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风雨2014 年 月设 计张 颍审 核七语组 备 注【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3、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教学重难点】1、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2、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教学方法】朗读法、批注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著名作家贾平凹,他笔下的风雨可真不寻常,它好像一只充满魔力、无所不能的手,改变了一切景物的形态和色彩,让人读来称奇。不过最让人称奇的是,全文竟然没有出现“风”和“雨”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风雨 ,看看作者是怎样
2、做到这一点的。二、了解作家作品贾平凹(1952) ,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他以小说出名,散文也独具要格。其散文常常绽放出哲理的光芒,平淡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生活道理。虽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人、事等,但言近旨远,有着浓厚的自成一家的美文品格。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浮躁 、 废都 、 秦腔等,曾多次获得文学大奖。三、检测自主学习情况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偌大( ) 刹那( ) 栅栏( ) 蜷曲( ) 倏忽( )参考答案:ru;ch ;zh ;qun ;sh2、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3、?四、合作探究1、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请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第 1 段:第 2 段:第 3 段:第 4 段:第 5 段:第 6 段:第 7 段:第 8 段:参考答案:第 1 段:树林全貌;第 2 段:垂柳、杨叶、芦苇;第 3 段:断绳羊、女孩;第 4 段:葡萄蔓、苍蝇;第 5 段:鸟巢、鸟儿;第 6 段:废纸、猫、瓦;第 7 段:浮萍、鱼儿;第 8 段:老头、孩子。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参考答案:文章先从树林子开始着手,呈现给我们一幅恣意的狂风图。接下来,从形状、声状方面对被风吹得乱了的垂柳、杨叶、芦苇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继续展现狂风大作的画面
4、。写了几组自然物,作者的笔锋陡转,写到了动物,写到了人。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景物描写来具体表现风雨之大之猛烈。3、课文写“风” ,看不见一个 “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写“雨” ,不着一个 “雨”字,却为我们展现出了风雨夹击的情景。作者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参考答案:侧面烘托。4、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比喻,将树林子比喻为一块面团,并着一个“鼓”字、一个“陷”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林地狂风中飘摇的情景。5、 “一头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
5、,失去了白的颜色。 ”你认为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参考答案:“跑” 、 “撑” 、 “撞” 、 “跌” 、 “失去” ,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断了绳的羊”的一连串表现,从侧面烘托了风之狂。6、 “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夸张。只有“两步远”却“长时间走不上去” ,让人如同身临其境,浮想联翩,可见风之大。7、 “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这里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用?参
6、考答案:比喻。将葡萄蔓比作“一条死蛇”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葡萄蔓被风吹落的情状。8、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动词的使用及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除上面所涉及到的句子外,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其它句子,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参考答案:略。9、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赞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参考答案:同意这种说法。文章结尾,写孩子们“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由此看来,孩子们的脚下、门外,已是积水漫漫,否则又怎么可以放纸船呢?10、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文章结尾的场景和情调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结尾处,与前面风雨中无法自主的植物、惊恐万状的鸟畜不同,孩子们天性活泼,看一切都有趣,即便是暴风骤雨也阻挡不了快乐的游戏。至此,揪着读者心的这场风雨总算有了温暖的画面,可以松口气合上书闭目回味了。文末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儿童天真纯洁性情的讴歌和赞美之情,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五、拓展延伸学了本文,你一定收获不少。请选择某一熟悉的景物写一篇片段作文,不少于 200 字,尽量用上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六、板书设计风 表现者: 树林子、垂柳、羊、鸟、废纸、孩子们情 感: 表现了作者对儿童天真纯洁性情的赞美雨 写作手法:侧面烘托【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