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视角下的适宜技术选择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60050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协同视角下的适宜技术选择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协同视角下的适宜技术选择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协同视角下的适宜技术选择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协同视角下的适宜技术选择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协同视角下的适宜技术选择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协同视角下的适宜技术选择研究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技术变迁使得技术轨道的生命周期缩短,技术选择各利益主体进行经济型技术选择的行为越来越多,经济型技术选择是以最少资源耗费达到最佳绩效的技术及相关规则体系的引入。如何使得最少资源最佳绩效机制效用产生将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以协同理论为基础,分析技术选择与创新系统间的协同效应,构建适宜技术选择测度模型并提出进行适宜技术选择测度的序参量。 关键词协同;适宜技术;技术选择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13)04-0048-06 一、引言 三、技术选择与创新系统的协同效应 根据哈肯协同学的相

2、关理论,系统整体最优出现在整个系统的各子系统最协调的时刻。当技术选择主体选择技术时,面临着所选择技术与创新系统适应协同问题。因此,从系统协同学视角来判断某一技术是否适宜就等同于判断所选择技术与创新系统的协同性如何。因而适宜技术选择是特定系统为了实现一定的系统目标,考虑创新系统内外部因素的制约,综合考虑技术选择各方面利益体的影响,对各种可能得到的技术手段进行比较,从中选取与创新系统内外部因素实现最优协同的过程。2本文通过技术选择与创新系统间协同效应的产生来透视这一过程进而实现经济型技术选择。 1.技术选择与创新系统的协同演化方程 3.技术选择与创新系统协同效应分析 从上述对演化方程的平稳性分析中

3、,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论:第一,针对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可以说明,影响技术选择行为决策的某一相关利益体与影响创新系统绩效的某一要素如果协同效应差距太大,在整个系统演化的过程中,受协同作用影响较强的一方会快速发展甚至可超越其自然发展极限,而受协同作用影响弱的一方将在自身演化中无太大影响,只在速度和极限方面略微提高,系统的发展方向由受协同作用强的一方所决定。第二,从第三种情况可以看出,影响技术选择行为决策的某一相关利益体与影响创新系统绩效的某一要素相互协同影响力都处在一定范围之内,力量较为均衡,彼此之间能形成积极的协同关系。在这种彼此作用的过程中,整个系统的演进才会形成一个全局稳定的平衡点,相关利益体

4、对技术选择行为决策的影响力和创新要素对创新系统绩效的影响力都会有一个正的提升。第三,从第四种情况可以看出,影响技术选择行为决策的某一相关利益体与影响创新系统绩效的某一要素相互协同影响力都过于强大,某一利益体对技术选择决策依赖于创新系统的某一创新要素,创新系统的某一创新要素依赖于技术选择的某一利益体,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使得系统缺乏活力而对自身造成了震荡,因而不利于全局平衡点的形成,同时也使得协同演化的趋势不明确。 四、适宜技术选择的测度模型 3适宜技术选择是与创新系统内外部因素实现协同效应,以最少资源耗费达到最优创新绩效的技术选择过程,技术选择与创新系统协同效应的产生取决于彼此间协同影响系数的大小

5、,彼此作用系数应在一定范畴之内才能发挥技术选择与创新系统的协同效应价值,使得创新绩效达到最优,反之,则会降低协同效应的价值。而对这种协同影响系数的测度,将引入逼近理想排序法,构建适宜技术选择的适宜度测度公式,从方法论上介绍适宜技术选择如何来进行测度。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又称理想点法。这种方法是由 Hwang 和 Yoon 在1981 年首次提出的,主要判断依据是对现有对象与理想化目标接近的程度进行排序进而形成优劣评价。理想化目标分为两个:一个是正的理想目标,通常被称为最优目标;另一个是负的理想目标,通常被称为最劣目标。评价对象中与最优目标最近而与最劣目标最远则为最优选择对象。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在多

6、目标决策分析中非常有效,是一种理想目标相似性的顺序选优技术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归一化后数据形成规范化矩阵,首先在多个目标中找出最优目标和最劣目标(分别用理想解和负理想解表示) ;其次分别计算出各评价对象与正理想解、负理想解的距离;最后获得评价对象与理想解的贴近度,按理想解贴近度的大小排序,以此作为评价目标优劣的依据。贴近度取值在 0 到 1 之间,该值愈接近1,表示评价对象越接近最优目标;反之,该值愈接近 0,表示评价目标越接近最劣目标。 2.适宜技术选择测度模型的构建 4技术选择为多利益主体影响的复杂自适应行为,其影响因素作用关系多节点且呈现为网络状,而创新系统本身即为多因素影响下的复杂系统,

7、所以适宜技术选择的测度应从多目标角度进行,而非单一经济利益或者社会效益角度,因而对适宜技术选择进行测度,即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测度影响技术选择和创新系统的各相关因素距离各自最佳值的接近程度,在此基础上测度技术选择有序度与创新系统有序度距离各自最佳值的接近程度。 设定 1:影响技术选择与创新系统的各相关因素距离正理想值为完全接近时,根据系统协同影响效应的分析结果,即该值是各因素的属性值在所有条件具备时的最佳值。 设定 2:影响技术选择与创新系统的各相关因素距离负理想值为完全远离时,根据系统协同影响效应的分析结果,即该值是各因素的属性值在所有条件均不具备时的最差值。 设定 3:界定适宜技术选

8、择的适宜度。该值为距离最佳值最近的值或者为距离最差值最远的值,测度该值距最佳值的相对接近度来判断适宜度,如为最佳值,则相对接近度等于 1,如为最差值,则相对接近度等于0,一般该值介于 0 与 1 之间。 五、适宜技术选择测度的序参量 序参量为协同学的核心概念,之所以核心,在于其在系统演进中主宰着各环节有序程度。主宰系统发生相变时出现的参量即为序参量,是各子系统协同运作程度的表现形式,对子系统起着支配作用。对于现代管理而言,影响管理水平和层次的因素很多,但是在诸多因素中存在着5本质与非本质、必然和偶然、关键和次要等之分,而探索及研究其中本质的、必然的、关键的要素即能把握整个管理系统的演进方向。适

9、宜技术选择的序参量即为影响适宜技术选择的关键和核心因素,从适宜技术选择测度模型来看,即为影响技术选择有序度的序参量和影响创新系统有序度的序参量之和。而决定技术选择是否有序的序参量可以从技术选择投入系统和产出系统两个方面来考量。 技术选择投入可以从资金投入、人才引进及相关设备和基础设施投入来分析,但对这些要素的衡量标准仍以资金的投入为最佳选择,即整个投入系统是否有序的关键参量。那么对于技术选择的资金投入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考量:引进国外技术的资金投入、引进国外技术后消化吸收的资金投入、引进国内技术的资金投入、技术升级换代的资金投入;技术选择产出系统是否有序的关键参量为新技术的投入是否形成了新技术以

10、及生产了新产品,因而技术选择产出系统的有序度的序参量为新产品产出及有效专利产出。 创新系统有序度的序参量则在创新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创新基础条件、创新活动主体、创新链接及创新环境四个层面进行衡量。创新基础条件主要是创新系统为了实现创新目标而进行的前期投资,投资内容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资,作为创新基础条件的序参量可从研发硬件和研发软件两个角度来考量。创新活动主体主要指从事创新活动的企业、研究机构及高校所从事的一系列研究开发活动,创新活动主体的序参量也从资金支出方面来考量,即从事创新活动的 R&D 机构平均经费支出、R&D 课题平均经费支出、R&D 项目平均经费支出等。创新链接主要指创新主

11、体与其他创新机构之间的合作研究开发活动,其序参量可以6用与高校间的创新合作费用支出和与研究机构间的创新合作费用支出来考量。创新环境指的是创新主体在进行研究开发过程当中所获得的创新支持以及创新氛围的影响,其序参量可从政府创新投入、企业创新投入、外商创新投入、金融机构创新投入、有研究活动的企业数、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来进行考量,前面四个序参量为创新支持要素,后面两个序参量为创新氛围要素。具体如表 2 所示。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张鹏飞.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 ,2006, (4):986-988. 2邹薇,代谦.适宜技术、人力资本积累与长期增长J.南大商学评论,

12、2004, (2):561-562. 3林毅夫,潘士远,刘明兴.技术选择、制度与经济发展J.经济学(季刊) ,2006, (2):669-670. 4林毅夫,董先安,殷伟.技术选择、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J.财经问题研究,2004, (6):12-31. 5陈佳琪,王秀山.东北工业振兴的技术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4, (5):129-130. 6Ansoff, H.I.,McDonnell, E.J. The New Corporate StrategyJ.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88. 7王新峰.企业并购中的协同效应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6-12. 8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7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9李锐.企业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及环境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76-77. 10刘壮.逼近理想排序(TOPSIS)法EB/OL.http:/ 11克劳德香农.通讯的数学理论EB/OL.http:/ (责任编辑:韩淑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