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构建网络科普的思考【摘 要】 本文介绍了网络科普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发展网络科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措施。要多渠道解决投入不足问题;政府要重视品牌科普网站建设;要强化网络科普联盟资源的共建共享。 【关键词】 网络科普;传播平台;构建措施 网络科普是指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以专业科普网站等为传播源,以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科学精神为主要传播内容,以广大网民为传播对象的科学传播形态。它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人群广的特点,是全民科普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网络科普交流平台是以激发公众科学兴趣、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目的,并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人群而构建的网络科普园地。那么,在我国全
2、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努力加强科技馆体系建设的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科普建设工作,是我们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科普的发展状况 1、网络发展状况 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其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的交流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开展工作、从事交易、相互作用、娱乐、寻找信息和学习的方法。互联网可以更有效地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在家里参与学习和交流。海量的信息、传播的便捷、多2样化的交互使互联网孕育着惊人的发展潜力。2013 年 1 月 15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 3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 ) 。报告显示,截至
3、 2012 年 12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5.64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2.1%,保持低速增长。我国网民数量已经处于高位,网民增长和普及率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与之相比,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2 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 4.2 亿,年增长率达 18.1%,远超网民整体增幅。此外,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继续提升,由 69.3%上升至 74.5%,而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无线网络升级等因素,则进一步促进了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目前,我国域名总数约为 1341 万个,其中“.CN”域名总数为 751万,占比为 56.0%;“.中国”域名总数为 28 万。中国网站总数
4、(即网站的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包括在境内接入和境外接入)已至268 万个。网络的快速发展、网民的大幅增加为网络科普的实施典定了坚实的基础。 2、网络科普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基于网络平台发展的网络科普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也取得长足的发展。中国公众科技网推出的“科普网站导航系统”筛选收录了国内科普网站已达 348 个之多,主要集中在科协组织科普网站、企业和媒体科普网站、科研教育机构科普网站、科普场馆科普网站、政府部门科普网站、个人科普网站等。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信息表明,有 44.5%的网民访问过科普网站、科技类报刊杂志网站、科研机构和科普场馆官方网站、门户网站3科技频道、科技论
5、坛/BBS、科技博客等六类网站中的至少一类,而其中关注科普网站、科技类报刊杂志网站、科普博客这三类网络科普形式的网络科普用户占网民总数的比例为 30.9% ,相比之下,关注科技博客的网民往往对某一领域或者某位学者、科普文章作者具有特别的兴趣,所以相对来说更加小众。 以下数据表明,尽管网络正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我国网络科普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在我国数十万个网站中,能正常运行的专业科普网站和具规模的网络科普栏目仅有 350 个左右,所占比例极低。关注专业科普网站的网民不到网民总数的三成,这与我国国民科学素养普遍较低是一致的。 二、网络科普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关于网络科普的各专业统计
6、报告显示分析,我国网络科普发展很不乐观,观众点击率低、访问人群少,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网络科普的表现形式过于单一。目前能够访问的网站或专栏基本是图文方式,知识体系不完善或不系统,原创信息少,特色不突出;互动性差,不能与浏览者形成及时的交互;有些科普网站虽然更新频率较高,但内容以科技新闻、科普活动报道和科普设施为主,关于学科领域的知识性内容少。令人欣慰的是以科协、科技馆为背景的专业科普网站、数字科技馆的数量正在悄然增加,信息源的科普专业化程度正在快速提高。 二是网络科普适应未成年人需求的内容太少。我们知道,我国 5.64亿网民中,年轻人占了很大的比重,未成年人也占了相当的比例。中国4互联网协会网
7、络科普联盟进行的中小学生“我与网络科普”问卷调查活动中,中小学生普遍认为科普网站“东西太少,找不到我有用的” , “知识面不丰富” , “速度太慢” ,希望“最新的内容再多一些、丰富一些” 、“游戏多一些、益智类多一些、试验多一些、与科学家对话多一些、科学图片多一些” 。这些反馈表明网络科普的内容建设还处于粗放阶段,有针对性地为各类特定人群设置的专门内容太少,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 三是网络科普对社会的影响力小,对网民的吸引力不强。众所周知,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在极短的时间内颠覆性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地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但与之伴随出现的网络科普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影响却十分
8、有限。根据专门对全球网站进行动态评价排名的 alexa 网站的抽样统计数据,我国 340 多个科普网站中只有 40个进入了全球网站排名的前 10 万名,这显示我国现有科普网站大多数知名度低,社会影响力小。分析起来,原因是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科普网站对网民的吸引力普遍不足。 三、发展网络科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无论从我国网络发展的状况还是从网络科普发展的现状看,网络科普的建设都刻不容缓。原因如下: 一是建设网络科普是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要求。由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 年) 指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9、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5行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下大力气多渠道、多途径、多手段向广大民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而在当前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建设网络科普是必然的选择。 二是中国科技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中国科协明确提出要加强以实体科技馆、数字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四位一体的科技馆体系建设,而其中的数字科技馆正是我们要说的网
10、络科普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科技馆的建设将以专业的视角、丰富的内容、很强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成为网络科普队伍中佼佼者,也必将为网络科普联盟提供重要的专业支撑。 三是数字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知道,科普产品是能够提供给市场,以满足一般大众对科学技术的知识、方法、精神、思想的需求为主要目的,并可以因此带来公益性效果的产品。而数字技术依托互联网以及信息高速公路不断演绎,具有无限的拓展空间,将科普和科普产品进行基于数字技术的创新, (这里数字技术是指包含了所有与数字化有关,处理的信息是 0 和 1 的比特串的技术或是技术集群,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便催生了网络科普,可以说数字技术的发
11、展成就了网络科普。目前,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将人类的全部知识连接在一起,这对于包括科普在内的任何人类活动来说都将是梦幻般的场景。 四是网络观众的迫切需求。CNNIC报告显示,30.9%的中国网民6会定期通过科普网站、科技博客或者科技类报刊杂志网站获取科普知识,其中访问科技类报刊杂志网站用户的普及率最高,达到 64.0%。46.0%网络科普用户会访问专门性的科普网站。人们访问科普网站的动因主要是生活需求、兴趣爱好、职业发展、学习需要等。值得一提的是青少年对网络科普的需求日渐迫切。 五是虚拟领域传递正能量的有效手段。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有着即时性、快速性的特点,现在一个个体事件可能变成一个很大
12、的整体事件,一个局部事件很可能会变成全国性的事件,乃至全世界的事件。这种特性也会传播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虚假的消息。那么,如何预防或者避免负面影响的发生,传递网正能量就是有效手段之一。而网络科普恰恰就是一种击破谣言、迷信、虚假的工具。为此,用网络科普占领虚拟的网络市场是输出正能量的最有效手段。 四、构建网络科普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1、多渠道解决投入不足问题 科普是一项关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公益事业。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普事业的发展,网络科普也亦不例外。要建设好网络科普,一是要解决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首先要争取政府对网络科普的经费投入力度,按照科普法规定逐年增加对科普的经费投入。其次要尝试
13、依据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运作模式,使科普走向市场,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二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尤其是科学院、科协系统、科技馆系统要加强网络科普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网络科普的快速发展提供7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2、政府要重视品牌科普网站建设 科普是由政府扶植的公益事业,也只有在政府的具体领导下才能形成稳定的发展机制,要使网络科普有话语权,一要下功夫打造高水平的国家级科普网站,树立科普网站品牌,提高信息源的可信度,提升网络科普的权威性。二要鼓励学术界权威人士开通个人科普博客、微博,对重大事件进行科普点评,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对社会
14、焦点进行科学解读,消除公众疑惑,使网络科普成为社会问题的天然防火墙。 3、强化网络科普联盟资源的共建共享 国内虽然已经有了一些网络科普联盟,但仍未做大、做强。科普网站之间重视相互之间的协作共享,绝不可各自为政、闭门造车,这样必然导致科普网站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建立和完善网络科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是网络科普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同时还要加强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通过搭建技术平台,让更多人共享分散于不同权属的科普资源;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信息共享、系统联动的网络机制,共同打造网络界的网络科普航母。 总之,网络科普前景广阔,只要借助纲要落实的力度,乘上科技馆体系建设的快船,以远见卓识的胆略加大对科普网站的持续投入,统筹好现有的各种科普资源,就一定会推进我国科普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作者简介】 梅 红(1968.6-)女,大学学历,工作于陕西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