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执政为民的内涵层次论析摘 要:执政为民不仅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理论色彩,也带有浓厚的实践品格。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活动中形成并推崇的终极政治信念和奉行的根本政治目标,是执政为民内涵之核心。执政为民的理论色彩是指遵循了民有、民治、民享、人权等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并为实现这些基本价值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理论。执政为民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传达了一种爱民思想,更在于其实践品格。执政为民的价值、理论和实践三种形态是密切联系的、相互贯通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为民;内涵;层次 中图分类号:D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3)04-0058-06
2、执政为民不仅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理论色彩,也带有浓厚的实践品格。执政为民的实践形态是最低、最外围,最容易为普通民众感知的;执政为民的理论形态是由感知上升到认知层面的中间层次,较容易为研究者把握;执政为民的价值形态则是由认知升华而至的情感和信仰层面,是核心层面,是作为执政者应信守的。执政为民的实践品格与普通民众关联性最强,价值形态与执政党关联性最强,但价值形态要通过实践品格来体现。 一、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 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活动中形成并推崇的2终极政治信念和奉行的根本政治目标,是执政为民内涵之核心。可用民有、民治、民享、人权说明。 民有。民有简而言之即政府或国家为民众所有。
3、中国古代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说,而贵民者则认为,人民应为国家之主体,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 ”现代的民有观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林肯那句广为传颂的名言中的 of the people,由于 of 本身表示归属,这句话被翻译为民有。林肯用 people 而非 citizen,也体现了政府或国家归属的广泛性,因为在西方 citizen 的最初含义是向政府纳税的人,而people 一词还包含了按法律不需要纳税的那些人,是一个更为广泛的中性词。马克思主义民有观的基本内涵是国家是全民族所有的国家,民众是这个国家的终极所有者,它至少包
4、含了以下价值导向:其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人民是真正英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其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执政权力来源于人民,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拥有人民赋予的权力,也就意味着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其三,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想群众之所想,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民治。民治简而言之即政府或国家由民而治。现代民治观是由古代的治民观发展来的,从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到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都可以看作是当时的治民思想,而不是民治思想。古代的民主只能是为民作主,治理者就是父母官、老爷。真正现代意义的民主无疑也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中产生的
5、。西3方政治理念承认国家以宪政和法治保障公民的基本自由权利,国家的最高治理权应该归民所有,国家公务员都是公民纳税供养的,应该为纳税人服务;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应该得到国民的同意,由公民投票选择。科恩认为“民主即民治” , “是一种人民自治的制度”1。林肯的“by the people”是指政府的一切行为,无论是运用还是不运用政治权力,都应当直接或间接地由人民而不是官员说了算。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统一起来,其民治观包含以下价值导向:其一,科学执政,遵循执政规律,关心民心向背。其二,民主执政,鼓励民众参与,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其三,依法执政,完善法律制度,将人民的意志与党的意识统一起
6、来。 民享。民享简而言之就是与民众共享。中国古代的“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就阐发了“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和“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的民享的倾向。但是,此时民享的价值显得虚无。孙中山和梁启超指出过:“要必民能治才能享,不能治焉能享,所谓民有总是假的。 ”2“夫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以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为效几何?”3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也强调政府以人民的目的为目的。林肯的“for the people”就强调人民愿意“享”这个政府就“享” ;不愿意“享” ,政府无权要求人民去“享” ,否则就违反了“以人民的目的为目的”
7、的原则。但是,资本主义没有民享的前提民有。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为民理念中内含的民享倾向,建立在真正的民有与民治的基础上,它至少内含了以下两点思想:其一,共建思想。所有社会成员都4有公平的财富创造权利和机会,反对部分成员凭借特权垄断财富的创造机会。其二,共享思想。所有的社会财富都应该为全社会成员所共享,避免在财富分配方面的不均衡现象。 人权。人权作为执政为民的价值诉求,关注的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封建社会中,不尊重人权,只尊重君权,并且为君权的稳定创设了君权神授之类的理论。尊重人权的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斗士们在反抗封建君权的斗争中提出来的,资产阶级人权观在反对君权的斗争中唤起人们对自身
8、的尊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社会的,有阶级性的。正如马克思指出:“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生产的、现实的基础。 ”4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的人权”5。马克思主义的人权理念应内含以下两点重要内容:其一,人权的历史性。在阶级国家中有鲜明的阶级色彩,人权不等于全民皆有权。其二,人权的发展性。就其内容而言,从最初的平等、自由、安全、生存权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平等更广泛的人权都表明这种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体现对人权价值的尊重,应坚守以下几点:其一,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公民的基
9、本权利。其二,提升人权等次,拓展人权内容。其三,避免两极分化,扩大人权主体。其四,推进民族平等,确保民族共荣。 二、执政为民的理论色彩 执政为民的理论色彩是指遵循了民有、民治、民享、人权等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为实现这些基本价值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理论。5围绕其所产生的基本理论主要有三点。 马克思主义的公仆观。早在 16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就提出执政者:“应该更多关心的是老百姓的而不是他个人的幸福。犹如牧羊人,作为牧羊人,其职责是喂饱羊,不是喂自己。 ”617 世纪的温斯坦莱指出人民选举公职人员:“并不是要他们成为压迫我们的老爷,而是成为我们的公仆。 ”718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梅叶
10、指出:“人民不是为君主而创造的,君主才是为人民而创造的。君主完全应当叫做社会的公仆。”8在继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19 世纪 40 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完整地提出了人民公仆的理念:“而旧政权的合理职能,归还为社会的负责任的勤务员。普遍选举权不是,而是为了服务于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正如个人选择权服务于任何一个为自己企业招雇工人和管理人员的雇主一样。 ”9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中,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继承了人民公仆理论,并且在实践中发展了这一理论。他们指出:“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当和群众同甘共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 ”10
11、“我们的所有领导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没有权利当老爷。 ”11由此,马克思主义的公仆理论是围绕民有、民治价值取向展开的,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公仆的产生是有条件的,马克思提到将国家权力交给“社会的负责任的勤务员” 。二是社会主义的公仆并非没有腐败可能,巴黎公社之所以规定可以撤换被选举人,就是针对公仆失去为人民服务本色的可能性。三是要从各个方面保障公仆为人民服务的性质。不仅公仆由人民普选产生,6而且随时可能撤换;不仅规定公仆与工人同样的工资,而且规定人民对公仆的监督等等。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念,是以对其主人地位的充分肯定为基础的,与民有价值
12、是直接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 ,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2,“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 ;正是广大群众的、整个民族的、整个阶级的行动“引起重大历史变迁”13。马克思主义政党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表现为人民群众历史主体论、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人民群众实践主体论、人民群众权力主体论等实在的理论内容。这些内容从本质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为民的理论色彩。其一,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人民群众
13、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存在的意义是充分发挥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作用。其二,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价值的创造主体,而且是社会价值的实现主体和评价主体,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社会价值客体其存在的价值及其领导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其三,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人民群众所从事的大量生产生活实践,体现着人类实践的本质和主流。其四,人民群众是权力主体。为人民群众服务是社会公共权力的本质要求。坚持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尊重人民群众权力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和基本要求。由此,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不仅表明7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量,而且还表明他们是社会进
14、步的实现主体、享用主体、评价主体。 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与国家观是密切联系的,政治权力的产生和运用与国家一样都源于利益的冲突。 “国家是以一种与全体固定成员相脱离的特殊的公共权力为前提的”14, “国家这个有组织的暴力,如果没有一种似乎驾于社会之上并一定程度脱离社会的权力它便无法存在。 ”1553“无产阶级要权,不能让权被资产阶级拿到手上,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要权,不能让权被机会主义者拿到手上。 ”15303 同时,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还与群众观密切相关,由于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国家机关是社会和人民权力的象征,国家是全体人民利益的体现者和代表者,所以权力只能是为民的。权
15、力的人民属性是建立在民有与人权基础之上的,但是由于执掌者自身受制于多方面的制约,是否能做到执政为民,还需要完善权力理论来约束他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论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关注的权力理论内容至少有三个方面:其一,权力来源理论。人民群众是社会和权力的主人,政党的执政权也是来源于民众的认可。其二,权力运行理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运作权力时,特别要处理好政党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其三,权力监督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权力具有双重性的特征,一方面,由于政治权力是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指向,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手段。但另一方面,政治权力又总是以具体的人为权力主体,由个人加以行驶和
16、运用,不能不受权力主体个人意志的影响。这种国家权力的公益性和个人性构成了国家权力的自我矛盾16。8正是这种权力的双重性使得权力运行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措施就是“权力必须接受监督” ,建立起相应的权力制约制度和权力监督制度。 三、执政为民的实践品格 执政为民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传达了一种爱民思想,更在于其实践品格: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1. 情为民所系。情为民所系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对待民众的态度上要动真情,只有常怀爱民之心、亲民之情,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史表明,态度决定一切,有无爱民之情是能否了解民众之
17、需知民的前提,而能否知民,是能否安民的前提,能否安民是能否真正惠民的前提。为此,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必须做到以下四点:其一,要有爱民之情。爱民是治国兴邦之本,也是为官者最基本的官德。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应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切实把自己看成是群众的普通一员,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其二,要有知民之心。爱民不仅体现在情感态度上,更应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就是了解民众之愿、民众之需、民众之急。深入了解群众,既要与群众在一起,更要倾听群众的心声;既要与群众打交道,更要密切同群众的感情;既要和群众同衣
18、帽,更要弄清群众的需求;既要与群众同腔调,更要洞悉群众的思想。其三,要有安民之策。要做到这一点,至少应处理好以下三件事:第一,要有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政策,特别应满足民众的利益之9需;第二,要有一个良好的民族政策,解决好国内民族问题,推进民族团结;第三,要处理好大国关系,抵制资本主义“和平演变”之伎俩。其四,要有惠民之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推进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做到真正惠民,就应当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2. 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用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正确对待和运用权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真正做到权为民用,必须做到
19、三点:其一,科学执政。科学执政之道在于做到三个必须:必须坚守科学的执政思想,既考虑发展,还要考虑发展的成本问题;必须完善科学的权力配置制度,在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前提下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区分开来,推进党政关系的规范化;必须提高科学决策的技能,通过健全决策程序,真正体现集体决策,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其二,民主执政。坚持民主执政,要求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执政方式上,实现从代替人民当家作主向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转变,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它至少应包含三层实践蕴含:第一,人民有权选择能够代表自己利益和意愿的党的成员进入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第二,人民不但有权选择执政者,而且应当以多
20、种形式更多地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去,行使民主权力、决定公共事务;第三,执政党的执政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定。其三,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执政党领导人民把自己的主张和政策通过法定程序变成法律,成为国家意志;执政党严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执政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符合法律规定;善于把执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依法执政的关键是做10到依法授权,在授权过程中严守法律程序,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保证群众的参与权,防止出现领导认可而群众不满意的情况,坚决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依法执政的核心是依法用权,就是要把政府的一切权力行为纳入法律的规定和程序当中,而不得有任何的例外。执政党必须
21、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与国家政权机关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增强按规则办事的意识,提高按规则办事的能力。 3. 利为民所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17做到利为民所谋,关键是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此,应关注以下三点:首先,群众利益无小事。共产党之所以得人心,得天下,就在于把革命战争和群众的生产生活都视为头等大事,认真对待,认真解决。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后,只有澄清对“大事” 、 “小事”的模糊认识,把群众的柴米油盐问题,衣食住行问题,生老病死问题等问题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统筹起来,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兼顾起来,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其二,为民谋利而不与民争利。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得到了实现、维护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利益也就相应地得到了实现、维护和发展。从这个根本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最广大民众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共产党人绝对没有也不能有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追求,更不能将群众的整体利益与执政党的利益对立起来。其三,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最大化。为此,第一,要勤政、要廉政,更要优政。执政党要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