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4009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议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议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议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议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浅议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摘 要】成熟的市民社会是我国推进政治民主建设,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分析中国构建市民社会过程中存在的几方面障碍,确定构建中国市民社会的方法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市民社会;横向推进;良性互动;国家社会关系 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社会公共事务的日益复杂化以及公民个人追求多元化利益的发展,市民社会显现出来了其巨大的活力与生产力。因此,对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道路进行探索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中国市民社会的概念 对于市民社会的理解,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同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及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其含义、特征、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2、因此,对于不同的民族国家,怎样构建市民社会以及构建什么样的社会,必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讨论。本人认为市民社会指的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自治的、公共的领域。 二、中国市民社会构建的障碍 无论对中国的市民社会作何定义,中国市民社会的确已经萌芽,它是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股难以阻挡的潮流,而且也是全球范围内市民社会复兴的一部分。 (一)中国长期的集权主义倾向。自秦以来,华夏数千年施行中央集权体制,没有任何个人和组织可以形成足够的力量对抗国家权力。新2中国成立以后,仿效苏联模式,中国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政治权力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之中,社会完全消融于国家之中。同时整个社会知识结

3、构体系不科学。对于一个社会,科学技术固然重要,但社会学、政治学尤其是哲学这些关乎整个社会精神架构的学科知识普及率仍然比较低,社会成员接受的教育内容的层次比较低,大多是技术类,很少有道德、政治、行政、哲学层面的。 (二)旧有利益团体的强烈抵抗。在旧有制度规范的长期运作下,社会中的利益分配格局早已定型,这种制度规范确保着某些团体合法地享有某些特殊利益,同时制度性地压制了某些团体的合法利益。因此制度的调整意味着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意味着旧有得势集团将要失去其优势地位。所以,市民社会的构建比较遭到旧有体制的强烈抵抗。 (三)改革攻坚阶段对社会稳定的优先考虑导致构建市民社会的要求被忽略。亨廷顿认为,在后

4、发展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统一强大的国家权威在保证社会的秩序与稳定对于民族国家现代化的成功至关重要。因此,短期内对社会稳定的要求先于发展市民社会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在政府和公众间取得了共识,这种必要性也是被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历程所证明了的。 三、构建中国市民社会的方法选择 (一)主要的中国市民社会构建方法:(1)市民社会构建的二阶段模式。第一阶段:政府把应该交给市场的职能还给市场,社会成员则有意识地、理性的由下至上推动市民社会的营建。第二阶段:社会成员参与和影响国家的决策,并与国家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2)滚动式驱动3理论。该理论主张中国市民社会的建构循着三阶段三种动力滚动式驱动的模式发展

5、。第一阶段为市民社会生长发育时期的“政策驱动” ;第二阶段为制度保障下的“体制驱动” ;第三阶段为市民社会成熟后的“市场驱动” 。 (二)中国市民社会建构方法创新:由“横向分层”推进向“纵向分条”推进的转变。本人认为二者均主张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合作,在国家层面的各个层次里,在国家事务的各个领域里同时由下向上或由上向下全方位推进。近些年中央政府提出的由基层民主高层民主的民主政治建设道路就是一例。本人认为这种“横向分层”推进方法在中国注定会艰难曲折,结果或者是以失败而告终,或者是出现因民众短期内的过分民主而导致的混乱。其原因就是素质低下、奴性深厚、自私自利、缺乏宽容品性的中国社会底层尚不足于在缺乏带

6、领与指导的情况下推进中国市民社会的建设。 鉴于此,本人提出了中国市民社会构建的“纵向分条”推进的道路。所谓的“纵向分条”推进的道路就是由自主性的社会力量(尤其是要发挥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精英的力量)带领公众,在众多国家事务领域中有选择性地推进社会治理。其选择性标准有二:一是事务的技术性;二是事务的政治性。 简单地做个比喻,假如 ABCD 等代表国家各领域事务,而这些事务是由政府各层次共同管理的(归口管理原则) ,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从ABCD 逐渐地引入市民社会的力量,缩小国家权力的范围,而非在 ABCD 等各领域同时向上或向下推进。其中从 A 到 D,事务的技术4性递减,政治性递增。比如在市民社会

7、构建的前期阶段,政府可以把慈善事业(技术性较高、政治性较低)交给社会力量来管理,在市民社会构建的后期阶段,再界定政治性很强的权力领域(这些领域常常因敏感而遭到来自政府的强大阻力) 。有一点要强调的是这种推进过程必须是社会精英带领社会大众共同完成的。 对比“横向分层”的推进道路, “纵向分条”的推进道路相当于在市民社会构建前先要构建一个“市民领域”作为跳板和过渡阶段,其有以下优点:(1)由社会精英带领社会大众共同构建市民社会,既充分发挥了社会精英的管理社会的能力,又可以避免公众超前、过热、非理性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倾向。 (2)由低政治性领域向高政治性领域的渐进推进,既可以较少来自政府方面的抵抗力,

8、又可以避免因贸然全方位推进所导致的权威流失,社会失序的危险,新权威主义者的这些担心不无道理,而“纵向分条”推进道路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些危机的发生。 (3)通过首先在非政治性事务领域为公民提供市民社会的“实验室” ,可以平稳地提高公民的素质,培养积极地价值理念(市民社会所急需的)而避免出现类似于苏联公开性实践所导致的国家分裂的严重后果。 四、结语 构建中国市民社会是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研究市民社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唤醒国人,吸引公众在社会精英的带领下参与到国家现代化的建设上来,使我们的社会发展走出一治一乱的怪圈,摆脱中国现代化的两难困境,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51 邓正来.市民社会的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2 邓正来,景跃进.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2(01). 3 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6(15). 作者简介:魏小羊(1988.04- ) ,男,河南周口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