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贵州省扶贫开发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摘 要】经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贵州省贫困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是,贵州省在推进扶贫开发进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贫困人口返贫率高、发展不平衡、扶贫效率低下等。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希望能为贵州省扶贫开发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扶贫开发;返贫率;扶贫瞄准 贵州省地处内陆,由于自然地理条件恶劣、人口过度增长、劳动力教育水平低、制度安排等原因,导致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人们生活贫困。建国以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贵州省积极地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扶贫开发取得的成绩 1.1 贫困
2、人口减少,贫困发生率降低 通过大规模的、持续的扶贫开发,贵州省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从 1986 年的 1500 万人减少到 2010 年的 418 万人,贫困发生率从 56.7%下降到 12.1%。 1.2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民收入水平提高 随着扶贫开发的深入,贵州省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 2007 年到 2011 年,贵州省 GDP 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年增长率也逐年增加。财政总收入从最初的 557 亿元增长到 1330 亿元,增加了一倍多。城镇居2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 1.3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事业全面快速发展 “十一五”末期,
3、贵州省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 0.64 亩,解决了 1060 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电网覆盖实现了户户通电。在教育方面,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年人均保障标准达到 1186 元。 1.4 扶贫产业稳步推进 在大扶贫的理念下,贵州形成了“东油西薯、南药北茶、中部蔬菜、面上牛羊和核桃”的产业布布局雏形。还开创了特色的“扶贫开发新模式” ,根据山区特点,在草地生态畜牧业、油茶、果药产业中,结合林下经济、粮经套作、果药套种,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投入产出比。 2.扶贫开发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贵州扶贫开发虽然取得了一
4、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2.1 返贫率高 贫困地区经济结构单一,除农业外,一般无其他收入来源。贫困地区耕地质量差,农户农业收入低,抗灾能力差。一旦遇到自然灾害、重大疾病,这部分人口就有可能重返贫困。再加上政府忽视对贫困人口自我的发展能力的培养,致使贫困人口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加大了农民反贫的比例。 2.2 发展不平衡 3地区发展不平衡,富有的地方越来越富有,而贫困的地区却越来越贫困。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与社会其他人群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相对贫困现象也日益凸显。 2.3 扶贫效率低下 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扶贫项目的实施往往需要层层的上报审批,这不仅延误时间,还导致扶贫效果大受影响。加
5、上参与扶贫的机构多,各部门间相互推诿,工作人员随意性较大,使得扶贫项目实施、进展缓慢,扶贫效率低下。 2.4 扶贫效果较差 从总体上看,贵州农村由于基本公共服务历史欠账多,发展缓慢,扶贫工作落实较差。全省还有部分乡镇不通油路、部分建制村不通公路,偏远贫困乡村行路难、上学难等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3.原因分析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 3.1 决策管理多元 1986 年,我国成立了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按统一部署,从省到县也分别相应建立起负责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工作组织机构,并层层建立了扶贫目标责任管理制。由于参与扶贫的工作机构多,有许多具体的扶贫工作是有多部门管理、实施
6、的。在扶贫实践中,扶贫机构各自为政,职能重叠,出现责任时互相推诿,扶贫资金不能统筹使用,有效利用率低下,降低了扶贫的针对性。 3.2 扶贫瞄准对象精度不高 4在扶贫开发初期,贵州省的贫困人口分布相对集中,因而采取区域瞄准的方法,以贫困县、民族贫困地区为扶贫对象。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大面积的区域贫困现象基本消除,扶贫开发工作转向以贫困村为单位的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进入新时期后,贫困特征表现为个体性贫困,贫困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如果再采取过去的扶贫方式,扶贫资源可能会流向其他受益更高的地方,而真正的贫困人口却不能受益。 3.3 贫困人口参与程度低 贫困人口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参与力量,让贫困人口参
7、与到扶贫项目的决策、实施和组织管理,保障贫困人口的知情权,有利于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政府主导的扶贫项目,贫困人口只是被动的投工投劳,缺乏主观能动性和责任感,导致扶贫项目在实施和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群众监督,项目完成后群众没有管理和维护的积极性,造成了扶贫行为的短期性和扶贫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3.4 缺失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监督,事后评估,可以防止腐败的滋生,督促项目及时实施,保证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提高政府的扶贫效率。然而,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监督机构,项目的实施步骤、资金到位、以及资金发放的情况都不能及时向外界公开,使得地方扶贫开
8、发工作拖沓,项目实施质量不能保证,严重影响了扶贫开发的顺利进行。 4.对策建议 针对贵州省扶贫开发进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贵州省应该注重提高5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鼓励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扶贫开发的工作中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确定参与扶贫开发相关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建立相应的扶贫监督管理部门,对扶贫工作定期进行监督、评价;将扶贫瞄准到贫困个体,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9. 2冯育毅.贵州农村贫困监测报告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3刘冬梅.对中国二十一世纪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的思考J.农业技术经济,2010(5). 4洪名勇.开发扶贫瞄准机制的调整与完善J.农业经济问题,2009(5). 5 杨军昌.略论贵州农村的贫困与反贫困问题J.农村经济,2002(10):27-31. 作者简介:付晓会(1988-) ,女,河南安阳人,贵州大学经济学院2010 级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