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计算机等级考试变革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基于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现状及目前学生的特点,为提高学生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本文通过学生现状和教学现状分析,结合日常教学体会,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提出改进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等级考试 卡片法 旋转木马教学法 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全国各个领域发展迅速,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操作和应用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许多单位部门已把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作为干部录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上岗资格的重要依据之一。 1 计算机类课程现状 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由于高校教学大纲要求和用
2、人单位需求,全院所开设的 23 个专业均为电类专业,无一不用到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类课程已成为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水平也提出了更多更详细的要求,其中各项诸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专业技能证等技能证书的获取已成为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一个有效例证。全国计算机等级证在这诸多证书中含金量十足,该证适用于全院所有专业的学生考取和获得。通过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且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社会的客观需求和学院当前的实际状况推行一套全面系统有效的计算机教学改革方案势在必行。这也是推进工学结合,提高岗位2工作适应性,缩短就业后工作适
3、应过程以及延续职业发展动力的必要之举。 但在目前教学过程中由于计算机课程并非主干课、核心课,学生往往意识不到学习该类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殊不知对于理工专业的学生而言,计算机能力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个人职业的长期发展。在 10 余年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多个实例充分验证这一点。多年前,当就业形势还比较紧张之时,2000 级五年制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就因为计算机能力的突出表现毕业后直接进入华为公司。2001 级同样是五年制通信专业毕业生也由于相同原因进入中国联通,现已在公司成为业务骨干。当前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缺乏学习计算机的目标和动力。寻求一种模式让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4、,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而进行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1 因材施教 对于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各地的基础教育水平也有较大差异。尤其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来自大城市的学生大多数已能熟练地使用常用办公软件,而来自于落后地区的学生有些甚至还从来没有使用过计算机。因此在教学之初,首先通过摸底调查及基本项目练习了解学生基础。将学生依照基础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提高组和基础组。对于提高组的学生在日后布置任务时参照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大纲要求进行项目练习;对于基础组先让学生熟悉计算机,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同时在日常要求提高组的同学多与基础组成员进行交流,给基础组3的同学当“小老师
5、”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需要的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动性,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巧。2.2 适应变革选择教学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不断更新、变化丰富。2013 年国家教育部对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都作出了适应变化的全新要求。因此,在教学中也要求我们必须适应变革选择适合技术发展需要的、适时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做到重难点突出,但教师没有必要对授课的知识面面俱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任务驱动学习,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汲取知识,提高技能水平。教学内容要适当地介绍一些计算机在学生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情
6、况,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改进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已明显不适应。每位同学的基础不同对同一知识的需求也自然不同。在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在本学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卡片教学法、旋转木马教学法、启发式发问等教学法应用于课程教学,并根据学生差异布置作业。教学过程中弱化了教师的地位,但实际对教师的专业及教学技能要求却更高了,要求教师不仅熟悉计算机专业知识能够准确详细的解答学生疑问,还必须有好的沟通协调以及组织能力,能够很好的掌握学生心理及课堂状况。同时,笔者在教学中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在提
7、高学生计算机能力4和素质的过程中,所有的指正和引导一定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这样才会收获理想的效果。 2.4 强化实践教学 计算机类的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操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此同时,在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中学生完成相关项目后,要求学生对自己所做项目进行讲解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可以采用课堂上机实践、课后小组合作开发系统,这样既可弥补课时不足,又能够充分调动同学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5 实践教学改革 考核
8、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效果的检验,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导向,是我们改革教学的重点,一切都以考核方式的改变为核心。我院的考查课程是以平时成绩占 60%,期末考试成绩占 40%的比例来划分的。学生综合成绩的确定是由两部分相加得来,最终以“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来显示给学生。 为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课程的学习,我们根据学院各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的要求,在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做了全新改革。引入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MS Office 模块作为另外一个重要的衡量依据。学生综合成绩评定由
9、平时成绩占 20%,期末考试成绩占 40%,等级考试成绩占 40%三部5分相加而成。根据学生的综合成绩将其转换成相应的“优” 、 “良” 、 “中” 、“及格” 、 “不及格”显示给学生。 3 结束语 通过日常教学的实践中不同方法的尝试与比对,得到适应现状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提高了教学效果。后续还将在学生参加考试获证率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等方面调研采集数据,不断完善补充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卜耀华.新编计算机基础项目教程M.北京: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2于双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石义杰,彭俭.计算机等级考试与计算机基础教学变革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6). 基金来源: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2013 年度立项课题“关于提高我院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研究” (项目编号:XTZY13J06) 。 作者简介: 赵娟(1978-) ,女,陕西西安人,本科,高校讲师,研究方向:无线通信、计算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