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文章摘要】 高职院校是对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对基本工作流程、专业技术、综合技术运用与操作等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物流管理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开设一些相关的综合实训课程,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并运用相关职业能力,推动学生综合技术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高职;物流管理;职业能力 从教育部特设了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开始,全国一千多所高校里,有四分之一的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高职院校更把其列为重点专业予以发展。而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课程开设时序混乱,缺少特色课程。并且理论课
2、程与实践课程的设置不衔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落实到课程的学习上,物流人才应该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但是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人才的质量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职业能力无法胜任物流企业的需求。一方面是企业有大量的岗位空缺,另一方面却是高职毕业生企业无法立即使用,这说明我们目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与实践需求有很大的脱节。 1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现状 1.1 高职院校对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向定位不清 物流管理专业是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但到底培养哪种类型的物流管理人才,为哪些行业培养物流管理人才;不同行业物流管理人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不同类型的物流管理人才应具
3、有哪些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这些对学校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来说比较具体,必须明确后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才能体现出来。比如,具有海运或水运行业背景的高职院,培养方向应倾向于在港口、货代、船代等部门就业,而具有铁路行业背景高职学院的培养方向应倾向于陆路交通。但目前大部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大同小异,并没有清晰界定培养方向。 1.2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形成体系 由于物流的功能较多,物流产业本身又包含很多不同的业态,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学科涉及管理、经济、工程技术等许多方面,涉及面很宽。目前在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设置上,现在大多数高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大杂烩”型,有些学校物流管理课程设置
4、偏经管类,而有些学校课程偏工科类,课程设置完全根据学校的师资和资源来定。从而没有形成合理的教学体系。这种课程体系下培养的人才很难满足物流行业对专业化人才的要求。 1.3 课程内容重理论传授,实践训练不足 物流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和操作强较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必须面向物流企业的实际需要。可是现在多数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理论性偏强,内容过于常识化、理论化、感性化。涉及企业层面的具体操作流程或者运作过程的内容则少之又少,没有突出企业员工必备职业能力的培养,对物流运作缺乏足够的实训训练。在能力培养上,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管理能力,更需要具备强大的技术操作能力。可是学生谈起理论来头头是道,
5、到企业连最基本的物流设备设施不认识、不会用,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很难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这与物流行业的需求状况明显错位。虽然多数高校设置有物流实验室作为模拟训练场所,但仅具有认知实习的作用,与物流运作的实际状况差距很大。 1.4 实训硬件条件不足,无校外实训基地 目前有些高职院校或因经费的问题,或因“趁热”慌忙上马,实训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都严重滞后。实训室只有一些简单的设备,对物流专业学生的培训还局限在简单的包装、运货、分类等方面。大多数还是手工操作,没有引入现代化的计算机实训和软件操作,以及现代化的物流设备。没有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很多时候只能带学生去物流企业参观,然后课堂上纸上
6、谈兵。缺乏企业环境的模拟,实践教学远远未达到预期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2 物流管理专业应采取的措施 2.1 明确培养目标,增加职业能力课程的设置 学校的教学始终围绕着行业背景而展开,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例如沿海港口城市的物流产业发展一般都依托于当地港口和航运业,因此当地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可以侧重国际物流;内地商贸业发达的城市,专业课程可以侧重于配送、采购等课程。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要从社会需求入手,不能设置一些与社会需求相差太远的专业课程,这个方面可以采取市场调研和问卷的形式来完成。另外针对物流管理人才的特点,其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技术和信息之上的运作管理能力。没
7、有技术和信息支撑的物流运作管理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同样,缺乏运作管理能力的运输、配送、仓储等活动也不是现代物流业的核心能力的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做到:要让学生掌握物流技术与准备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初步操作常见的物流技术装备;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物流软件的使用和维护;指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定量分析和优化管理能力。 2.2 突出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技术应用能力,大力发展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在教学设施建设方面,应该创造条件建立校内实验室。一方面是要完善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和“第三方物流”模拟实验室;另一方面还要配备有“自动分拣机” 、 “条形码识别
8、机” 、 “标准化集配车”等专业设备的物流管理模拟实验室,用于物流配送各环节的实践性教学。同时,还要选择一些技术水平高,管理规范的物流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实际的物流工作岗位实习,使学生掌握真正的工作技能,为以后的就业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 学校可以由专职教师和物流企业兼职教授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教学与实训,以便将现代化的物流讯息及时传递给学生。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学校和企业提供的现代化的操作设备和配备相关的物流实训软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融入生动的实训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
9、位,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练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最后进行考核方法的改革,不单一的采用试卷考核的方式,加强口试、现场考核等形式,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重视收集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反馈信息,改进下一步的教学,完善人才培养系统。 【参考文献】 1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研” ,结合方式探索张晓波中国集体经济 2013 年 5 期 2如何进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曹杰现代经济信息 2013 年 07 期 3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教育的几点思考冯社苗物流科技2013年 第 2 期 【作者简介】 蔡琳雅(1983.10) ,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本科学历,在职研究生,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