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特征、聚集原理与竞争优势.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7792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特征、聚集原理与竞争优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特征、聚集原理与竞争优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特征、聚集原理与竞争优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特征、聚集原理与竞争优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特征、聚集原理与竞争优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特征、聚集原理与竞争优势摘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以专业化经营的文化创意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密集团聚,从而形成一定区域密度和专业化经营的产业网络组织体系,通过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扩张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创造更具集聚优势的需求条件并进行利益分配的经济形式。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竞争优势在于其所导致的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转移的内在机制,在于其聚集产生的资源整合和价值观趋同。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集群特征;集聚原理;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3)05003104 近年来,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业界

2、和政府开始推动和规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集聚的作用引起了文化创意企业经营行为和竞争优势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得益于产业集群的聚集原理并强化和引发了产业的竞争优势。 一、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其特征 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来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特定区域内众多文化创意企业在业务联系上具有关联性,可以共享大部分的产业要素,一些企业在业务上是互补关系,因此,可以产生共生效应,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其次,集群内部很容易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信用机2制,减少投机和短期行为,使企业间保持一种彼此信任的非正式关系,减少交易中的不确定性,从而起到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再次,集群能降低产业的进入门槛,缩小文化创意竞争者

3、之间实力的差距,根据波特的产业竞争模型,产业集群能影响竞争变量和由此促进产业的竞争,有利于产业的成长和发展。最后,集群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压力,无形强化了激励机制,可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各种创新。在区域内企业的创新可以很便捷的外溢到区域内的其他企业,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创新的外部效应(李玉敏,2007) 。 如果以地理近邻性的单一标准来判别,目前在空间上连片或者成块的文化创意产业集中地区可视为产业集群。但仅考察文化创意企业的地理聚集形态并不能理解其作为集群存在的涵义,比照 Amin(1994)和王缉慈(2001)对企业集群的判别标准,并结合文化创意企业的特征,本

4、文认为需要考察其三个方面的特征:企业的性质、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需求条件。 (一)企业的性质 作为集群网络组织中的结点,企业的性质一直是企业集群研究中关注的重点。Amin(1994)强调了集群以中小企业结网的性质,从而隐含指出企业应该具有相对平等的集群权力,但这一观点受到Markusen(1996)的质疑,她认为现实中存在的集群并不完全由中小企业组成,大企业为主导的集群更为突出,因而必须考察集群权力不对等情况下的集群状况。但在集群专业化方面的意见基本是一致的,即集群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更易于各方的互动,以获取信息交流和劳动力市场共3享方面的利益。对于文化创意企业集群而言,强调大企业的主导地位,特

5、别是强调在同一经营领域的多个具有市场垄断力量的大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是重要的,因为专业化经营的多企业地理集聚才易于形成外部规模优势,从而扩张市场范围和建立地方品牌,而且由于文化创意企业以差异化竞争为主的特点也要求具有相当实力的多个企业的并存,这样才能保证集群竞争手段的多样化,并避免恶性竞争带来的中小企业破产所导致的集群衰退。 (二)企业的互动关系 对网络化过程的理解需要从网络形态和互动关系入手,Messner 等(2000)概括了网络结构的三个特征:行为主体间的水平联结、跨组织关系和行为主体的互动。关系是经济活动的基石,然而网络组织中的关系与市场及企业层级组织中的关系都不同,企业中的关系是以任

6、务为导向的,市场中的关系是以利益为导向的,网络组织中的关系则是以互动为导向的。由于在集群中一方依赖于他方控制的资源,利益的获得又依赖于整体对于资源的整合能力,合作各方必须不以牺牲他方利益去谋取己方利益。则集群网络组织的价值在于诱发各种交互作用的网络关系,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与联合,来发挥异质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的互补和协同效果。在文化创意企业集群中,当由于企业聚集创造出原来不具备的要素资源如更通畅的信息、市场需求的扩大及区域品牌时,通过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来进行资源整合并进行利益分配是至关重要的。 (三)需求条件 需求条件是针对市场而言的,指本国市场对该项集聚所提供产品或4服务的需求如何,需求条件

7、的状况决定了集群的竞争力,而市场规模和市场模式则具有强化竞争的效应。对文化创意企业集群而言,提供文化产品的需求条件在于文化企业能否实现对于这些供应产品渠道的共享与整合,而社会对于企业集群的需求则主要体现在市场范围的扩张效应上。一个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市场范围不仅具有当地性,也应该具有区域性甚至是全国性。 可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以专业化经营的文化创意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密集团聚,从而形成一定区域密度和专业化经营的产业网络组织体系,通过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扩张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创造更具集聚优势的需求条件并进行利益分配的经济形式。 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的差异 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8、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总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的差异。 (一)结构方式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在结构上的最大差异是其已经融入了文化的因素。传统产业集群的结构是以价值导向为联结方式的,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以文化传播和渗透以及价值实现为联结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下的企业之间的互联关系与传统产业集群相比,更具有扩展性。在这种结构下的企业组织模式与传统产业集群下企业之间的组织模式也不尽相同,传统企业集群下的同类企业之间更加偏向竞争关系,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下的企业关系更加注重合作,而相同的文化则是合作的纽带。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更加注重关联性,这种关联5性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整合有着

9、重要的作用,而区域经济的整合对于提高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则是有力的促进。 (二)跨越空间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不仅表现在地理空间上的群集,更突出地表现在虚拟网上的集聚效应。文化创意产业下的产业集群不仅表现为企业在同一地理位置的集聚,更表现出跨地理空间的集聚。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往往同现代科技发展有着密切地联系,现代发达的科技手段使文化创意这种无形的产品内质得以突破空间的界限和约束,使得价值流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超地理空间的存在形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更具有张力,其经济辐射效应更强。 (三)呈现出柔性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相比,呈现出更加柔性的特征。文化创意

10、产业集群的价值联结方式和内容已经较以前有了本质的变化,产业集群的核心向心力也由以前的价值实现变成了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在以这种为动力的群集网络中,企业与企业、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联结表现为柔性特征,也就是讲,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时,其内在的结构和可扩展性较以往有了更大提高,而这种扩展性和更多的接口使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结构更加丰富,内部的协调机制更加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网络集群的柔性特征使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选择,在这种柔性机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道路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聚集原理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集聚而言,区位条件、市场规模、初始企业布局、专业化

11、和政府规划成为其聚集的要素。 6(一)产业区位的形成 区位论的奠基人之一廖什(Losch)以垄断代替自由竞争、以最大利润代替最低成本,从而创立了服务于最大限度利润、以市场为中心的商业区位论。廖什认为,价格差和消费者对价格的弹性是决定商业区位的重要因素。商业区位论对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区位选择和形成有重要借鉴意义,可以认为,企业集群的形成正是最大利润导致的市场为中心的区位形成问题,产业中心的形成会形成自强化作用,吸引更多的企业向同一地域集聚,从而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二)市场规模扩张 文化创意企业在某一地域的集聚涉及到其服务能力所限的市场规模问题,依据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即是企业中心向其腹地

12、提供商业服务的能力问题。克氏认为,不同等级的中心地向其腹地提供服务的质量和能力不同,从而其腹地的大小也不同,正是不同等级的中心地之间的结网保证了对于所服务区域的覆盖。我们可以据此理解为,当专业化经营的企业具有向某一地域集聚的趋势时,具有提升这一中心地等级的效应,从而扩张市场规模。实事是,当市场规模由于文化企业的聚集从而扩大时,其提升中心地等级的功能与上述区位条件具有相互强化的效应。 (三)初始企业选址的路径依赖 初始企业布局对企业集群产生的作用已为实践所证实,如北京的798、宋庄文化产业区,上海苏州河沿岸创意产业集聚区,西安唐延安路创意产业带等。这也获得了相关理论的证明,如新经济地理学在强调收

13、7益递增的基础上指出,规模经济与运费(针对文化创意企业来讲主要是人员成本)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倾向于集聚的内聚力,从而导致初始企业布局对后来的企业产生地理指向性的影响,最终形成集聚。值得注意的是,新经济地理学虽然从贸易与经济活动区位和外部效应两个角度讨论了这一内聚力的形成机理,但仍然不能从理论上解释初始企业的选址问题,克鲁格曼将其归于“偶然性” ,初始企业的空间选址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而且这种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既可能由经济因素引起,也可能由非经济因素引起,但初始企业选址的偶然性却对后续企业的聚集带来路径依赖的必然性结果。 (四)专业化带来的区域品牌效应 对于生产型企业集群来说,专业化除带来生产关联

14、、劳动力共享和规模效应外,还由于专业化的路径依赖性质而带来聚集效应。但对于以非生产型企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企业集群而言,由于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同时存在,从而显示了专业化经营对于聚集的重要性质。当聚集于某一区域的企业具有专业化经营性质时,会产生区域品牌效应,如北京和上海的创意艺术产业区,众多艺术家和艺术画廊高度聚集,从而产生区域品牌效应,形成一种单个企业无法复制的无形资产,这相当于给专业化经营的文化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广告效应,从而节约了成本(张晓明,2011) 。但这种广告效应所带来的收益并非为单个企业所有独占,而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所共享,换言之,专业化带来的品牌广告效应内生的促进了文

15、化企业的聚集。 (五)政府规划 8与生产型企业集群以市场自发形成机理不同的是,服务型企业集群的形成往往带有规划的性质,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更是得益于业界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上海在全国较早的把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作为推动新一轮经济发展和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目前已经有逾百家政府挂牌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北京也已形成并挂牌成立了近 20 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北京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竞争方式与单个文化企业的竞争是完全不同的,当不能完全区分不同消费偏好的消费者群体时,价格竞争就成为企业最终的竞争方式,但价格竞争的结果往往是一方破产退出

16、竞争,或两败俱伤从而导致市场的破坏。企业集群的特征是以企业之间良好的合作竞争来取代恶性价格竞争,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由于双方都明确知道合作竞争的巨大利益,并完全能够意识到破坏这一合作竞争所付出的代价,从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总能够比单个企业具有更好的生存环境。但由于文化创意企业具有产品差异性竞争和价格竞争的本性,如何通过集群来协调其行为就显的非常关键,本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所导致的价格竞争(伯川德竞争)向非价格竞争(古诺竞争)转移的内在机制,以及聚集产生的资源整合和价值观趋同是其竞争优势的源泉。 (一)空间聚集的古诺竞争 为了描述不同企业的空间位置,霍特林(Hotelling)首次建立了一个

17、选址模型,并证明了在没有价格竞争情况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态结果导致两家企业均倾向于向城市的中心集聚,而这一均衡是选址9策略中的纳什均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是否进行价格竞争必须对价格的性质进行设定,如果价格由企业成本函数内生给定,在不考虑线性运费的影响(即认为运费是二次的)的情况下,为避免引致对手降低价格,企业倾向于分离布局来弱化价格竞争,此时,均衡是伯川德纳什均衡(Aspremont et al.,1979) ,但空间差异化的结果会导致聚集不存在。相反,如果假设价格是外生给定的,则企业之间将选择产量竞争,给定产品成本分布函数整体凸的前提,聚集均衡将存在,而且是古诺纳什均衡(梁琦,200

18、4) 。 当价格是外生给定时,企业集群能够依靠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达到维持集群所需的价格约定,虽然这一约定可能只是一种默契。因为每一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都依赖于其他企业的行为,任何背离默契价格的行为都可能招致恶性价格战的后果。事实是,即使某一群内企业在整体利润最大化下不能实现自身最大化,它也不会贸然打破平衡,因为发动价格战的损失过大,则遵守约定虽然不是最大化战略,却是极大化极小策略,仍然是一个纳什均衡。基于聚集的古诺竞争优势在于:它能够有效的消除市场不稳定带给单个企业的经营风险,由于创意产业集群的需求规模和价格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是基本稳定的,从而群内单个企业能够预期其收益,产量竞争实质上

19、是对集群整体利益的分配手段。 (二)资源整合与价值观趋同的竞争优势 战略管理中关于竞争优势的来源有以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观、以活动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观和以无形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观(唐建民,2003) 。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则在于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10体现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整体优势。可以认为,这一过程即是集群中企业、社区管理者、相关服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念整合和趋同的过程。从时间上来看,每一个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都是历史上产业聚集的延续,其结构和功能的逐步完善是通过这一生态系统的演替实现的,当某一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聚集中的价值观形成之后,会通过自组织的效应强化,吸引同质企业加入

20、这一演化过程,并扩张其整体的竞争优势。企业生态群的资源整合同样具有扩张单个企业竞争优势的效应,并通过集群中的知识溢出和学习机制惠及其他企业;价值观趋同则具有建立区域品牌的效应,强化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优势的同时也降低了社会中商业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成本。和聚集带来的产量竞争优势不同的是,这一竞争优势不仅强调对于企业的价值,更体现了对于社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Amin A. The difficult transition from informal economy to Marshallian industrial districtsJ. Area, 1994, 26(1): 13-24. 2DAspremont, C., J. Gabszewicz, and J. F. Thisse. On Hotellings Stability in CompetitionJ. Econometrica, 1979(17): 1145-1151 3Markusen A. Sticky places in slippery space: a typology of industrial districtsJ. Economic Geography, 1996,72(3):293-313 4Messner D, Meyer- Starmer J. Governance and Networ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