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导向下“城边村”转型发展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82473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统筹导向下“城边村”转型发展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城乡统筹导向下“城边村”转型发展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城乡统筹导向下“城边村”转型发展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城乡统筹导向下“城边村”转型发展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城乡统筹导向下“城边村”转型发展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城乡统筹导向下“城边村”转型发展研究摘要:对“城边村”的产生及特点以及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城边村”转型发展的动力进行了系统分析,针对“城边村”当前发展问题和实现持续跨越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导向下的村庄发展提供一种发展思路参考。 关键词:城乡统筹, “城边村” ,转型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导言 当前,伴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创新驱动、转型跨越发展理念的迅速推进以及在新型城镇化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引导下,我国的城市和村庄面临日益多变的政策环境,同时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外扩,越来越多的村庄及土地被城市征

2、用,村庄的耕地、历史沿革和文脉在消失,但是基础设施及社会形态尚未完善和转换,村庄的形态也处在混乱格局,这类处在城市建成区外的城市边缘区的村庄,就是本文称之为的“城边村” 。 “城边村”这个提法目前学术界很少使用,本文中“城边村”概念是指处于大中城市边缘区范围内的各种行政村、中心村、自然村等农村居民点和其农村地域(不包括各类乡镇、建制镇、卫星镇、县城及工矿区等城市建成区) 。 “城边村”兼备城乡二者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和交通信息优势,是一个处于急剧变化中的矛盾统一体。 2当前“城边村”发展的主要模式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伴随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城市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如火如荼的建设使

3、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规模日趋增大,城市“摊大饼”式的蔓延拓展,极大的推动了大中城市郊区的城市化, “城边村”相应也得到快速发展,向着工业化、城镇化迈进。总结其图 2.1当前“城边村”主要发展模式图示 发展,主要有以下模式(见图 2.1) 。 3.当前“城边村”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城边村”在规划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规划的预见性不足;整体与分部规划的衔接度不够;建设资金缺乏;特色缺色,建设风貌“一刀切”现象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城边村”的更新和发展。 3.2 土地开发利用问题 随着大中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镇化进程的明显加快, “城边村”的各种土地开发利用问题更

4、加突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耕地锐减,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效率低,浪费现象严重;土地环境的恶化;土地市场及产权管理的不健全。 3.3 人口及其相关利益问题 “城边村”是人口结构相对复杂的区块,往往存在许多社会矛盾,而出现矛盾的关键点,常常是利益的分配问题。如果不把这个问题处理妥当,势必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引发社会不稳定。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问题;土地补偿问题;集体资产的处置;外来流动人口的利益分配问题。 3.4 管理体制和制度问题 “城边村”存在的管理体制和制度问题,主要归结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体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边村”虽然从地域、空间形态上讲,己成为城市管

5、理和城市建设的组成部分,但是城乡两种不同的元素交织在“城边村”地区,导致城市和农村的管理机构无法准确界定自己的管理职责,所以当处理违章建筑、超生等社会问题时,管理部门感到力不从心。 4.“城边村”转型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城边村”的发展受到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等要素的支配,也受到自身内部发展因素影响和外部发展因素的制约。 “城边村”城镇化的发展结果归根到底是人的城镇化,因此, “城边村”的主体人及其城镇化也是其发展的动力(图 4.1) 。 图 4.1 “城边村”转型发展动力机制图 5.城乡统筹导向下, “城边村”的转型发展策略 近年来,在城乡统筹发展导向下,围绕“创新驱动,调结构、促转型

6、、惠民生”的主题,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发展为主线引领全局、以统筹兼顾的姿态应对转型发展的挑战、以群众观点实现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通过主攻经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聚焦科技进步与创新、提升人居生态环境等途径和方法,积累了以下几点转型发展的策略。 5.1 产业发展转型策略 产业发展转型要主攻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升质量和效益。 (1)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 都市现代农业是一种先进的农业文化形态,它是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集合。不仅承延了传统农耕文化,更兼具了现代商业文明。与传统农业相比较,都市现代农业具有:发展导向的差异性;农业功能的多样性;产业之间的融合性等突出特点。 (2) 资源性

7、产业向创新驱动性产业转型 着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改变过去“城边村”发展依靠煤炭、土地、生态林业等资源性产业。在新时期城乡统筹发展导向下, “城边村”的产业要结合转型发展的背景,做好资源性城市发展的效应,从而实现城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单一性产业向产业链及集群式发展转型 长期以来, “城边村”产业各自为政,各自的村庄依靠个别领导的能力和影响力,结合村庄特有的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发展形成单一产业的发展格局。 “城边村”在新发展时期加快推动产业向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化发展。 (4)房地产业带动向现代服务业带动转型 “城边村”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充足的土地资源,

8、适宜采取房地产发展模式,但房地产开发由单一卖房功能要向着商贸、养老、休闲、生产等产城结合的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让居民受惠。 (5)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转型 利用“城边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发展光电产业园、创意产业和智能产业等,通过加速推进当地科研院所研发成果产业化,搭建产学研平台,将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5.2 空间发展转型策略 空间优化转型的目标是:提升人居生态环境,积极创造多元和谐的城乡空间。 (1)新村社区与新城建设结合向城乡空间一体化转型 “城边村”新村社区与新城建设要结合考虑,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实现城乡协同发展。 (2)优化村落空间布局,向

9、宜居、宜业、宜游战略转型。 “城边村”发展必须具有面向未来的产业配套,才能支撑“城边村”的经济发展和村民就业。从而使“城边村”形成宜居、宜业、宜游战略性转型。 (3)由传统发展散漫,向营造人的才能施展空间和适宜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转型 倾心打造人才施展空间和适宜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继续拓宽人才工作新领域,优化人才综合环境,持续注入人才发展新动力。 5.3 社会发展转型策略 “城边村”村落社会由两部分构成:村民社会和外来暂住人口社会。而在快速的城镇化冲击下,村落社会将成为城市社会一部分,融入城市社会中去。但乡村社会自身的封闭性和现在城市社会对外来人设置的障碍决定了村落社会

10、的融合过程的长期性和困难性,那么进行社会形态的转型发展就更加必要了。 (1)村民和外来暂住人口向市民的转型 “城边村”的社会转型不仅仅是使村落居民向市民转变过程,也是使城市社会变得更加开放、进步的过程。 “城边村”的社会转型就是要破除城市中一切阻碍社会开放和融合的不利因素,建立一个有利于不同阶层交流和融合的社会氛围,推动村落居民融入城市生活。 (2)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向开放、公平、公正的城乡共融转型 对于“城边村”来说,体制转型是村落转型发展中关键的一环。村落体制的改变是势在必行的,它包括两方面的改变:(1)村落经济管理制度的变更;(2)村落居民管理制度的变更。 (3)村落文化的转型 文化问题之

11、所以引起广泛重视,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经济体制改革对原有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形成了强大的冲击;二是在改革中,大家已深深感到,原有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了进一步改革和实现现代化的障碍。村民只有在文化上认同了城市,才能从心理上认同城市,完成由城市农民到城市市民的心理角色的变化。 (4)村民的自我转型 “城边村”村民的做我转型不仅包括生活方式的转型,还包括心理、文化、生产、工作等方面的转型,才会适应和促进“城边村”向着城市化迈进的节奏。 参考文献 1 钱紫华,孟强,陈晓键.国内大城市边缘区发展模式J.城市问题.2005(6):11-15 2 吴怀静,陈淼,侯献良.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城乡结合部村庄转型研究J.山西建筑.2010(8):3-4. 3 龙花楼,邹健. 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转型发展J.苏州大学学报. 2011(4):97-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