农民工队伍结构悄然发生了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渐分化出
2、来,成为了城市务工人员的主体。随着传统农民工因年龄因素逐渐退出,他们将逐渐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 农民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出生,在非户籍所在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农业户籍人口,即出生在农村打工在城市的 80后和 90 后群体,称为新生代农民工;另一类是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出生的依然在城市打工的群体,可称为传统农民工。对比两代农民工,代际差异明显,问题突出棘手,解决任务紧迫。 一、农民工代际差异概况 1.从“改善生活”到“改变命运”的转变。传统农民工打工的目的2很简单,那就是挣钱改善生活。他们只是羡慕城市生活,大多从未思考过在城市栖身,没有城市化的愿望。相对于贫瘠的农业
3、产出,只要利用农闲时间到城里打工比农闲在家还要花钱好一些,哪怕是挣不到钱,但至少不用在家里花钱,能减轻一些家庭负担,他们就选择打工。这是最初大多数农民背井离乡进城务工的原初动因。之后,他们开始对比农忙时间的农业产出与进城务工的劳动所得,只要进城务工挣到的钱比农业产出多,他们就愿意在农忙时间继续在城市打拼,把庄稼留给年迈的父母照看。传统农民工多对自己的生活做纵向比较,只要今天比昨天收入多一些,生活水平提高一些,日子过得更宽松一些,孩子能接受起码的教育,他们就知足了。 如果说传统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入城市务工的目的是改善生活,那么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则是为了改变命运。他们打工不仅仅是为了挣钱改善生活,
4、更主要是融入城市、取得市民身份、改变命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愿望强烈,他们希望在打工城市长期稳定地居住生活,渴望在城市社会落地生根,渴望被市民社会接纳和认可。传统农民工进城务工参照系是老家农村,只要出来打工比在家种田划算,他们就愿意打工;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参照的是本地工人的工资福利,深感一纸户籍带来的不公,相对剥夺感较为强烈。与父辈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的生活多做横向比较,这种与城市同辈的横向比较强化了他们市民化的冲动。较好的就业机会、完善的社会保障、优越的教育发展权利、高质便捷的生活是他们所向往和追求的。 2.从“打工赚钱”到“体面工作”的转变。传统农民工不在乎职业3和工种,只要能挣到
5、钱改善生活,脏、累、差、污染、危险是他们不顾忌的。再脏再累再差,只要能挣到钱,顺顺利利地领到工资,改善居家生活,养活一家老小,这是他们最大的幸福。职业病是他们所不了解的,只有到了明白“前 30 年拼命挣钱,后 30 年拼钱挣命”的道理后,他们才知道职业病的危害。就这样他们也知足了,比起那些在工伤事故中失去生命的工友们来说,他们认为自己是幸运的。 相对于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自我实现愿望强烈,他们多不愿意从事脏、累、差和高污染、高危险的低端行业。虽然出生在农村,但由于有着与城市 80 后、90 后共同工作与生活的环境以及共同的特质和偏好,他们希望和市民一样,拥有职业带来的体面和尊严。被城市社会
6、接纳,过一种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是他们的愿望。 3.从“逆来顺受”到“主动维权”的转变。传统农民工的成长环境在农村,缺乏甚至缺失与市民社会沟通的能力和技巧。相对于社会关系复杂多变的市民社会来说,传统农民工是弱势群体。他们工作生活在城市,却被市民社会所冷落和抛弃。面对强势的用人单位,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往往选择逆来顺受,忍气吞声,息事宁人,往往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工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不得不做出无谓的让步。只有当陷入绝人之路时,才会采取非常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对于传统农民工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强烈。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后,他们与城市的 80 后、90 后
7、一样,工作与生活环境极为相似。同样是 80 后、90 后,从事同样的工作,然而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差别竟是如此悬殊,这种悬殊让他们深感社会不公。同样4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奈何公民待遇如此差距。他们有了较强的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对平等就业权、社会保障权、教育发展权、话语表达权,相对于传统农民工而言,有了更高的期待。 4.从“依恋乡村”到“淡出乡村”的转变。传统农民工从出生到成年,工作生活在乡村,农村社会是其工作生活的大舞台。他们有较为丰富的农耕经验,他们愿意从事农耕,只要农耕能让他们生活过得下去,而一旦农耕难以支付其简单的日常开支时,他们愿意背井离乡,到城市寻求赚钱的机会。但是,他们进城仅仅是为了改
8、善一下自己的生活状况,仅仅是为了使自己的农闲时间派上用场,而不是白白浪费,或者取得比农业产出更多的收益。农村是他们的情感依托,那里有他们的父母儿女和亲戚朋友,他们离不开也从未想过要离开自己家族传承下来的亲情脉络,他们对自己的农民身份高度认同。 新生代农民工的父母,基于自身阅历和切身体验,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值较高,哪怕是自己再苦再累,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得到较好的教育,他们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道理。所以,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传统农民工而言,受教育程度较高。由于他们大都是一走出校门即进入了工厂,他们在农村一毕业就到城市“就业” ,没有农耕生活的实践经历,缺乏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对农村的情感
9、缺失。自踏入城市的那一刻起,就没有想着“吃回头草” ,他们像城里的市民一样对农民身份不齿,厌恶农耕社会,乡村观念淡漠。 二、农民工代际差异凸显的现实问题 1.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挫败感淤积。新生代农民工,因其生活5时代、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与市民社会有诸多相似,相对于传统农民工而言,其更熟悉城市生活,对城市社会的了解认知较为丰富,融入市民社会的愿望较为强烈。 然而,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市民社会,与之进行比拼的不是两代农民工,而是新生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市民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使新生代农民工与父辈相比仅有的一点教育优势化为乌有。新生代农民工在与新生代市民的较量中,多是败下阵来。城市生活的高成本导致
10、的市民化无能产生的挫败感加深了他们对市民社会的渴望、对农耕社会的歧视。当这种融入渴望越来越远离时,他们对城市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会转化为对市民社会的仇视和对农耕社会的蔑视,甚至会认为市民社会是一个势利无情、斤斤计较、信任缺失、人人为己的无良社会。 面对这种挫败,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像父辈那样沉默忍耐、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他们以静坐、下跪、游行等抗争的方式向政府施压,这一方面显示着他们对政府处理事关自身切身利益事件的不满,同时也彰显着他们对政府处理这些事情尚存最后一丝信任。当以这样的方式依然难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他们不会选择沉默,仇视和破坏城市基础设施及其他的破坏行为是他们对社会不公的无言抗争。
11、长此以往,这种不良情绪淤积到一定程度会激化社会矛盾、危及城市稳定乃至整个社会和谐,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2.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期望分化严重。与传统农民工多从事建筑业等劳动强度大的低端行业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能够摆脱苦、脏、累、差的体力劳动,体面的职业取向明显。然而,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刚出校6门就加入了农民工队伍,工作经验相对缺乏、专业技能相对较低,与城市产业转移升级的专业需求不匹配,在与实力远超自己的新生代市民竞争时,他们几乎毫无优势可言,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虽然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像他们的父辈一样,然而,先天不足的竞争力、就业市场竞争的结局依然是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着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低的低端
12、产业,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一旦正当的职业期望由于城市的排斥和自身的限制落空,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女性农民工转而进入色情等不端行业。较高的职业期望与捉襟见肘的职业技能使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期望产生分化:一边是苦脏累差的低端行业,一端是灯红酒绿物欲糜烂的城市生活。在他们中一些人看来,从事色情行业获得的收入远比从事苦、脏、累、差的工种赚得多和轻松,而且还可以过一种满足虚荣的体面生活。对比一下同伴恶劣的生存环境,对比一下自己从前在农村的挣扎生活,他们欣然接受当前的生活状态,不因自己的道德沦丧而不安,相反在同伴面前沾沾自喜。3.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强烈。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一样,面临着工资拖
13、欠、劳动强度大、社会保障缺失、职业病和工伤事故频发、培训就业、子女教育、住房等诸多现实问题。上述诸多问题,传统农民工仅仅关注工资问题,而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权益的关注已经向纵深方向发展,他们对国家体制衍生的农民和市民身份产生了怀疑,开始了公民权意义上的平等追求。无论农民与市民,他们都是我国公民,都应平等地享有公民待遇。此种待遇的实现程度不应有国家体制牵绊,而应依7据公民自身能力素质来决定。新生代农民工开始追求一种起点的公平。我们在走访部分农民工时,有工友就说:我们看新闻,各省市都在探讨异地高考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这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吗?这可以成为新闻吗?说白了,异地高考问题就是城市社会对
14、市民利益的保护。全国高考一张卷,一个分数线,异地高考问题迎刃而解。政府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耗费那么多的资源吗?国家为什么要保护市民利益而无视农民利益,这显然是市民社会对农民社会的侵犯。一个在外打工的青年能意识到这些,显然,是对自己生活的不满和对市民阶层的向往。新生代农民工再也不愿意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在城市打一辈子工,到了老了干不动了,回归故里。他们更愿意定居在自己为之打拼的城市,跻身市民社会,享受国家体制赋予的市民社会的“殊荣” 。然而在现实中,他们的种种愿望还难以得到满足。 4.农村潜在劳动力相对不足。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已经发展但发展严重不足,城乡二元体制下,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
15、衡的产物。国家统计局 2011 年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指出:2011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 25278 万人,比上年增加 1055 万人,增长 4.4%。1大量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在补给城市劳动力需求的同时,乡村劳动力资源在急剧下降。在乡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 50、60 人员,甚至是 70、80 人员,只有到了农忙才有少量青壮年返乡。农业劳动生产力与其应有的产出而言,相对下降。 与传统农民工打工挣钱的目的不同,新生代农民工更愿意通过打工的方式卸下自己的农民身份,融入城市成为市民,这是新生代农民工市8民化的内在动力。然而,我国较低的农业生产力和巨大的人口压力,迫使农业不得不继续其较高的产出。新生代
16、农民工由于其乡村意识淡漠,与城市 80 后、90 后相似的工作生活环境,远离乡村融入城市的渴望较为强烈,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农业潜在劳动力相对不足的状况将持续。 三、解决农民工代际差异问题的对策 1.推进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化的吸纳能力。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备受关注。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代际差异诸多问题的根本出路。政府应以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切入点,将解决农民工问题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解决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40 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由
17、2008 年的 30.0%上升到 2011 年的 38.3%。1 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时间的增加,其城市购买力也在增加,其市民化的能力也在增强。可以说,农民工市民化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 2012 年 1 月 3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指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推进人口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2 2013 年 2月 5 日,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18、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重点推进解决举家迁徙及新生代农9民工落户问题”的要求。3在国家政策层面进一步强调了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 根据两个文件精神,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逐步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落户问题,是解决农民工问题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根本举措。为此,应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打破户籍制度的坚冰,逐步剥离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诸多特殊利益,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基础条件;其次,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社会保障、权益保护,提升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能力。推动农民工平等享有劳动报酬、子女教育、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住房租购、文化
19、服务等基本权益,缓解农民工市民化的后顾之忧;再次,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改善县城和中心镇的就业条件和人居环境,下大力气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农民工就近向小城镇聚集。 2.完善劳动就业相关制度,培育平等就业观念。农民工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目前的待遇很难与其付出的劳动相匹配。政府应从决策与管理层面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劳动就业制度,实施无差别的用工制度,实施平等的公民待遇。首先,建立城乡统一的无差别劳动就业制度。制度公平是一切权益公平的前提。无差别劳动培训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劳动保障制度、劳动救济制度是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基础。无论农民还
20、是市民,在同一平台上接受教育培训,进行公平就业,享受社会保障,这是制度公平的题中之义;其次,政府应优化管理、服务和监督职能,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服务监督体制。各级10政府要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培训体系,并将其列入政府考核的内容。政府应加强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立法工作,积极探索有效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体制机制;此外,政府应督促企业改善管理,强化科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使广大职工实现体面劳动。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建立健全企业监管相关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惩治力度,逐渐消除企业对农民工生命权和健康权等基本权益的漠视。进一步完善立法和政策,为解决农民工问题创造良好法制环境和制度保障。贯彻
21、落实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指导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督促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动农民工与企业其他职工同工同酬。 3.健全农民工维权机制,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农民工代际差异凸显的诸多问题是城乡二元分割制度造成的,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不足的体现。这一问题解决的核心在于市民与农民是否均等地享有公民待遇。如何剥离掉附着在户籍上的种种特殊福利,或者使农村户籍与城市户籍附着同等利益,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农业户籍附着利益的缺失是对农民工权益最大的剥夺,这是国家体制造成的不公平。这一问题解决与否及解决时机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关乎社会和谐发展的政治问题。对此,首先,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剥离掉户籍制度上的附着物。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如何合理地分割市民利益与农民利益。这一分割要逐渐地消除市民社会对农耕社会的剥夺,消除城市文明对乡村文明的歧视;其次,建立运转顺畅的权利侵犯排遣机制。任何权利受到侵犯时都应有合理的排遣渠道,由于制度和体制的原因淤积下来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