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钢的琴为例探讨中国小成本电影发展摘 要:中小成本电影的崛起,为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了新的气象,张猛导演的钢的琴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电影之中所凸显的人文关怀以及新颖的音乐表现形式为中国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好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钢的琴 ;中小成本电影;人文关怀;歌舞片 后英雄时代的中国式大片,在票房和关注度等方面吸引了绝对的目光的同时,也饱受着各种批评,构成了近年来中国电影一道独特的景观。2006 年,宁浩的一部疯狂的石头 ,让中小成本电影又重新开始回归人们的视野。 “中小成本电影”并非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专业术语,这一概念的使用,更多的是为了同以“大投资、大导演、大明星”为标识的大片区别开来。一
2、般而言,投资额在 1000 万元人民币以下,基本没有或只有很少明星加入的影片,基本上可以被称为“小成本影片”1。近年来,中小成本电影在培育电影新人、推动中国电影创作的多元化发展、电影产业的良性循环等方面,已经释放出越来越大的能量。其中钢的琴就是一部积极探索中小成本电影道路的电影。与大制作类电影不同的是, 钢的琴所选择的是直面社会现实,显示了贴近当下社会现实、关怀当下人们的思想情感的艺术追求。在表现手法上也区别于主流商业电影,其中的歌舞形式,在中国电影市场上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1 不失幽默却又关怀现实的人文气息 故事的内容很简单,下岗职工陈桂林,因为女儿“小元”的监护权要为自己的女儿造一架钢琴,
3、在为了实现女儿的愿望保住女儿的抚养权努力的过程中,在他昔日的工友们也一一呈现在观众的视野之中。随着情节的不断演进,人物形象渐渐清晰丰满了起来,我们看到了丧偶独身的曾是油工的小学门卫王抗美,敢爱敢恨的乐队歌手淑娴,终日混迹于麻将桌与舞厅的胖头,曾是焊工的“妻管严”屠夫大刘,谨小慎微的木工二姐夫,改邪归正后靠配钥匙的手艺活为生的快手,曾是砂工的季哥,汪工等人。这些人虽然有的在陈桂林开口借钱时,推脱、躲避,在醉酒后偷琴被抓产生矛盾与不悦,但在陈桂林为留住小元而造琴的感召下,还是都聚到了一起。造琴这件事就落在了这么一群人身上,当制作木琴的构想被现实推翻后,制造一架钢制的钢琴一群钢厂下岗工人面前就变得理
4、所当然且无可厚非。虽然其中有很多波折但是最后还是造了出来,可是最后小元的抚养权和陈桂林以及上一代的记忆两个大烟囱一样还是没有保住。 该片延续了导演在其处女作耳朵大有福中对东北底层工人题材的深入挖掘,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背景,将镜头对准了一群自谋生路的下岗工人,用黑色幽默的风格,现实而又不失幽默讲述了对一个时代进行了一番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追忆,向我们展示出的是对一个逝去阶层的悲悯和失落。 钢的琴从主人公生活的背景,破落的工厂,狭小的房间,还有他们赖以生活的工作小乐队,从电影里可以看出,陈桂林和淑娴都是热爱着音乐的,但是当爱好成为了一种职业,而且是最为卑微下等的职业的时候,曾经的梦想或许早已破灭成一
5、片片了。不仅仅是主人公,落魄的王抗美,整天无所事事甚至连女儿都被男孩子搞的怀孕的胖头,貌似爷们实则是妻管严的屠夫大刘,还有曾经的快手如今也是配钥匙度日,唯一发迹的也只有陈桂林的老婆,只不过是傍上了一个卖假药的大款。在电影里可以清楚的看到故事以筑梦追梦圆梦为叙事逻辑,陈桂林一群人表面是行是为了留住“小元”其实就如同对陈桂林为了实现曾经的音乐梦想一样,他们在一起更像是为了自己生活而救赎,救赎自己现在迷茫的生活,生活的意义的缺失让他们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就像被炸掉的两个大烟囱一样, “那它没有用了就只能炸掉”被时代淘汰的产物不能找到自己新的价值就只能被无情地抛弃。钢琴,对于陈桂林来说,既是挽留女儿的工
6、具,也同样是圆自己梦的途径,影片之中陈桂林为了造钢琴忙里忙外,四处奔波,所有人也为了这一目标而努力着,看似很充实,实则并没有什么意义,就像是一场梦一样,只不过有时候人不愿意醒来,宁愿做着一场美梦,在热火朝天的背后,是无尽的空虚,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放弃,而是完成之后的空洞和茫然,在众人完成钢琴之后镜头先利用中景展示淑娴的无奈,然后切中景到前妻的木然,最后切中景陈桂林满脸的沮丧、茫然和无措。就像是一场梦醒之后的众人相。 时代车轮的滚动,总有一些事物要被淘汰掉,旧的老的事物难免会经历这样的厄运,陈桂林一行人,在从其他途径无法获得钢琴的情况下着手去造一架钢琴,其实也还是抱有原来那种工人阶级无所不能的旧思
7、想,结果琴造出来了,只不过结果依然无法改变,众人的造钢琴其实只是一次无奈的挣扎,正像最终不能留住陈桂林的女儿一样,它并不能改变造钢琴的那个“背景” ,不能改变工人集体失败的命运,留下的只是一厢情愿的想象实体而已。 2 中国式歌舞片的探索 中国近些年几乎没有人拍摄歌舞片,不是因为歌舞片在中国没有市场,而是因为很少有人去研究它,怕拍摄不出好作品来。 钢的琴中音乐的使用有很多。影片中大量运用前苏联和俄罗斯各个时期的流行歌曲作为配乐和有源音乐, “在突出张力的同时也很恰到好处地接应了某些沉重的情感” ,烘托出了强烈的怀旧情绪。 “从开头悲伤凄凉的三套车 ,到后来欢快激昂的俄罗斯现代舞曲。配乐总是和人物
8、的情感发展配合得丝丝入扣。 ”不仅如此, “中国 80 年代初流行的如张三的歌 、 心恋 、跟往事干杯等曲目更以点题加诙谐的方式出现在影片的各个段落,令观众看片的同时更过足了耳瘾。最令人意外的是就连超级玛丽这样的游戏歌曲也作为插曲出现在了影片中,并且该曲目还十分巧妙地起到了承上启下连接剧情的作用。 ”2 美国和印度歌舞片类型的稳定与成熟,既和批量化的生产规模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得益于其长期以来对受众的研究和培育。歌剧在西方是高雅的艺术,而能到百老汇欣赏歌剧则成为美国观众的一次精神盛宴。因此,百老汇和百老汇歌剧在美国享有崇高声望,其长演不衰的经典剧目更为人们所熟悉。美国歌舞片中,有多部都是改编自百
9、老汇歌剧。与美国的歌舞青春 、 音乐之声 、 雨中曲不同, 钢的琴之中并没有大段的音乐来代替台词的作用但是其中的音乐除了类似于交代背景之外的音乐,例如陈桂林一行人聚餐结束后在大刘的松肉车上的歌唱,还有陈桂林和淑娴的婚礼的音乐,虽然只是有很简单的舞步,音乐也大部分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可是不能忽视掉这些音乐的作用。歌舞和表演相合一,两者并不是一个来衬托另外一个,而是仅仅的结合,中国的歌舞片的发展一直缺少高素质的导演和演员,这与已经发展的很成熟的外国歌舞剧来说是很大的差距。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歌舞片并不需要一味的将外国歌舞片的形式全部搬进来,虽然事实证明,中国观众对于外国歌舞片的反应也很热烈,但
10、是一切应该以国情为准,对于我国目前的水平来说,找到会唱歌会跳舞又会表演的演员很难,找到有经验有好的思路并且敢于去尝试拍摄歌舞片的导演也并不容易,所以钢的琴的出现其实也为中国电影在歌舞片的发展方向上指明了一条道路,对于观众来说, 钢的琴的之中的音乐元素不仅仅只是音乐源或者音响,更多的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相融合的一种感官享受,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来说,既然无法成功的打到国际歌舞片的水平,为了避免发生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窘迫局面,倒不如另辟蹊径,找寻一条真正的适合中国歌舞片发展的方向。让那些“中国制造”的美国歌舞片、欧洲歌舞片少一点,多一点适合中国本地特色的歌舞片。 从钢的琴让我们看到了中小成本电影创作方面的探索,在资金方面的局限导致了中小成本电影的创作必须要有所创新,但是风险规模的缩小也同样给了中国导演探索的空间,因此中国中小成本创作的前途和钱途都很广阔。 参考文献 1黄治. 中国中小成本电影现状综述J.艺术评论,2008(3) 2吴鑫丰. 2011 年度中小成本电影创作态势分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5) 作者简介 高金兰,女,浙江金华人,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