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物建筑的保护.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46769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文物建筑的保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谈文物建筑的保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谈文物建筑的保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谈文物建筑的保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谈文物建筑的保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谈文物建筑的保护【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物建筑遗存众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整个社会对文物工作的重视,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力度,不但逐渐增加修缮经费的投入,而且还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及管理办法,来规范和约束文物建筑保护过程中各方参与主体的行为,使我国的文物建筑保护工程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科学化的道路。本文将围绕文物建筑的保护进行讨论。 【关键字】文物建筑保护讨论 中图分类号: K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保护文物建筑的意义 文物建筑是历史文化的遗留,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它全面反映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

2、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在我们今天看来,古代的文物建筑是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实物,能激发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是研究历史、科学、技术的见证;是新的建筑文物建筑的保护艺术的借鉴;是发展旅游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生活多样性的证明;对文物建筑的保护是对地球有限资源的保护。简言之,文物建筑就是能激发我们去了解造就那个时代的建筑。同时文物建筑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被破坏,就再也无法恢复成原来的那个建筑了,依附在文物建筑身上的历史信息也就永远的丢失了,文物建筑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文物建筑属于我们的后代,我们只是接受前人的东西,然后把它传给后人。而没有权利使用它。因此,我们必须对文物建筑加以保护,必须谨

3、慎的对待文物建筑。但是,保护文物建筑不是保护建筑本身,而是保护留在它身上的全部的历史信息历史价值。依附在文物建筑身上的历史信息非常广泛,它是除文献外研究历史的最有价值的资料。因而,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具有多重性,包括了一些代表性的内容。是社会的综合反映,具有历史的标志性。 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开始只是限于保护建筑实体或建筑群本身所具有的历史信息,后来逐渐发展成保护建筑及其周围环境,然后是发展成保护文物建筑所在的历史地段、历史街区或包含了某种特定文明、特定的民族文化的历史地段或城市。对文物建筑保护的扩大化是上世纪 60 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的潮流,这种潮流反映在 1964 的威尼斯宪章中:“文物古迹不仅

4、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在 1987 年的华盛顿宪章的“序言与定义”中指出:“本宪章涉及的历史地区,不论大小,其中包括城市、城镇以及历史中心或居住区,及其自然、人工的环境,除了它们的历史文献作用之外,这些地区体现着传统的城市文化的价值” 。可见,我们现在的文物建筑的保护是从建筑及其环境到城市范围内的保护,而且保护的内容不仅包括物质实体,还包括建筑历史文化和城市传统文化。 二、文物建筑的保护的原则 在文物建筑的保护实践中所要注意的最基本原则是:一切从保护文物建筑、保护依附于文物建筑的实体而存在的历史信息的角度出发。具

5、体来说,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主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保持历史的原真性 文物建筑的真实性概念,强调了历史进程所赋予文物建筑的持续发展,变化的方面,文物建筑的价值并不仅仅取决于它被创造出来的那个时期,而取决于在以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于各种历史事件,人们需要的变化而在文物建筑上留下的各种印记和改变。建筑作为使用对象,由于建筑材料、施工质量、环境影响以及其他外力因素,不可能绝对保持建设初期的原貌。但是作为被选定保护的历史建筑,在选定之初即已被公布为法定保护建筑之后的保护管理中,对要求保护的内容必须遵循建筑的历史原真性。 保护建筑的完整性 保护建筑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建筑,具有与历史原貌相符的完整的空间格局和形

6、体特征。文物建筑中的局部或者某些构件,只能作为一种遗址、纪念物,而不能作为完整的历史建筑保护。在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时,要有意识地把文物建筑及其周围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力求不改变其原有风貌。 可逆性原则 对文物建筑所采取的任何保护措施都是基于今天对外部世界,包括对文物或文物建筑的理解和认识,是建立在今天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之上的。因此所采取的对文物保护的措施也许在今天看来是非常合理的,但在将来就并不一定十分恰当,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所以现在所采取的一切保护文物建筑的措施都应当是可逆的,以便后人在找寻到更为妥善的保护措施时能够及时方便地替换现在所用的并不那么理想的保护方法。 就目前来说,我国文

7、物建筑的保护工作所进行的深度参差不齐,这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地域文化特色差异、各地文物建筑的破坏程度相差较多等多种因素都有关系。面对这种现状,要本着抓问题的主要矛盾的哲学观点,对那些破坏严重的,种类较少的,历史、艺术等各方面价值高的文物建筑进行抢救和优先保护。使之尽快地脱离“危险期” 。但这并不是说除此以外的文物建筑就可以置之不理,而是较之前述情况时间可以稍微缓和些,保护力度可以稍微轻一些,投入精力可以稍微少一些等,要做到有主有次,有先有后,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三、文物建筑保护机制 以北海英国领事馆旧址为例: 1、技术机制 (1)保护方案的确定和技术细节的深

8、化对各种方案进行技术论证并最终选定利用整体平移技术为英国领事馆保护方案定下了基调,这是一个前期论证的过程,其技术构思来自搬运重物先把重物设法支托在带有滚轴的多板平面上,再用引力推动钢板,使重物随同钢板一同运动,待达到新址后再使重物与钢板脱离的原理。 (2)工程实施与监控 在广西建研院和福建建研院为施工前所做的最后检测中,发现全长4765m 的领事馆建筑由两部分组成。西段和东段间有明显缝隙,彼此完全断开,且两部分墙体厚度、基础深度相差甚大。经文献考证,认定西段为真正的英国领事馆,而东段在 1922 年英国人离开北海后,由法国天主教北海教区以 2 万英镑买下,于 1924 年把原英国领事馆部分作为

9、“圣德修道院” ,并在旧址东面,按西段建筑风格加建 20m 作为教会礼拜堂。 经广西建研院和福建建研院有关专家紧急磋商,认为结构不同的两处建筑物同时平移,安全把握性不大。为此,提出了先拆除东段,平移到位后再复建的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有关专家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包括技术指标、施工误差、气候条件、平移速度等。由于涉及到文物建筑的安全性,在确立斜托梁(即平移轨道,作者注)施工技术指标时提出了整条斜托梁,甚至 9 根斜托梁每两点的误差不超过1mm 的要求,远远超过国家及行业标准。严格的施工程序和技术标准保障了平移工程的顺利进行。 (3)保护规划的制定 对英国领事馆旧址进行平移显然不是文物

10、建筑保护的最终目标,如何正确地修膳和维护,并将其重新融入城市新体系,继续发挥其应有价值成为文物建筑保护的中心要旨。在进行平移论证的同时,北海市有关部门组织了平移后的保护规划,并影响了英国领事馆平移的最后选址。 平移后的英国领事馆将和相邻的同样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主教府楼旧址以及原址重建的天主教堂组成解放路路口的公共活动中心,以城市广场的形式成为城市开放空间体系的一部分。实际上,这个位于解放路与北部湾中路交叉处的城市广场已经建成,而英国领事馆旧址和主教府楼旧址作为城市历史博物馆也正在计划当中。文物建筑保护的技术机制对计划进行的保护活动作出技术可行性论证,对正在进行的保护活动进行技术的监控和管理

11、,对将要进行的保护活动作出规划和预测,从而全面建构文物建筑保护的动态管理,使文物建筑保护具有高度科学性。这也是建立技术机制对文物建筑保护的意义所在。 2、传媒和大众文化机制 在北海市英国领事馆旧址迁移的全过程中,市民和传媒自始至终保持了高度的兴趣,这一方面源于城市建设与市民生活的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城市历史的关注。大众媒体恰当地扮演了话题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引发来自民众的讨论和共鸣。通过长篇连载式的话题重复,市民对城市历史、保护意义和保护方法均有清晰的认识,文物建筑保护通过这样一次公众参与的城市活动而深人民心。虽然很难说传媒的报道和市民的言论对决策者的保护决定有多大的影响,但至少有效地营造了文物建筑保护的历史氛围。 【参考文献】 1黄跃昊. 浅析中西方文物建筑保护策略之异同期刊论文-甘肃科技 2009,25(14) 2陈志华抢救文物建筑的丰富性系统性和全面性期刊论文-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06(1) 3郭黛姮. 肖金亮.贺艳圆明园九洲清晏景区历史遗迹保护实践会议论 文-2007 4徐杏华. 顾周琦.颜婷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研究以北京为例期刊论文-总裁 2009(9) 5邓兰. 廖元恬 .彭长歆近代文物建筑保护的机制建立-以北海英国领事馆旧址整体平移为例期刊论文-建筑学报 200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