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滨水景观塑造设计各要点研究摘要: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不定期范围内的区域,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淡水河水质日趋恶化,洪涝灾害频繁,河道景观功能薄弱。为了更好的发挥滨水区的景观价值,本文在此提出了几点加强景观设计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滨水;景观设计;现状 一、滨水带与城市开放空间 滨水区多呈现出沿河流、海岸走向的带状空间布局。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通过林荫步行道、自行车道、植被及景观小品等将宾滨水区联系起来,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而且也可以将郊外自然空气和凉风引入市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同
2、时在这条景观带上可以结合布置城市空间系统绿地、公园、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 一条滨水绿带仅仅一条线不会给城市带来全面的美化,通向滨水地带的“通道”应是滨水地带的延伸。线性公园绿地、林荫大道、步道及车行道等皆可构成水滨通往城市内部的联系通道。在适当的地点进行节点的重点处理,放大成广场、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城市地标或环境小品。将这些点线面结合,使绿带向城市扩散、渗透,与其他城市绿地元素构成完整的系统。 二、滨水区空间环境中的实体形态 沿岸建筑实体 滨水区沿岸建筑的形式及风格对整个水域空间形态有很大影响。滨水区是向公共开放的界面,临界面建筑的密度和形式不能损坏城市景观轮廓线,并保持视觉上的通透性
3、。在滨水区适当降低建筑密度,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可考虑设置屋顶花园,丰富滨水区的空间布局,形成立体的城市绿化系统。另外还可将地层架空,是滨水空间 有利于滨水区自然空气向城市内部的引入。建筑高度应进行总体的城市设计,并在沿岸布置适当观景场所,产生最佳景点,保证在观景点附近,能够形成较为优美、统一的建筑轮廓线,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在临水空间的建筑、街道的布局上,应注意留出能够快速容易到达滨水绿带的通道,便于人们前往进行各种活动。应注意形成风道引入水滨的大陆风,并根据交通量和盛行风向,使街道两层的建筑上部逐渐后退以扩大风道,降低污染和高温,丰富街道立面空间。 三、滨水区特色景观的塑造设计要点
4、 1、防洪治涝整治 采用 50 年一遇防洪标准,针对暴涨暴落的洪水特性及河道空间不足的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防洪堤线位和断面形式。沿线除地势较高地段外,均修建堤防抵御洪水;对与规划防洪堤存在冲突的用地,通过置换或改造腾挪防洪空间;在各处拓宽河道断面,规划湿地公园作为滞洪区,减小洪水暴涨引发的洪涝危害。 2、水环境治理 保持河流沿岸主要山体、湿地和河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新建污水处理厂,建设河道沿线截污管网工程、尾水回用及补给工程、河道清淤工程及污染河水净化与生态修复工程,从河外及河内污染两方面进行水体治理,净化河水。利用湿地系统,建设生态治污设施,并结合土堤建设,修复沿岸植被,提高
5、河流自净能力,改善枯水期内的河流水质。 3、立体设计以往景观、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师们非常注重美学上的平面构成原则,甚至到了苛求的地步,去刻意追求平面图案的美观、线型的流畅。但他们忘了景观是使人在其中游憩的场所,人不能一直俯瞰这个景观空间,而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他的关注与兴趣。因而,景观设计不应仅仅是平面设计,而应是全方位的立体设计。纵观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些名品,无不注重立体层次的设计。立体设计涵盖了软、硬质景观两方面:软质景观如种植乔木、灌木时,应先堆土成坡,再分层高底立体种植;硬质方面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4、做好总体布
6、局 规划从滨水区域与腹地之间的关系、沿河各区段自身特征、城市历史文化品位及打造城市品牌四个方面考虑,打造淡水河景观带四区段、八景” 的总体风貌结构。 秉承“工业文明、现代科技、亲水近水”的设计理念,围绕“昔日工业名区、今朝科技先锋”的设计主题,形成自然生态段、工业文明段、娱乐人文段和竹园怡情段等“四段、三景”的结构。 自然生态段规划保留现状自然形态,以湿地花田、城雕为景观元素,塑造门户景观。 工业文明段两侧分布大型工企业,规划根据两侧风貌特点,尊重现状建设距离河岸较近的现实,以工业文明发展史为主题,采用石堤形式,堤内设置工业景观雕塑、小品、工业文化展示墙和亲水平台。对三和广场进行适当改造,结合
7、滨河绿带设计,充分体现经济开发区创业的激情与活力。 娱乐人文段周边为滨水居住区,景观设计适应周围居民的需求,沿河岸布置健身广场、河滩草地、林荫道、叠石景观墙等。 竹园怡情段现状已形成了竹林和湿地相互交融的景观。设计强调自然生态的特点,仅修建竹林栈道、休闲步道等设施,不留过多人工化痕迹,形成三和区段的重要景观节点。 四、滨水区沿线绿带的景观设计 滨水区空气清新,视野开阔,视线清晰度高。在滨水区沿线应形成一条连续的公共绿化地带,在设计中应强调场所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滨水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创造出市民及游客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场所的公共性 要是这条绿带真正成为市民喜欢的公共场
8、所,成为全体市民的公共财富。必须防止各种圈地现象,使市民不能进入, 。图过这种现象很多就会妨碍公共活动的自由性、连续性,对形成优良的城市景观与观景公共绿地造成极大障碍。 功能的多样性 滨水区应提供多种形式的功能,如林荫步道、成片绿茵休憩场地、儿童娱乐区、音乐广场、游艇码头、观景台、赏鱼区等,结合人们的各种活动组织室内外空间。点线面线结合。线连续不断得以林荫道为主体的贯通脉络;点在这条线上的重点观景场所或被观景对象,如重点建筑、重点环境小品、古树;面在这条主线的周围扩展开的较大的活动绿化空间,如中心广场、公园等。这些市室外空间可与文化性、娱乐性、服务性建筑相配合。 水体的可接近性 亲水是人的天性
9、。留恋与水天之间,徜徉在余辉之下无疑心旷神怡的大乐事。但很多城市的滨水区往往面临潮水、洪水的威胁,设有防洪堤、防洪墙等防洪公共设施。这些设施可采用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芝加哥湖滨的断面示意,按淹没周期,分别设置了无建筑的低台地,允许临时建筑的中间台地和建有永久性建筑的高台地三个层次,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滨水植被设计方面,应增加植物的多样性。这种群落物种多样性大,适应性强,使城市野生动物适应的栖息场所。他们不仅在改善城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为城市提供了多样性景观和娱乐场所。另外,增加软地面和植被覆盖率,种植高大乔木,以提供遮荫和减少热辐射。城市水滨的绿化应多采用自然化设计,植被的搭配地被花草、低矮灌丛高大树木的层次的组合,应尽量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 在驳岸的处理上可以灵活考虑。根据不同的地段及使用要求,进行不同类型的驳岸设计,如自然型驳岸。生态型驳岸除了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还可治洪补枯,调节水位,增加水体的自净作用,同时生态驳岸对于河流生物过程同样起到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尚志 著.滨水植物与水体造景.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刘滨谊 著.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 第一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