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对外来词的定义,各个学者的主张多少有些分歧。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进入汉语中的词语被汉化的过程中, “借形”不可或缺。各民族的人们互相交流,必须从其他民族借用一些语言。所以, “外来词”是从其他国家或其他语言里借来的词,也叫“借词” 。日本明治维新后,受“西学东渐”运动的影响,日语中出现了大量的由汉字构成的新词(本文将其称为“和制汉语” ,虽然是汉字的形式,但是日本人新造的) ,汉语将其汉字形式的词借过来直接使用。这些从日本借过来的外来词被称为“日源外来词”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 一、和制汉语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的原因分析 (一)汉字本身的影
2、响 公元 4 世纪前后汉字由中国传入日本,日本从此有了自己的文字。如果从这个时期开始计算,汉语和日语间的借词交流史可以说已经有1700 多年了。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在现代日语中,由汉字构成的日语词汇占总词汇的近半数;汉语词汇已渗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现略举几例,如: 食物:豆腐 煎? ? 茶 ?子 ?豆 牛乳 植物:大豆 牡丹 林檎 菊 芭蕉 西瓜 动物:? ?子 白? 豹 象 蜜蜂 人体:心? 肝? ? 肺 ? 2从语言的结构来看,中日两国的语言中都使用了大量的汉字,这也是日本的和制汉语能进入汉语的前提。对同处于汉字文化圈的中国人而言,和制汉语有亲切感,容易接受。 (二)经济政
3、治的影响 明治维新后,日本废除闭关锁国政策,开始和欧美人频繁接触,日语吸收了大量的欧美词汇,并将其改造成日语的外来语。这些日语外来词包括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思想哲学、社会文化、工业用品等领域,也是当时的中国急需的。所以,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派遣留学生到日本。从此以后,日语中的和制汉字经过留学生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为国人所知。 (三)地缘的影响 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从地理方面来看,日本比欧美各国离中国近得多。在经济、交通、通信尚不完善的当时,从日本引入新词可以说是最经济最方便的。 二、日源外来词进入中国的两次高潮 (一)1985 年的甲午战争到 1919 年的五四运动时期 甲午战败后,中
4、国的有志之士们深受打击,提倡通过日本向西方各国学习,张之洞和梁启超是其典型代表。张之洞在其劝学篇中阐述了向日本学习的理由,有“路近省事” “易考察” “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风俗相近,易仿形,事半功倍”等。1896 年,梁启超创办时务报 ,在上面连载其变法通议 ,主张应该参照日语的翻译名。1989 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有意识无意识地在自己的文章中大量使用3日语新词。据刘凡夫的考证,仅在 1896 年到 1902 年间,梁氏在其饮冰室合集中使用的日语词汇多达 422 个。从这些就可以看出梁氏积极使用日语的态度。 这个时期的日语外来词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是空前绝后的,笔者根据日源外来词表
5、将其分成三类进行分析。 1. 自然科学类:约 25%。白金、半径、比重、变压器、标高、病虫害、波长、曹达 2. 社会科学类:约 45%。霸权、辩护士、财阀、常备兵、出超、入超、法人、共产主义、国际 3. 生活类:约 30%。地上水、单纯、电报、列车、电池、商店、留学生、扇风机 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二。这个时期中国人关注的主要是这两个领域。 (二)19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日源外来词 清末时期日源外来词的流入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而一时停止。1937 到 1945 年的 8 年间,中日间的词汇交流几乎为零。直到 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间在政治、经济
6、、文化、教育等各领域才开始重新交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地融入世界,中日间的词汇交流出现了第二次高潮。 笔者通过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日源外来词表同样进行以下分类: 1. 自然科学类:约 5%。安乐死、齿科、过劳死、汉方 2. 社会科学类:约 35%。理事会、企划、不动产、公选、公务员 43. 生活类、约 60%。新干线、写真集、回转寿司、黄金周、豪雨 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生活类词汇占了总数的将近三分之二,和第一次相比,比重大幅度上升。这个时期的日源外来词,不仅在种类、数量等方面不同,进入中国的途径也和第一次不用,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通过电影、日剧、小说、漫画、动画片等媒介为国
7、人所知;另一条是经由台湾香港传入。 三、日源外来词的异变 中日两国虽然都使用汉字,但两国的音韵体系完全不同,字形也有不同之处。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中国从五四运动开始,各自对汉字进行了改革,字形的繁体和简体也不相同。日源外来词进入中国,自然要按照中国的字体和字形进行相应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词性的变化 1. 词性的减少。如“电话”和“反响”这两个词,在日语中有名词和动词两个词性,而汉语中只做名词使用。 2. 词性的增加。如“保险” ,在日语中只做名词使用,而在汉语中还做动词和形容词使用。 3. 词性的转变。如“肯定” ,在日语中有名词和动词两个词性,但在汉语中只保留了动词的词性,另外增加了形容词和副词的词性。 (二)语义的变化 1. 语义范围的扩大。如“大本营” ,在日语中只有一个意思,指“战时天皇直属的最高统治机构” ;而在汉语中 2. 语义范围的缩小。如“道具” ,在日语中有五个语义:(1)佛道5修行的用具;(2)制造东西,做事时用的器具的总称;(3)武器,大刀、刀、弓、枪、铁炮之类; (4)演剧中的大小道具;(5)物或人当做达到目的手段或方法;而在汉语中,只有一个语义“演剧或摄制影视片时表演用的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