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的文学经验(续)80、90 年代,是一种、充满着欲望的社会生活。只要看看我们电视上的广告和我们报纸上的广告就会明白这个社会在宣传一种欲望,在强化一种欲望。一时间好像全中国的男人都是性无能的,好像全中国的妇女都是需要来丰胸的,90 年代的社会欲望横流。我想小说题目里边的“丰乳”是歌颂像母亲样的伟大的中国女性,怎样熬过了战争、饥荒、病痛和种种的灾难,坚强地活下来。不但自己活下来,而且抚养自己的儿女活下来,不但养大了自己的儿女,还要继续抚养自己儿女的儿女。这样的母亲就像大地一样得丰厚,能够承载万物。进入 90 年代,社会物欲横流,所有的人好像都在围绕着女性的身体旋转,所以我想起这个书名中的“肥臀
2、”本身就包含着讽刺的意义。这部书稿送到出版社的时候,编辑也对这个书名提出了疑问,这样的书名如果出来肯定会带来很多的麻烦,搞不好会把这本书封杀,希望能够换成一个像母亲 、 大地这样的书名,考虑了半天,后来我还是坚持我原来的书名,我觉得换个什么书名都不合适。后来果然被他们言中了,一出来就因为书名引起了麻烦。然后紧接着这本书就获得了一个十万元大奖。在 95、96 年的时候,10 万元人民币还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让很多人感觉到不舒服。 引起最大争议的还是这本书里面的内容。我是站在一个比较超阶级的立场和观点上的,对我们的过往的历史,进行了个性化的描写。我们过去写战争文学,写历史文学,往往都是要站在鲜明的
3、阶级立场上。我2们写抗日战争,毫无疑问,要站在八路军、新四军的立场上,要站在共产党的立场上。我们要讲战争思想肯定要讲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作家仅仅是个讲述故事的人,作家的思想,作家对历史的判断,作家的个人的观点是不允许在这种历史和战争的小说中出现的。我觉得从红高粱开始我就在做这样的反叛,就想在小说里面淡化这种阶级的意识,把人作为自己描写的最终极的目的,不是站在这个阶级或是那个阶级的立场,而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不但把共产党当成人来描写,而且也要把国民党当做人来写,不但要把好人当人来写,也要把坏人当人来写。今年9 月份,在我们山东省图书馆演讲,我总结了几句简单的话来概括我那个时期的创作:把好人当坏人
4、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自己当罪人写。 把好人当坏人写,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写好人的时候也不应该把好人脸谱化。应该认识到好人也是人,英雄身上也有流氓气,流氓身上也有豪侠气。无论多么伟大的一个人,他身上也有凡人的一面。我们刚才讲我们的蒲松龄祖师爷,他毫无疑问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但他也有七情六欲,他也被世间的功名利禄的绳索紧紧地捆绑,他也有许许多多的个人生活的不如意,而且这些不如意也在他的创作中得到了流露,而且他这种不如意,个人的一些思想感情也限制了他的作品,使他的作品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把坏人当好人写就是说我们要善于发现在坏人身上残存的人性,这一点我想特别重要。最近我看到引起巨大的争议的李安
5、的色戒 ,好多报纸都连篇累牍地批评李安,说他为汉奸张目。我看了这些文章后特意把张爱玲的小说找出来重读了一遍,我也把色戒这个影碟买回3来看了一遍。我认为李安拍得很好,我觉得我们不要还是用那种政治的观念来评论一部艺术作品。中国人一提到汉奸就咬牙切齿,一提到汉奸就想到电影上那些歪戴着礼帽,穿着绸褂子,嘴里叼着烟卷,腰里插着盒子枪,留着中分头,见了鬼子低头哈腰,见了老百姓耀武扬威这样一类人,其实汉奸有许多种。汉奸是不是人类的一个构成部分?既然汉奸是人类的构成部分,那就应该允许小说家、电影导演、艺术家来表现他。写汉奸的时候也应该把汉奸当人来写。我们说周作人他是一个汉奸,但周作人是一个那么简单的汉奸吗?周
6、作人在“五四运动”中,在“新文学运动”中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他也有慷慨悲歌的一面。他当汉奸有非常复杂的原因。汪精卫是汉奸的总头目,但汪精卫真的就是一个坏得一无是处的人吗?他曾经是孙中山最信任的人之一,汪精卫当年那也是热血的青年啊!在北京什刹海银锭桥上他还埋下炸弹,要行刺当时的摄政王,就是宣统的爸爸。在监狱里面那也是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果他那时死了,绝对是一个英雄人物。他号称“民国第一美男子” ,演讲的口才比莫言高了一万倍。这样的人为什么当了汉奸,原因非常复杂,但绝对不是怕死,也绝对不是为了金钱。包括跟张爱玲结婚的胡兰成,也是个了不起的文学家,那种文字功力,那种对人的感情把握和灵魂剖析也不是一
7、般作家能做到的。这些汉奸都非常丰富,都不是一个平面的人,你从哪个角度看都有他自己的光芒。我想既然汉奸是人,而且很多是非常立体化的人、作家,电影艺术家就有权利表现这种人。 我觉得李安演绎得就非常好,易先生确实是一个杀人如麻的特务头子,王佳芝救了他,最后他恩将仇报把她给杀掉了,他不把她杀掉行吗?4好像也不行。张爱玲的小说取材于一个真实的事件,好像就是当时汪精卫政府的特务头子丁默村和国民党这边的一个中统特务郑苹如。郑苹如是个美貌的热血青年,上过当时上海的良友的杂志封面,她的哥哥是国民党的空军的驾驶员,后来在与日本人空战中牺牲了,他的男朋友也是国民党的空军驾驶员,也是在与日本飞机战斗中牺牲了。我看了这
8、部小说又研究了这个电影,我认为李安表现得非常深刻。我看完了好几天,精神非常得郁闷,我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无论是什么样伟大和高尚的目的来施行暗杀都是不对的,不能用暗杀的方式来解决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不论哪一个政党用暗杀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都是卑鄙的,这就是我看完了李安的色戒之后得出的一个结论。 最后一个就是把自己当成罪人来写,这是我最近几年反复考虑的问题。我们 80 年代开始那种“伤痕文学” ,实际上也就是“诉苦文学” 。80年代之后我们中国文学一直在延续着一个主题,就是在描写苦难,控诉苦难。一直到最近这几年的小说里面,始终就是把苦难描写、苦难叙事作为一个主题。因为苦难叙事可以勾出人们的眼泪,
9、可以感动读者。有很多批评家对这种苦难叙事不满足,认为我们仅仅地停留在对外来的原因造成的苦难的控诉上并不能深刻地揭示人的灵魂。也就是说我们跟世界上优秀的文学,譬如俄罗斯的文学相比,最缺少的还是像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对灵魂的拷问。我们经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别人,批判别人,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敢于正面地来毫不留情地解剖自己,鲁迅先生当然他做到了,他能解剖他自己,批判他自己。我们当代的作家确实缺少这一点。我最近悟到了这一点,应该像对待罪人一样来对待自己,就是把自5己当成罪人来写,就是不要把所有的原因都推到别人的身上。我们说到文化大革命,就是怨领导人,怨别人,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其实任何一个人换到了当时那
10、些统治者的地位上,是不是会做得更好?很多受到别人迫害的人,其实都是想迫害别人没迫害成的人。那些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字字血声声泪地控诉的人,其实跟那些迫害他们的人没有本质区别。 我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日报社工作了十年,了解了大量的这种有关贪污、腐败、贪官、污吏的案件。我在看这种案例时,在采访罪犯时,经常心里面偷偷地问自己,如果我在这个位置上,如果我遇到了跟他相似的情况我能不能比他做得更好,我能不能够做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后来我得到的答案是非常得动摇,我自己也把握不住。我想假如我在那个位置上很有可能也会变成一个贪官,很可能也会犯下同样的罪行。我想一个作家用这样的立场和观点,敢于解剖自己,然后才能
11、够推己度人,你才可以从自己出发推到你描写的人物的身上去,你才能够知道在某些特殊环境下那些人是怎么样想的。如果对自己的批评是留情的话,如果不敢把自己当做罪犯来进行分析的话,很难写出真正触及灵魂的作品来,也只能停留在这种一般的泛泛的苦难叙事上。 写完了丰乳肥臀之后,就写檀香刑 。 檀香刑这部小说应该是我进入 21 世纪以来的第一部长篇,也是让我获得了很多赞誉的一篇小说。这部小说在技术上的一点点创新就在于它把戏曲和小说结合在一起。我不知道淄博有什么戏,我们高密有一个茂腔。在座的也许有高密的小同乡,他们都知道我们高密茂腔。我们高密还有一个茂腔剧团,前几年是全中国,全世界唯一的一个茂腔剧团,后来胶州也建
12、了一个,那6么就两个了。这是一个很小的剧种,也没有什么打得响的剧目,但是我们从小就是听着茂腔长大。一些研究檀香刑的人问我要一些茂腔的这种光碟、VCD 资料,他们看了后都非常失望,说这么难听的戏怎么会让你这么感动?我说这就是乡音。茂腔是我的故乡的一个组成部分,我的故乡假如有声音的话,那么这个旋律就是茂腔。我当年离开家乡去当兵,第一次探亲回来的时候,一下火车就听到在车站广场旁边的卖油条的小店里面传出了茂腔的唱腔,老旦的那种悲悲切切像哭一样的腔调,我立刻就热泪盈眶,因为这是家乡的声音。在这部小说里面我是把茂腔进行了大幅度的篡改,我给小说这个戏里面增添了很多的素材,譬如说带着面具,披着猫皮来上台演唱,
13、还给它设计了很多的唱腔,小说里面的唱词也都是我编的。 檀香刑这部小说的素材是 1900 年德国修建胶济铁路的时候发生在高密的一个事件,一个农民的领袖,老是跟德国人叫板,德国人白天修铁路,他晚上就扒铁路,最后惊动了袁世凯,镇压了,把他杀掉了。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个事件本身它也是双重的,铁路给胶东半岛带来了到底是什么东西?我想肯定有它进步的意义,相对我们中国上个世纪初页那个封闭状态,出现一条横贯胶东半岛的铁路,它不只是震动了我们的大地,而且震动了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知道了在中国之外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科技革命。所以火车与其说是现代化的一个交通运输的工具,毋宁说是一个巨大的象征。所以我想围绕着铁路,围绕着
14、火车,可以写一篇很大的小说,这个也是我在写檀香刑的时候所思考的一些问题。当然檀香刑这部小说因为里面有一些关于酷刑的描写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也有很多女性说看了这部小说吓得几夜都睡不着7觉,当然也有个女的说看着这部小说特别好,我说你最喜欢哪个部分,她说最喜欢描写酷刑的部分,所以我想这样的女性肯定是特别坚强的女性。 写完了檀香刑以后紧接着就写了四十一炮 , 四十一炮实际上就是描写 90 年代乡村的一种荒诞的变化,在一屠宰村里面人们都往肉里注水。里面就描写了一个具有象征性的一个特别能吃肉的小孩,也就是肉孩子。他在离开家乡以后老百姓把他神化了,变成了一个神。这部小说还是一部童年视角的小说,童年视角的小说
15、在四十一炮中得到了一种最集中的表现,很多人认为我是善于写童年视角的。所以我想索性就在四十一炮这部小说里面把童年视角写到极致。 接下来就是 2006 年 1 月份出版的生死疲劳 ,这部小说写一个在土地改革中被误杀的地主,这个地主实际上没有多少罪恶,但是后来被枪毙了。这个地主感到很冤枉,说我这一辈子辛辛苦苦地完全靠劳动致富,跟你现在的这种个体户一样,凭什么把我枪毙了。然后他就不屈不挠地去阎王爷那里告状,去上诉。很多评论家又认为这部小说又是学习了西方的魔幻现实主义。我在省图书馆演讲,中午的时候跟马瑞芳老师一块吃饭,马老师说:“莫言你这个生死疲劳还是学的蒲先生的呀” 。蒲松龄的聊斋里面有一篇小说席方平
16、 ,60 年代的时候我们中学的课本里面把它作为教材,写了一个人为他的父亲鸣冤叫屈,在地狱里面跟阎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阎王给他施加了许许多多令人发指的酷刑,包括用锯子把它锯成两半,让他到富贵人家去投胎,他都宁死8不屈,非要去讨一个说法,终于碰到了二郎神,然后使他父亲的冤案得到了昭雪。我这部小说一开始就写这么一个人在地狱里面鸣冤叫屈。我确实在写的时候想到用这样的方式向我们的祖师爷蒲松龄先生致敬,北京的批评家就看不出来,但马老师看出来了,马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说我是向蒲松龄先生学习。我们山东一个作家批评我装神弄鬼,我就写了一首打油诗,我说:“装神胜过装洋葱,弄鬼胜似玩深沉。问我师从哪一个,淄川爷
17、爷蒲松龄。 ” 今天在我们淄博的山东理工大学里讲,必然绕不开蒲松龄。这并不是说我来到这个地方就要讨好我们淄川人,所以要处处提到蒲松龄,这是事实俱在,我抵赖都抵赖不了,马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立刻就发现了,你这个开篇第一章是来自哪里。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的作家奥尔罕帕慕克,他一篇小说我的名字叫红 , 我的名字叫红的开篇也很像我的这部生死疲劳 。我说这个跟他没有关系,我这部小说 06 年 1 月份出版的,他的我的名字叫红是 5 月份才推出的。我说我真正学的还是蒲松龄。每当我提起蒲松龄来,我就感觉到思绪万千,思绪万千的结果就是导致语言的颠三倒四。 我想这个人对我来讲意义太重大了,87 年第一
18、次让我去台湾,让写一个演讲,我就写了一篇短文学习蒲松龄 ,我说蒲松龄的聊斋里有好几个故事就是当年我的老老爷爷讲给他听的,这是我的捏造。我当时在农村作为一个社员在劳动时,经常听到村里人讲述妖、狐、鬼、怪的故事。这个时候我没有读聊斋 ,后来我读了聊斋就发现很多故事在聊斋里面。当时就推测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就是我们村里的乡9村知识分子读了聊斋以后把这个故事讲述给我听,一种就确实是几百年前我们村里的人或是周围村里的人把这个故事讲给了蒲松龄,然后蒲松龄把它写到书里去。但是我相信可能还是前一种更加可靠一些,是后人看到了蒲松龄的小说,然后再把小说讲述下来。 蒲松龄不仅仅在小说的素材方面有巨大的突破,即便从纯粹
19、的文学技巧上来看我觉得也有很多让我们不得不向他学习的地方。我今年重读蒲松龄,发现蒲松龄在细节描写方面确实有非凡的功力。他写某个地方从天上掉下一条龙来,落在老百姓的场院,龙那么一个长长的东西,太阳曝晒它,它身上渐渐地散发臭味,招引了许许多多的苍蝇在它身上爬来爬去。蒲松龄说这个龙突然就把所有的鳞片张开了,张开以后所有的苍蝇都钻到它鳞甲的下面去,这时候龙就突然把鳞甲闭住了,这一张一闭就把所有钻到鳞甲下面的苍蝇给夹死了。这个细节描写就仿佛他亲眼看到一样,有了这个细节描写就让这一个虚构的事件变得那么样得真实。天上掉下一个龙来大家都想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由于有了这个鳞甲张开夹死苍蝇的细节描写,就让我们感
20、觉到这个故事变得像蒲松龄亲眼看到的一样。譬如他写黄英 ,一个人死后变成菊花,这个人生前特别爱喝酒,那么这个菊花后来只有浇酒才能开放,而且在开放的时候还散发着一股浓郁的酒香,这样的细节描写就非常符合这个人原来嗜酒这个身份。他还写白秋练,这个女人是长江的一条白鲢鱼成精了,她跟着秀才到北方之后,每年都要托人从长江运来几桶水,只有喝了这个水才能活下去,没有这个水就要死掉,这也非常符合我们现代的科学真实性,只有家乡的水才可以让她延续生命,这样的细节描写我觉得非常符合这个人物本身。 聊10斋里面唯一发生在我的家乡高密的一篇小说,里面的主人公叫阿纤,她是一个耗子成精了,这个耗子精很能创家立业,她有一个特长,
21、有一个嗜好,特别喜欢储存粮食,我们想这也符合耗子的天性,这个耗子尽管成精了,可是储存粮食这个习性还是留下来了。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来自生活当中的常识性和经验性的细节就使蒲松龄的许多虚构的狐、鬼、妖的小说富有了人间生活气息,变得那样得真切可信,变得具有那么大的说服力,我想这个就是蒲老祖师在细节描写方面给我们现代的作家留下了宝贵的可以向他学习的财富。 今天我就讲这么多,现在回答一下大家的问题。这个同学问我到目前为止我最满意的作品以及最不满意的是哪个作品。 我最满意的比较好回答,因为我刚才提到的都是我比较满意的,要说最满意的作品,确实还没有写出来,包括刚才提到的像生死疲劳这样的小说,写一个人死后,一会变成猪,一会变成狗,一会变成牛,一会变成驴,其实大家一想都知道,这就是蒲松龄的故事。我想我明年开始写一个跟蒲松龄老祖师爷不太一样的故事,当然在文学上,在对灵魂上、在对文学的至诚态度上,对人的热爱上还是应该永远向他学习,在细节描写、在技巧上、人物类型上应该有区别。最不满意的作品,我想有一部叫作红树林的长篇小说那是我最不满意的,这是我 1999 年从部队转业到检察日报社,当时领导让我写一个有关检察官题材的电视剧,我就要当做工作任务来完成。由于我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写的时候尽管做了一些调查,但也是走马观花,很难写到检察官的心里去,很难写到贪官的心里去,写的又是南方的生活,写的是在广西海滩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