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视域下建设绿色大学的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8737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生态文明视域下建设绿色大学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生态文明视域下建设绿色大学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生态文明视域下建设绿色大学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生态文明视域下建设绿色大学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生态文明视域下建设绿色大学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基于生态文明视域下建设绿色大学的思考【摘 要】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在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高等院校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高校的发展应当始终关注生态环境。高校应把握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努力创建绿色大学。文章在生态文明的视域下,对绿色大学建设进程种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在绿色宣传途径、绿色教育方法、环境责任文化等方面对绿色大学的建设进行分析。 【关键词】绿色大学;绿色教育;绿色校园;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改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

2、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主阵地,高校施行绿色教育和创建绿色大学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一、生态文明时代呼唤绿色大学 生态文明的核心内涵是通过人和环境的和谐相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所要实现的目标,而达成目标2的途径则是人和环境的和谐相处,即实现人类社会的生态化。创建生态文明社会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义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理应肩负起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重任,这要求

3、高校在绿色大学的创建过程中,对大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理论和技能的提高,更要突出培养他们的生态环保意识。高校生态环境的建设是绿色大学建设的基础,并作为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典范辐射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而推动建设全面的生态文明社会。生态文明时代呼唤各高校创建绿色大学,还因为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绿色大学所崇尚的生态文明理念,必定会直接或间接的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影响。当大学生毕业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时候,对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必然也会起到主导性作用。因此,绿色大学作为生态文明理念与高校融合的产物,必定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 二、绿色大学建设进程中的问题研究 (一) “

4、绿色”内涵的局限性 绿色大学的“绿色”从其表层含义来讲,就是对可以看得到的绿色建设,即校园绿化环境层面上的建设,很多高校都过多的重视这一方面的建设,固然这是创建绿色大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过多强调校园绿化的建设,对绿色大学的建设并不能起到更深远的影响。绿色大学的建设应该是对当代大学建设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个更高层面上的创新,是对传统办学理念的重大变革,应当涉及到高校的日常管理中。绿色大学倡导的是生态文明建设,培养的是一批批具有生态文明观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一批批践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战略的中3坚力量。笔者认为,在实际的绿色大学建设的进程中,应该充分强调其“绿色”的本质,在保护

5、现有资源的前提下,进行技术革新,优化和利用各种资源和条件,发挥各校优势,体现各校特色,培养高水平的绿色科技人才。 (二) “绿色”教育的缺失性 高等院校作为社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响应国家号召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不仅在思想上时刻保持清醒,而且在行动上也有所落实。但是,纵观全国各高校的绿色教育,发现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绿色教育的过程急需改革。在绿色教育方面,很多高校还沿用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以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这种一对多的教学形式,对于很多非环境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显得很古板,并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更没法保证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学校最基本的功能

6、是教育,以培养人才为核心,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同时,开展有效的绿色教育活动,在校园内营造出良好的绿色文化氛围,并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全面提高全校师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人才。 (三) “绿色”评价的不完善性 目前,不少学者认为,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坚持体系的同一性和单一性,因为这样既可以增强体系的适用性,同时还可以确保创建高校之间的可比性。但是每一所高校的发展都有自己的差异性,如果不考虑这种差异性,即各高校的实际办学特色,那么,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又缺少了灵活性。笔者认为,应该在保证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4基本功能一致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

7、高校类型的差异,将体系中某些评价因子按照学校类型进行差异化设置。比如,很多工学类大学都开设了环境类专业,这样的大学就可以借助专业基础性强的优势进行绿色大学的建设,这明显就在“绿色教育”这个评价因子上占据了优势;相比之下,文科类大学在这方面就占据一定的劣势,但是文科类大学也可以发挥人文素养的培养优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从而促进绿色大学的建设。所以,在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功能一致的基础上,一定要加强其灵活性方面的研究。 三、建设绿色大学的主要着力点 (一)拓宽绿色大学建设的宣传途径 绿色大学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其涉及到的范围广、持续性强、工作量大,仅仅依靠部分人的

8、力量是不够的,这需要动员全校广大师生参与建设绿色大学。一方面,可以运用校园媒体对绿色大学的概念、建设绿色大学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向广大师生宣传介绍,让师生们了解建设绿色大学的相关知识内容。比如,可以借助传统媒体校园广播台,定时播报有关消息;也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开发一款手机APP,每一名师生用自己的学(工)号作为用户名登陆,新媒体管理员可以在网络上与师生进行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建设绿色大学的相关知识,提升每一个人的生态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成立环境保护类社团,结合中国植树节、世界水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等环保纪念节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绿色主题活动,向师生

9、宣传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法律规范,鼓励每一位师生参与建设5绿色大学。在宣传中学习绿色环保知识,在实践中提升可持续发展意识。南京工业大学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该校专门成立了“南京工业大学绿色环保协会” ,定期在校内外开展绿色主题活动,并收到了良好的反响。(二)创新绿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绿色大学建设的要求。如今,科技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在绿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环境渗透教育。运用多媒体声像技术、网络技术等教学手段,让大学生更形象地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及防治措施,使环境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教育效果。在大学教育,特别是绿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加大

10、学生的自我参与性,加强教育内容的开放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某个生态文明类主题与课堂内容结合,让学生参与讨论或是进行一个简短的演讲。在实践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态文明观在专业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能够进行多视角、多学科地思考环境问题能力的提升。绿色大学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位学生的绿色发展,学生的绿色发展又亟需高校绿色教育的改革。 (三)营造绿色环境的责任文化 未来的绿色大学是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共处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社会、经济、环境应达到高度统一,它不仅仅是环境保护,更重要的是让培养出来的高级知识分子带着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走向社会,给

11、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笔者认为,应该在建设绿色大学的过程中,积极营造校园的环境责任文化,引导每一位师生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6日常生活的点滴结合起来。比如:将照明灯改用为节能型灯具;将电脑屏幕的亮度适度调低;将书本循环利用;尽量做到无纸化办公等等。通过一系列低碳行动,使学生们自觉感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涉及到低碳生活。进一步巩固师生的环境责任意识,营造环境责任文化。在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中不断渗透绿色理念,建立科学完善的绿色教学管理体系,培养利于国家发展的、具备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新型人才。这样如此,当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不仅拥有专业技能,同时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对整个社

12、会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而长远的影响。 四、结语 目前,绿色大学的创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有很多理论空白需要填补、实践难点需要攻克,因此,在建设绿色大学的进程中,应当呼吁更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更深入的研究。笔者认为,各创建高校应当联合起来,成立绿色大学建设同盟会,各会员单位轮流担任主任会员单位,定期组织交流会,整合绿色大学建设资源,进一步推动中国绿色大学的建设。如今,英美等国家的绿色大学建设已经相对成熟,我国高校应该加强与国外绿色大学的联系,而且目前国内签署塔罗里宣言的大学很少,应当鼓励更多条件成熟的大学积极签署塔罗里宣言 ,与国际接轨,与国外的绿色大学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13、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2 孙芙蓉.生态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N.光明日报, 2012-06-23(5). 3 孙刚,房岩,刘倩等.创建绿色大学的实践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 4 蔚东英,王民.亚洲绿色大学建设与实践J.环境保护, 2010(17):47-49. 5 施建军.以绿色大学理念创建低碳校园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21-22. 6 杨扬.多校区高校如何统筹绿色大学建设J.文化学刊,2013(2):119-121. 7 叶平,武高辉.中国绿色大学研究进展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8 曹孟勤.人性与自然:生态伦理哲学基础反思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 谢树平.思想政治课的理念与实践示范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南京工业大学 2013 年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绿色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 ,课题编号:SZYB2013015。 作者简介:花冬进(1990.06- )男,汉族,江苏东台人,南京工业大学政治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