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培育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6351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素养培育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文素养培育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文素养培育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文素养培育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文素养培育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人文素养培育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摘要:人文素养培育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硕士研究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在培养阶段存在相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专业知识不能互利等问题,对此应遵循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同等重要、教育理念与教学安排相统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融合、教与学相统一的原则,针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不同阶段要求,加强对硕士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培育。 关键词:人文素养;研究生教育;专业课程;专业知识;专业教育;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4)01-0085-08 研究生教育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到 2010 年,我

2、国硕士授予单位已达到 697 所,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硕士研究生高等教育制度实行以来,已经累计培养 273.2 万硕士研究生,全国在校硕士研究生约 130 万人。有的院校硕士研究生的数量已经超过本科生的数量。硕士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为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招生数量的激增、教育资源的有限、教育教学过程的不完善带来了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上存在多方面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其中硕士研究生人文素养的不足乃至缺失是各类问题中主要的问题之一。分析和认识硕士研究生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考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研究改2进硕士研究生整体培养方式,对寻求提升硕士研究生人文素养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及

3、对改善硕士研究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效果或许有所裨益。本文在对江苏省非人文社科类硕士研究生人文素养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对硕士研究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问题进行探讨。 一、人文素养及其对硕士研究生全面成长的意义 人文素养是建立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与他所接受的历史传统、文化熏陶、教育程度、环境影响以及个人感知与认识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的、一种自觉或者不自觉的与人的生命价值和存在意义产生自然关联的、对社会主流文化、道德传统、人格标准、理想追求、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等一定程度的自觉认同和行为选择。文化认同与接受对很多人来说不一定是一个完全自觉的过程,而是文化潜移默化和渗透影响的过程,人之为人必然有他所认同并接受的文化和道德

4、传统,通常所说的某某人没有文化,实际上这种“没有文化”也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样态。所以没有受过系统教育、不拥有高学历、高学位的人同样可以从属于特定的文化群体或者阶层,他们没有的只是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具有较深科技含量的技能而已。所以,人文概念中的文化是一种特指,是不能够与“人”这个概念分离的文化规定。在一定意义上说,人文的“文”如果用“文明”概念诠释可能更恰当和更合理。 “文化”或者说“有文化”在人们的一般理解和认识中往往与接受教育的程度和知识多寡有关。而“人文”概念中的“人”与“文”是一种相互规定,人类在进化和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文明规定着人的本质,反之社会又赋予每个成员一种责任,这就是在他自己的

5、生命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巩固和发展这种文明贡献3力量,至少要做到维护和遵从这种文明的天然规定或者说人类文明习惯和传统。因此说, “人文”所代表和体现的是人类进步的、核心的和主流的文化内涵, “人文”的这种整体性决定了两个方面:一是人类文明的演化一定要“以人为本”才可能是合理的、道德的拟或说是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另一方面人类的群体和个体也只有让自己真正融入这种文明并把继承和发展这种文明作为己任,才可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道德高尚、思维合理和全面发展的人。 体现着人类文明与进步并表现为社会个体精神与行为养成的人文素养,真正完成这种从人类使命到个体责任间的穿越,是一个多因素决定的复杂过程。首先是人类

6、文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不同地域、民族和环境下的人们对文明的接纳和认同并不完全相同;其次是同样环境和条件下个体间对文明的感受、认知和接受程度也会存在差异,甚至会出现不认同和对文明的反动乃至践踏。这与人类文明本身可能存在缺陷有关,其更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个体,因为多方面原因脱离了他所在环境中的主流文化,这些人的人文素养根本无从谈起。就个体的成长过程而言,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是经过长期养成,这种养成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有很大关系,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一般具有正相关性。但是知识与文化的直接相关性也不是绝对的。所以社会上才会出现“有知识而没文化”的一类人,也有一类人文明而高尚但并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教育。知识

7、与文化的这种脱节现象,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情形。人类文明的进步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整体知识水平和接受教育程度的提升,肯定会推进社会文明程度的跃迁。从这种意义上说,教育是提升社会文明程4度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但是又由于人类文明毕竟是由人来创造并不断地积累传承下来,人类文明本身在某些发展阶段也会出现种种干扰或者表现为不尽完善的情况。人类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人类知识体系的巨大进步,本身是人类文明的构成部分,但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在推动人类文明大踏步前进的同时,也有伴随其进步而来的对文明传统和标准的挑战和冲击。最重要的问题是,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飞速发展,使人类由此形成一种建立在科学和技术思

8、维方式占统治地位上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会左右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样一个科学技术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下,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容易被这种强有力的社会特定意识形态所裹挟。他们在不断地被知识包围的同时,科学和技术素养不断被提升。但是人文素养可能被忽视甚至被科学技术思维方式所取代。特别是围绕高考而形成的教育和教学体制所导致的从基础教育就发生变形的中国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更是进一步导致了在初等教育阶段人文素养培育的严重不足甚至缺失。在高等教育的本科阶段,我国很多理、工、农、医类的院校在承袭着传统的教育和教学方式的同时,强化的是在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上与前沿领域和领先学科的对接,而对人

9、文素养在培育学生全面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没有太多地关注,或者说正是因为教育者不能够对科学和技术有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与把握,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划上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一些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的认识中,科学和技术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或者认为人文素养能够在科学和技术素养的培育中自然而然地生成,或者认为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不足以担负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任而应该5放到次要地位。 第四,目前我国对非人文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并没有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目前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做了一些内容的调整,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能够替代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尽管政治理论素养也是硕士研究生必须具备的一个方面的素养,但

10、是政治理论素养不仅不能替代人文素养,相反只有借助人文素养才能真正提升政治素养。国家层面也应该如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设计和课程的设置不断调整一样,人文素养教育同样需要这样的重视程度。在教育环节上缺少人文素养培育的系统设计和实施方案,这是调查结果分析的一个结论。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并不需要像思想政治理论课那样国家进行全盘的顶层设计,但是研究生教育的主管部门要倡导科学与人文结合的教育理念,要提出相应的指导思想,并提出建议性的方案和推荐相关的课程。具体开设哪些人文社科类的选修课,高校可以享有自主权。因为教育主管部门在这方面没有具体的要求,在我们调查的 10 所院校中,在硕士

11、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上,没有一所院校增加了人文和社科类课程的设置,个别院校能够做到不定期开设讲座,要求学生参加这类的活动。这就带来了硕士研究生阶段人文社科类教育内容的不系统和不完整。零散的讲座可能会增加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知识,但从学生接受的角度看,并不能在学生的思想深处构建起系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第五,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不够。人文素养的培育不是单纯靠课堂教学能够完全担负起来的。硕士研究生能不能有更多的机会走出校门,走出书斋、走出实验室,真正接近和走向社会,是人文素养培养6的关键环节。我们要认识到,人文素养培养本质上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工程既有历史性,也有阶段性。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人

12、文素养不是课堂传授和灌输就能够见效的。社会实践提供给这个阶段学生的是一个把课堂所学到的东西与客观现实进行对照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一个思考、比对和建立理性认识的过程。目前高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两三年在校期间除了半年或者一年时间是学习必修课程以外,一到两年时间是在实验室或者图书馆度过。尽管有些专业的学生有机会跟随导师参与研究工作或者从事专业工作(比如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等) ,实践的范围和空间都相对比较狭窄,基本上限制在专业范围,加之学生要为硕士论文作各种准备。所有的实际工作基本上是围绕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来进行,除了部分学生要为就业奔波忙碌外,大多数学生无暇和没有精力顾及学业和论文之外的任

13、何事情。这个阶段的人文素养培育反而成为一个真空阶段。诸如就业之类的现实问题,反而让硕士研究生因为要面对困难和问题而有更多的理由对实际利益之外的东西自顾不暇。调查显示,硕士论文的准备和撰写阶段,占调查对象 87%的学生认为没有机会真正进行社会实践,实验、整理和分析数据以及必要的工作占去大量的时间,加上要为工作或者考博忙碌准备,修身养性、反思生活成为一种奢望。学生没有机会和时间在与社会的对话中检讨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能有效地通过与社会的深度接触进行人生的学习和历练。 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硕士研究生人文素养状况往往同时受到这些问题的综合影响,因而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人文素养培育的系统

14、工程。 7三、硕士研究生人文素养培育在教育环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就个体而言,人文素养是一个逐步的养成过程,一个人人文素养状况的形成,有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有些影响因素具有决定性意义。所以说,并不是说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任何阶段的人文素养的表现形式都是完全相同的。人文素养在个体成长的不同阶段、社会分工不同带来的职业和行业不同、社会阶层与社会地位的不同、受教育的不同时期、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社会特定阶段的群体心理状态以及个人的心理状况,甚至不同的环境和境遇下都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人的成长过程看,人文素养只是受教育特定阶段才可以成熟起来的一种素质发展结果。人文素养与受教育程度有直接的关联,

15、在一定意义上说,人文素养是一种特定素质。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不会因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而决定其素质,但是一个基本素质差的人,即便是受过系统教育,其基本素质也并不一定能够发生本质性改变,相反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则是有可能成为其素质更差的“帮凶” 。人文素养与人的基本素质有关联,因为人文素养是受教育达到一定程度的表现,真正的人文素养要具备比较深厚的理性基础,人文素养的高低与接受教育的程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一个人的素质是他成为具有一定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健康的心理、对社会主流文化有正确感知和合理接受能力的人的基础,同样会成为其后来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基础。从这样的意义上看,人文素养需要一定个人素质作

16、为基本铺垫和必要支撑。 人文素养是相对科学技术素养而言的个体和群体的素质和修养,实际上人文素养也是一种国民整体素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一个民族整体的8人文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这个民族与时代同步发展的程度,也是这个民族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社会教育水平的一种体现,更是价值观、文化观、伦理观和社会心理状况的一种特定表现形式。对个体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科学技术素养越高,人文素养就更应该成为他基本的职业的、生活的和文化的要求。科学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应该是一对孪生兄弟,特别是现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推动力量,很多科学成就和技术成果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或许对未来具有不断更新的划时代

17、性。科学和技术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也是人们意想不到的能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日常生活会因为这些科学和技术成就的强烈影响而改变,有些方面的改变是历史性和颠覆性的。在这样的时代,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可能是从社会观念层面到实际生活层面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变化,人们在享受和体验科学技术成就带给人类的这种变化的同时,它对人类的统治力量也在不断加大和加强。人们对这个社会的认识和把握方式依赖于科学技术手段,社会也就自然而然地会逐渐地养成一种用科学和技术眼光的标准裁定一切的习惯。 “科学主义”和“技术主义”就会大行其道、畅通无阻,社会对它的普遍接受程度会日益升温,整个社会就会弥漫着一种

18、极为矛盾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既依赖和享受着科学和技术文明的成就,同时认定它是这个社会的根本和基础;又因为处在一种被科学技术异化的状态而呼唤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怀。 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成就向人类生活的渗透和转化,除了人类需要付出人文意义上的代价和道德代价以外,科学技术大多如同所有商品一样,是通过市场进入社会生活领域9的。科学技术与市场的这种结合,是社会和经济运行的必然选择,但是它不应该成为科学家个人目的和行为的出发点。科学技术的丰厚经济回报对青年学生的引导作用已经不单纯是对科学技术本身的向往,而引发的是青年学生对从事这个职业本身利益的趋之若鹜。利益的驱动本无可厚非,但是带来的是教和学目的的改变。科

19、学技术是一项人类的进步事业,投身科学技术研究与创造,需要的是一种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技术创新的热衷,尽管从事这个事业客观上可以作为谋生的手段,但是不应该成为直接的目的。真正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造需要一种浸透着人文意蕴和人文情怀的科学精神。而不能把对科学技术进步的追求仅仅当作是个人获得丰厚利益的敲门砖。而选择投身科学技术事业就意味着应该有人文素养的强有力支撑。就像整个社会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不能脱离为了人类进步的目的,必须充满人文关怀和荡漾人文情怀一样,一个人进入科学技术研究领域,包括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阶段,缺乏了人文素养的支撑就可能迷失学习和研究的方向,学习与研究就可能沦为一种丧失高尚目的和情操的谋利手

20、段。中国社会的转型,必然会带来一些阶段性认识上的偏差,内在于科学技术本身的人文要素可能会因为市场、经济和利益等因素的活跃而被忽视甚至遗忘。人文素养在经济利益和市场化面前会变得更为脆弱而饱受孤立,社会因为市场和经济生活的日趋活跃而变得浮躁和动荡,从事科学技术学习和研究受到的冲击和影响在所难免。社会转型和市场化进程对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形成的影响不容忽视。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对科学技术领域的冲击传达到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结果。 我国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缺乏人文素养培育的有效设计,也是导10致硕士研究生阶段必须强化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中小学素质教育状况有所改观,从教师、教材到课程设置都开始逐步重视学

21、生的素质教育,而且素质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不单纯是课堂灌输,而是多种形式并举,使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开始摆脱多年来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教学模式。但是因为中学教育资源的存在多年来形成的巨大差异,择校问题是始终没有真正解决的初等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之一。正是因为这种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差异性,导致初高中教育并没有完全摆脱高考的轴心,只是在形式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尽管高校自主招生改变了以往只凭一次考试的分数定夺考生命运的方式,但是中学阶段的素质教育还同样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形式上变成了优秀学生为进自主招生的名校而素质教育得到强化,没有资格参加单独招生的绝大多数学生同样还是承袭原有不变的方式进入高考流程。应该说部

22、分学生在初等教育阶段的整体素质因为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改革有所变化,但是总体上看,初等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所打下的基础,还只是部分学生能够与高等教育的素养要求接轨,大部分学生还远未达到高等教育阶段专业学习的要求。本科阶段大多数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没有将人文素养教育纳入专业教育的轨道,而是作为一种专业补充形式。尽管近年来很多大学增加开设人文课程,有些具备条件的学校甚至单独设立了人文课程体系,与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并列,但是本科阶段的人文课程设置或许能够给学生打下一个人文知识的基础,但是不能替代研究生阶段的人文素养培育的过程。这个过程更重要的是要让刚刚进入科研和技术开发领域的学生能够真正具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能够用自己的人文素养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利的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