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看高职校园文化格局设计.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82663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看高职校园文化格局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看高职校园文化格局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看高职校园文化格局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从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看高职校园文化格局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从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看高职校园文化格局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从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看高职校园文化格局设计【摘 要】大学校园文化正在各高校中成为热议的话题,其重要意义和影响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我国的本科院校大都有着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校园文化都已基本形成,而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如何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仍然是无法定论的问题。笔者以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的实践为例,阐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如何定位,怎样将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融合进行格局设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格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文化建设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潮。高职院校作为高

2、等院校的一部分,势必要在文化建设、文化传承、文化引领等方面有所突破,如何建设系统、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话题。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几十年的积累和积淀。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该校” )建于 1949 年,在 60 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尤其是近十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人本主义、科学发展和特色办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环境,通过科学提炼、积极推动,大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定位 一所高校的文化,应有一个定位。要明确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突出什么特色。该校是高职院校,同时是农业院校,以农业工程为代表的学科专业在全国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因此其

3、校园文化必须既包含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共性,又突出高职特色和农业特色。使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农业文化有机交融,以全体师生为主体,内容上结合时代特征和职业特征,人文文化、学术文化和实践文化百花齐放,形成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提高师生的认同感,利于一代代的历史传承。 二、格局 校园文化应由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四个部分构成,四者之间互为依赖,不可分割,必须统一协调。学校在进行文化建设顶层设计时,必须通盘考虑,形成既富有特色又相互补充的完整体系。 (一)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它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可以感受到的一种氛围。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工

4、作、生活在其中的师生员工潜移默化、接受熏染。 1.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办学和发展的基本理念,统领着所有办学行为。集中表现着为谁办学、怎么办学的问题,影响一所学校的基本走向。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是在十多年来在该校逐渐形成的基本理念,并且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爱与责任”是对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忠诚,是对人民群众的高度热爱与负责,这一理念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德性,是大学文化品质的集中表现。 2.校训 校训是大学的精神,是师生应该遵行的行为准则,应该具备简洁、朴实、易记的特点,具有砥砺品行、激发斗志的作用。 “热爱学校,开拓进取,自加压力,奋力拼搏”是该校

5、在二次创业时期确定的校训,其朴实无华、朗朗上口的文句和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内涵激发着农工职院人不断创新,实现了学院的一次次跨越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 3.“三风” 教风、学风是校风的直接体现,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该校除教风和学风外,近年又开展了抓作风、促教风、带学风的“三风”建设,以“真抓实干、艰苦朴素”为主要内容的作风建设和“严谨治学、严格执教”的教风和“求真务实、笃学创新”的学风,突出了求实、求新、求严的要求,突出了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职业技能学习、职业道德培养的感召影响作用。 (二)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包括一切在学校中可

6、见的物质形态,是校园显性文化。物质文化应体现精神文化,延伸精神文化,同时物质文化又便于体现职业特色,所以应着重表达大学精神与企业、职业文化的结合。 1.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的整体布局、景观设计以及各种标识等,不仅体现学校的建筑风格,更体现学校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 该校将景观划分为 5 个区域,分别为以“敦品、励志、怡情、修为”为主题的人文景观区,打造融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以“竞技、强能、学以致用”为主题的实训教学区和教学培训区,随处感受职业氛围,举目可见企业情境,突出善术致用的理念;以“修身、养德、节俭、环保”为主题的益德生活区,建设良好的学习生活场所,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以运动、健康、和谐为

7、主题的体育运动区,营造“我运动、我快乐”的鲜活气氛。 大部分楼宇和道路都进行了命名,印刻学院发展轨迹的主楼命名为拓耕楼,教师办公楼命名为博学楼,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命名为尚学楼、砺学楼和艺学楼;道路分别命名为明礼路、明信路、明德路、求真路、求是路、求新路等。这些注重了对师生内涵修养的要求,也体现了各楼的特点。除老毕业生梁军的雕塑外,还以历史人物、农工发展等为题材设立一些雕塑、历史墙、文化角和主题景观。 有些学校对楼宇等地上固着物以企业冠名的方式命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对高职院校重实践、重技能的校园文化也同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教学设施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学

8、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 ,首先就应该在实验实训上贴近工业、产业和企业。该校的教学设施已非常完备,在此基础上又大力营造实训环境文化。从场地的格局、工作的流程等与企业、工厂同等要求,将实训过程全仿真于生产过程;实训室内的标识、标语等要紧贴专业,融入企业要素。学生在进行实践课程学习过程中,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可以感悟到企业、工厂的文化。 3.VI 系统 该校请专业人员设计了 VI 视觉识别系统并在全校发布,下一步将着重进行推广应用。作为一所学校,都该拥有一套自己的统一标识,将常用办公用品按照要求制作,杜绝使用的随意性,确保统一性、严肃性和全员参与性。 (三)制度文化

9、制度文化包括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学校依法治校的基础,是科学的文化、严谨的文化、人性的文化。 1.制度 制度的建设首先是要以法律为依据,其次要保证各项制度的统一,再次是要体现学校的管理风格。而贯穿始终的,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要把握高职院校的特点和要求,完善包括教学、人事、行政后勤、学生各个方面的制度,形成独有的科学的、公正的制度体系。该校“按教育规律办学、按市场规律治校” ,建立健全了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和修改完善机制,形成了教学、教辅、行政和后勤三大制度体系,各项制度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有效的贯彻执行。 2.管理 管理主要是干部队伍对制度的执行,就是做好该做的工作,负起该负的责任。所以,我们

10、的管理应该是在提高干部的执行力基础上,领导率先垂范、广泛接受监督、充分发扬民主、体现人性关怀,着重培养广大师生的契约精神和奉法精神,把强制管理变成自觉遵守。 (四)活动文化 活动文化亦称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流动载体,包括教师行为文化和学生行为文化。此处仅就学生活动进行阐述,不涉及教师行为文化和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 1.“三进” 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进公寓、进网络,恰恰是学生行为文化建设最好渗透渠道。该校团委注册的社团有 60 个,涵盖了历史、人文、体育、科技等各个类别;公寓作为小社区,命名为“益德社区” ,强调学生的行为言行举止突出“德”字;开发学生校内网络平台,给学生一个汲取知识、开放言论

11、、提高修养的虚拟社区。 2.论坛 该校以“引航学子讲坛”为根据地,聘请成功企业家、创业典型、优秀基层工作者做就业创业讲座,聘请历史、国学学者做历史文化讲座,聘请军事政治专家做时政形势讲座,聘请岗位一线人员做专业发展讲座。讲座的吸引力不断加强,学生主动乐于参与,是我们需要主攻的方向。 3.文体活动 文体活动是大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载体,该校多年来形成了“四节两纪一庆”的活动框架体系。每年的思想学术节、艺术节、技能节、体育节,鼓励创新,打造明星。 “西点”职业素质训练营,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提高学生协作意识和坚强意志。 4.庆典 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表彰大会等庆典活动加以规范,这种庆典活

12、动,能够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必须办的隆重、简朴而又富有特色,使之成为学生的期待。 三、几点实施意见 1.要始终重视人的作用。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和在校生、毕业生才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最主要的载体,是一代代的人将文化传承下去的。必须提高干部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执行力,教师勇于担负推进文化传播的重任,以自身准确的价值追求定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校园文化与师生的融合,要使文化深入人心。 2.要始终重视典型的作用。人的从众心理是不可否认的,所以文化建设不仅要全员参与,同时更要有一部分人引领校园文化的潮流。这就需要职能单位在平时挖掘典型,适时采用适当的方式树立典型、宣传典型。 3.要始终重视文化的传

13、承。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组织,具有文化传承的职责。要明确学校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不跟风,不盲从。要搭建文化传承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图书馆等教育资源,开展新工艺和新技术培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服务农民学习等。发挥毕业生文化传承作用,通过文化育人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精神风貌、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他们毕业后走向社会将影响和辐射社会其他人员,推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实现文化传承由个体向社会化的转变过程。 参考文献: 1李春海,房玉东.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构建以“职业”为特征的特色校园文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5. 2单文慧.浅议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1,2. 作者简介:李洪才(1980) ,男,吉林榆树人,大学本科,法学学士,讲师,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组织宣传部副部长,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和文化宣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