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村镇银行的社会资本研究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 目前所需要的资金靠农村自身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同时,现有的金融机构(如国有银行、商业银行和城市银行)的业务重点在于城市,由于成本高,投资大,收益慢等原因,资金雄厚的金融机构都不愿意加入农村市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缺乏几乎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个世界难题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村镇银行的出现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正如社会资本的定义一样,我们并不能很完整的定义出村镇银行社会资本的涵义,目前能做的只是从案例中理解银行如何利用社会资本,如何从社会资本中获益。通俗的说,社会资本就是银行所拥有的社会资源,银行可以通过利用这种资源来改善经营。因此,以往只强调企业
2、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而较少关注社会资本的投入,在村镇银行所处的农村这样的一个“关系型社会”中,很容易形成社会资本,对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利用好社会资本也许是一个实际性性的突破口。一、村镇银行社会资本的特殊性 村镇银行是为解决“三农”问题,化解城乡“二元”结构而设立的新的金融机构,因此,其所处的社会网络在农村地区,服务于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费孝通(1985)认为,中国是一个以家庭为主体的小农经济社会,他把这种传统的小农经济结构定义为“乡土社会” ,而这种“乡土社会”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村镇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的社会网络。 农村
3、社会网络关系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成员间联系的广泛性 由于地域的关系,网络间的成员联系很频繁,为了共同的兴趣爱好、娱乐、信息传播等等。这种联系的广泛性促进了成员间的交流,加深了解。 (二)成员的普遍性 所谓的成员普遍性是指一个网络,比如一个村庄,独门独户的人员占的比重极少。农村这种非正式团体的成员大多以家族的形式存在,无亲无故的外来人员较少,极少数的外来人员很难融入当地的这个非正式团体中。由于村民的排外性较强,对外来人员缺乏信任,因此联系较少。(三)社会规范的无形强制性 即网络关系中的成员受到了非正规约束,所谓的非正规约束指道德、舆论、传统观念、价值观等。网络中的成员由于长期生活在一个相对固
4、定、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统一的文化和价值观,并且受到道德和伦理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形成统一的“行事规则” 。在一个非正式团体中,成员的行为受非正规制度的约束的作用往往大于法律法规等正规约束。 (四)成员间价值观趋同 由于地理环境、生活状态等原因,同一个地区很容易形成相同的价值观。非正式团体的成员往往有相同的奋斗目标,他们为了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信仰,形成了较强的组织凝聚力,一荣俱荣的思想深入人心。村落之间的竞争约束着成员的行动,任何人做出不利于组织的行为都将受到谴责甚至处罚。 (五)农村社会网络关系的重复性 相对来说,农村是一个相对较小较封闭的组织,这种组
5、织由几个家族组成,纽带性非常强,活动的重复性也非常大。成员的活动一般在血缘、亲缘的基础上展开,重复性则由几代几十代共同积累下来。 在农村,无论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还是从事第二产业的小微企业,道德、伦理等非正规的约束力量甚至比正规约束的作用更大。一个地区人们用相互之间的直接联系来传递信息和规范小市场,他们之间的利益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的,他们普遍认为良好的信誉有利于自身的长期的发展。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他们进行着无限次的博弈,即重复博弈。由于一个长期利益的存在,利益各方不会想离开长期居住生活的地方,为了避免遭受报复和恶性竞争,他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合作,坚守信誉,一起做大做强。中国传统核心文化之一
6、的“关系”被充分的体现和利用,被赋予理性色彩的应用于现代化的生产中。 学者们普遍认为社会关系网络即社会资本,通俗的说,把社会关系网络运用起来就变成了可形成价值增值的社会资本。根据以上村镇银行所处的农村社会网络的特征,可以总结出村镇银行社会资本的特征,具体来说,村镇银行就是将农村社会网络关系资本化,从而创造利益。 村镇银行这种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着信息不足、经营成本高、收益差的问题。而村镇银行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能够部分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 从文献中总结,村镇银行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容分为三部分:信任、规范及网络。从信任方面,社会信任有助于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以此来降低
7、交易成本。信任在经济活动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本,它将是村镇银行立足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信任也是金融的核心,没有信任就没有金融,而建立信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村镇银行所处的特殊环境,只要与客户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建立稳固的信任关系,将是一劳永逸的举措。况且,在农村这个特殊的网络关系下,建立信任成本比较低廉,这对村镇银行的发展十分有利;从规范方面,依靠非正规约束来促进村镇银行的经营效益。规范是社会资本中又一大重要因素。信息透明,及时还款都是有益于村镇银行经营的行为,在农村网络关系中,成员之间碍于“面子” ,碍于“关系” ,不会随意违约,否则会受到同网络成员的谴责和排挤。
8、村镇银行社会资本这个特点也可形成其竞争优势,利用特定圈子的“行为规范”来约束贷款者及时还款,一方面可以降低催款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形成稳定长期的借贷关系,增加贷款业务。从网络方面,村镇银行所处的农村网络中成员间的关系具有稳定性与持续性,这就造成了成员间违约成本高,违约概率小,因此村镇银行追缴成本大大的降低,我们不能否认社会惩罚机制比经济惩罚机制更为有效。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化趋势,农村中的社会资本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市场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资本影响力下降,亲属间借贷现象在减少,信任的力量在减弱。同时,随着农村外来人口的增加,以及年轻农民工外出打工的不断普遍,农村曾经非常稳固的社会
9、关系在慢慢的改变。伴随着这些现象的出现,农村信贷由“道义借贷”转向“契约借贷”也是大势所趋,这对于可以利用社会资本的村镇银行来说有利有弊,因此要想好好利用社会资本来发展该农村正规金融,必须做出系统的完善的举措。 二、村镇银行社会资本的测量 社会资本很难直接观察和测量,根据文献研究发现目前社会资本的测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缺乏统一的测量方法,难以系统的分析社会资本的构成;地区间的社会资本存在差异,因此难以进行比较研究;在不同的分析目的下,研究者对社会资本的构建方式和研究模型差异很大,社会资本测量的操作也不同。以上问题都不利于社会资本的系统性研究和精确分析。 由于社会资本是多维度的,对社会资本的概念
10、和测量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针对村镇银行的社会资本测量,因此只根据需要对某些视角进行界定。我们将从村镇银行社会资本以下三部分来了解其测量问题,即村镇银行社会资本的基本成分、社会资本的分类和村镇银行社会资本的层次分析。 (一)村镇银行社会资本的基本成分 根据文献,社会资本的基本成分可以分为信任、规范和网络,这是得到学者普遍认可的一种对社会资本内涵的认知。信任、规范和网络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并且相互加强。信任是组织中成员之间联系的纽带,是组织凝聚力的关键所在。Fukuyama 指出“当一个社团像从规范、诚实行为中获取期望值那样共同分享一套道德价值观时,信任便产生了” 。村镇银行所处的环境很容易产生信任,
11、只需加以巩固和利用。规范是人们参与活动的行为准则,这种规范可以是以法律法规等正式形式存在的,也可以是以道德、习俗和舆论形式存在的非正式形式。社会资本使用的规范就是非正式形式,这种非正式形式的规范对行动者的控制在特定环境下效果更好。网络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某种特定的联系下组成一个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可能是为了实现某些既定目标,也可能是在同一种价值观的作用下,被联系在了一起。 (二)村镇银行社会资本的分类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将社会资本进行分类,具体可以分为:结构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Norman 对两种社会资本都进行了系统的定义。结构性社会资本是指通过制定规则和程序建立起一个社会网络,网络中的
12、成员可以分享信息,采取集体行动;认知型社会资本是指一个网络下共同的价值观、信仰和彼此间的信任促使成员更倾向于采取互惠互助的行为。 结构型社会资本对村镇银行的生存和发展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每个村镇银行所处的网络环境下,以社会网络为平台的交流鼓励成员间的信息交换,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银行的长期绩效,这是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立足的基础。村镇银行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建立起紧固的网络关系,有利于长期合作;村镇银行内部的网络联系即员工之间的交流,则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内部的和谐,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都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认知型社会资本对村镇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也产生巨大的影响。认知型社会资本的重要性体现
13、在使村镇银行在市场和农村金融环境中得到认可,这种认可来源于客户和整个社会。这种认知型社会资本为村镇银行的行为提供支持,是银行未来的声誉,有利于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和不断的壮大。共同的信仰和彼此的信任可以把一个松散的系统凝聚起来,村镇银行只要合理的利用这种稀缺资源,就可以在一个有强大信念的组织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村镇银行社会资本的层次分析 村镇银行社会资本的研究有两个视角:个人层次的社会资本和组织层次的社会资本。个人层次的社会资本指个人如何利用周围可得到的“关系资源”来使自己获得好处;组织层次的社会资本指集体和集体之间,这里指村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政府、科研机构及各类协会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
14、组织之间形成互利的集体行动有利于村镇银行的长期发展。 社会资本这个新概念的出现,必然伴随着测量问题的出现,由于该资本不能得到直接的数据进行研究,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可以替代的指标来测量。但是,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的研究很多,对资本测量的研究却极少,特别是在国内。目前,学者们主要从信任、网络、规范这三个基本成分来寻找替代指标来测量社会资本。学者们普遍认为对社会资本的衡量存在多个维度,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角度或者侧重点的不同来选择这些维度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来测量。 在实证研究中,一部分学者单从一个维度对社会资本进行测量,一方面是测量的成本低,可行性较高;另一方面利用某些维度来衡量社会资本已经得到大部
15、分学者的认可。 虽然单一维度的社会资本测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取得了一定上的成功,但是社会资本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都认为应该采用多维度的指标来测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多维度的测量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具体指标的采用又存在较大的差别。目前,较成熟并被广泛应用的系统测量工具是 SCAT(Social Capital Assessment Tools)以及被升级过的 A-SCAT。A-SCAT 分别采用 7 个问题和 11 个问题来测量结构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化资本,其中包括信任、归属感、互助互惠、社会凝聚力、集体行动等维度。Grootaert(2002)在其社会资本问卷中,将
16、社团和网络、信任和团结这两个维度作为测量社会资本的指标。De Silva 认为社会资本的测量应该包括以下一些维度:信任、社会凝聚力、社会网络、家庭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事务、社会归属感、参与社团以及社会支持。 目前,社会资本测量指标仍然缺乏系统性,学者们在选择测量指标时往往是根据自己研究的侧重点来制定,同时也会根据研究对象的社会资本的特殊表现形式来确定不同的指标。因此在准确测定社会资本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社会资本测量不够全面、测量指标未进行效度评估、所制定的指标与社会资本理论缺乏对应性等问题。Halpern(2005)认为,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应该必须具备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即可靠性、表面效度、准则效度以及结构效度。因此,学术界应该社会资本的多维度开始,建立一个包含所有有效的测量社会资本的指标的一个理论框架,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式来系统的、精确的研究社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