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西陵遗址价值及整体保护建议.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947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昭西陵遗址价值及整体保护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昭西陵遗址价值及整体保护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昭西陵遗址价值及整体保护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昭西陵遗址价值及整体保护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昭西陵遗址价值及整体保护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昭西陵遗址价值及整体保护建议【关键词】清东陵;昭西陵;遗址价值;整体保护;建筑修复 【摘 要】位于清东陵大红门外的昭西陵组群格局与建筑形制独特,具有极高的建筑价值与艺术价值,是研究清代皇家陵寝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近代以来,昭西陵因人为与自然因素遭到严重破坏,必须进行整体保护,这不仅需要对遗存建筑和建筑遗址进行修缮,还应对有重大价值的中轴线建筑进行全面修复。昭西陵的整体保护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昭西陵位于河北遵化清东陵大红门外以东,是安葬与追慕清初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的大型建筑组群。2002 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昭西陵进行遗址保护,2012 年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

2、筑设计研究院与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古建筑设计室联合对修缮设计方案进行修订。通过实地考察遗址现状,走访咨询清史专家及当地守陵人后裔,查阅清宫历史档案,完成了最终申报文本。在昭西陵遗址保护修缮设计方案修订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明晰了昭西陵遗址的重要价值,并对其进行更为完善的整体保护提出建议。 一、昭西陵历史沿革简述 昭西陵是以关外盛京清太宗皇太极昭陵为主陵的皇后陵。按清圣祖实录等记载,康熙二十六年(1687)底,孝庄皇后临终遗嘱“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1。玄烨涕泣受命,翌年元旦下旨兴建“暂安奉殿”2。 “暂安奉殿”设享殿、后殿及东西配殿,未建地宫。享殿为重檐庑殿顶,后殿为慈宁宫东五间新居迁建而成。孝庄棺椁

3、置于后殿宝座之上,以土掩埋后永闭殿门。此时昭西陵雏形已然形成,但还未称之为“陵” ,仅称“殿” 。终康熙一朝,未能解决孝庄文皇后的陵寝问题。 雍正帝胤继统后,同朝臣们稽考经典,认为孝庄文皇后久居“暂安奉殿” ,典制未备, “允宜定为陵寝”2。雍正二年(1724)十一月,正式荐名昭西陵,并派大臣带同钦天监官相度绘图,又以“昭西陵距昭陵甚远”为由“特建碑亭” 。翌年二月,拆除后殿,建地宫、宝城、宝顶与方城明楼等,年底竣工。 按大清会典事例记载,改建后的昭西陵建筑组群规制完备,从北往南依次为:宝顶周环宝城、方城明楼、石五供、隆恩殿(左右有陵寝门) 、东西庑、东西燎炉、琉璃花门、隆恩门、东西班房、东西

4、朝房、东南方神厨库(院内有南北神库、神厨、省牲亭) 、井亭、正南方神道碑亭、东西下马牌3(图一) 。 近代以来,伴随封建君主制的瓦解,清东陵始遭兵匪侵扰,人为破坏严重。昭西陵亦未能幸免,加之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现地上建筑除西值房、方城明楼及宝城宝顶保存尚完整外,其余建筑仅存基座与残墙遗址。 二、昭西陵遗址价值 (一)墓主人孝庄文皇后的历史地位及政治影响。 孝庄文皇后(16131688) ,博尔济吉特氏,清太宗皇太极之妃,顺3治帝生母,康熙帝祖母,一生辅佐三代君王,特别是康熙帝玄烨,由孝庄抚养成长,又赖孝庄辅政。玄烨晚年曾深情回忆道:“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

5、。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4 孝庄文皇后既具雄才大略、挽狂澜于即倒的政治家气魄,又淡泊名利、仁慈护下、黜奢崇俭,一心一意抚育子孙成才,为清朝的守成、创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清朝最伟大的女政治家,后世称其为清朝“国母” 。(二)昭西陵是清代后陵的开创篇章,具有独特的组群格局与建筑形制。 清朝早期葬制,帝后合葬,同陵同穴。而昭西陵的建造打破旧有葬制,开创了清代皇后不与皇帝合葬的先河,是清代后陵规制创建与完备的基石。又因其营建过程极为特殊,而具备了许多独特的组群格局与建筑形制。 1.昭西陵因与盛京昭陵关联,具备独特的组群格局。 清代后陵大都近依帝陵,形成帝、后陵寝体系,昭西陵却与盛京昭

6、陵远隔千里,这种自古未有的特殊情况使昭西陵组群格局产生了诸多特点: 其一,两道陵墙。中国古代陵寝一般做内外两道墙垣内垣与外垣。清代皇家陵寝中,除昭西陵外,清东陵与清西陵的所有陵寝均以风水墙作为形式上的外垣,故只设一道陵墙。但昭西陵位置极为特殊,出于与盛京昭陵遥相隶从的意向,选址于东陵风水墙外,自成一区,必须4另建外垣。因此昭西陵设外围墙一道,形成了两道陵墙的独特形制。 其二,隆恩门与琉璃花门相连而设。关内清陵以琉璃花门及卡子墙将陵区分为以享殿为主体的祭祀区和以宝城地宫为主体的寝宫区,琉璃花门即陵寝门,作为寝宫区的入口位于享殿后。昭西陵的隆恩门与琉璃花门分别是两道墙垣的开门,二者相连而设,故琉璃

7、花门紧接于隆恩门之后,位于享殿之前。陵寝门位于享殿两侧的卡子墙上,祭祀区与寝宫区的分区并不明显,与关外福陵、昭陵不设陵寝门的格局相似。 其三,布局局促。康熙朝初设暂安奉殿时已北抵孝陵风水墙,使用地局促成为雍正朝改建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在增建地宫、宝顶、宝城、方城明楼和石五供时,不便向北拓展,以致布局格外局促,与关外福陵、昭陵享殿后二柱门、石五供和方城紧连而设的格局相似。 其四,建神道碑亭。清代后陵近依帝陵而建的做法易判别其隶属关系,也易知墓主人身份,故一般不建神道碑亭。但昭西陵与昭陵远隔千里,难以判明两者关系,也不易知墓主人身份,故建神道碑亭一座,以弥补上述不足。 其五,不设沟河、桥梁。暂安奉

8、殿建于平原地形,故改建后的昭西陵内外既无任何沟河,也无桥梁之设。 在以上昭西陵的独特规制中,有两点为后世清陵所仿效:一是将陵寝门分建在大殿两旁,此后营建的裕陵妃园寝、昌陵妃园寝、慕陵妃园寝以及一些公主园寝均仿照此制;二是增建神道碑亭,1873 年营建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的定东陵时,即仿照昭西陵建立神道碑亭。 2.昭西陵隆恩殿采用皇陵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 5昭西陵隆恩殿采用重檐庑殿黄琉璃顶,为清代官式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制,在清代陵寝中仅此一例,彰显了陵墓主人无比尊崇的地位。究其原因,清朝至顺治朝在实质上统一全国后,才逐步建立了森严的满清皇家等级制度。顺治帝的孝陵隆恩殿即为重檐歇山顶,后世的帝

9、、后身为晚辈,在建陵时不能僭越。于顺治帝身后建陵、辈分又高于顺治帝者,仅孝庄文皇后一人。母制高于子制,尚合乎礼法。故孝心可感的康熙帝在营建祖母孝庄文皇后的“暂安奉殿”享殿时,采用了殿顶形制规格最高的重檐黄琉璃庑殿顶。 雍正朝在将“暂安奉殿”改建为陵时,雍正帝基于同样的原因,加之对父亲康熙帝的尊敬,沿用了“暂安奉殿”享殿作为陵寝隆恩殿,使昭西陵隆恩殿成为清代陵寝中的绝响。 3.昭西陵隆恩门前后廊做法在清代陵寝中独树一帜。 隆恩门采用前后廊式柱网,而非清代陵寝中常见的中柱式柱网。在这种情况下,隆恩门的梁架结构应采用顺扒梁而非抹角梁做法,门扇也不在建筑平面中央,其如此重要的建筑特点往往为人们所忽视(

10、图二) 。目前昭西陵隆恩门仅存建筑基座和部分残墙,在其南侧建造的青砖围墙及铁质院门甚为鄙陋,应予以整修或修复。 三、全面修复昭西陵中轴线建筑的 整体保护建议 (一)木构架及屋顶缺失是遗址残损进一步恶化的根本原因。 昭西陵现状勘察报告表明,所有建筑及建筑遗址的残损都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具体而言,各建筑遗址台基和墙体长年裸露室外,普遍存在植侵与风化现象,更重要的则是:冬天雨雪渗入墙体和台明铺地砖内6产生冻胀,导致墙体鼓闪、台基石活走闪、铺地砖碎裂,如此循环往复使台明与墙体均破损严重。 现存的神道碑也因长年裸露在外,受风雨侵蚀而残破不堪。石碑顶部头已无法辨明石雕原形,残损尤为严重;碑身遍布裂痕,有三

11、道明显裂缝,裂缝长度 13 米不等,宽度 510 毫米不等;龟趺头部已断裂,且周身风化残损面积达 90%已上,残损深度普遍已至 5080 毫米以上,局部存在更为严重的残损。 总之,木构架及屋顶的缺失是造成以上残损加剧的根本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建议对隆恩殿、隆恩门、神道碑亭实施全面修复。(二)昭西陵在清代皇家陵寝建筑中有极高价值,其复原对清代皇家陵寝建筑技术研究有重大意义。 昭西陵作为清朝入关后最早兴建的后陵,在清代后陵建筑中有重要地位,是清代后陵建制的范本之一。独特的建筑组群格局、等级最高的重檐黄琉璃庑殿顶的隆恩殿、造型独特的中柱式隆恩门,又使其具有区别于其他清代后陵的显著特点。因此

12、昭西陵是研究清代皇家陵寝建筑技术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其复原研究与设计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清代图档文献、实物残存信息为昭西陵的复原提供了翔实的依据与参考。 1.现存相关史料 昭西陵作为清代后陵修建的蓝本,在咸丰朝测绘时留存了样式雷图7档、做法册等相关重要档案,其中详细记录了对昭西陵的勘察情况及其重要建筑尺度。这些重要历史图档文献是对昭西陵进行修复设计的重要依据。例如昭西陵通进深面宽尺寸略节 昭西陵细底等史料记载:“昭西陵外罗圈墙厚四尺;往南至里罗圈墙进深三丈五尺五寸;里罗圈墙厚四尺自外罗圈墙外皮至碑亭南台基南北通进深八十七丈一尺九寸。 ”5在诸陵规制尺寸略节中有对建

13、筑尺度更为详尽的记载,以隆恩殿为例:“隆恩殿一座五间两山各显三间檐柱高一丈六尺五寸,径一尺八寸;重檐金柱通高三丈五寸五分,径二尺二寸;周围檐安斗口三寸。 ”6这些图档文献,准确、详尽地记录了昭西陵的组群格局及建筑尺度,是研究清代后陵陵寝规制的重要史料,也是昭西陵复原研究与设计的翔实依据。 2.建筑尺度与做法信息 虽然昭西陵大多数建筑的木构架和屋顶现已不存,但通过现场勘察,基座遗址中残存部分能够反馈出很多重要的建筑信息与尺度,为木构架和屋顶的全面修复提供了直接有力的依据。例如: 神道碑亭、隆恩门、隆恩殿遗址基座上留存的柱础非常完整,柱础上柱子的痕迹清晰可见,这为确定建筑平面柱网、柱径提供了依据。

14、 神道碑亭、隆恩门、隆恩殿下碱墙保留较为完好,墙体内柱洞及槛墙避让柱子的凹槽与柱础位置对应,可以校核柱子位置与尺寸。 隆恩殿“落架保护”时拆卸并留存了大量木构件,包括柱、梁、檩和斗拱等,很多木构件现仍可继续使用。特别是斗拱的尺寸信息,保留得较为完整且容易辨认,为木构架修复提供了有力依据。 8一些昭西陵损毁前的老照片,不仅提供了直观形象,也可利用成像原理反推出部分建筑的高度与尺度(图三) 。 (四)昭西陵隆恩殿的全面修复是陵寝保护尚未完成的工作。 尽管昭西陵神道碑亭、隆恩门木构架及屋顶部分残损缺失的原因有待考证,但隆恩殿木构架及屋顶部分缺失的原因却已证实,即上世纪 70年代因木结构岌岌可危、濒临

15、解体而被迫进行落架保护,现大量木构件仍保管在清东陵库房之内,其进一步的整体保护工作尚未完成。如今这座清代陵寝中独一无二的重檐庑殿黄琉璃顶大殿,其历史价值与建筑价值已在研究中得到充分论证,大量形象资料与文献资料亦为隆恩殿全面修复提供了依据与参考,开展全面修复工作的各项基本要素业已构成。 综上,在昭西陵遗址整体保护工作中,我们已经完成了现存建筑及遗址的修缮设计与保护方案,现建议对具备重大历史价值与建筑价值的中轴线建筑(神道碑亭、隆恩门、隆恩殿)进行全面修复,这不仅能为研究清代皇家陵寝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还将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清圣祖实录卷 132,中华书局,1985 年。 2同1,卷 16。 3清 冈等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年。4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第 2 集,卷 41,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 年。 95样式雷图档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6诸陵规制尺寸略节 ,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日本东京)藏。 责任编辑:张金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