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大庆期间北京曾击落入侵敌机.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6787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年大庆期间北京曾击落入侵敌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十年大庆期间北京曾击落入侵敌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十年大庆期间北京曾击落入侵敌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十年大庆期间北京曾击落入侵敌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十年大庆期间北京曾击落入侵敌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十年大庆期间北京曾击落入侵敌机10 月是新中国的国庆之月,1959 年的 10 月,则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大庆之月。谁能想到,谁又会料到,在中国人民欢庆十周年大庆的日子里,竟会有敌机侵入共和国首都北京的上空。虽然这事上了人民日报 ,而且参与该事件的民兵成千上万,可因为保密工作做得好,并没有在北京的百姓中传播开来。 一、有关这场空战的报道 许多北京市民,特别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同志可能会问:“竟有这样的事吗?我怎么不知道?”这事还真有,当时新华社专门为此发过消息,只是人们都沉浸在节日欢庆中,没注意罢了。当年,出于保密和军事斗争的长远利益考虑,这条消息只有 45 个字,而且以后再也没有人提起这件

2、事。就这样时过境迁,人们也就逐渐淡忘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空前发展,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俗话说,盛世修志修史,为此,北京市政府设立了地方志办公室,中共北京市委设立了市委党史研究室。1998 年 12 月,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了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北京党史纪事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向社会公开发行。该书全套 6 册,按年编辑成文,一事一议。第 4 册收录的是1959-1960 年中,在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就有“击落台湾国民党高空侦察机”一节,刊登在该书第 150-151 页,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一读。上面清清楚楚地记述:这件事发生在 1959 年 10 月 7 日

3、的上午211 时到 12 时之间,一架入侵北京上空的台湾国民党高空侦察机,在通县(今通州区)上空,被我军击落。三天后,即 10 月 10 日, 人民日报 、北京日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大报刊、电台,分别在显要位置和重要新闻节目中播发了新华社的有关报道。后来,我为此专门到首都图书馆查阅了当年的人民日报 ,标题是“在华北地区上空我击落美制蒋机一架” ,内容为“新华社 9 日讯美制蒋空军 RB-57D 型高空侦察机一架,于 7 日上午窜扰我华北地区上空,被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击落。 ”全文 45 个字,且刊登在一版。不过因篇幅简短,未能引起人们注意。报道中,故意对敌机入侵范围上做了文章。用范

4、围比较大、比较笼统的“华北上空”一词取代了范围非常小又比较准确的“北京上空” 。否则,即使篇幅再简短,内容再少,人们一听是北京上空,已经到了首都,也会引起关注。特别是北京人,一定会为敌机飞临到自己头顶上感到震惊,甚至会群起出动寻找飞机残骸,也是说不准的事。报道中用的是“华北上空”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省区都属于华北,华北最北可到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满洲里市,最西又邻接甘肃,真是远而又远,人们也就没那么关注了。当然,这都是外交上的需要。 二、美蒋高空侦察战略 新中国诞生后,美国一直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先是出兵朝鲜,发动侵朝战争。接着派遣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

5、湾的正义斗争。其中,千方百计获取中国大陆的战略情报,便成了美国对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53 年,国民党空军情报署与美国中央情报局派驻台湾的机构编建三十四中队,专门用来对中国大陆进行低3空侦察。但因低空飞行不断遭到我军阻击,常落得有去无回。遂迫使美蒋增加了白天高空对我国大陆侦察的机种,到 50 年代中后期,逐步演变成以高空侦察为主。 当时,在美国最有代表性的机型是 RB- 57A 型高空侦察机。其最大速度每小时 1100 公里,上升高度 20000 米,活动半径 2000 公里以上。在高度 18500 米实施航空照相,可拍摄长约 4000 公里、宽约 70 公里地幅的地面目标。可谓“一览无余

6、” ,应了唐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该侦察机的飞机高度,大大超出我军当时装备的歼击机的飞行高度和最先进的 100 毫米高射炮的射击高度。到 1958 年 10 月,美国又将两架更为先进的 RB-57D 高空侦察机交给国民党空军使用。虽然每次 RB-57D 型高空侦察机入窜大陆时,我空军都起飞多批多架歼击机进行高空拦截,终因飞不到 2 万米的高空,无法实施有效攻击,严重威胁着新中国的国防安全。 三、地空导弹兵的应运而生 当时,能对付 2 万米以上高空侦察机的最好武器是地对空导弹,但中国没有。杨成武副总参谋长率团参观前苏联在远东军区组织的军事演习时,被一种新式防空武器所吸引,它就是前苏

7、联防空军装备的最先进的萨姆一 2 型地对空导弹。该导弹系统于 1951 年制成,1955 年 5 月开始装备部队。最初深置地下,因而是固定的。1958 年前苏联防空部队第一次装备了移动式防空导弹,它用雷达控制,机动性强,既打得高,可以射击 24000 米以下的目标;又打得准,在无干扰情况下,敌机只要飞进它的射击空域,用三发导弹打一架飞机,命中概率为 98%。 4杨成武是中国原防空军的首任司令员,从前苏联归来,力主引进这种新型的防空武器。1957 年 9 月 10 日,负责军工科研和生产的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元帅与陈赓、宋任穷率领中国国防工业代表团赴前苏联访问,经过艰辛谈判,前苏联同意向中国销售萨

8、姆-2 型地对空导弹兵器,第一批先提供五套兵器,36 发导弹。五套兵器交付中国后,三套用于装备作战部队,一套用于科研,一套用于训练。 1958 年 6 月,中央军委决定,由空军组建地空导弹部队。首先在全空军范围挑选人员,10 月 8 日,组建了地空导弹第一营,地点在北京海淀区清河镇的高级防校。11 月 20 日,空军党委决定,由北京军区空军组建第二营,南京军区空军组建第三营,干部一律高职低配。 四、苦练过硬本领 初创时期,中国地空导弹部队在国防部第五院教导大队进行训练,地址是丰台区长辛店的云岗。第一营成立的第二天就赴五院驻地,八天后,从前苏联买来的地对空导弹装备和前苏联前来任教的专家,及一个苏

9、军地空导弹建制营的官兵共 95 人,同时到达。一营接受三个月训练完毕,二、三、四三个营同时进入驻地受训。 二营营长岳振华原是北京军区空军高射炮兵第五一一团团长,在北空高炮团长中最优秀,年仅 32 岁是保卫北京的老防空卫士。1959 年 5月 18 日,全营进入五院。院内保密要求极严:一是整个院子划分为若干区域,各区之间不准互相串通。二是一个专业一个教室,每个教室都有警卫战士站岗,每个学员只发给所学专业教室的出入证牌,各专业教室之间不准互相进入。三是学习条件极为艰苦,既无教材,也无讲义,只5是老师台上讲,学员下边听;老师黑板上写,学员下边记,课堂上的笔记本课后一律送交保密室,这给课后复习造成很大

10、困难。大家只好到树阴下用大地做纸,用树枝、木棒做笔,在地面上画出一个个兵器元器件,并默写型号和参数,待都弄明白了,便用脚抹去。 装备中有个制导雷达显示车,既是营长的作战指挥车,也是全营作战的指挥中枢。显示车上有三个操纵手,即距离操纵手、方位角操纵手和高低角操纵手。引导技师和这三个操纵手是一个战斗整体,密不可分。战斗中,这四个人只有在营长指挥下,协调一致,才能奏出一曲胜利的交响曲。二营的引导技师叫徐培信,原是某高炮连的炮瞄雷达技师,引导参谋一职就落到了他头上。徐培信深知这副担子的重量,学习格外刻苦认真。 二营训练期间,祖国大陆的天空并不平静,国民党空军半年里出动了 18 个架次,活动范围远及川、

11、康、贵、陕及沿海各省。因为从未受到打击,也就愈发猖狂,甚至将侦察骚扰的目标指向北京。1959 年 6 月中旬,RB-57D 高空侦察机曾两次入侵北京地区。1959 年 7 月 26 日,二营的新装备训练结束,这三个月艰苦的训练,为日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前苏联专家的帮助 随同五套地空导弹的引进,还有三位前苏联专家于 1959 年 6 月中旬到达北京。到京后,他们会同中国军方开始确定部署导弹装置的地点,指导中国军人安装整个导弹系统,完成各项调试工作。这时,中方提出对设定的靶子进行一次试射,于是急忙用飞机从前苏联运来了靶标,在戈壁滩上进行试射,结果五发五中,令人欣慰。9 月下旬,空军司令向

12、国6防部长报告,国防部长又向中央领导报告说,对首都的防空工作已经部署完毕。节前,中方向前苏联专家斯柳萨尔提出,一旦有台湾侦察机飞入大陆上空,他应该立即来到指挥所,提供咨询,并协助操作导弹的发射。前苏联专家将中方的要求报告莫斯科以后,前苏联政府对此要求表示同意。 转瞬到了 10 月,从 1 日到 4 日平安无事。5 日凌晨约 6 时,一架台湾侦察机飞向大陆。15 至 20 分钟后,一辆汽车去接斯柳萨尔。等他到达机场时,台湾侦察机已过福建向南京飞去。当离北京还有 500 至 600 公里时,飞机掉头飞往上海,然后消失在海面上。 当时分析:莫非美国已知北京部署了防空导弹?但又觉得保密工作非常好,已到

13、无可挑剔的地步。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敌机不再飞往北京了呢? 六、一举击落 RB-57D 原来,台湾方面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已决定在 1959 年国庆节期间,派遣 RB-57D 型高空侦察机入侵北京,且选择了国庆这天。但这天的气候不宜飞行,更不宜侦察,只因北京上空被雾状薄云笼罩,高空拍照效果不好。故而台湾军方一直等到 10 月 6 日晚,北京天空多云转晴时,才找到机会。 再说 10 月 7 日这天,睡在帐篷里的营长岳振华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副营长王建初还在打着呼噜酣睡,看得出来,这几天全营指战员夜以继日,实在太累了。岳振华一看天气这么好,便转身对陈参谋说:“告诉指挥所值班人员,严守岗位,认真收听远

14、方情报,发现敌情,立即报告。7” 10 时 03 分,值班报务员报告,收到敌情通报。岳振华立即进入指挥所,亲自掌握情况。敌机从浙江温州一带窜入大陆后,径直飞向南京,然后经徐州、济南飞向北京。11 时 15 分,敌机距北京 700 公里时,指挥所命令:“营指挥所进入一等战斗准备。 ”距北京 450 公里时,又命令:“全营进入一等战斗准备。 ” 营指挥所立即拉响战斗警报。战士们迅速从营区跑步,进入阵地。发射连的六个发射班,把六发导弹装上发射架。11 分钟后,营指挥所的扬声器里,相继传来制导雷达连和发射连的报告:“战斗准备完毕,人员齐全,兵器良好,可随时投入战斗!”敌机快要飞到河北省的沧县,距阵地

15、180 公里时,岳振华进入指挥车实施临战指挥。 敌机在沧县以南时,根据航线判断可能从北京的正南方向,通过第一营的火力范围入侵北京侦察。但敌机飞过沧县上空,逐渐改变航向,我军判断敌机有可能从北京东南方向,通过二营的火力范围入侵北京。指挥所又下达二营消灭目标,五营做好接替射击准备的命令。敌机距阵地 135 公里时,岳振华下令制导雷达打开天线捕捉目标。敌机距阵地 100公里时,营长下令六发导弹接电准备,敌机距我 125 公里时,营长下达口令:“发射!” 引导技师徐培信迅即依一、二、三波道的顺序,按下发射按钮。三发导弹以间隔六秒的时间起飞,发出三声巨雷般的响声,喷着火舌,蹿入天空,乘着制导雷达的波束,

16、直扑 RB-57D 飞机而去。导弹从发射到击中目标,需要 4045 秒。这时,指挥所里一片寂静。接着每隔二、三秒8钟传来一声报告:“第一枚,击中。 ”“第二枚,击中。 ”“第三枚,击中。”此时,只见天空中,导弹的轨迹消失了,在导弹轨迹的尽头,闪出三朵白色的云团,随后传来三声爆炸。指挥所看到了敌机的残骸在坠落,全营指战员都看到了敌机被击落,阵地上顿时像开了锅一样沸腾起来。战士们互相拥抱,军帽顿时飞上了天空。此战的更大意义在于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地空导弹用于实战的先河。 七、打扫战场 再说敌机从入侵到被击落,北京市公安局一直和北京市人民防空指挥部保持紧密联系。当接到击落敌机的通报后,立即部署组织力量

17、查找飞机残骸。 12 时 15 分,通州公安分局接到马头派出所的电话报告称,在觅子店、毛庄一带发现被击落飞机残骸。市公安局邢相生、闵步瀛两位副局长立即带领干警赶赴现场,会同通州公安分局及通州区兵役局,首先组织动员了马头、永乐店两个公社的民兵 3087 人,沿京津公路、永乐店公路、德仁务、前马坊、大务、鲁城、罗庄、梁家务、穆家坟、小屯 30 余华里的区域内形成了一道封锁线,配合部队进行外部包围,内部搜查工作。随后,市公安局又与空军部队、河北省天津市、唐山市取得了密切联系,交换情况,统一作了部署。 经过初步寻找搜查,在通州区马头公社觅子店村西南约 1000 米处发现被击落的飞机主体残骸。根据我人民

18、解放军空军部队鉴定:被击落的飞机系台湾国民党派往大陆的美制 RB-57D 型高空侦察机。在残骸以西100 米处高粱地内发现了机上飞行员的尸体一具。经查,机上飞行记录9(黑匣子) ,死者系台湾国民党空军上尉军官。在残骸周围方圆数公里范围内的罗庄、毛庄、军庄、马家务等几个村庄附近先后又发现、捡拾、打捞到飞机的发动机、机翼、机尾、油箱等机件。 事后,我军高级将领同前苏联军事专家等,一起乘直升机飞往能找到敌机残片的地方。从残片散落的情况看,敌机被导弹击中后立即炸得粉碎,碎片散落在方圆五六公里范围内。被击落的飞机是美国制造的 RB-57D 双引擎远程侦察机。 当时,这一事件正处于我国十年大庆活动尚未结束

19、期间,许多友好国家的党政代表团正在北京及全国各地参观。因此,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此非常重视,战况报到中南海,毛主席和周总理听了这个由共和国军人首次使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消息后非常高兴。随后,朱德等六位元帅和多位大将、上将,前往飞机残骸坠落现场视察,并到二营阵地上看望了全体官兵,参观了地空导弹兵器,并对搜查工作作了重要指示。 整个打扫战场的工作在市公安局与有关方面配合协调下,先后 4 次组织发动干部、民兵、群众共达 1.5 万余人,搜查寻找飞机残部件约百余件。截至 10 月 20 日,搜查工作圆满结束。进入新世纪,作者陈辉亭在飞鸣镝中国地对空导弹部队作战实录一书中,对此作了生动详实的描写。 为了

20、不泄露中国已有最新的防空导弹技术,中苏两国领导人商定,低调处理此事。1959 年 10 月 10 日, 人民日报 、 北京日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大报刊、电台,分别在显要位置和重要新闻节目中播发了新华社对此事的有关报道。不过,为了保密和军事斗争的长远利益,10这篇报到只有 45 个字,北京上空也笼统地被称为华北上空,以后再也未提这件事。在国际上除了提供武器的前苏联外,谁也没有搞清楚中国空军究竟是用什么武器打下 RB-57D 飞机的。 1959 年 12 月,斯柳萨尔结束对中国的短期出差后回国。40 多年后,这位退休的炮兵少将对此事仍记忆犹新。他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中国,中国也没有忘记他。在中国驻白俄罗斯使馆举行的庆典活动中人们常常能见到这位前苏联军事专家的身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