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少数民族民生保障调查与思考摘 要:民生,自古以来,便是社会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民生建设和改善,更是关系整个国家的和谐安定,影响着我国全面实现和谐社会的进程。本文以甘肃省和政县为例,通过对少数民族县域民生问题的相关调查,在民生的各个方面,了实地数据,甘肃少数民族的民生保障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生保障;民生改善;社会救助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中就有民生,他曾这么解释:“民生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
2、众的生命。 ”“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民生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原动力。 ”而在当代,民生更是至关重要。由以前人们对生产力和生活资料的不断提升发展到现在人们不仅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更是文化、精神文明的追求。 一、甘肃省少数民族民生现状 甘肃位于我国西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农业省份,少数民族较多,有两个民族自治洲: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五个民族自治县:武威市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张掖市的肃南藏族裕固族自治县、酒泉市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以及天水市的张家川回2族自治县。全省共有 54 个少数民族,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
3、族。截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省共有少数民族2,410,498 人,占比全省人口占 9.43%。 甘肃省少数民族多呈现出大聚居,小散居状况,其中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 60%以上,其余散居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兰州等地。全省 20 个民族县中有 12 个县区被国家或甘肃省列为贫困县,也就是说,少数民族的贫困比例占全省贫困人口的一半以上。改善甘肃少数民族民生建设及社会保障体系是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之路的重中之重,也是增强全国少数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稳定,进而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的关键。 目前甘肃省少数民族民生建设现状,一是全省各少数民族县已经建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全面覆盖了五保户
4、保障制度和农村贫困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已全面覆盖,大病救助的体系也已完善,结束了因病返贫现象;全省基层卫生医疗设施逐步健全,每个村基本已经全面覆盖村医,使小病村里看,农民不掏一分钱。乡镇基层卫生院报销比例高达 90%,有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贫困户即可 100%报销。三是以贫困户为主,每年国家投入危房改造项目,对于不适合居住的危房政府帮助改造新房。 二、近几年和政县民生发展概况 甘肃省和政县位于甘肃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总土地面积 960 平方千米,是祖国的十万分之一,其中耕地 23.54 万亩,基本上全县耕地以山地为主(包括 5.03 万亩的川地和 1
5、8.51 万亩山地) ,3截止 2012 年全县共有人口 209780 人,农村人口 155940 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 57.8%,以回族、东乡族、撒拉族等为主,是一个以少数民族小聚居大杂居的国家级贫困农业县。全县国民生产总值(GDP)101559 万元,同比增长 14.4%。农民纯收入 2962 元,同比增长 17.5%。 经过笔者实地调查发现,随着最近几年国家对少数民族民生建设的关注和投入的增加,和政地区民生不断改善,取得了可喜成绩。具体如下: (一)近几年民生改善调查医疗卫生 笔者就 2009 年至 2012 年四年的数据进行查阅,实地考察发现: 和政地形以山地为主,特殊的地理地形严重
6、制约当地医疗卫生的建设,2009 年全县仅有一所县级医院(三级甲等) ,以中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医疗设施落后,仅有床位 250 个,相当于发达地区同等级医院的三分之一。医护人员更是严重缺乏,全县具有副高级职称的仅 6 人,其中 4 人在县医院,具有主(管)治医师的共有 80 人,其中县医院 49人、乡(镇)卫生院 16 人及其他机构 15 人;乡(镇)卫生院和其他机构的 31 人 90%兼有行政职务,基本平时以参加会议及行政管理工作,很难全身心投入医学研究及医疗工作。其余的大多都是专业知识不强,又欠缺经验的中专卫生学校毕业生,由此发现当地严重存在着医疗资源短缺,设施不全,从而形成小病复杂
7、治,大病治不好的情况。 在国家政策对民生的大力支持下,2010 年、2011 年医疗卫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全县又新增各类医疗卫生人员 8 人,其中副高级职称 1人,主治医师 2 人,助理级 5 人,扩充了医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4了医疗水平。医疗基础设施方面政府财政投资 160 万,其中扩建了 3 个基层卫生院,增加床位 18 个,使偏远贫困乡镇的医疗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大大方便了偏远贫困乡镇住民的就医需求,逐步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医疗卫生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配置,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均开展门诊统筹工作,覆盖率达 100%。随着全国新农合全面覆盖,通过当地有关部门积极响应、有力落实国家
8、政策,使得当地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的覆盖率达到 97.7%,四级医疗机构补偿分别达到 60%、70%、80%和90%,封顶线分别达到 5 万元、3 万元、2 万元、0.6 万元,全年为 31.99万人次参合农民报销住院和门诊费用 3115.28 万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因病返贫的问题。 2012 年当地政府在医疗卫生建设中依然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为主导,使得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高达 99%,乡镇基层卫生院报销比例高达 90%,享有国家最低生活保障的贫困户可达 100%报销。全年全县报销金额达 3890 万元,同比增长 12.4%。在医疗设施上新购进了先进的医疗器械,
9、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大病手术须转州医院的状况,从而降低了当地人民的医疗成本。 笔者查阅近几年和政县医疗卫生改善情况的记录资料,发现近几年和政县在医疗卫生改善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从 2010 年就已经在 97%以上,充分地体现了当地在民生改善的医疗卫生方面所做的努力,切实解决了农民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民生问题。 (二)民生改善调查社会救助 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是解决贫困人口生活问题的重要举措,5是实现社会团结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切入点。加强社会救助就成了解决民生、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社会福利体系的最后一道安全关口。在社会平稳发展的现今,绝对贫困人口,正处在逐步减少阶段。
10、没饭吃,没衣穿的贫困现象已经基本上不存在。而相对于生活基本保障构建成功的现状下,有许多家庭,虽然有饭吃有衣穿,但他们的生活水平却依然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生活质量低下,而仅凭他们自身,又很难进一步摆脱这种生活现状,提高生活质量。就和政县来说,需进行基本生存救助的特贫户也不在少数。笔者对和政县社会救助情况做了详细调查,具体为如下五个方面来分析。 1、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方面。2012 年当地在社会救助方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快当地城乡低保规范化运行:一是积极完成了省州为民办实事任务,全县城市低保保障标准由原来的 184 元提高到 213 元,月人均补差由原来的 196 元提高到 221 元(含 58 元
11、物价补贴) ;农村低保一类人员由原来的 112 元提高到 140 元,二类人员由原来的 92 元提高到 120元,三类人员由原来的 72 元提高到 80 元;全年共发城乡低保资金8650.7 万元,发放城市困难群众发放冬季取暖补贴资金 24 万元,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二是加强了低保政策规范化管理。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和效能风暴行动,以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开展了城乡低保、五保核查工作,全年共清理不符合城乡低保、五保对象579 户 1087 人,真正体现了保障对象能出能进、补助水平能升能降的动态化、规范化管理。三是城市低保年审取得显著成效。2012 年 4 月份,临夏州审计局在
12、对全县 2011 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审计过程中,6发现了少数低保户存在购车、生产经营、参加工作或享受养老待遇后仍在领取低保金、部门信息不能有效共享等问题,并提出了整改建议,使其社会城市低保真正的落实到困难户,充分体现出社会救助的公平性及实效性。和政县民政局针对审计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了整改落实,从 6 月 1 日开始到 8 月 30 日,开展了城市低保年审工作,做到县、乡、村三级联动,进一步完善低保规范化管理。年审期间共退出低保 203 人,有效避免了“富人吃低保、重复享受低保”等情况发生。 2、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方面。2012 年当地政府通过各项措施,有效的使社会救助严格落实各项优
13、抚政策。一是按照甘肃省民政厅关于落实给部分烈士子女发放定期生活补助政策的实施意见 ,统计上报 26 名烈士子女享受定期生活补助,新评残 3 人,补发伤残证 2 人。全年支付烈士家属一次性抚恤金 30 万元,发放各类优抚对象抚恤金 203 万元,报销医疗费 17.7 万元。二是不断深化退役士兵改革。今年为自主就业的 54名退役士兵发放兵役优待金 141.07 万元(人均 26124 元) ,2011 年和2012 年 6 名退役士兵和专业退役士官得到安置,通过退役士兵教育培训承训机构为 50 名退役士兵开展了技能培训,发放培训补助费 19 万元。三是深入推进双拥共建。紧紧围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
14、心的军政军民关系,在县上主要领导的带领下深入开展春节、 “八一”等慰问驻和部队活动。军地援建“双十工程”全面推进,全年拨付县武警中队转业退役士兵安置费 1.5 万元,投入 2.5 万元援建图书室一个,拨付县人武部往年转业人员安置费 8 万元。 3、城乡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工作方面。2012 年为增强城乡医疗救助7效果,有效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形成了以资助特殊困难群众参合参保为基础,住院和大病医疗救助为支撑,门诊和临时医疗救助为补充的医疗救助格局。开展了七中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46 名患者已住院接受治疗。全年共救助城乡患病困难群众 3238 人/次,支付医疗救助金 604.6万元。临时救助 3
15、88 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 20.3 万元。 4、社会福利工作方面。一是加快养老机构建设步伐。在省州的大力支持下,总投资 527 万元的和政县敬老院正式投入使用,入住五保对象50 名,从根本上改善了这些五保户吃、穿、住等方面困难,特别是医疗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孤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2 年,以保障孤儿基本生活,维护孤儿合法权益为目标,切实加大孤儿救助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全县孤儿救助保障体系。本着本人自愿、监护人同意的原则,将孤儿 50 名集中供养到和政县综合福利院。同时,建立健全孤儿救助档案并及时将孤儿信息录入儿童福利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化管理,今年核销孤儿 37 名,全年发放孤儿
16、生活补助金 386.4 万元。三是老年人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全县 176 名 90 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得到全面落实,共发高龄津贴 9.5 万元。对全县 80 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普查,经调查统计全县共有 80-89 岁的老年人共有 2541 人,为全面落实高龄老人津贴奠定了基础。 5、社会救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方面。一是防灾减灾项目建设:完成了投资 380 万元的和政县救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该项目 2011 年 4月初开工建设,2012 年 6 月底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马家堡敬老院项目建设:总投资 127 万元的马家堡中心敬老院已完成建设任务,8计划明年投入使用。三是烈士陵园维修项目建
17、设:今年投资 30 万元,对二郎岗烈士陵园围墙、纪念碑、烈士墓进行了维修改造,改善了烈士陵园基础设施条件,现已全部完成维修任务。四是不断加大项目上报力度。按照第十五次全省民政会议和实施重度残疾儿童救助抚养工作精神,结合我县实际谋划并上报了一批项目,主要是计划投资 1146.4 万元,修建和政县驼湾生态园林;计划投资 380 万元,修建和政县物资储备库;计划投资 500 万元,修建和政县社会救助管理站;计划投资 1345 万元,修建和政县中心(综合)福利院;计划投资 126.2 万元,修建和政县二郎岗烈士纪念馆等项目已上报省级民政部门。 由以上资料显示,在近年来,尤其是 2012 年和政县对于民
18、生问题的社会救助方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双拥优抚安置、城乡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社会福利及社会救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都做了详尽的计划安排并一一予以落实,做为少数名族地区的贫困县,在发展及改善民生的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充分的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在民生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三)民生改善调查教育事业 和政县做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严重制约着当地发展。2009 度全县总人口 200195 人,其中农村人口 183348 人,城镇化程度低,农村人口占 91.5%,农民文化程度几乎以文盲或半文盲为主,人口素质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然而在当地
19、人民教育程度落后,传统观念等因素的严重制约下,导致教育事业在民众的观念中极度不受重视,低龄化辍学现象十分普遍。具体分析如下: 92009 年度,全县考入中专人数为:120 人,考入大专及以上院校的人数为:435 人。 通过对上列数据的分析比较可以发现,在完成小学教育后,有部分学生,已经放弃了接受教育。在初中的教育过程中,已有部分学生因故辍学,导致毕业生人数远远少于当年的招生人数。而对于高中及同等学历的教育单位来说,09 年的高中招生人数才达到 359 人,年内考入中专的人数为 120 人,而当年的初中毕业人数为 949 人,也就是说,在每一层级的升学考试后,至少有超过一半的毕业生放弃了继续接受
20、更高层次教育。 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大多数低龄辍学生的辍学原因,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类: 1、由于家庭贫困,且家庭子女较多,无法继续负担教学费用。 2、由于和政县处于山区,地理环境差,中学普遍离家比较远,上学比较困难,很容易产生厌学。 3、家长普遍处于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对于教育重视程度低。上学不如在家务农,增加家庭经济收入。部分 13 岁左右辍学学生已随家人外出务工,尤其是女童,受当地传统观念严重影响,大多在家务农或很少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 笔者调查获知,全县仅有一所高中,8 所初中,小学及小学教学点共有 115 所,截止 2009 年,全县共有小学及小学以上教职工 2005 人,其中高中教职
21、工 191 人,初中教职工 502 人,小学教职工 1276 人,通过以上数据可知,教学基础单位严重匮乏,师资力量贫瘠,学校的容纳能力10太小。笔者认为,这也是造成低龄化辍学现象的主导因素。 综上所述,截止 2009 年,和政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较差,为民族地区县域民生问题中的突出情况,经过近年来国家对于民生问题的极力支持和持续关注,通过当地及上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在师资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有了可观发展。当地政府对于适龄儿童上学加大了宣传,加之国家营养早午餐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贫辍学现象,具体数据通过下图可知: 通过以上数据与 2009 年数据相比较,可以清晰的看出,虽然教学单位尚未增加,但
22、师资力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扩充,高中部的招生已经翻了一倍,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育质量,低龄化辍学的现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笔者认为,教育作为社会民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当地政府在民生改善中已经取得的一定的成就。 三、和政县民生改善中的不足及困难 民生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在学术上叫“民生问题” 。所谓民生问题,具体来讲是指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甘肃省和政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县,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虽然在民生改善的很多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比起国内中东部沿海地区,有很大的差距,就笔者认为,以下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加以改善。 (一)城乡医疗体系尚未完善,截止 2012 年,全县虽已经基本覆盖村医等最低层的医疗单位,但是医疗卫生人员素质低,药品种类不全,民众对医疗卫生人员信任度低,使得有些医疗资源严重闲置,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