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发展建设对策研究摘要:新型城镇化既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又是扩大内需最大潜力所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不提倡、不鼓励在城镇规划区外拆并村庄、建设大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本文即是在此背景下,探讨我国当前农村发展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对策及建议,以期设计出适合农民的居住环境。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发展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我国农村发展建设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动,我国掀起一阵阵的建设高潮,农民是建设浪潮中一个不稳定的阶层,所从事的行业从传统的农业向工业、手工业转化,并衍生出许许多多的
2、农民工。这种转化是外力和内力、客观和主观共同作用的结果,最终造成社会结构、农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模式的改变。这种改变对我国农村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了乡村建设快速的向城镇建设发展。 但是,在这快速的“城镇化”运动中也凸显了种种问题: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文化、城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逐渐向农村地域渗透,在这一过程中,农村中原有的乡村村落结构和农业生态型住宅文化遭遇到极大的挑战,改造或者拆除成为普遍现象,农村传统的历史风貌、人文景观、传统的建筑形式、生活方式都被迫消失和被迫发生转变。农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方式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农民的生活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不适应的状态,有些失地农民的就业成为一个问题,对社会的
3、稳定会造成一定的负担。 因此,在 2013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政府对农村发展建设又有了新的要求:科学规划村庄建设,严格规划管理,合理控制建设强度,注重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保持乡村功能和特色。制定专门规划,启动专项工程,加大力度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地域元素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经村民会议同意。不提倡、不鼓励在城镇规划区外拆并村庄、建设大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也对此解释道:在任何一个国家,农业都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产业,是只能巩固不能消灭的。农业如果不能被消灭,那么农民的家庭经营就会长期存在,那么农村就
4、会与城市长期共存。不要企图通过“消灭”农民、 “消灭”农村来达到所谓的产业化目的。 2.我国当前农村住宅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住宅建设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使用功能既方便生活又有利于家庭副业生产;建筑室内外活动密切相联;空间组合富于变化;建筑选材特别体现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致用的原则;受气候条件和当地民情风俗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施工技术受地方传统工艺影响较大等。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再加上各地不同的民情风俗,农村住宅的建设水平相差甚远,更由于农村住宅建设的资金来源、建设方式等等的特殊性,使得对其极难控制。因此,在农村住宅的建设中尚存在着不少问题: 2
5、.1 建设分散,缺乏管理 尽管各地都根据要求进行了总体规划,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按照总体规划进行深入地详细规划,也未能对住区的建设进行修建性的详细规划。再加上长期以来,在农村住宅建设中,农民拿到批地手续,便自行建造,建设极其分散。尤其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各自为政,任凭缺乏科学知识的民间“风水先生”泛滥,导致住宅建设毫无秩序。甚至在批准的用地范围内,不能多占地就多占天,拼命地增加层数,使得住宅间距十分狭小,成为不便清扫的垃圾场和臭水沟。 2.2 盲目建设,不利使用 由于住宅建设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严重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持,再加上互相攀比,因而造成农村住宅普遍存在着高、大、空的弊端,这在经济比较
6、发达的地区尤为严重。不少地方存在着底层养猪、顶层养耗子,中间住人的现象。 2.3 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由于结构体系以及人们旧思想意识的影响,对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缺乏认识,预见性极差。因此,住宅建设跟不上变化,造成了拆了建,建了拆。在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村,不少村民在 20 年间翻建了 35 次新房,使得本可以用作生产投入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资金无休止地用于建房。 由于受种种意识旧观念的影响,一是出现建新房,弃旧房,一户多宅;农村住宅建设重复占地现象十分严重。二是大量存在“空心村”现象;三是规划设计粗放,出现空闲和荒地,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四是仍有沿用实心粘土砖建房,造成大量毁田,耗费能源。 2.4 设
7、施落后,条件恶劣 除了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在新村建设中能够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并有集体投资修建农村的基础设施外,绝大部分的农村建设不仅没有解决燃气、电信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甚至连起码的给水、排水、供电都不具备或缺乏,更没有垃圾处理措施。造成道路崎岖,污水四溢,垃圾成堆,蚊蝇猖獗,环境极其恶劣。 2.5 质量低劣,影响使用 正因为农村住宅建设严重缺乏技术支持,广大群众也尚没认识到技术支持的重要性,对设计工作不重视,大量工程都是无证设计、无证施工;即便是有证设计,也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真正按照有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再加上建筑材料和制品质量低劣、建筑施工技术较差,缺乏质量监督。因此
8、,建筑质量一般都较差。 2.6 增收乏力。制约建设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但由于农村种养业增收难、产业化带动难、转移性增收难、政策性增收难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从而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挑战。 3.现阶段农村发展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3.1 农村规划建设的多样性 中国的农村幅员辽阔,人口多,即使一省之内,差异也很大。各地气候、地理、地质、水文、水质、日照、冻融、雨水、洪水、植被、人文、历史、民族、风俗、习惯、宗教都有差异,所谓“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 ,也正是这些差异才使中国的广大农村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地域特色。为此,要将新农村建设得多样性、自然化,
9、就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针对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详细的现状调查, 特别是当地农民的风俗习惯、信仰、产业结构、经济来源、生产模式等, 一定要全面了解。其次,具体分析本村具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了解当地农民的生活习惯、储藏习惯、生产习惯。再次,规划设计既要保持原有的风格、特点,又要符合农村的生产、生活特点,最终形成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新农村。 3.2 农村规划设计的自然化 新农村建设要想保护田园风光,自然化,就是与要避免城市化。乡村建设规划一定要有乡村特色,一是防止和克服贪大求洋、盲目照搬照抄城市居住区的规划模式、复制城市人文景观的倾向,不能以城市住宅小区规划代替自然村落规划。必须走出建设宽马
10、路、大广场、大绿地、盖高楼的误区,不能片面追求村庄整齐划一。二是新农村的规划不能一味地突出一个“新”字, 防止和克服推倒重建或大拆大建的倾向。要注意保留农村历史文脉,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将保护文化遗产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量体裁衣” ,因地制宜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具有优美田园景致的新农村。 避免城市化,并不是说不要坚持城乡规划一体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是有区别的:一体化的理念是指统一考虑城乡产业安排、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空间布局。特别是对一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水电、交通、能源、电讯等项目的建设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进行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如果沿袭城乡分治的理念,
11、城乡政府对各项建设各行其是,势必造成空间布局无序,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3.3 农村发展建设的公共原则 农村不是建来观赏的,而是要为使用者服务的,使用者没有专业知识,但并不妨碍他们的真实感受。所以,今天的新农村建设,我们需要了解农民的感受,要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这就是规划设计的公众原则。4.结语 综上,处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村,必然要面临很多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农村发展建设已经进行了几十年,若能做好我国农村地区的空间规划,把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同地域空间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指导农村的长期规划发展,农村将少走很多弯路,农村建设也必将更加和谐、顺利、健康、有序、可持续。 参考文献 1赵钿 等 新农村建设的新思维J 建筑学报,2006(5):23-27. 2杨峥屏,王磊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思考与启示J 规划师,2007(2):12-14. 3王婕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本思路J 城市,2007(3):30-32. 4李路程,孙丽云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空间规划建设J 河南科技,2012(5):34 5骆中钊,王学军,周彦等 新农村住宅设计与营造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