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伦理视阈下的职业道德建设路径探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6352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性伦理视阈下的职业道德建设路径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性伦理视阈下的职业道德建设路径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性伦理视阈下的职业道德建设路径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性伦理视阈下的职业道德建设路径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性伦理视阈下的职业道德建设路径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人性伦理视阈下的职业道德建设路径探析摘要:人由“家族-伦理人”向“市场-职业人”转化的过程中,人性因物而变,道德因物而迁。新形势下,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正视新问题、克服新挑战,以现实的“人”为立足点,探寻人性的变化状况,从职场内部探索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提升其实效性。 关键词:人性;职业道德;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B82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3)04-0116-005 马克思人学摒弃了以往一切关于人的本质的抽象学说,认为人是“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171, “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

2、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273。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历史性的存在, “这种联系和关系并不是由个人派生出来的,而是人们在物质实践活动中必然发生的相互作用中自发形成的。这种联系和关系一旦形成并固定下来,就反过来规定和制约个人的现实行为(实践) ”3240。 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职业正是劳动的形式,也是人存在本质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在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在向有着广泛社会联系的陌生人所组成的“职业人”转换中,经济社会的职业伦理已经在各种伦理关系中占据基2础性地位。然而,狭窄的熟人社会形成的道德规范,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

3、过程中并没有植下根,传统的信仰、风俗、规矩等道德规范的控制力、约束力日益下降,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关系稀缺。为此,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职业道德规范已成为人们时下最关心的话题。 一、我国职业道德建设的状况及面临的挑战 李大钊指出:“道德是精神现象的一种,精神现象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既不复旧,道德断无单独复旧的道理,物质既须急于开新,道德亦必跟着开新因为道德的要求是适应物质上社会的要求而成的。 ” 4280 这就是说,道德规范,包括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职业道德建设的脚步也从未停歇过

4、,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倡导到“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开展,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从“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到感动中国的上演这一系列的举措无不影响和激励着每一个在职场上奋力拼搏着的人们,人们也从那些道德模范的身上汲取着榜样的巨大力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乘虚而入,侵蚀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职业道德观。加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传媒技术迅速发展,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对网民的影响愈来愈大,这对传统的职业道德建设来说,不仅在手段上而且在内容和效果上都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一)职业道德践行中的相对主义倾向 3相对主义化,是指对

5、多元化的过分追求,认为没有一样规则需要共同遵守,崇拜绝对自由。职业道德选择相对主义化的表现是,对自身认为对的(即符合自我利益诉求的)道德理念和评价准则表现出极大的关切、认同并积极实践,而对自身不太认同的(比如我们弘扬的主流道德观念)则漠不关心,甚至不屑一顾。职业道德的存在有其特殊性,职业道德规范一般以条例、规章以及严格的奖惩措施具体化。相对主义化的职业道德观念主要来自追求自我欲望的满足,以回归人的自然本性为借口,夸大自身选择的权利,忽视自身应尽的义务,将规范置之不顾,忽视职业道德的严肃性与规范性。这种纯粹个人主义的职业伦理观念对社会有害无益。与此同时,怀疑主义、虚无主义不断侵袭人们的精神领域,

6、精神上的正确引导力不够。一些人为寻求自身最大的自由,分不清绝对与相对的界限,做出了影响他人和社会利益的不良行为,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秩序的正常化。5 (二)职场交往中狭隘的功利主义倾向 职业道德只有在交往活动中才能体现,这种交往包括职工与职工、职工与职业的交往以及职工、企业与自然的交往。一些人在交往中只关注自身利益,无视他人以及整个行业乃至社会的利益,这就为个人主义的滋生带来了有效土壤,无疑也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增加了人的生存风险。正如有学者所论:“陌生的都市人有两幅面孔,一副是自由与理性,一副是冷漠与孤独。 ”669-75 这种功利主义也体现在人与自然的交往活动中。由于一些商家的实践水

7、平以及认识水平有限,不能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从而对自然的索取不加限制,有则4取之,取后放之任之,这是对自然环境的漠视,对生态资源的破坏,也体现了商家在利益面前职业道德缺失的急功近利心态。马克思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7383 这就是人与自然对立必然要面对的现实。 (三)经济活动中破坏诚信体系倾向 “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这种倾向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个人以及企业的诚信缺失,以

8、及一定程度上导致的社会信任危机。诚信对职场中人不仅具有普遍约束力,还有一定的强制性与规范性。诚信是企事业单位得以健康运转的基本信念支撑,缺诚失信会使经济交往和社会交往的成本无限增大,不仅会导致企事业单位陷入困境与风险,还会给服务对象增添焦虑与不安,良好的职业道德应当处理好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虽然人们已经日益感到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与维护极为重要,但由于制度建构滞后或不完善,人们对诚信还未能由认知升华到信仰的高度,有时也做出有损诚信和国人自尊的不良行为,一定程度上,其影响还会蔓延扩大,成为社会公害,甚至造成了国际性的负面影响。有学者在总结当前诚信危机的特点时指出,诚信危机的主体由个体向群

9、体组织、由熟人向陌生的他者蔓延;诚信缺失的手段由低技术向高技术含量变化,从而表现出更大的隐蔽性;对缺诚失信由一致谴责向谴责、无奈,抑或宽容等多元态度重叠转变。871-72 二、5职业道德面临问题的人性原因探析 职业道德不同于一般道德,也不同于社会公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亦即它的多样性、适用性和规范性。各行各业都有其独有的道德规范,体现在不同职业活动的实践中。人是实践的主体,因而职业道德需要去研究人。在李大钊看来,道德是人适应社会的本能,如同保存自身和繁衍后代一样的本能。他已将道德纳入人性,人性中包含着超越动物本能的适应性与觉悟性。马克思说:“整个历史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 ”9172

10、因而,人性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因之而生,与之俱变。同时,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特殊性存在,也是道德产生的原动力。因而,研究职业道德缺失现象不仅需要研究变化了的物质基础,也需要从人性的角度另辟蹊径。 (一)异化现象弱化人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职业道德信仰的缺失不只与制度建构缺失有关,也与人性异化和由此带来的价值理论偏误有关。马克思认为:“只要人们还处在自然形成的社会中,就是说,只要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 ”1085 各个职业正是专业

11、化分工的结果。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对自我异化的扬弃还不能成为自觉行动,因而呈现出对物的极大依赖性,这种依赖在价值观念上表现为自我中心和贪婪索取,进而导致将自身与自然对立、与他人对立。马克思将自然界理解为人的无机的身体,同时也强调了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二者是6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由于不和谐的社会关系和异化了的人性导致人类为了自身物欲的满足而无限度地掠夺自然界,对自然进行片面化的、掠夺式的占有,导致自然生态的破坏,这必然致使人与自然对立。人与自然的对立源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不和谐。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关系表现为对立和对抗,集中体现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直接对立。虽然对立的程度在现阶

12、段因工人的社会福利、工资、工作环境的改善而有所缓和,但异化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大部分人对于劳动并没有快乐感,尤其是体力劳动者,主要是把劳动作为一种满足消费的手段,而不是体现自己存在价值的一种自主性活动,因而很难做到“爱岗敬业” 。在我国,由于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源于市场的交换和竞争关系还主导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多的体现只是利害交换。马克思认为:“对我们来说,我们彼此的价值就是我们彼此拥有的物品的价值。因此,在我们看来,一个人本身对另一个人来说是某种没有价值的东西。 ”11183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仿佛是由对方所拥有的物品或是资源所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物与物的关系,

13、人际交往似乎日益呈现功利化、冷漠化的趋势。 (二)个体狭隘的需求弱化人们“诚实守信”的意识 马克思认为,人既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追求,人的需要有利于促进生产,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 ”12130 马克思在这里强调指出,人们的需求是多元化而非单一化的,有质的飞跃而非量的简单增减。消费本身既是为了满足自身基本的生存需求,也是为了满足符合自身条件的精神需求。但如今, “最流7行的需求包括,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爱和恨别人所爱和所恨的东西,这些都是虚假的需求”136。消费呈现出跟风、被动、盲目追求物质享乐等虚假消费的形式,人们享受消费带来的虚假的

14、、短暂的快乐。在职场中,有部分人劳动的目的是获得金钱去满足自身的物质欲,在金钱的诱惑下出现诚实缺失和办事不公正的现象。企业在人的运作下得以运转,因而人们对消费的追求,在企业运转中主要体现在忽视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打造,片面追求物质层面量的增长,而忽视质的飞跃。企业生产不是为了提供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获得更多的资本,而资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增殖。资本的无限增殖欲望往往又促使一些不法厂商用不道德的行为缩短生产周期,置消费者的健康于不顾,甚至利欲熏心,目无国法。一些人为了追求所谓的“幸福的源泉” ,置良心、道德等于不顾,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徇私枉法、坑害他人、危害社会。 (三)自我认定的偏差弱

15、化人们 “服务人民”的责任 马克思认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456。这就揭示出人的本质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特征。实践是人类彰显本质特征的独有表现,人的价值也正是在社会实践中得以体现的。在现代社会中,人的价值体现最直接的路径就是参与职业活动,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将社会价值凌驾于个人价值之上,将生产力的发展凌驾于人的主体权利之上,自我价值无从谈起。市场经济下,人们开始关照自身,自我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在有些人看来,自我价值的实现其意义远远大于社8会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成为自我价值的附属品。职业道德主要强调“服务人

16、民”与“奉献社会” ,强调的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过分关注自身,必然会在职场生活中不自觉地偏离道德要求。与此同时,西方意识形态强势渗透以及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使得一些人产生错误认知,并在职业活动中急功近利,为了获得短期效果不惜违背职业道德,做出危害社会的冲动行为。 三、人性化视阈下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探索 李大钊指出:“道德既是因时因地而常有变动,那么道德就也有新旧的问题发生。适应从前的生活和社会而发生的道德,到了那种生活和社会有了变动的时候,自然失去了他的命运和价值,那就成了旧道德了。这新发生的新生活新社会必然要求一种适应他的道德出来。 ”15281 这就告诉我们,道德的基础是物质,是生活。因

17、而,职业道德的建设需要适应已经发生变化了的物质基础,不断更新其内容,更好地适应变化了的社会,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一)更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加快人格转型 人性的异化是一个社会历史性问题,最终将在历史的进程中得以解决。因此,我们不可以一味地将对物的依赖断定为合理化、固定化的存在,应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当前的现状,立足长远和未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导向,从对物的依赖转向对知识和能力的依赖,积极培育具有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的劳动者,促成社会健康平稳转型,这是人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把道德教育的内容穿插于职业知识的传播中是促进9职业道

18、德教育有效性的和重要的手段。与此同时,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要使每一个即将或已经在职场中的人认识到,应当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现实。当前,在科技与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道德滑坡、精神失落和压抑人性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人的发展的片面化倾向。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应使人们认识到否认现代化和随波逐流都是消极的应对方式,应当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加快自我的人格转型,促进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作为社会人,也需要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历史责任。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使每一个进入社会职场中的人认识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中存在的弊端也将得到极大改善。市场经济发展存

19、在限度,也具有过渡性,人的本质力量将伴随着历史的进步更大程度地彰显,我们要为自己、为社会、为未来做好积极的知识以及道德上的准备,将自我的各种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得以提高,将自我的精神境界通过学习体会得以升华。 (二)增加职场的人文内涵,提高需求的异质性 职场生活从来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马克思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努力寻求所有制的变革去促进人的解放与发展,主张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人文力,形成“双赢”格局,因为职业道德也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职场中,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去了解人的需求、提高人的能力、为了人的发展。

20、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一是要积极发掘员工的潜能,彰显员工的价值。如创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机会,使员工的创造性潜能得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安排工作时,10注意工作的性质与员工性格、气质、能力相符合,从而使每个人的独特才华得以施展。这样,每一个在职场拼搏的劳动者就能在工作中获取极大的快乐和满足,自我的境界也不断提高。二要解决员工的实际生活问题,提高工作热情。作为企业不应仅仅关注员工的工作状态,更要积极改变单调、无聊的工作环境,改变使人压抑的工作氛围。也要注意帮助员工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了解员工的生活困难,并积极帮助解决。对于员工而言,要积极加强自我教育,转变观念,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在职场中,利益

21、随处可见,人极易受到利益诱惑,不断寻求利益最大化,而直接利益就是金钱与地位,使人难以逃脱物质需求的桎梏。在经济活动中,个体应看到对象化的世界是“人化”的世界,人通过与对象世界发生关系来实现自我,虽然受到对象世界的制约,但人终究占据主体性地位,物质对人的意义依赖人的感知程度,个体应当以理性的方式对待物,物对人的生存与发展仅仅具备服务功能,其“反噬”功能的扩大是非常态表现。个体要积极转换对物的看法,摆脱物的控制,最终将物定位于满足个体不同需求的基础性地位,而非需求本身。 (三)转变职场的交往方式,营造道德氛围 不可否认,职场中充斥着金钱与权力,因而一方接受另一方的观点大多是由一方所具有的权威、财富以及影响力所决定的,这样的交往大多还是以钱与权作为媒介,并非行动者自主的行为,交往中掺杂着大量的利益元素,因而背后的真诚系数必然遭到质疑。正因为这样的交往存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诚信危机。哈贝马斯认为:“人们通过交流而对于知识达成共识,人们通过交流而形成自己的人格系统。 ”161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