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黄埔军校的宣传文化【内容摘要】黄埔军校造就了群星闪耀的一代将官,为中华民族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巩固广州革命根据地和北伐中,黄埔军校的“战地宣传队”为革命军的胜利做出过重要贡献。本文从宣传文化的视角,探究黄埔军校所形成的宣传文化。 【关 键 词】黄埔军校 宣传 文化 “革命军队与别的军队的最大不同点,就是他军队内面的政治宣传,这是革命军打胜仗的根本原因。 ”宣传对内能够教育士兵,如“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 ,再如红军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对外宣传黄埔军校政策主张,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同情,从而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发展壮大。 黄埔军校系统化得宣传工作是从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后开始形成
2、的。周恩来从三个方面着手,对黄埔军校的宣传工作起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成立社团 1.火星社。由一部分共产党同学和一些同情党的同学效法列宁在1900 年创办火星报的意义,组织火星社作为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来推行党的政策,扩大党的影响,并作为团结革命军人的纽带。在李劳工、周逸群、谢宣渠等的努力组织下,1924 年 12 月成立了火星社。入社的第二期学生 60 多人,第三期 30 人左右,这些其中包括共产党员学生和接2受共产党影响的左派学生。 1925 年初, “国民党黄埔军官学校特别党部进行改选(国民党在各军校皆设有特别党部) 。火星社运用自己的组织力量展开了竞选运动,结果按照自己的预定计划获得完全胜
3、利。当选为特别党部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委员的有周逸群、王伯苍、吴明、陈作为、罗振声(不久脱党) 、黄锦辉(候补执行委员,旋即加入共产党)等人,可以说全部为共产党员。蒋介石仅得六十票,没有当选,后来由党代表廖仲恺推荐,才得当了一名监察委员。火星社在这次选举中的胜利,为全校民主创了一个先例,同时也震惊了蒋介石及校内反动派。 ”(据黄雍黄埔学生的政治组织和演变 ) 火星社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在同分裂国共合作分子的斗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宣传了共产党的民主主张,教育了校内外同学要注意区分国民党左右派。 2.中国军人联合会。在广州“商团”叛乱期间,黄埔军校学生蒋先云等一些政治上活跃的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
4、串联粤军等其他军校和海军的部分积极分子,组成“中国青年军人代表会” ,以求团结各校军人。“扣案发生后,各军事学校以及海军,感觉军人有团结以挽救时局之必要,因此有中国青年军人代表会的组织。 ”1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认为应当促使“中国青年军人代表会”这个群众组织正式化、合法化,以便更广泛地团结各学校、部队的进步军人乃至一些大学的进步分子,努力为国民革命奋斗,并且也借此促进黄埔军校成为凝聚各方、各界革命青年的中坚力量。于是,他指示蒋先云等人与各方协商,推举3代表,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 。同时,周恩来还积极活动,争取国民党中央、政府乃至社会各界的支持。 1925 年 2
5、 月 5 日,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正式成立,轰动全广州,黄埔军校师生、铁甲车队、粤军讲武学校、桂军军官学校、滇军干部学校、军用飞机学校的许多师生,海军若干军舰的官兵,广州大学等地方学校的一些师生纷纷加入。该组织把传播革命思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他们采用各种形式和办法,揭露军阀帝国主义的恶罪,以激发士兵的觉悟,对于宣传革命精神,砥砺革命意志,团结青年军人,形成打到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共识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如王逸常所说, “青年军人联合会是学校连接青年军人的桥梁,是对青年军人进行革命思想宣传教育的组织形式” 。 3.血花剧社。 “革命之血,主义之花”是廖仲恺为血花剧社题的字,也是对剧社的最好阐述
6、。血花剧社是政治部在 1925 年 1 月组织学生成立的。由李之龙联络蒋先云、廖斌、陈赓、胡宗南等提出,获得周恩来支持和廖仲恺同意,在军校政治部领导下组建起来的。剧社骨干们利用点滴的课余时间,蒋先云的笔,李之龙等的表演艺术才华都充分发挥,自己动手编写剧本,制作和准备道具,进行排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编排了如歌颂黄花岗革命精神的独幕剧黄花岗 ,反映封建地主欺压贫苦农民、阻碍婚姻自由的哑剧还我自由 ,揭露军阀惧怕革命、破坏革命真实嘴脸的独幕剧革命来了等。 “将许多深刻的革命道理以生动鲜明的形象搬上舞台,对革命先烈的追怀赞颂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对丑恶的反动势力则冷嘲热讽,嬉笑怒骂,深受军校师生们的欢
7、迎” 。2 44.周恩来很重视对剧社的组织领导和演出内容的选择,亲自审阅剧本,亲临排练场指导,每逢革命纪念日或学校举行大规模文娱晚会,都由血花剧社组织会演。后来影响越来越大,被邀请到广州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礼堂和广东大学、广州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等处公演,成为黄埔军校对外革命主义宣传的重要形式。 不仅如此,对黄埔军校的校园文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如革命精神饱满高涨、积极参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各展所长,相互学习的校园文化氛围日浓。 二、兴办刊物 黄埔军校创办了许多向校内外发行的刊物,不仅影响了黄埔军校学生,也影响了其他军事学校、讲武堂,甚至大学的青年。宣传了黄埔军校和黄埔学生军
8、,同时也形成了黄埔军校独特而富有成效的校园宣传文化。 黄埔军校出版的期刊有政治部的黄埔潮 、 黄埔丛刊 、 军事政治从刊 ,校特别党部的革命军 ,入伍生部的入伍生 、 士兵之友 、先声 ,青年军人社的青年军人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中国军人 、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周刊 、 兵友必读 、 三月刊 ,孙文主义学会的国民革命等;日报有黄埔日刊 、 壁报日刊 、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日刊等。当时的校园氛围活跃,不但有如政治问答集的讲义,壁报、画报等,形式多样,学生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 士兵之友是黄埔军校第一份由自己主办的油印小报,在创刊号上廖仲恺亲自题写了发刊词:“望各位同志从此以后,便把以前的所有5恶
9、习惯彻底改良,要以国家利益为前提,不要学以前那样自私自利,以致害国殃民的反革命派,若是不如此,诸位就是进了军官学校也无益,也无益于国家”创刊号上也登出政治部所制定的每周誓词。大部分版面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革命目的、主张、策略、纪律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后,黄埔军校政治部主办了该会会刊中国军人讨论国内外的大事,公开表明自己的见解,引导军人明辨是非,宣传革命主张和军校的政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该会会员很快发展到两千多人,后至两万多人,活动范围由黄埔军校扩展到在粤的陆军和滇、桂、湘军所设的军官学校。中国军人创刊宗旨是:团结革命军人,统一革命战线,拥护
10、革命政府,宣传革命精神。该刊本着宣传革命精神的主旨,刊载革命文章,介绍全国革命刊物,以鲜明的革命性赢得读者,武装群众。其发行章程规定,本刊赠阅军队人员及各种团体机关,函索即寄。零售价仅收工本费,10 份以上收 7 折价钱。在国内外设立分售处 17 个,计有:香港、巴黎、上海、武昌、长沙、芜湖、南昌、太原、济南、杭州、宁波、云南、开封、福州、重庆、成都、广州。 尽管中国军人创办时间仅有 1 年多,但却生在于风云多变的历史时期:“上承第一次国共合作后黄埔建校建军;中贯两次东征、平定杨刘叛乱、孙中山逝世、沙基惨案、廖(仲恺)案、西山会议派、国民党“二大” 、中山舰事件等重大历史事件;下启北伐战争、大
11、革命猝然失败。该刊基本反映了这一时期在军校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国民党左派对6时局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方针。 ”3该刊物诚“影响了一代青年军人” ,成为他们中大部分人从事革命事业的启蒙读物,宣传作用和意义非凡。 黄埔军校创办了许多向校内外发行的刊物,仅大革命期间,黄埔军校出版的刊物就多达 20 多种刊物,种类丰富。有日报、期刊、专刊、文集、丛书、讲义、画报等,有的输送到南北方各军队中,如兵友必读 ,通过各种活动,宣传革命理论,扩大共产党的影响,团结进步的革命军人,推动军校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战时宣传工作 在东征讨伐陈炯明时,周恩来亲手组建了一支政治宣传队,设总队、支队、分队、小组、队员
12、、共计 163 人,并制定了战时政治宣传大纲 ,规定宣传队的任务分“对本军、对敌军、对民众的宣传三方面” ,详细规定了 6 条宣传队技术上应筹备之事项。为此,宣传队活跃在行军作战的沿途,争取群众。一路上写标语、演讲、演文艺小品、打快板,自编爱民歌 、 杀贼歌 ,发布告人民同胞书等。使广大群众明白东征的意义,辨别黄埔革命军队与其他军队的区别。 宣传人员的战地宣传,引导士兵和民众发生密切关系, 并提出“废除苛捐杂税” , “不拉夫,不用军票”等口号, 深受群众欢迎。老百姓由最初的恐惧、怀疑、观望到了解、欢迎革命军,校军被亲切的称为学生军。甚至有老妇人拜佛祈祷学生军胜利。因而,巩固根据地的斗争赢得了
13、群众的支持,给东征军以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显示了黄埔军校东征的战斗宣传精神。 北伐战争开始后,军校学生更是大批地奔赴前线,他们不仅是英 勇7无畏的战斗员,同时又是强大的政治宣传员,甚至在囚禁中的李之龙仍然没有忘记宣传的力量和使命,先后创作了 5 幕历史话剧此恨何时灭和 4 幕历史剧国魂兮,归来 。这个剧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极大的激励了北伐军官兵的士气和杀敌斗志。政治部宣传处的宣传员“向敌军宣传革命军与反革命军的区别,揭露敌军官长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罪恶阴谋,启迪士兵的民族思想,使其趋向革命,他们向民众宣传革命军出师的意义,动员工农群众起来革命等等,这对于鼓舞士气,瓦解敌军,对于促进人民与军队协力合作对付敌人,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 黄埔军校的宣传文化不仅在校园内形成,还促进了东征、北伐宣传制度和技术的成熟,不仅为国民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也将是我们后来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考和学习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黄埔军校史料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329. 2罗国明.黄埔军校大传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148. 3陈宇.中国黄埔军校(第十一章)校刊(中国军人)述评. 4黄爱英.试论黄埔军校信仰教育的特点J.伦理学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