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漫谈.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8484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觉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漫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觉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漫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觉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漫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觉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漫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觉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漫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自觉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漫谈摘要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应该是中国大学在长期发展高等教育中形成的,中国大学所特有的,为中国大学人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新的形势要求中国大学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树立强烈的文化忧患意识,自觉地承担起文化传承、创新和引领文化进步的使命。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是一项开创性事业,既不能简单地“复兴传统” ,也不能简单地“全盘西化” ,要以自觉的文化态度、独立的自省行为和开放的创造精神,进行实实在在的建设。 关键词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3)03-0092-03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庆典

2、的讲话中强调,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大学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大学文化建设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和引领文化进步的使命。大学文化作为文化的亚文化,是大学这类社会组织围绕育人而形成的思想启蒙、人格唤醒和心灵震撼等因素的结合体。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大学文化是该大学的灵魂、品质和性格。 一、大学、大学文化及其使命 从社会组织视域来看,大学是一类社会组织,它以探索、捍卫、传2播真理为目的,负有传承、创新和引领文化之使命,是对人类素质提高与社会文明进步具有独特影响力的学术性与教育性社会组织。作为教育性社会组织,

3、大学从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高等教育活动。作为学术性社会组织,大学从事文化选择、传承、创新等学术活动。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特征,主要是按照教育目的进行文化选择,通过培育学生传承优秀文化,通过探索真理创新优秀文化。作为一类社会组织的大学,其文化是大学在长期生存与发展中所形成的、特有的,是大学人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 作为大学社会组织中的个体的大学,由于历史、地域、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殊性,其文化也表现出个体的个性与特色。个体角度的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历史中,其师生员工所共生、共享的价值取向、教育方式,核心是大学精神,它渗透在学校的各个方面与每个角落,体现在每

4、位师生员工身上,并潜移默化地对师生员工有激励、导向、凝聚、规范和陶冶作用。健康的个体角度的大学文化既有利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士气及对学校目标的认同度,也有利于增强学校内部机构之间的凝聚力,更有利于形成培育人才的良好学风、教风与校风,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效果。 无论是作为一类社会组织的大学还是作为个体的大学,都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和引领的使命。首先,大学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优秀文化是由大学通过培养人才与学术研究进行选择、保存与传承的。其次,大学是文化创新的力量。大学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许多新文化是大学经过学术研究发现的,并借助培育人才与文化批评推动文化3创新与发展的

5、。再次,大学是文化引领的头羊。大学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甄别文化的优劣,发展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在文化发展中起着领头羊作用。 二、对中国大学文化建设现状的反思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与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崇尚学术、发扬民主、追求卓越”为核心内容的、积极向上的大学文化。尽管如此,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文化多元化,大学这块文化净土也遭到了一些腐朽文化的侵蚀。以“钱本位”为特征的唯利是图意识及行为在大学抬头,出现了盲目跟随市场走的功利化倾向,局部甚至显现“钱学交易”的拜金主义;以“官本位”为特征的重功利、轻理性媚官现象流行,出现了行政权力恣意膨胀倾向,甚至局部盛行“权学交易”的官

6、僚主义;大学教育意识有减弱的趋势,学校定位贪大求全,办学缺乏鲜明的个性和独到的理念;大学作为教学和学术中心的地位难以确立,教师的文化品位下降,创造力渐渐萎缩;大学的道德有滑坡的迹象,经济腐败、学术不端、潜规学生的事件时有发生,使教风、学风与校风蒙羞。大学出现的局部腐朽文化,对大学文化整体危害极大,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由以上现象可见,当下的中国大学文化十分复杂,先进与落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多元文化并存共处。从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视域来看,还存在如下突出问题:第一,西方中心主义。中国现代大学建立 100 余年来,主要学习模仿西方大学,深受西方大学文化的影响,没有形成中国特色。概因

7、在学习的时候,引用的文本是西方的,模式也4是西方的,落脚点还是西方的。用阿尔夫勒斯的话说,这种“在思想界一个民族被另一个民族所统治” ,就是类似于政治和经济帝国主义的“知识帝国主义”1。我们不能不担心,中国大学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西方依赖后,如果再继续依赖下去,就有丢弃中国特色大学文化的风险。第二,复古中心主义。面对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困境,有些大学的教授要求学生读“四书五经” ,许多大学把目光转向国学,成立相关教学与研究机构。有专家称,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结构的转型,使整个社会出现了文化危机, “国学热”是社会诉求的反映与表达。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科学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是一个精华与糟粕

8、的混合体。因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坚持批判继承的方针,反对“复古中心主义”思潮。 三、自觉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应该是中国大学在长期发展高等教育中形成的、中国大学所特有的,为中国大学人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中国特色大学文化理解为中国传统文化,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西方现代文化。与企业文化不同,大学文化应该具有引领性和先进性。一要看它能否适应中国大学发展的需要,能否促进中国大学的进步。先进的大学文化应为大学发展提供凝聚力、向心力与创造力,引导大学沿着健康、向上与进步的方向发展。二要看它是否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吸引力、辐射力、渗透力与示范力。

9、没有强大渗透力与示范力的大学文化不是先进文化,没有持久吸引力与辐射力的大学文化不是特色文化。就是说,大学文化是一种动力,在大学文5化的推动下,大学才产生出教育力量,才会有教化社会的力量。大学文化只有达到自觉,才能够唤起社会的广泛自觉,成为引领社会的文化旗帜。 有哲学家讲,一个人只为肚子而苦恼的时候,他只有一种苦恼,当肚子的苦恼解决之后,他有无穷无尽的苦恼2。今天中国大学的物质条件改善了,大学精神却迷失了。如果说过去中国大学突出“以物为本” ,那么今天就要突出“以人为本” 。大学发展要由过去以物的力量为主导转向今天以文化的力量为主导。世界也正在依照文化价值观进行重新定位和划分,以至于有人宣称要“

10、为文化价值观而战” 。新的形势要求中国大学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树立强烈的文化忧患意识,自觉地承担起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提升大学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责任。大学发展必然伴随着大学文化的繁荣兴盛。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是大学自立、自强之本,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中国道路”的应有之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内在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 四、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的路径 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的路径如何选择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目前,学术界有许多看法,归纳起来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复古中心主义。这种观点认为,要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不能再继续

11、跟着西方大学文化后面走,应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中国特色大学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二是西方中心主义。这种观点则认为,中国现代大学本是“舶来品” ,中国大学要国际化,要走向世界,应移植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现代文化,走与西方大学文化接轨的道路。6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一个是尊古、朝后看,一个是崇洋、朝外看,都忽视了当下中国社会与大学文化的现实。事实上,面对中国社会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我们既不能依赖传统文化的支撑,也不能依赖西方大学文化的移植,唯一能走的是文化探索与创新之路。只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扬弃与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借鉴与吸收西方现代文化,并立足于中国社会与大学的

12、实际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就一定能建成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在民族化与西方化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拥有优秀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的大学,是不可能简单移植任何一种现成大学文化发展模式的。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是一项开创性事业,既不能依傍复古,简单地“复兴传统” ,也不能依赖西方,简单地“全盘西化” ;只能依据“中国特色”的现实,以自觉的文化态度、独立的自省行为和开放的创造精神,进行实实在在的建设。为此,必须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摆脱对西方大学文化的依赖,进行中国特色的思考而不受到西方大学文化的左右,从多样化、跨文化的视角认真思考方法论和概念问题,吸收西方的大学经验,建设中国特

13、色的大学文化;二是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框架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大学的主体性,解放思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借鉴人类一切优秀大学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特色,通过持续的自主创新,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五、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的策略 大学文化作为精英文化,要始终保持对科学真理的探索,对科学精7神的坚守,充分体现大学文化的高尚品位。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首先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文化传承创新为主线,以“崇尚学术、发扬民主、追求卓越”为内容,发扬独立、自由、科学、批判、开拓、创新、人文与社会关怀的大学精神。其次,要在了解人类大学文化一般属性和特点的

14、基础上,坚持中国特色这条原则,联系当下中国大学实际,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以及西方文化向中国文化的转化中吸收先进文化。再次,要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文化全面发展,使其能够凝聚、激励、发挥大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要坚持大学精神、物质与制度文化分层建设的原则。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灵魂,主要抓大学使命、校训、校风等文化要素的建设;物质文化是大学文化的载体,主要赋予校园物质形态以文化的韵味;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保障,主要建立与完善大学章程、发展战略、管理体制、组织机制以及教学、科研、服务等规章制度与行为规范。 中国特色大学文化的建设主体,主要有党组织

15、、行政组织、学科组织和学生组织四个主体,每个主体都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发挥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作用并兼顾各个主体的愿望,才能建设好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毫无疑问,党组织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政治主体,主要职责是保证大学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行政组织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管理主体,主要职责是坚持大学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组织领导大学文化的建设活动;学科组织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学术主体,主要职责是维护学术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开展学术研究和文化反思活动;学生组织是大学文化建设8的学习主体,主要职责是坚守独立思考和学生自治,自觉探究高深学问。由于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是理性、理想的文化,是超越、引领的文化,是传承、创新的文化,是自主、自治的文化。党组织、行政组织的主体作用最终要落实到保障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协调运行,从大学精神、制度与物质文化层面确立学术本位思想,充分发挥学科组织、学生组织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其切实行使学术权力并履行学术责任,实现优秀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进而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参考文献 1张淑兰.印度无法摆脱学术“殖民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0-31(2). 2韩庆祥.从多维视角看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0-31(2). 责任编辑 张桂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