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微言赅意循题意而从【易错题】 (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伯父墓表(原文略) 例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称赞 B. 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益:有利 C. 公复以循吏许之许:期望 D. 杖矫命者,逐之矫:假传 例 2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 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 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A. B. C. D. 2例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涣担任凤州
2、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 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雪洗了冤情。 C. 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 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了这篇墓表。 例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2) 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3)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答案错例
3、】 1. C2. C3. D 4. (1) 王蒙正知道苏涣的贤能,委屈心意对待,把郡里的事务给他。 (2) 你凭借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官好得远了。 (3) 你们才赶不上别人,姑且也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易错点】 3这类题目的易错点概括如下: 1. 识记不力,对重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义项一定要识记到位;2. 没有结合语境理解文句; 3. 没有遵循直译要求。 具体分析如下: 例 1 本题考查的四个词语为多义词,重点考查实词在文章中的意思。所选实词与教材联结紧密,因此重视教材的全文翻译过关比较重要。做“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类题目,一个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尤其是对那些古今
4、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和词类活用词多加注意;二是在做题时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推断词义,将试题所给的解释代入原文,这样有助于同学们 作出正确的判断。以 B 项为例,如将“益:有利”放到句中,则“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译为“府应当买老百姓的马来有利于骑士” ,这样不如“府应当买老百姓的马来扩充骑士”来得言从句顺。据此,可以断定其为“不正确的一项” ,而不是 C。 例 2 在文言文阅读中考查同学们“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时,命题者常常依据所选文段中主要写作对象的主要材料或文章的主要信息,以某个标准(比如主要人物的经历或事迹,他的某个方面的才干,他的身上表现出的特别突出的品质或情操)为依据,选择若
5、干(一般五至六个)4符合和不符合标准的文句编为四组。本题均不是说明“苏涣为官公正” 。如句“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不是说苏涣为官而是谈其交友,句“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也不是说苏涣为官而是谈其做人,句“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是说苏涣厚遇人才,都不是说明“苏涣为官公正”的,据此可以确定正确选项为 D,C 项不正确。 例 3 在文言文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试题有两个关键:一个是理解文意;二是了解命题者,命题者往往在作者表达的含蓄处或关系复杂处设置干扰项,因此难度比较大。归纳该题设错的方法主要有四个方面:时间、地点、人物关系、语意逻辑。如:将选项中列举的观点态度与文中相应的句子进行
6、比较可以发现,其它选项都与原文保持一致,C 项将“苏涣认为他(张宗)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与原文中“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 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 ”不一致,选项中公杖的是张宗的儿子,其实,公 “杖”的是张宗,显然不符合原文意思,故为“不正确的一项” 。 例 4 江苏卷重视对同学们所学教材相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重视对语句通畅的要求,重视在落实关键词后须把译文放到上下文中作更准确理解。可以概括为三个落实:一是字字落实,重点在将单音节词翻译为以该单音节词为核心的双音节词;二是句式等的落实,包括句式和活用法;三是文从句顺语言落实,此项在近年江苏高考卷翻译题
7、中占分比例高,须关注。第(1)小题的答题关键是文句大意、 “礼(译为“以礼相5待” ) ”、 “委(译为“托付” ) ”。第(2)小题的答题关键是文句整体大意、两个小句的翻译。第(3)小题的答题关键是文句大意、 “逮(译为“赶得上” ) ”、 “师(译为“学习” ) ”。以上答题关键点都曾在初高中教材中出现过,建议考生仍然从教材出发夯实自己的文言基础,以提升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正确答案】 1. B2. D3. C 4. (1) (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2) 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3) 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
8、,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修正方案】 1. 总体阅读,整体把握。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基本上是人物传记。论人要论及全文,论文更要论及全文。阅读时,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紧扣品质这一主线,给人物定位,对人物作出初步的分析评价。整体阅读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品质定位,才能胸中有数,才能完整、准确地分析、评价人物、事件。从整体上把握材料,题目中所提供的选项,如对词语的解释、文句的翻译、语段的理解等,我们都可以将它们还原到材料中对应之处,判断其正误。 2. 抓住题干,读全读准。我们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
9、;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6对还是选错,是理解其用法、意义还是句式。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3. 借助注释,巧解题目。阅读文后出示的注释,有的是为解决知识问题,有的实际上是在为考生作提示,用它来帮助理解文意。由注释,可知人物的优劣;可知情节的内容;可表明作者的态度等。 4. 辨析差异,排除干扰。解题时,如果我们能了解选项设置模式,仔细排除干扰,就会提高命中率。高考文言文阅读常见错误有:夸大事实,使考生在解题时被迷惑,错选答案。偷换概念,混淆是非。正误相杂,以假扰真。 5. 迁移知识,巧妙运用。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是
10、文言文阅读中基础知识运用试题的最大特点。如果能把课内学过的知识迁移运用到高考中,就能迅速准确地答题。 现 场 练 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公讳弼,字彦国,幼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识之,曰:“此王佐才也。 ”怀其文以示晏殊,殊即以女妻之。天圣八年,以茂材异等中第。会郭后废,范仲淹争之,贬知睦州。公上言:“朝廷一举而获二过,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以来忠言。 ” 赵元昊反,公上疏陈八事,且上言:“元昊遣使求割地,邀金帛,而词甚倨,此必元昊腹心谋臣自请行者。宜出其不意,斩之都市。 ”议者以为有宰相气。擢知谏院。 7元昊寇?延,中贵人黄德和引兵先走,刘平战死。而德和诬奏平降贼,诏以兵围
11、守其家。公言:“平引兵来援,以奸臣不救,故败,竟骂贼不食而死,宜恤其家。德和中官,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竟其狱。 ”枢密院奏方用兵,狱不可遂。公言:“大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竟。 ”德和竟坐腰斩。 改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时有用伪牒为僧者,事觉,乃堂吏为之。开封按余人而不及吏。公白执政,请以吏付狱。执政指其坐曰:“公即居此,无为近名。 ”公正色不受其言,曰:“必得吏乃止。 ” 执政滋不悦,故荐公使契丹,欲因事罪之。欧阳修上书留公,不报。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 庆历三年,晏殊为相,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杜衍为枢密使,韩琦与公副之,欧阳修
12、为谏官,皆天下之望。鲁人石介作庆历圣德诗 ,历颂群臣,曰:“维仲淹、弼,一夔一契。 ”天下不以为过。 公恭俭好礼,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然以单车入不测之虏廷,诘其君臣,折其口而服其心,无一语少屈,所谓大勇者乎!其为文章,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世以为知人。 (选自苏轼富郑公神道碑 ,有删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词甚倨倨:傲慢 B. 开封按余人而不及吏按:审查 C. 欧阳修上书留公,不报报:禀告 8D. 韩琦与公副之副:辅佐 2.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富弼是“王佐才”的一组是() 以茂材异等中第 赵元昊反,公上疏陈八事 议者
13、以为有宰相气 大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竟 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 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 A. B. C. D.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富弼少时刻苦学习,志向远大,受到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怀揣他的文章向晏殊推荐,并且把女儿嫁给了富弼。 B. 元昊反叛,派遣使者向宋要求割地和金帛,富弼指出当立斩其使者,体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C. 富弼因得罪执政,被推荐出使契丹,但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契丹朝廷折服对方,表现出大勇气概。 D. 庆历三年,群贤主持政事,深得天下人敬仰。石介写诗称颂范仲淹和富弼可比尧舜时贤能的大臣夔和契。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以来忠言。 (2) 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竟其狱。 9(3) 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 答案见官方博客 (http:/ (作者:袁嘉树,镇江市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