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对比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逐步深化,企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形成了校企合作等众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分析校企合作模式、行业协会主导模式和工业园区引导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优点与问题,对提高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比研究 近年来,职业教育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职业教育体系日益完善,国内外众多的专家学者对职业教育各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许多成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 、英国的 BTEC 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等。国内专家学者做了大
2、量的研究,如刘红明1认为高职教育必须选择实践育人为办学目标定位,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加大校园文化内涵建设。范炳娟2 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以岗位核心能力为基础来构建课程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周建松3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加大对信息化教学,同时还要继续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培养质量提升。刘永新、杜学森4指出职业技能竞赛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并分析了职业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影响。 综上所述,国内教育界专家学者对人才培养的研究多集中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领域,对如何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主体研究不多,特别是对我国企业的主要载体,各类工
3、业园区如何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更是匮乏。 1 校企合作的优势与问题 1.1 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 1.1.1 有利于整合资源,提高国民素质 校企合作能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就业再就业,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有利于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进而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2 对接企业需求,为企业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开展校企合作能有效地使学校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的要求,从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服务企业的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变革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使之更好地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1.1.3 教学场景真实化,提高学生培养水平 校企合作
4、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企业的需求渐趋一致,使实践锻炼与岗位切合,并促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能使学生亲身领略企业文化并更好地融入其中,从而对自身发展做到“心中有数” ,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能力。 1.2 校企合作的问题 1.2.1 缺乏政策法规和资金保障 目前,我国对校企合作的实现、监控、保障等方面还没有专项制度、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许多现实问题无据可依。校企合作缺乏资金支持,国家对校企合作经费的下拨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不够。 1.2.2 企业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不高 企业是逐利性的,与高校的合作势必增加企业的成本,损害企业的眼前利益。多数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是浅层次
5、、低水平的,学校不能从根本上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往往造成企业积极性不高。 2 行业协会与学校合作的优势与问题 2.1 行业协会与学校合作的优势 2.1.1 有利于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工作 行业协会能及时将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信息(专业、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等)反馈给合作学校,指导学校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专业教学实施计划和安排教学。同时,校协合作能依托行业协会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将教学延伸到企业,又将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带到课堂研究。 2.1.2 有利于开展课程建设合作工作 行业协会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研究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的链接,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把课堂教学作为促进校协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
6、的主渠道。学生能通过课堂教学所学到的就不仅是专业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综合创新素质。 2.1.3 有利于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合作工作 通过协会与成员企业的多渠道联系,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们接触社会、得到锻炼,促使他们在认识社会、学习创业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广大学生接触企业实际,可以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并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增强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较早介入生产和科研活动,努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2.2 行业协会引导型的问题 2.2.1 缺乏政策法规支持 目前我国行业协会跟发达国家行业协会拥有的工作职权还相差太远,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主要是由国家相关部
7、门进行监管,行业协会暂时还起不到管理行业企业的作用,无论是在法律法规方面,还是政策支撑方面都还不够,许多现实的问题都没有依据。 2.2.2 行业协会组织力量薄弱 当前我国行业协会所行使的主要作用还集中在组织行业交流、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协会工作人员数量少,且大部分是兼职从事行业协会工作,还没有力量去组织和引导行业协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此外,国家对行业协会的资金支持十分微薄,远远不足以支撑相关教育项目的进行。 3 工业园区引导型的优势与问题 3.1 工业园区引导型的优势 3.1.1 创新职业教育理论,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 在工业园区建设教育培训中心的教育模式是理论和实践高度融合的新型职业教育
8、培训探索。这种教育模式,能实现教育培训与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突出“办校到厂” 、 “校企结合”的理念,在实践中以理论知识作为指导,教育中以实践经验作为验证和补充,能够让受教育者在理论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上迅速得到成长,实现企业、学校、受教育者三方共赢的结果。 3.1.2 充分利用工业园区源头优势,解决职教攻坚难题 我国职业教育也还存在着基础薄弱、政府投入不足、硬件条件不足的难题,特别是在西部地区,这一问题尤其明显。依托工业园区建设职业建设教育培训中心,既可以发挥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优势,又可以发挥企业的资金优势。优化硬件条件,能有效解决政府在职业教育上投入不足的问题,解决职教攻坚的瓶颈问题。 3.
9、1.3 为工业园区提供充足的人才智力支持 工业园区企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员工素质是最重要的驱动力和重要保证。依托工业园区建设教育培训中心,既可以为园区企业打造储备丰富的人才资源库。又可以为企业的在职员工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将为园区企业提供充足的强大的智力支持。 3.2 工业园区引导型的问题 3.2.1 对职业教育及工业园区人力资源配置认识不到位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似乎还处于自然状态。政府行为较多停留于表层,与工业园区校企联合办学有关的制度创新、政策保障、经费投入、统筹协调等方面很少涉及。 3.2.2 高职院校与属地工业园区对接不畅,没有搭建好合作平台 由于政府职能的特殊性,在高职院校与各
10、个利益相关者建立合作关系时,政府作为主导职能单位,统筹监督作用是不可少的。这包括资源的配置、高职集团化发展、专业审批、经费的调拨等多方面,也包括在校企合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政府要协调解决校企之间的矛盾,搭建好工业园区与高职院校合作的平台,以确保办学资源利用率提高。 4 结论 我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国力得到极大的加强,我国企业实力也得到了成长与壮大,近几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我国企业也面临着转型与升级,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低水平粗放式经营模式正逐渐淘汰,低水平、无技能的工人也面临淘汰,高技能型人才逐渐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人才支撑。我国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十几年里,为我国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支撑,缓解了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困境,并摸索出了多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大提高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进一步支撑我国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红明.实践育人导向: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遵循J.江苏高教,2015(2):147-150. 2范炳娟.新形势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5(21):172-175. 3周建松.以课堂建设为抓手推动高职教学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75-78. 4刘永新,杜学森.职业技能大赛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J.教育与职业,2014(2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