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收入差距视角下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实证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82435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收入差距视角下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实证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乡收入差距视角下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实证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乡收入差距视角下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实证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城乡收入差距视角下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实证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城乡收入差距视角下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实证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城乡收入差距视角下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实证研究基金项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A2012051)资助 中图分类号:F036.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明显的消费需求不足问题,而消费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本文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角度,基于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建立了理论模型的分析框架,并利用 1980-2009 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需求 城乡收入分配 实证检验 问题的提出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与体制转轨,生产力得到了迅猛发展,

2、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经济的均衡机制开始由资源约束下的短缺型经济向需求约束下的过剩型经济转变,由此引致了消费需求相对不足问题。从部门结构分析,消费需求分为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目前,我国的政府消费占最终消费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而居民家庭消费占最终消费比例却不断下降(见图 1) 。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特别是居民家庭消费需求相对不足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导致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相对不足问题的原因在理论界已经探讨了十多年,但仍未能完全解决。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城乡收入差距角度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文献综述 (一)居民间收入不公平论 臧旭恒、孙文祥(2003)利用 ELE

3、S 和 AIDS 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是收入水平的巨大差距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同的原因。藏旭恒、张继海(2005)通过对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率和基尼系数的实证检验,得出结论: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导致了城镇居民消费率的下降。段先盛(2009)从收入分配结构角度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他的检验结果说明城镇的收入分配结构严重影响了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祝正芳(2010)通过建立居民消费率与城镇基尼系数、农村基尼系数和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相对指数的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出结论:城镇内部的收入分配不公是导致居民消费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而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并不十

4、分重要。王春娟、黄昊(2010)通过建立居民消费率与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农村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实证模型,得出结论:城镇居民存在着极强的支出不确定性预期、农村居民增收缓慢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导致目前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因素。 (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论 方福前(2009)通过计量分析发现,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向政府部门倾斜,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断降低。 (三)消费观念论 这种观点认为,我国有着如崇尚节俭、喜欢储蓄、厌恶借贷消费的观念,在消费观念上谨慎、保守,从而导致居民有较高的储蓄倾向或较低的消费倾向。韩克勇(2001)认为造成我国

5、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传统消费观念的制约、居民收入增幅下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落后、消费环境不佳。 (四)中国福利制度论 这种观点认为,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的医改、房改、教改,都使得人们对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强,居民储蓄的预防动机加强,使得人们消费水平下降。这点从陶传平(2001) 、李宗华(2004)等人的研究便可看出。 可以看出,对我国消费需求相对不足问题的研究,主要的观点集中在收入分配不公平之上。多数学者阐述了消费需求与收入分配结构之间的关系,验证了凯恩斯关于收入分配不公与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论断,但是由于数据指标选取的不同和研究方法的差异,学术界对同一问题的

6、观点往往不尽相同,甚至有人持完全相反的看法,如李军(2003)认为我国目前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仍然较高,收入差距不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存在明显的二元经济特征,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城乡收入分配结构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上。 理论模型 凯恩斯提出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认为,由于边际效用消费倾向递减,在人们收入增加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增加,但消费增加的比例不如收入增加的比例大。在收入减少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减少,但相较于收入幅度减少较小。故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通常低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因此,如果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倾向富人,收入差距拉大,则会造成社会整体消费率下降、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问题。 改革

7、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比自改革开放前期,呈不断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进行。但是自从 1985 年之后,虽然 1994-1997 年期间,城乡人均收入比呈下降趋势,但是总体上,尤其是从 1998 年开始则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从 1985 年的 1.85 一直上升到 2009 年的 3.3(见图 2) 。即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居民间收入分配主要呈现出向城镇居民倾斜的特点,这一特点明显加剧了我国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程度。本文基于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以及我国城乡间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加剧的现实,建立理论模型: 假设我国全社会消费函数、城镇居民消费函数和农村居民消费

8、函数分别是: C=a+bY,C1=a1+b1Y1 ,C2=a2+b2Y2 其中,C、C1、C2、Y、Y1、Y2、a、a1、a2、b、b1、b2 分别是全社会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全社会居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全社会居民自发性消费、城镇居民自发性消费、农村居民自发性消费、全社会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其中 C=C1+C2,Y=Y1+Y2。另由凯恩斯理论知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群体,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即 b2b1,设城乡收入比为k,k=Y1/Y2,Y1=kY2。 全社会居民消费率为: c=C

9、/Y=(C1+C2)/(Y1+Y2)=( a1+b1Y1+ a2+b2Y2)/ (Y1+Y2) 将 Y1=kY2 代入可得: 对该式左右两边对 k 求导得: 由上式可知,全社会居民消费率与 k 呈反向变动关系,即全社会消费率会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比的上升而下降。 实证检验 (一)模型建立与数据说明 根据理论模型的上式,做出假设:全社会居民消费率 c 与(全社会居民收入的倒数)呈正向的线性相关关系;全社会居民消费率与(k 为城乡收入比)呈正向的线性相关关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与全社会居民消费率呈正向的线性相关关系。从而建立如下实证模型: 其中,c 为全社会居民消费率,Y 为全社会居民收入,k

10、 为城乡收入比,CPI 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此处,本文采用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来计算全社会居民消费和全社会居民收入。Y=n1Y1+n2Y2,C=n1C1+n2C2,c=C/Y=(n1C1+n2C2)/(n1Y1+n2Y2) 。其中 n1、n2、C、C1、C2、Y1、Y2 分别代表年底城镇总人口数、年底乡村总人口数、全社会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之所以采用人均消费与人均收入加总数据,是因为用 GDP 代表居民收入并不合适,它无法代表真正的居民收入及其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故本文认为用人均数乘以人口数

11、的加总数据更合理。本文利用1980-2009 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所有数据来源于中经网数据库。 (二)模型回归结果 方程回归结果为: R2=0.758506;Adjusted R2= 0.730642; D.W=1.021301;F 统计量=27.22108*。 括号中为对应于估计量的 t 值,*表示在 P 1%的置信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回归方程的 F 检验值和各系数的 t 检验值均大于 1%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方程回归比较显著。从回归结果看,方程的判定系数 R2 为 0.758506,调整后的判定系数 Adjusted R2 为 0.730642,说明方程能解释绝大部分居民消费率变化的

12、原因,拟合优度比较理想。 从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模型设计的三个假设均被证实。尤其是居民消费率与城乡收入比之间的关系被证实,从经验上验证了本文关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会使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假设。另外从 CPI 的回归结果来看,通货膨胀越高,居民消费率也越高,但是系数仅为 0.0026,说明通货膨胀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有限。 结论与对策 本文基于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建立了我国居民消费率与城乡收入比的理论模型,利用 1980-2009 年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的结论。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的研究表明,城乡

13、收入差距拉大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重要原因。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由投资需求拉动逐渐转变为消费和投资共同拉动,需要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这也就要求政府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第二,促进城镇与乡村生产要素的流动。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远高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城镇农村户籍隔离制度下,这就导致了工人收入的增长要快于农民收入的增长,使得收入分配向城市倾斜,拉大了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如果能够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对于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缩小城镇与农村之间收入差距,都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藏旭恒,孙文祥.城乡居民

14、消费结构:基于 ELES 模型和 AIDS 模型的比较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2003(6) 2.藏旭恒,张继海.收入分配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6) 3.段先盛.收入分配对总消费影响的结构分析兼对中国城镇家庭的实证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2) 4.祝正芳.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结构与居民消费需求关系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5) 5.王春娟,黄昊.二元结构下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差异性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0(7) 6.方福前.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原因研究基于中国城乡分省数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9(2) 7.韩克勇.中国居民消费问题研究J.经济评论,2001(1). 8.陶传平.我国消费市场低迷的原因及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01(5) 9.李宗华.我国目前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与对策J.山东大学学报,2004(5) 10.李军.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定量分析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3(9) 1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商务印书馆,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