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探成果评述【摘 要】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理论上的新突破和新进展。这一时期的初步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建设的奠定了基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新华章唱响的跌宕前奏。 【关键词】第二次结合;理论成果;曲折发展;中国特色 关系到党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是道路问题。毛泽东指出“革命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特色结合的产物。若将第二代领导集体比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者,那第一代
2、领导集体则是这一道路的探路者。 一、思想的新突破 1956 年到 1957 年,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社会矛盾宏观的思想层面实现了新解放新突破。 1956 年 2 月,苏共二十大暴露了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要引以为戒,就要摸着石头过河。建国伊始,缺乏经验,经济上照搬苏模式是必要的,但这一模式缺乏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弊端将制约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非长久之计。加之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毛泽东提出,要走自己的道路就是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这一观点的提出是中共思想的一次新解放。 24 月,在总结经验,借鉴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论十大关系
3、。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基本方针,阐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一方面:建设性的论述了重工业、农业、轻工业,沿海和内地工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一系列工业化道路问题。另一方面:创造性的提出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处理好国家、生产单位和劳动者三者间统一性与独立性关系等一系列体制改革问题。这一理论成果首次系统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等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新的经济建设方针,是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9 月,中共八大的召开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
4、制度基本建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人民对其需要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尽快实现中国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这反应了党对社会主义的初步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逻辑起点。 1957 年 2 月,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严格区分并正确处理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并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提出两类矛盾的思想,这是对中国社会矛盾的创新认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言以蔽之,中共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出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了宏观思想上的认识,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普遍性的认识。而此后理论上的新
5、进展则是在全局指导下,对于国家建设具体方面的再认识。3二者共同为 1978 年质变新局面的到来做了量的积累。 二、理论的新进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从微观理论方面,在经济建设、农业生产和科技等方面的新论断,不仅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奏。 经济建设方面 1959 年底至 1960 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和斯大林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时,将“四个现代化”完整表述为:“建设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现代化、国防现代化。 ”此外,毛泽东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经济战优势的前提下“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政策”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反对平均主义,重
6、视商品生产、交换和价值规律作用。这些重要的观点仍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醒目路标。 刘少奇也提出,用经济办法管经济,结合中国特点采取适合国情的办法进行建设。1956 年 9 月,陈云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新问题中根据当时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新的经济体制构想,即工商业的主体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作为补充;生产领域,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是计划生产,按照市场变化而进行的自由生产作为补充;流通领域的主体是国家掌握的市场,自由市场作为补充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1962 年 1 月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提出要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
7、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的观点。 在农业生产方面,邓子恢提出“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并将生产责任制的基本原则概括为统一经营、分工管理、明确分工、个人负责。4这一论述是党内第一次把家庭经营在农业上的适应性提高到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的高度来认识,第一次从指导思想上把家庭经营看作集体经济的一部分来表述。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解释。 在科技方面,1963 年 1 月 29 日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是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8、重要基础。第一代领导集体创造性的提出了“相结合”的发展观点,为日后中国的发展的开创了新范本。厚积而薄发,正如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所说“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要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 ”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2 版. 2 石仲泉著.艰辛的开拓北京社科名家文库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 日第 1 版. 3 黄铭.苏共 20 大与毛泽东以苏为鉴的一次思想解放J.人文杂志,1995 年 02 期. 54 李春玲.邓子恢与农业生产责任制J.中国学术研究, 2007 年第 1 期. 作者简介:王健(1988.08- ) ,女,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