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陕西中医学院温病学教研室,请单击播放,按ESC键退出,概述,温病辨证除了要有中医学八纲、脏腑、气血津液等辨证理论作指导外,还有独特的辨证理论,即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并以此构成了温病辨证理论体系的核心。,在温邪侵袭人体后,会导致卫气营血及三焦所属脏腑功能失调及实质损伤,从而产生复杂多样的临床症状。以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理论为指导,对这些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温病各种症状产生的原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判断出病变深浅部位及性质,归纳证候类型,了解邪正消长,掌握病变的发生、发展、传变规律等,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温病辨证理论在临床上意义:作为分析温病病机的理论基础、作为
2、辨别温病各种证候类型的基本纲领、作为判断温病过程中病位病情的标准、作为确立温病治则治法的依据。,第一节 卫气营血辨证,一、卫气营血理论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渊源于内经、伤寒论 形成于温热论,二、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温邪入侵人体,激发体内防御机能,出现一系列由邪正相争所引起的反应,导致了卫气营血及有关脏器功能失调及实质损害。,温病发展的主要阶段:卫 气 营 血卫分证 属表 气分证 气分证较浅 营分证 属里 营分证较深 血分证 血分证更深,1、卫分证,(1)概念:卫分证是温邪初袭人体,引起以卫气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证候,属于外感病表证的范畴。,(2)主要证候: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
3、汗,或有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等。 辨证要点:发热与恶寒并见,口微渴。 病理特点:温邪袭表,肺卫失宣。,(3)发展趋势:卫分证的进一步发展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温邪犯于卫分,病情较轻,正气未衰,能够驱邪外出,或加上及时恰当的治疗,温邪从表而解,疾病得愈。二是感邪较重,或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正气不能祛邪外出,温邪可从卫入气;如患者正气极虚,温邪可由卫分而直接传入营分甚至血分,此时病情较为重险。,2、气分证,(1)概念: 气分证是温邪入里,引起人体气的生理功能所产生的一类病变。,气分证的形成途径,一是在卫分的温邪传入气分;二是温邪直接犯于气分,例如暑热病邪可以直犯阳明,湿热病邪
4、则直犯于脾胃等;三是气分伏热外发,如伏寒化温病邪伏于气分而内发;四是由营分邪热转出气分等。,(2)主要证候: 热势壮盛,不恶寒,汗多,渴喜饮凉,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等。 辨证要点: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病理特点:正邪剧争,热炽津伤。,(3)发展趋势: 气分证如进一步发展,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邪在气分,邪气既盛,正气抗邪力亦强,正气奋起抗邪,或经及时而正确的治疗,可冀邪退而病在气分阶段得愈。二是正不敌邪,或得不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温邪可自气分进一步发展而深入营血分,病变趋于严重。三是经过邪正抗争,气分的病邪渐衰,但人体正气,特别是阴液大伤,形成正虚邪少局面,如肺胃阴伤等,经过
5、一段时间后,正气得复而病渐向愈。,3、营分证,(1)概念:营分证是温邪深入,劫灼营阴,扰乱心神而产生的一类证候。,营分证的形成:一是在气分的邪热失于清泄,或湿热病 邪化燥化火,进而传入营分;二是肺卫之邪乘虚直接内陷营分;三是内伏于营分的伏邪自内而发出;四是温邪不经卫气分而直接深入营分。,(2)主要证候:身热夜甚,口干,反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等。辨证要点:身热夜甚,时谵语,或斑疹隐隐、舌质红绛。 病理特点:营分热盛,热损营阴,心神被扰。,(3)发展趋势:营分证的进一步发展,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在营分的邪热得以转出气分。 二是在营分的邪热进一步深逼血分,出
6、现了动血症状。三是营热亢盛而严重影响到脏腑功能,特别是可内陷手足厥阴。,4、血分证,(1)概念:血分证是邪热深入,引起耗血动血之变而产生的一类证候。,血分证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营分邪热未解,病情进一步发展而传入血分;二是卫分或气分的病邪直接传入血分;三是血分的伏邪自里而发,直接出现血分证。,(2)主要证候:身热灼手,躁扰不安,甚或神昏谵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辨证要点:斑疹密布、出血及舌质深绛。 病理特点:热盛迫血,热瘀交结。,(3)发展趋势:一是血分证病情虽然危重凶险,但经积极而恰当的救治,血分邪热渐衰,正气逐渐恢复,病情可望获得缓解,病渐向愈。 二是血分热
7、毒极盛,而正气不足,正不敌邪,可因血脉瘀阻、脏气衰竭或急性失血、气随血脱而死亡。,三是血分热毒虽渐衰,但人体正气,特别是阴液大伤,往往可以表现为肝肾阴伤等证。如伤而未竭,犹可逐渐恢复而向愈,如伤而已竭,则可能发生正气外脱而亡,或形成肝肾阴伤久久不得复之证。,(二)卫气营血证候的病位浅深,卫气营血证候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四者不可截然分开: 卫气属阳,营血属阴, 气之表者为卫,营之深者为血。,卫气营血证候的病机层次反映了病变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具体来说:卫分证病位最浅,属表证,病情最轻,持续时间也短,治疗容易;气分证病位进了一层,属里证,病情较卫分证为重,此时正盛邪实,邪正剧争,若治疗及时,每
8、可驱邪外出,使疾病好转痊愈;营分证和血分证,病位最深,病情危重,热邪步步深入,正气节节衰退,若处理失当,正不胜邪,往往险证迭起,危及生命。,(三)卫气营血证候的相互传变,温病总的传变趋势一般不外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即多数温病由卫分证开始,再向气分、营分、血分传变。但临床上传变的情况是复杂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1、影响卫气营血传变的因素:一是感受病邪的性质不同,传变方式有异。二是感受温邪的毒力大小,对传变也有影响。三是不同类型的体质,对传变也有重要的影响。四是治疗是否及时恰当,对传变也有重要的影响。,卫 气 营 血 辨 证 表,证型 病 理 证 候 辨证要点 备 注 邪郁卫表, 发热,微恶风
9、寒,头痛, 发热,微恶 卫 邪正相争 无汗或少汗,或咳嗽,口 寒,口微渴。 微渴,舌苔薄白,舌边尖红, 脉浮数。 邪正剧争,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 壮热,不恶 气分证的病 气 热炽津伤 多,渴喜饮凉,尿赤,舌质 寒,口渴, 变范围较大 红,苔黄,脉数有力 苔黄。 此以热盛阳 明为代表。 热灼营阴, 身热夜甚,口干,反不甚渴 身热夜甚, 营 扰神窜络 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 心烦,谵语, 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 舌红绛。 数。 动血耗血, 身热,躁扰不安,神昏谵 斑疹,急性 血 瘀热内阻 狂,吐血、衄血、便血、 多部位、多 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 窍道(腔道) 绛。 出血,舌质 深绛。,
10、第二节 三焦辨证,一、三焦辨证理论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内经、难经关 于三 焦部位的区分。实践基础:三焦病理变化特点。 三焦分治的经验。,二、三焦的证候与病机,上焦:手太阴肺与手厥阴心包;中焦:阳明胃、肠及太阴脾;下焦:足少阴肾及足厥阴肝。,1、上焦证: 上焦病证包括了肺及心(心包)的病变,其中肺,特别是肺卫的病变多见于新感温病的初期。,(1)邪犯肺卫证:主要症状: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赤,舌苔薄白欠润,脉浮数等。该证候又称为邪袭肺卫证。 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咳嗽。,(2)肺热壅盛证:主要症状:身热,汗出,咳喘气促,口渴,苔黄,脉数等。 辨证要点:身热,咳
11、喘,苔黄。,(3)湿热阻肺证: 主要症状:恶寒发热,身热不扬,胸闷,咳嗽,咽痛,苔白腻,脉濡缓等。 辨证要点: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4)热陷心包证: 邪陷心包是指邪热内陷,引起心包络机窍阻闭,心不能主神明的病理变化,又称为邪闭心包证、热闭心包证。,邪热内陷心包的途径有多种: 肺卫之邪热逆传至心包者,称为逆传心包; 有气分邪热渐传心营者; 有营血分邪热犯于心包者; 有外邪直中,径入心包者等。,主要症状 身热,肢厥,神昏谵语,或昏聩不语,舌质红绛,脉细数。辨证要点:神昏、肢厥、舌绛。,(5)湿蒙心包证:湿蒙心包指气分湿热酿蒸痰浊,蒙蔽心包络的病理变化,又称为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
12、主要症状:身热,神识昏蒙,似清似昧或时清时昧,间有谵语,舌苔垢腻,舌色不绛,脉濡滑数等。 辨证要点:神志时清时昧,舌苔垢腻。,2、中焦证: 中焦所包括的脏腑主要是胃、脾、肠等,温邪传入中焦一般属温病的中期或极期。,(1)阳明热炽证: 主要症状:壮热、大汗出、心烦、面赤、口渴引饮、脉洪 大而数等。 辨证要点:壮热,汗多,渴饮,苔黄燥,脉 洪大。,(2)阳明热结证:主要症状:日晡潮热,或有谵语,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腹部硬满疼痛,舌苔黄黑而燥,脉沉实有力等。 辨证要点: 潮热,便秘,苔黄黑而燥,脉沉实有力。,(3)湿热中阻证: 主要症状: 身热,胸脘痞满,泛恶欲呕,苔腻。 辨证要点:身热,脘痞,呕
13、恶,苔腻。,(4)湿热积滞搏结肠腑证:主要症状:身热,烦躁,胸脘痞满,腹痛,大便溏垢如败酱,便下不爽,舌赤,苔黄腻或黄浊,脉滑数等。 辨证要点: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苔黄腻、黄浊。,(5)湿阻大肠证:主要症状:大便不通,神识如蒙,少腹硬满,苔垢腻,脉濡等。 辨证要点:大便不通,少腹满,苔垢腻。,3、下焦证:下焦主要指肝、肾,温邪深入下焦,是指肝肾的病变,属温病的后期阶段。,(1)肾精耗损证:主要症状:低热,神惫萎顿,消瘦无力,口燥咽干,耳聋,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舌绛不鲜干枯而痿,脉虚。 辨证要点: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舌绛不鲜干枯而痿,脉虚。,(2)虚风内动证:主要症状:神倦肢厥,耳聋
14、,五心烦热,心中憺憺大动,手指蠕动,甚或瘛疭,脉虚弱等。 辨证要点:手指蠕动,或瘛疭,舌干绛而痿,脉虚。,三、三焦证候的病程阶段 和相互传变,上焦不治,传至中焦;中焦不治,传至下焦;始上焦,终下焦。,三 焦 辨 证 表,证 型病 理 证 候 辨 证 要 点 备注 卫气受郁 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口 发热,微恶风寒,咳 温 肺气失宣 微渴,舌边尖红赤,舌苔薄白欠 嗽。 上 润,脉浮数。 邪 邪热壅肺 身热,汗出,咳喘气促,口渴, 身热,咳喘,苔黄。 犯 肺气闭郁 苔黄,脉数。 肺 湿热阻肺 恶寒发热,身热不扬,胸闷,咳 身热不扬,胸闷,咳 焦 肺失清肃 嗽,咽痛,苔白腻,脉濡缓。 嗽,苔白
15、腻。 邪犯 邪热内陷 身热,神昏,肢厥,舌蹇,舌绛。 神昏,肢厥,舌绛。 心包 机窍阻闭 湿热酿痰 身热,神识似清似昧或时清时 神识昏蒙,苔腻。 蒙蔽心包 昧,或有谵语,苔腻。,证 型病 理 证 候 辨 证 要 点 备注 阳明 胃经热炽 壮热,大汗,心烦,面赤,口渴引 壮热,汗多,渴饮, 热炽 津伤 饮,苔黄燥,脉洪大而数。 苔黄燥,脉洪大。 中 肠道热结 日晡潮热,神昏谵语,大便秘结 潮热,便秘,苔黄黑 阳 传导失司 或热结旁流,腹部硬满疼痛,舌 燥,脉沉实有力。 明 苔黄而燥。 邪 结 湿热积滞 身热,烦躁,胸闷痞满,腹痛不 身热,腹痛,大便溏 搏结肠腑 食,大便溏垢如败酱,舌赤,苔 垢,
16、苔黄腻、黄浊。 黄腻或黄浊,脉滑数。 湿阻大肠 大便不通,神识如蒙,少腹硬 大便不通,少腹满, 满,苔垢腻,脉濡。 苔垢腻。 湿 湿热困阻脾 身热不扬,胸脘痞满,泛恶欲 身热,脘痞,呕恶, 有湿与焦 热 胃,升降失 呕,舌苔白腻等;或高热持续, 苔腻。 热偏轻 中 司 不为汗衰,烦躁,脘腹痛满,恶 偏重的 阻 心欲吐,舌绛黄腻、黄浊。 区别,证 型病 理 证 候 辨 证 要 点 肾 神惫萎顿,消瘦无力,口燥咽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 下 精 邪热久羁 干,耳聋,手足心热甚于手足 背,舌绛不鲜,干枯 耗 耗损肾阴 背,舌绛不鲜,干枯而痿,脉 而痿,脉虚。 损 虚。 虚风 肾精虚损, 神倦肢厥,耳聋,五
17、心烦热,心 手指蠕动或瘛疭, 焦 肝失涵养, 中憺憺大动,手指蠕动或瘛疭, 舌干绛而痿,脉虚。 内动 虚风内动 脉虚弱。,第三节温病辩证理论的运用,一、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一) 二者的共同点: 1、辨证意义上相同; 2、病机及证候表现上的共同点:,(二)二者的不同点: 1、病程阶段上的差异 2、病理变化上有差异,(三)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运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理论虽有很多共同点,但也有不同点,二者不能相互替代,而应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二、温病辨证理论与其他辨证理论的关系,温病的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的理论体系,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都是外感
18、热病的辨证纲领,它们认识疾病都是由表入里、由浅至深、由轻到重的,在内容上也有共同之处和相互联系。,温病辨证理论与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脏腑辨证理论主要用于指导内伤杂病的辨证,用它来探讨和归纳内伤疾病发生演变过程中,脏腑功能活动失常所引起的病理变化,从而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气血津液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辨证是用以概括和说明人体气、血、津、液病理变化的一种辨证方法。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虽然代表了温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病变层次,但无论在哪个阶段,都必须落实到具体的病变脏腑,否则,就缺乏病变的准确定位,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在具体应用时还须与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相结合,每以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为纲,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为目,对温病各个阶段、种种病位、不同性质的病证进行全面的病机分析。,复习思考题,1、温病辨证理论对温病的临床有何指导意义?2、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含义各是什么?它们的病机特点、证候表现及辨证要点各是什么?3、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各有哪些证候类型?其病机特点、证候表现及辨证要点各是什么?4、卫气营血证候传变和三焦证候传变有何规律?5、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有何区别?在临床上如何相辅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