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摘 要:当代社会思潮是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当代社会思潮的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要有“破”的勇气和“立”的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社会思潮,牢牢把握正确的统领方向,准确运用科学的引领方法,坚持知行合一,努力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 关键词:社会思潮;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影响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110-02 大学生是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变革意识的高智力群体之一,他们的价
2、值取向关系国运兴衰。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中,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与现代、进步与落后的社会思潮的冲击,其价值观处于躁动、彷徨、碰撞和重构之中。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看待社会思潮,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课题。 一、当代社会思潮的内涵 通常“当互不相识的人们,面对社会上的疑难矛盾,由于彼此间利益相近,经验与价值取向相似,他们对某种社会现象往往会不约而同地作出同样的反应。于是,他们物以类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汇合成一种思想的潮流” 。因此,当代社会思潮就可以定义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以理论形态为先导,借助社会重大事件或焦点热点问题,反映特定阶级、阶层和群体利益诉
3、求,以期得到社会群体的广泛认同,并能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 当代社会思潮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具有一定的阶级性。既有顺应历史前进方向的正确思潮,如科学社会主义思潮、爱国主义思潮、生态主义思潮、科技革命思潮等又有与历史前进方向相悖的错误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思潮、实用主义思潮、保守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民族分裂主义思潮、殖民文化思潮等。正确思潮和错误思潮同时并存,相互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信念。 自发性是当代社会思潮的鲜明特征。 “我们会发现,不同思潮之所以不早不晚地在某一时段出现,恰恰与不同时期的社会疑难与矛盾存在着对应关系” ,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所以
4、,当代社会思潮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思想现象,不是靠某种强制力量来推动其传播流行的,而是自发形成的。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双重影响 当代社会思潮是一种特定时期的社会心理倾向和理论形态。 “一旦青年学生的热情被激起,他们会率先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把某种思潮变成批判社会现实的武器,加速社会思潮的传播和实践化过程” ,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一)当代社会思潮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1.正确的社会思潮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促进作用。正确的和错误的社会思潮同时存在,彼此对立、互动、激荡、消长,因此,对不同的社会思潮应区别对待。用正确的社会思潮
5、帮助大学生们确立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思想认识,摒弃不合适宜的观念和做法;有些思潮如人本主义、人权理论、生态文化理论等,也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积极因素,应批判吸收。对错误思潮如拜金主义思潮、利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应坚决抵制。 2.社会思潮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强基固本作用。当前,各类新兴媒体与技术的变革,都为大学生接触当代社会思潮提供了更为便利的途径,使他们看到国内外社会意识形态交锋斗争的复杂性与长期性,体会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共识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 3.社会思潮的传播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样本。当
6、代社会思潮的传播过程由“微”而“著” ,从专业学界到一般知识界,再到社会公众,通过多种途径,对大学生群体观念进行一种潜移默化式的强制性渗透,从而达到传播的效果。我们可以从分析社会思潮产生变化传播轨迹入手,在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和丰富其精神文化世界的基础上,了解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思所想所盼,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1.多重价值观的无序。根据相关调查,各类错误的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大学生面对不同的社会思潮、不同的价值观念的时候,容易被其同化容易迷失,不能够审时度势,根据相应的理论,去做客观的辨析,导致在
7、两种甚至多种价值观的两端来回波动,平衡不了应属于自己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而言,价值多元化带来的不是各类理论精彩的碰撞、各类思潮精华的吸收,而是价值取向上的无序化,价值取向在定型与定性前,大学生容易波动异变。 2.信仰和道德的双重危机。冷战史表明,思想战线上(意识形态)的竞争是文明兴衰的关键。错误的当代社会思潮,特别是西方社会思潮以各种潜台词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去放弃信仰、放弃传统文化、放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而信奉资本主义如宗教般俘获人心的“普世价值” 。这是西方当代社会思潮所带来的信仰危机,也是造成大学生文化信仰与理念信仰的缺失的主要原因。同时,市场经济自发性、趋利性和等价交换原则也会反映到社
8、会道德生活中,出现了“见义不敢为” 、 “见义难有为”的现象,产生了“扶不扶” 、 “救不救” 、 “帮不帮”的困惑,结果导致诚信缺失、行为失范、社会失序。 3.利益的现实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当代社会思潮常常以关注现实利益为借口,以“微时代”网络为媒介,造成个人利己主义和崇拜物质享受的错误思潮的广泛传播,诱导部分大学生忽视集体利益和社会价值,纯粹以个人利益和自身发展为中心,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凌驾于社会价值之上,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所强调的个人对所属国家、社会的忠诚和对他人的热爱背道而驰。 三、应对当代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冲击的对
9、策 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之一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思潮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整合,将国家、社会和个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价值目标、理想价值属性、基本价值准则相融合,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 对于高校而言,在当代社会思潮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两大任务。一是要“破” ,解构当代社会思潮所推崇的“普世价值” ,把一个药方应付百病的荒唐揭穿。二是要“立” ,实事求是地总结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国论述” ,赢得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所以,大学生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社会思潮,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凝聚共
10、识。 (一)紧扣魂,把握正确的统领方向 调查表明,大学生了解社会思潮的主要途径是从日常生活、通过活动和体验来获得。所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宣扬必须“灌输” ,让其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确保马克思主义指导一元化,为解构其他社会思潮打下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宣扬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要坚持面对面教育,重点是专题讲座、影片、电视剧、文艺和体育活动等;要坚持媒体传播教育,既要重视报刊、杂志、书籍等传统媒体,又要狠抓互联网、微信、微博等现代传媒;要坚持弘扬优秀文化,既要发展自己的校园文化,又要满足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一场形式化的政治任务,大学生要理解这个体系,认识到
11、这个体系的优越性、科学性,真心信仰这个体系,促使他们自觉去维护这个体系才是宣扬这个体系的意义所在。 (二)注重引,运用科学的引领方法 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传播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社会思潮总是在不经意中,形成事实上的百家争鸣的趋势,因此,要建立社会思潮引导机制,以调节着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一要辩证地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社会思潮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加以分析,弘扬进步思潮并引导其正向发展,抵制错误思潮并予以坚决打击。二要发展地看问题,坚持看变化、看方向、看趋势,对于各类社会思潮不是简单的打压,对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异,但有积极作用的社会思潮应该尊重这些差异,包容多样的思想
12、,凝聚社会共识。三要理性客观地看问题,要客观承认、理性对待,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排斥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他者” ,最大程度地与之实现整合,以引领社会思潮正向发展。 (三)着眼行,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 价值观一旦形成,必然会体现在行动中。 “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用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也不是可以通过它们在自我意识中或化为幽灵 怪影 怪想等等来消灭的,而只有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 ”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亲身参与各种各样的实践,有助于加深其对国情乡情的了解,
13、培养大学生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情感,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促进知行合一。 (四)围绕实,坚持量化考核管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具有社会意义,也有我们自己的意义,即是我们人生所需要的,是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人与社会的共享价值,提供这种奋斗的概念,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中国人成长提供了可能。要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虚为实,就要尝试建章立制,注重评估。首先,可尝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量化指标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和班级量化考核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成为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自觉遵循;其次,要完善激
14、励监督机制,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大学生和先进事迹予以大力宣传和表彰,对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信仰不足等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给予舆论、法律等处罚等。 “明者应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各类社会思潮也都处在变化之中,都在重新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变更观点、融合其他思潮观点的方式,重新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占据地位。高校要防范各类消极与反动思潮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努力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 杨林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分析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2009, (13). 责任编辑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