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生命是如此的精彩最近,在网络上盛传着这样一则视频:一位法师在峨眉山布道讲法,一群猴子在他身边嬉戏。这位法师是河北佛教协会的延参法师,他所讲的是:生命如此辉煌,生命如此精彩!让生命多一些精彩,生命是如此地美好,让我们祝福这所有,让我们祝福这生命。 这则视频在网络上走红除了延参法师的口音和表情外,就是猴子和人的互动。这是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也是生命之美。 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小星球,但它与其他星球的区别是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在人类已知的世界上,地球是惟一一个具有生命的星体,这也是地球美的所在。地球上的生命不可能单独生存,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联系、共同生活的。而生物多样性指的就是地球上生物
2、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 3 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生物学家指出,在自然状态下,物种灭绝与新物种出现的种数基本上是平衡的。但是这种平衡已受到破坏。 如今,在人类追求高投入、高增长、高消费的文化发展模式的冲击下,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使物种的灭绝速度达到过去两亿年速度的数百倍乃至数千倍。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土地的压力大增,野生动物遭人类2大量捕杀,森林也几乎被砍伐殆尽,使整个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009 年 11 月 3 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再次更新了受胁物种红色名
3、录 ,在 47677 个被评估物种中,17291 个物种有濒临灭绝的危险,比例约为 36.3%。其中包括鲜为人知的植物、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许多物种甚至在发现前就已经消失。 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的活动和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 1000 倍的速度消失,而生物多样性的快速消失,可能会对人类的健康以及赖以生存的农业和畜牧业造成严重影响,并进一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全世界目前约有 3.4 万种植物和5200 多种动物濒临灭绝。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保持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环境健康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最近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年仅因毁林和森林退化就
4、会导致 2 万亿到 4.5 万亿美元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每年对自然保护区投资 450 亿美元用于改善生态系统,由此带来的收益可高达 5 万亿美元。 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的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主导下,国际社会制定并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2001 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各国领导人承诺到 2010 年前,扭转生物多样性快速流失的趋势,2005 年,来自世界各国的 150 多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纽约举行联合国成立 60 周年首脑会议上,又再次重申了这一承诺。2010 年对生物多样性来说,是具有历史性意义
5、的一年,各国在日本名古3屋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第 10 次会议上,重申以往的承诺,并将减少生物多样性流失的承诺纳入到国家计划之中,确保每一个缔约国都制定并通过一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家策略。 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地球生命的物质基础,包括人类生存的基础。如果这些物种遭到破坏,我们的后代子孙将变成孤家寡人,难以在地球上生存。保护物种多样性与人类生存发展紧密相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呼吁每个人都要在保护物种多样性上采取力所能及的行动,投入到这一人类共同使命中来。 生物多样性 生命的共存形式 生物多样性在地球表面无处不在,它是地球环境亿万年演化的产物,又是人类及其他生命环境的缔造者与维持者。在地球所有的特
6、征中,覆盖其表面及海域的生物层是最复杂、活跃和富于变化的。这个生物层就是生物圈,它通过无数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的代谢活动,以物理和化学的形式与大气层、地层和水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境体系,使得人类在内的无数物种都可以生存在这个体系当中。 生物多样性实际上是一个支撑地球生命的系统,是指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药物及其他工业原料。人类的衣、食、住、行没有一项能够脱离生物多样性。 地球上出现可呼吸的空气、可饮用的水源、肥沃的土壤、高产的农田、富饶的海域、适宜的气候以及其他的
7、生态系统服务,都充分显示了4生物体的作用。可见,生物多样性在地球表面无处不在,甚至存在于每一滴水中。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人类共同的财产,给人类带来了诸多惠益,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可以归纳为三大类:第一是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和驯化的组分中,人类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物、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同时,它在娱乐和旅游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第二是间接价值。主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过程、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等方面。第三是未来潜在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未来潜在价值指能够在未来某个时候为人类社会提供经济利益。这些潜在的价
8、值目前还未被人们发现和利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生物在未来可能给我们提供极大的帮助。 生物多样性在时间与空间中演化,从无到有,由简变繁。任何时候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的总量都由两个相互对立的力量所左右,即物种形成和灭绝。然而对于任何一个特定地点,生物多样性受 4 个关键因素影响:气候、散布能力(生物到达并定居在某一地点的能力) 、时间和生境的种类(某一地点有多少可供物种利用的条件) 。 物种类组成的不断变化,部分物种的绝灭,是一定自然历史时期的产物,既与自然环境变迁相联系,亦是植物群不断繁衍、演变、新类群不断产生,旧类群不断消亡和不断更新的过程,生物进化, “适者生存”是生物物种多样性产生的结果
9、和背景。 化石记录表明,自地球上有生命以来,数以亿计的物种发生了进化。然而地球也并非简单地不断被越来越多的物种塞满,相反,物种形成的5过程总是与另一种相反的过程大致平衡这就是灭绝过程(即一个物种的所有成员全部死亡) 。事实上据古生物学家推算,自生命产生后的漫长年代里,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物种中有 99%已经灭绝。 在人类出现以前,物种的灭绝与物种形成一样,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两者之间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据有关资料显示,物种自然灭绝的速度大约为每 100 年有 90 个物种灭绝。人类出现以后,尤其是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的加快了。以哺乳动物为例:在 17
10、世纪时,每 5 年有一种动物灭绝,到 20 世纪则平均每 2年就有一种动物灭绝。就鸟类而言,在更新世的早期,平均每 83.3 年有一个物种绝灭,而现代则每 2.6 年就有一种鸟类从地球上消亡。在印度洋、大西洋中的一些岛屿上生活的特产鸟类绝灭的速度,从 1601?1699年为 8 种,1700?1799 年为 21 种,1800?1899 年为 69 种,1900?1978 年为 63 种。目前,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在丧失。据国外的科学家估计,目前物种丧失的速度比人类干预以前的自然灭绝速度要快1000 倍。以鸟类为例,在世界上 9000 多种鸟类中,1978 年以前仅有 290种鸟类不
11、同程度的受到灭绝的威胁,而现在这个数字则上升到 1000 多种,大约占鸟类总数的 11%。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估计,在未来的 20?30 年之中,地球总生物多样性的 25%将处于灭绝的危险之中。在 1990?2020 年之间,因砍伐森林而损失的物种,可能要占世界物种总数的 5?25%,即每年将损失 15000?50000 个物种,或每天损失 40?140 个物种。大量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以拯救这些逐渐走向灭亡的物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6没有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就没有人类的出现。生物多样性一开始就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为了保障
12、人类在地球的长期生存。人类只有改变自身的行为,才能在这个星球上延续下去。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水平。 保护生物多样性 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生物多样性被称为地球的免疫系统,起着保护生态系统健康、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然而,由于资源的过度利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物的生存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面临巨大的压力,大量物种急剧消亡,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各种资源不断枯竭。因此,生物多样性受到各国政府、有关国际组织及社会各界和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人类文明进
13、程中一个重大的战略课题。 “任何一个物种在自然界不可能单独长期存在下去,它必须与其他相关的物种形成生物群落才能生存,对于我们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的肆意破坏,必然导致人类自身最终面临毁灭性的灾难。 ”北大生物系教授潘文石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时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当今社会,特别是一个到 2050 年人口将达 90 亿的星球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人类还需要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迅速、根本且创造性、可持续的”措施,否则当前的地球自然体系将快速退化甚至崩溃。 720 世纪后叶生命科学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很多科学家认为在未来的自然科学中生物科学将成为带头学科,甚
14、至预言本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在生物科学诸多的分支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生物科学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 100 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绝灭,很多生物在没有被人类认识以前就消亡了,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悲哀和灾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生物多样性是完整的、和谐的、浑然一体的,它体现了一个区域内生命形态的丰富程度。 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食物、水和健康的重要保障。人类是动物大家族的一员,动物都不能自己制造食物,需要绿色植物提供。在全球 30 万种植物中,人类经常利用的农作物不到 200 种,加上药用植物,所开发利用的也不到 1000
15、 种。我们都知道,小麦、水稻、玉米提供了全人类主要淀粉来源,大豆、花生是主要的脂肪来源。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将土壤中的水输送到大气,然后参加大气水循环;地球如果没有绿色植被覆盖,水循环就绝对不是今天的样子。再看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健康的呵护:在化学制药没有发明前,我们的祖先就是用天然动植物成分来充当药物的,至今生物制药的主要成分依然是各种动植物提供的;另外,最关键的是,我们呼吸的氧气也是植物制造的。光合作用、生物固氮作用是地球上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两个生物化学反应。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金鉴明指出,生物多样性一旦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遭8到破坏,人类生存环
16、境就要受到影响。至于潜在价值,虽然大量生物的潜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使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 生物多样性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 12 个国家之一,是世界四大遗传资源起源中心之一,是水稻、大豆等重要农作物的起源地。拥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物种数量位居北半球第一,果树种类居世界第一,是北半球的生物基因库。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形复杂,南北跨越热、温、寒三带,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高等植物约有 34000 多种,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约占全
17、世界植物物种的十分之一。其中,苔藓植物117 科(苔类 52 科,藓类 65 科) ,506 属(苔类 144 属,藓类 362 属) ,2541 种,种数约占全世界总种数的 11.25%;蕨类 64 科,221 属,2275种,约占世界蕨类总种数的 19.25%;中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有 12 科 42 属 245 种,分别为世界现存裸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80%、51.22%和 28.82%。被子植物 243 科、3182 属、29230 种,科、属、种数目分别占世界被子植物的 61%、31%和 12%。 中国也是动物物种非常丰富的国家之一。现已记录的脊椎动物共 6588 种,
18、约占世界总种数的 14%。其中,哺乳动物 607 种,约占世界总种数的 14.1%;鸟类 1332种,约占世界总种数 14.6%,是世界鸟类种类最丰富国家之一,其中湿地水鸟 271 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水鸟有 56 种。爬行动物 452 种,约占世界总种数 4.6%;两栖类 335 种,约占世界总种数 6.1%;鱼类 3862 种,9其中内陆湿地鱼类已记录的种类有 1118 种,约占世界鱼类总种数的17.5%。另外,无脊椎动物、真菌、细菌、放线菌等种类也极为繁多,尚无法精确统计。 相对于物种的丰富度,物种的特有性更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中国辽阔的国土、古老的地质历史、复杂的地形地
19、貌、多样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形成了多样的生境,这些都为特有属、种的产生和保存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使中国的特有种极为丰富。中国特有植物估计有 1500018000 种,约占维管植物总数的 5060%,在世界上处于第7 位,特有高等脊椎动物在世界上处于第 8 位,各类群中特有属、种所占比例差异较大。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系物种、平衡自然、保护地球家园。同时,生物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具有宝贵的开发利用价值,对于加强农业、创新科技和促进发展都十分重要。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负责任大国的应尽
20、之责。我国已加入一系列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国际公约和协议,要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认真履约,共同呵护地球家园。 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在行动 7 月 3 日上午,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柳林林场,来自汉中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 32 只人工笼养朱被放飞,它们将“翻越秦岭” ,首次在我国北方展翅翱翔。 10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朱主要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习惯在高大树木上栖息和筑巢,在水田、河流浅滩、沼泽等地觅食。20 世纪以前,朱曾广泛分布于俄罗斯、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大部分地区,自古被我国民间视作吉祥的象征,有着“吉祥之鸟”的美誉。然而,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水田森林
21、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污染、人为干扰等因素使得朱的数量急剧减少,在东亚地区各国先后绝迹。我国 1981 年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 7 只野生朱,这也是当时全球仅存的一个朱野生种群。 经过多年不懈保护与饲养繁殖,朱种群数量已由最初发现的 7 只发展到现在国内的 1700 余只,其栖息地的分布范围也在不断扩大。32 年后,带着一份美好的寓意,32 只“吉祥之鸟”的身影重现在我国北方,为鸟类世界再填一道美丽的风景。 人工饲养,野外放飞,这是中国为保护朱野生种群所作出的系列努力之一。 无独有偶。2012 年 10 月 11 日,在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全球首只在野化培训场诞生的大熊猫“淘淘”被正式放归自然,这意味着中国的大熊猫保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将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野化训练后放归自然,补充野外种群,是濒危野生动物繁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恢复和重建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大熊猫由于受自身繁育能力低、食性单一和栖息地破碎等因素影响,放归自然的难度远远高于其他野生动物。相关专家称,放归自然后的“淘淘”要经历适应野外环境、融入当地种群、繁育后代等多重考验才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