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建设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7433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文化建设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加强文化建设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加强文化建设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加强文化建设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加强文化建设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加强文化建设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摘 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推进文化建设,要抓好四个着力点:精神提炼要突出“深” ,队伍建设要突出“实” ,环境营造要突出“特” ,活动开展要突出“众” 。党的十八大的精神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让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更让我们了解到党建工作需要注入活力、不断进步的事实,党建工作的不断前行需要我们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假设 党建工作 新局面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2)12-0067-03 当今世界,风云际会,

2、发展软实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潮流。党的十八大在总结历史、纵览全球、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适时而全面地部署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任务,充分体现了党在文化建设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党是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主体,把握十八大精神,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和发展的重任,以文化建设引领党建工作新局面,将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担负起历史重任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源泉,是一个国家身2份的重要标识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在国家自身的进步和国际竞争中起着关键性的核心作用,甚至是根本性的作用。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

3、学者约瑟夫-奈首次提出“软实力”的概念,称“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软权力)取决于其文化的魅力、国内政治和社会价值观的吸引力,以及其外交政策的风格与实质” 。文化是软实力的主体要素,昭示着软实力的力量和作用。一个民族,只有当文化显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层面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只有在经济发展中显现出文化的品格和魅力,才能进入更高层面的发展阶段。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党和政府是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安排者和推行者,正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所言:“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

4、展的根本保证。 ”因此,促进党建工作持续稳步向前发展,并将其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切实担负起文化强国建设的重任。 近代中华民族饱受文化落后的悲苦,现在也未能尽享全球化带来的红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实力获得前所未有的增强,但较之于硬实力而言,文化软实力还存在重视不够、起步较晚等问题,当发达国家依据国际竞争中旧有秩序的优势源源不断地将“三片” (薯片、芯片和影片)输入进来,其所附属的文化价值观也让我们中的个别分子失去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的贬损、对西方文化的膜拜、对理想信念的疏离,往往会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和参与国际竞争的短板。回望历史,立足现实,我们并不缺少文化自信的

5、力量。五千年薪火相传从未间断过3的文化,革命与建设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以及当今中国不可或缺的国际地位对于重返国际政治与经济舞台中央的中国人来说,均是构筑文化自信的底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快速变迁的国内外环境,从世界潮流所趋和国家发展大局中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和走向,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稳步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赢得世界话语主导权,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所肩负的又一重任。 二、坚定理想信念,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新文化孕育的结果,又以一支新型的文化力量,使中国社会的面

6、貌为之一新。理论是旗帜,掌握科学的理论是一个政党成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并在革命胜利后长期执政,关键在于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这个理论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或理论,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以实事求是为精髓的理论成果,闪耀着科学的光辉,体现着人类崇高的价值观、逻辑性和发展趋势,其基本原理、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党的成长壮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并转化为不同历史时期的“说服力”和“引导力” ,成为型塑个体、凝聚人心、强化共识、激励斗志、滋养心灵的文化力量。 如今,党走过了 90 多年的辉煌历程

7、,拥有 60 余年丰富的执政经验,正在领导 13 亿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实现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目标,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4面对大发展大调整大变化的世界形势,政治的多元化、经济的全球化与思想文化的相互交流碰撞,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全球化过程中潜涌着某些发达国家“化全球”的暗流,对我们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身处广泛而深刻变革的中国,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巨大的成就与纷纷凸现的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困难与希望同在。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决定于我们党能否经得起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

8、、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关键在于党执政能力增量的发展和执政效能质化的提升。因此,我们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以获取克服困难的智慧和力量。但我们党内尚存有精神解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在个别党员中甚至弥漫着一股焦虑躁动暴戾之气,极大地影响了党的整体形象及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究其原因就在于丧失了理想、淡化了宗旨、动摇了信仰。在我国,文化可以多样,指导思想不能多元,否则就是历史的倒退。当年的苏东巨变背后所隐含的深层原因即是明证。因此,加强党的建设首要就是继续弘扬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确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9、、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念凝聚力量;同时要与时俱进,创新和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的基础、内涵与外延,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强党在理论上的政治感召力和吸引力,保证党的思想建设始终运行在正确的方向,为党和人民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如是,就党内而言,有利于澄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模糊理5解和错误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员干部的革命性、先进性和纯洁性,充分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全社会而言,有利于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鲜明的共产党形象、执政党形象,给百姓一个清晰的判断标准、监督标准和评价标准,更有

10、利于党员干部的自我对照和约束;就国际而言,有利于树立沉稳而亲和的形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三、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营建富含中国特色的党建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们难以拒绝的文化遗产,传统犹如血脉,可以更新但不可以割舍。一个民族若文化失根,将会导致精神的困惑;一个政党如若没有本民族文化的滋养,也会变得异常脆弱。诚如决定所言:“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诞生于华夏大地的中国共产党,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 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

11、导者和发展者。党建文化与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契合性与融合共生。诚然,传统文化尤其是政治文化中有人治、尊卑、官本位等与现代执政理念相悖离的成分,但传统文化推崇仁义、追求和谐、突出民本、强调官德、倡导勤政、鼓励务实的思想,则具有普遍而恒久的传承价值,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中重要的中国元素。而氤氲其中的天人合一、仁爱信义的价值理想,则跨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成为化解西方现代化进程困境的深层智慧。近现代以来,以儒学为主体的6传统文化屡受质疑乃至摧残,这固然是中国转型必需之阵痛,但也确存有矫枉过正之遗感。在今天,以开发价值与清除糟粕、一元指导与多样发展、内涵升华与形式创新、心智修养与行为训导相结合为原则,实现传

12、统与现代的对接,构建富含中国特色的党建文化体系,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守望,维护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特征,把优质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竞争力,同时也体现了党在执掌和运用政权、履行对整个国家和社会事务领导职责时的理洼、自信与襟怀。 若干腐败案件表明,一些党员干部由于道德修养、精神境界不够,个性张扬、性格乖张,理想信念一旦动摇,则无底线可守,贪腐之速、堕落之深,往往令人瞠目结舌。而观古之志士仁人,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理想,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原则,践“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之精神者,之所以能在浩瀚的民族文化星空中熠熠生辉,原因在于以明心正志

13、、知耻尽忠为目的的传统教育对其人格与心灵的滋养,而其言行与操守所折射出的浩然正气与忧国忧民之情怀,则为人们树立起风骨上的楷模、精神上的高度和人生之坐标,故能久久地被怀想、被仰望。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以敬畏之心,加强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挖掘与阐发,汲取精要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相结合,使其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则是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作。故具备扎实的优秀传统文化功底也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必备的修养。 7四、秉持富含人文精神的现代执政理念,促进党的作风建设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 ”近现代以来的中国,

14、经历并依然经历着由文明古国向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转型。领导这样一次伟大的变革,必然要求党自身不断学习、贯彻和发展现代执政理念,以在变化的环境中获得持久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由革命党到执政党再到长期稳定的执政党,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那些在过往岁月和特殊年代行之有效的自上而下垂直型权力运行方式必将在新的环境中与时俱进,向着上下互动、彼此型塑的治理理念转变。其间,必定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关注的思想,系指追求人生真谛的理性态度,即对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故又称为终极关怀。其旨在弘扬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

15、、实现人的潜能,强调每个人在自由平等生活的同时,负有对人、对社会、对自然不可推卸的责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人为出发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的终极关怀的哲学。 “以人为本”始终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之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在我国,封建制度已除,但封建主义的余毒还在;长期封闭后的对外开放,西方“自由”与“人性唯私”思潮的侵入,社会转型期个人意识的提升,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甚至与人文主义对立起来,致使人文精神多有缺失,对党的建设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如唯我独尊、作风散漫、态度生硬、方法简单,甚至狂言妄语,从而极大地损害了党群关系,甚至会积聚新的社会矛盾。 8构建富含人文精神

16、的现代执政理念,就要以让人民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为价值追求,实现从国家尊严、民族尊严到个人尊严的全面提升。重在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自觉抵制各种愚昧、荒唐、有损人的尊严的行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关注民生和民众的生活境遇,尊重民情民意和民众的首创精神,亲民爱民,真正做到喜忧关乎百姓,将合法性、法治、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有效、参与、稳定、廉洁、公正等现代执政理念牢记于心,落实于行,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先进性,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国家软硬实力的同步同进。 参考文献 1董明磊.新形势下加强文化建设着力点初探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2 年,第 10 期 2 页 31-32 页. 2奚蓬.朱泾镇加强文化建设的探索和思考J.上海农村经济.2012年,第 10 期 3 页 21-23 页. 3张会文.加强文化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作用J.活力.2012 年,第 12 期 1 页 58-58 页. 作者简介:季聿东,男,1960 年 7 月出生,现任中共潍城区委党校副校长,讲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