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新版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89861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171 大小:5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版新版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学生版新版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学生版新版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学生版新版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学生版新版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 家 职 业 资 格 培 训 教 程心 理 咨 询 师(基础知识-变态心理学),讲 者: 胡 雄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郑州市精神卫生中心,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 与健康心理学知识,P.294页,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社会性退缩、精神运动性迟滞、紧张性行为。、如果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则称之为精神病性问题。,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心理学分支 临床医学分支,第二单元

2、 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认为,人之所以“疯狂”,希波克拉底提出的体液学说,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它的推论是“心理是脑的功能”的雏型。,学科简史,17世纪中叶开始,神经科有了进一步发展,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发现,大脑额下回萎缩后,人的语言运动功能就完全丧失。这些医学科学的进步,使人们更倾向用唯物的思想对待心理异常问题。19世纪和20世纪初飞速发展,一直延续至今。(可口可乐),学科简史,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两个基本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性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3、。,心理动力理论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冠名为“力比多”(LIBIDO)。人类的行为受本能的力量驱使。性心理发展三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和生殖器期,人格结构理论,本我(原我)Id:深层行为动力源泉。 告子曰:“食色,性也” 。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人有两个最基本的欲望,一个是饮食,另一个是男女关系。 快乐原则(自私的我)自我(Ego):在社会所允许的方式下指导自己的行为。现实原则(现实的我)超我(Superego):最高级,良心与理想的要求,可以改变原我的冲动。道德原则(道德的我),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比如:酸葡萄

4、心理,学科简史,(二)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通过“实验性神经症”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狗骨头流口水经典条件反射: 狗骨头+铃声流口水 狗铃声流口水,老鼠学习压杠杆获取食物。例:被开水烫伤的猴子一个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是通过不恰当的模仿学习而产生的,通过行为治疗可以使之恢复正常。,学科简史,(三)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罗杰斯、马斯洛)“潜能”概念,即每个人都有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如果这种趋于完美的特征受到了阻碍,则可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层次)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则是开发这种“潜能”,相信求助者能够自我成长,最后达到自我价值实现。,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

5、能,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1、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身体健康、生物层面)2、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社会角色、社会层面)3、保障人正常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心理层面),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一、标准化的区分(一)医学标准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必须找到病理解剖或生理变化的根据。(二)统计学标准 多以心理测量法为工具,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正常心理范围,两端的被视为“异常”。,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三)内省经验标准一是病人的内省经验:自己觉得有焦虑不安感。二是就观察者的内省

6、经验:把观察到的现象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亲人去世要哭泣,而此人在笑。则心理异常了。(四)社会适应标准: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适应社会环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同一性)原则(二)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三)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又称感觉增强,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如感到阳光特别刺眼,声音特别刺耳,轻微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忍。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2、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

7、。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者,神经系统疾病也常有感觉减退。,3、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性质难以描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症。,(二)知觉障碍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在光线黯淡、恐惧、紧张和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产生错觉,经验证后可以纠正。多见的为错听和错视,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2、幻觉,是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觉分类 A. 根据不同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

8、、幻触和内脏性幻觉。,幻觉分类B.按幻觉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真性幻觉:幻觉形象鲜明,同外界客观事物一样,存在于外部空间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如患者叙述可以不用眼睛看到头脑里有一个人像,C.按幻觉产生条件分为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等功能性幻觉: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的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如机能性幻听,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思维鸣响:表现为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心因性幻觉: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内容多与心理因素有关,见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癔症等

9、。,(三)感知综合障碍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视物变形症:患者感到周围人或事物在大小、形状、体积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分为视物显大症和视物显小症。非真实感:患者对周围事物和环境感到发生了变化,变得不真实,如隔了一层帷幔,像是一个舞台布景,房屋、树木是纸板作的,毫无生气,周围人像没有生命的木偶,患者有自知力,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窥镜症:认为自己的面孔或形体改变了形状,因而一日之内多次窥镜。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二 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正常思维的特征:思维的具体性

10、:具有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具体内容反映思维的真实性。思维的目的性:围绕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思维的实际性:实际效用性。思维的实践性:通过实践验证。思维逻辑性:符合逻辑规律。,思维障碍(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又称为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生动丰富。多见于躁狂症。2、思维迟缓:指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联想困难。多见于抑郁症。3、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4、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的障碍。说话东扯西拉、不得要领,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5、破裂性思维:在

11、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多见于精神分裂症。6、思维不连贯: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严重的思维破裂,多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而有意识障碍时。,7、思维中断:患者在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的情况下,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多见于精神分裂症。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考时出现不属于自己的联想,不受自己意识支配,称为思维插入;如果感到自己的一些思想被外界的力量夺走了,称为思维被夺。两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9、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 思想不属于自己,不受意识支配,一种被强行塞入的感觉。患者体验到脑子中强制性涌现大量毫无现实意义的联想,

12、称为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10、病理性赘述,谈话时夹杂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而且觉得必不可少,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属于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见于精神分裂症。,12、语词新作,指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转换,患者自创一些新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并赋予特殊的意义。见于精神分裂症。13、逻辑倒错性思维,特点是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题也无根据,不可理解。见于精神分裂症。,(二)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妄想的特点,(1)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

13、结论;(2)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荒唐结论。()具有自我卷入性,以自己为参照系。,按妄想的内容分为以下种类,(1)关系妄想: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人们的一举一动都与他有关,常伴随被害妄想,见于精神分裂症。(2)被害妄想:最常见。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认为有人给他下毒拒食、控告、逃跑或自伤伤人等妄想行为,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3)特殊意义妄想:认为周围人的言行举止不仅与他有关,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含义。(4)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患者觉得自己的思想行为情感和意志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

14、制,如受电波、超声波、特殊的先进仪器的控制,常见于精神分裂症。,(5)夸大妄想:认为自己有非凡的才智,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大量的财富和发明创造,或是名人的后裔,见于躁狂症或精神分裂症及某些器质性精神病。(6)罪恶妄想:又称自罪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或不可宽恕的罪恶 见于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7)疑病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了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也不能纠正,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更年期及老年期精神障碍。(8)嫉妒妄想: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实,另有所爱,见于精神分裂症或更年期精神障碍,(9)钟情妄想

15、:患者坚信自己被异性所钟情,而不是患者本人的单相思,因此采取相应的行为去接近对方,遭到拒绝认为对方羞于示爱,或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10)内心被揭露感:又称被洞悉感,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其他妄想:被窃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妄想等。,按照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可以将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两大类。,2、强迫观念: 称强迫思维,指在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维、强迫性怀疑

16、,经常伴有强迫动作,见于强迫症,不同于强制性思维。,3、超价观念: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根据,但这种观念偏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地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它心理活动,它的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和现实基础,而没有逻辑性障碍,如狂热的迷信观念、成见等。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者。,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一)注意障碍1、注意减弱:主动及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以至注意容易疲劳,多见于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时。,2、注意狭窄:指注意范围的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它事物,见于激情状态、专注状态或有意识障碍、智

17、能障碍的患者 。,(二)记忆障碍1、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见于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2、记忆减退,近记忆、远记忆减弱,主要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遗忘,指部分或全部不能回忆以往经历。分为: A.逆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个阶段的事件,多见于脑外伤、脑卒中发作后 B.顺行性遗忘:指不能回忆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如脑震荡、脑挫伤等,与意识障碍有关 C.心因性遗忘: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多与心理因素有关,见于癔症。,4、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见于脑器质性疾病。5、虚

18、构: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其叙述的内容常常变化,且容易受暗示的影响,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当患者同时出现记忆减退、错构、虚构以及定向力发生障碍时称柯萨可夫综合征,又称遗忘综合征。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及其他器质性精神障碍。,(三)智能障碍智能:认识与实践能力。1、精神发育迟滞:先天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大脑的发育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停留在一定阶段。2、痴呆:一种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为脑器质性的损害。 假性痴呆(心因性),四、自知力障碍自知力又称内省力或领悟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神

19、经症患者有自知力,自愿就诊;重型精神病患者丧失自知力,不承认有精神疾病,拒绝治疗。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的恢复程度作为病情轻重和疾病好转的重要指标。自知力缺乏是重型精神疾病特有的表现。,第二单元 情绪障碍,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一)情绪高涨:情感活动明显增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自我感觉良好,有与环境不符合的过分愉快、欢乐。表现可理解,带有感染性的情感高涨,见于躁狂症。(二)情绪低落:表情忧愁、心境苦闷,觉得自己前途灰暗,严重时悲观绝望,甚至有自杀观念及行为,常伴有思维迟缓、动作减少以及生理功能的抑制,最常见于抑郁症。,(三)焦虑:(预期不利)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对

20、其自身健康问题或其它问题感到忧虑不安,患者表现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以致措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感,伴有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多见于焦虑症。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称惊恐发作,患者常有濒死感、失控感、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一般持续几分钟到半小时左右可自行缓解。,(四)恐惧:(面临不利)在面临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表现为紧张、害怕、提心吊胆,伴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悸、气急、出汗、四肢发抖。恐惧常导致回避,常见于恐惧症。有以下三种表现:(1)场所恐怖 (高空、空旷、拥挤)(2)社交恐怖 (怕与人交往)(3)特定恐怖 (特定动物、血、),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一)

21、情绪迟钝:患者对一般情况下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正常情感反应量减少,但还没有达到完全丧失的程度。精分早期及器质性精神障碍。(二)情绪淡漠: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周围发生的事物漠不关心,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贫乏,见于精神分裂症及器质性精神障碍。(三)情绪倒错:指情感表现与内心体验或处境不相协调,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三、脑器质性损害的情绪障碍(一)情绪脆弱:常因小事伤心或兴奋,无法克制(二)易激惹:极易为小事引起较强烈的情感反应,持续时间短,常见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躁狂症。(三)强制性哭笑:不明原因、无法控制的哭笑,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四)欣快:痴呆基础上的情感高涨。,第

22、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P.315页,木僵 违拗蜡样屈曲 缄默被动性服从 刻板动作模仿动作 意向倒错作态 强迫动作,意志障碍,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抑郁状态患者 意志低下患者),协调性不协调性,(精神分裂症衰退期 痴呆),意志行为障碍,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P.页,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人格障碍心理生理障碍癔症,本节知识结构,第一单元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一 、 精神分裂症,什么“分裂”了?,知,情,意,意,知,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之间的不协调为特征,发病及转归,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

23、病首次发病的临床治愈率可达70%部分病人反复发作部分病人呈慢性化,可出现精神衰退,临床表现(一),前驱症状个性改变神经衰弱表现偶发的异常行为(洗鞋、解手)多疑对身体过分关注,临床表现(二),阳性症状评论性、命令性幻听,思维化声(思维鸣响)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语词新作、象征性思维内心被揭露感异己体验:被控制感,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思维中断情感倒错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临床表现(三),阴性症状: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 正确理解阴性症状:既不熟视无睹,又不草木皆兵,临床表现(四),认知功能障碍记忆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工作效率明显下降,能力减退精细操作、协调性差,分型,偏执型(妄想型)疑(幻觉

24、妄想为主,患病人数最多,预后 较好)青春型乱(思维破裂,行为幼稚,愚蠢)紧张型僵(木僵与兴奋交替)单纯型懒(起病缓慢,阴性症状为主,预后最差,容易衰退)未分型(又称其它型),诊断,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1个月。如果病程不超过一个月,诊断“分裂样精神病”。单纯型病程应大于两年。排除标准沉重的帽子:诊断从宽,治疗从严,治疗,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全病程治疗早期干预急性期治疗维持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家族史 发病年龄 精神刺激 起病形式 病前性格 分型,治疗 治疗是否及时 对治疗的反应 维持治疗复发次数 病程长短家庭和社会心理支持*,二、妄想性障碍,又称为偏执性精神障碍,以系统化

25、的妄想为主要特征,可表现为被害,夸大,嫉妒,疑病等。起病年龄较晚。多有偏执人格为基础。社会功能保持较好,不出现精神衰退。难以治愈,多呈慢性化。例、北京上访者。,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在两周内急性起病;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起病前有相应心因;23月能痊愈。,第二单元 心境障碍,总是心情不好是病,好过头了也是病!,心境障碍以持续而显著的情绪低落或高涨为 主要表现,包括抑郁症和躁狂症一般为发作性病程,间歇期完全正常虽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但不出现精神衰退,躁狂症(躁狂发作),主要特点(三高):情感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动作增多)。睡眠需要减少夸大妄想食欲增加,性欲亢进易激惹发作形式:轻躁狂

26、、无精神病性症状躁狂、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和复发性躁狂。,抑郁症 (抑郁发作),全球患病率5-10%,中国没有精确统计。世界卫生组织估计(1996):中国90%的抑郁症患者未得到正规治疗。,抑郁发作的特点:,“三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三无”: 无用,无助,无望。“三自”: 自责、自罪、自杀。,伴发症状,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多梦、嗜睡等食欲下降性欲下降体重减轻焦虑:与现实不符的紧张、恐惧躯体不适感:可涉及各个脏器精神病性症状:罪恶妄想躯体症状重或焦虑症状重时可能掩盖抑郁症状,抑郁发作的形式:轻抑郁、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和复发性抑郁。,抑郁症自杀的危

27、险因素,严重的抑郁情绪,顽固而持久的睡眠障碍伴有自罪妄想、严重自责及紧张激越家庭支持系统差有抑郁和自杀家族史有强烈的自杀观念,或曾经有过自杀史,自杀迹象,写遗书整理旧物突然关心他人了断社会关系收藏药品、刀、绳等,三、双相障碍双相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替发作。四、持续性心境障碍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也不足以达到轻抑郁,持续多年。分为环性心境障碍(反复出现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恶劣心境(持续出现心境低落)。,心境障碍的治疗(一),抗抑郁药:新药层出不穷安全性更高,服用简便,价格更贵起效时间2周左右维持治疗首次发作:半年-1年反复发作:维持时间更

28、长,心境障碍的治疗(二),情感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妥泰首选抗躁狂药,尤其适用于双相障碍作用温和。治疗急性躁狂时,需合并抗精神病药副作用轻微,可用于长期维持治疗,心境障碍的治疗(三),抗精神病药物 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选择具有改善情感症状、副作用轻的药物舒必利、泰尔登、新型抗精神病药急性躁狂选择有效控制兴奋症状的药物氟哌啶醇、氯丙嗪、氯氮平等,心境障碍的治疗(四),电休克治疗疗效肯定,起效快捷安全性好适用于:极度兴奋状态强烈自杀观念木僵状态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缺点:疗效维持时间短,病情易复发,第三单元 神经症,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

29、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它们没有精神病性障碍,主要可表面为烦恼、紧张、焦虑、恐惧、强迫症状、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等,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的人格基础,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神经症的五个特点:、意识的心理冲突。自己想要又要不到,不想让自己想自己又要想等表达形式。感到不能控制自认为能够控制的心理活动,病人对症状的事实方面有自知力。、精神痛苦。没有痛苦就不是神经症,有痛苦且主动求医。,、持久性。一旦症状出现会持久存在。、妨碍着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之分。常形有两个特点

30、: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如:夫妻感情不和,病人想离婚,十分苦恼。它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变形也有两个特点: 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一般人认为不值得操心,如:晚饭后吃药与不吃药的苦恼;反复洗手者的问题。它不不带道德色彩。,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而常形则是大家都有的经验,引起一般心理问题等。,评定神经症的方法:(1) 病程:3月(短程)评1分;3月至1年(中程),评2分,上1年以上(长程)评3分。,(2) 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自己主动设法摆脱,评1分;中度者,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改变才能摆脱,评2分; 重度,自

31、己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别人帮助安慰或异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3分。,)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1分;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社交场合尽量避免,评2分,重度完全不能学习工作,不得不休假,社交完全回避,评3分。,如果总分3不是神经症。总分4-5为可疑病例。总分6分诊断神经症。(对痛苦及社会功能至少要近3月情况),第四单元 应急相关障碍,应急相关障碍又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一、急性应急障碍,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在受刺激后立

32、刻(数小时之内)发病。病程为数小时至数天。表现为:意识障碍、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很快缓解。预后良好,缓解完全。,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 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患者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延迟出现、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潜伏期数周至数月后发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的创伤性体验重现、梦境,或因而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持续的回避;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三、适应障碍:,在重大的生活改变或应激性生活

33、事件的适应期,出现的主观痛苦和情绪紊乱状态,常会影响社会生活和行为表现。生活事件后一个月内起病,病程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应急事件可能影响个体社会网络的完整性(居丧、分离等),或影响较广泛的社会支持和价值系统(移民、难民状态等),或人生重要转折(入学、结婚、生子、退休等)。,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患者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下表现:、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无力应付的感觉。、处理日常事务能力受损。、可伴随品行障碍。,第五单元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在个体发育成长过中,因遗传、先天以及后天不良环境因素造成的个体心理与行为的持久性的固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偏离社会文化背景,并给个体自身带

34、来痛苦,或贻害周围。考虑人格障碍须明确症状开始于童年后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1、偏执性人格障碍;(多疑的人)以猜疑和固执己见为特点。2、分裂性人格障碍:(侠客/大侠)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违法乱纪者)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4、冲动性人格障碍:(易冲动者)以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特征,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5、表演性人格障碍:(表演者)又称为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6、强迫性人格障碍:(追求完美者)以过分要

35、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7、焦虑性人格障碍(焦虑者)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感及自卑为特征。8、依赖性人格障碍 :(依赖者)以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为特征。,第六单元 心理生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时与心理因素相关、以生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又称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2.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和发作性睡眠障碍。,1、进食障碍,进食障碍是一组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及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是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异常,特征为

36、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为此采取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神经性贪食,是一种进食障碍,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患者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引吐、导泻、禁食等方当法以消除暴食引起发胖的极端措施。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两者具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机制,及性别、年龄分布。,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呕吐是指一组以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呕吐物为刚吃过的食物。,2、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作性睡眠异常情况(睡行症、夜惊、梦魇等)。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

37、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嗜睡症指白天睡眠过多。,第七单元 癔症,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产生的精神障碍。,一、分离性障碍。 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是癔症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癔症性意识障碍、情感爆发、癔症性假性痴呆、癔症性遗忘、癔症性身份障碍、癔症性漫游、癔症性精神病等。,二、转换性障碍。 又称癔症性躯体障碍,表现为运动障碍与感觉障碍,但多种检查均不能发现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 1、运动障碍 痉挛发作、局部肌肉抽动或阵挛、肢体瘫痪、行走不能等。 2、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感觉缺失、感觉异常、癔症

38、性失明与管视、癔症性失聪等。,三、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癔症或 集体发作。 例 如 安徽疫苗,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324页,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定的心理健康的标志: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 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本书把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标准)第一、体验标准,指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的世界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第二、操作标准,指通

39、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包括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第三、发展标准,对个体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锋的十标准说) 1、心理活动强度 2、心理活动耐受力 3、周期节律性 4、意识水平 5、暗示性 6、心理康复能力 7、心理自控力 8、自信心 9、社会交往 10、环境适应能力,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一、概念的区分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异常心理):有无精神障碍。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是在“正常”范围内,用来讨论“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如何。可见,“健康”和“不健康”这两个概念,统统包含在“正常”这一概念之中。不健康不是有病,不健康和病是

40、两类性质的问题。,对于是否有精神障碍,心理咨询和精神病学都很关心,但动机和目的都不同。前者是为了甄别出没有精神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后者是鉴别出有精神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进行治疗。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心理健康的人和心理健康状况欠佳但没有精神障碍的人。P327图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普通人群,心理正常,心理异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各种精神障碍,心理健康分类,器质性,一般,严重,疑似,心境障碍,正 常,不正常,健 康,不健康,心理疾病,神经 症等,精神病性,应激相关障碍,癔症,人格障碍,正常,案例,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

41、从静态的角度看,健康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从发展角度看,健康心理是在常规条件下,个体为应对千变万化的内、外环境,围绕某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两个标准差)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过程(内涵)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三、心里不健康状态的分类: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第一单元 概述理论上说,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只是心理不健康的各类状态,而不是各类异常心理状态。心理咨询按性质分为:1、发展心理咨询(正常人)2、健康心理

42、咨询,对“心理不健康状态”进行分类(按照许又新教授对神经症的分类模式)一、用途(一)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二)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三)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四)咨询方案的制定(五)疗效评估(六)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七)职业培训(八)心理健康状态调查(九)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二、效度所谓效度,就是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标尺。(一)症状学效度第一,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的真实性:例子:某女,有了外遇想离婚。内心冲突,对不起他,不光彩,拿不定主意。苦恼,心事重重,精神不振,不足一月,能坚持上班。不能诊断“神经症”。那么应诊断什么?“心理问题”,我们在咨询工作中天天可见,所

43、以它是真实的。,第二、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说明“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是真实的。上个例子中的女子的情绪组合:爱、对婚姻的失败感、羞耻感及内疚感等情绪均存在于她的心理问题当中。,(二)预测效度对心理不健康状态后果的预期。1、对自然发展的预期在三月以内,部分人可能自行缓解。短期内的不到化解、泛化到其他对象出现“杯弓蛇影”现象。2、外界干预下的预期非专业性干预与专业性干预,(三)结构效度促成或影响“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因素有如下几点:、人口学因素:年龄,男,女,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态等。、个性心理特征:先天素质与后天学习结合而成。、身体健康水平:身体不好会引起心理状态不良。、社会变迁:社会环境变迁对

44、人直接作用,文化休克现象等。,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器质性,一般,严重,疑似,心境障碍,正 常,不正常,健 康,不健康,心理疾病,神经 症等,精神病性,应激相关障碍,癔症,人格障碍,正常,案例,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一般心理问题,诊断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4、自始自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

45、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定义: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从四个维度:1、刺激的性质;2、反应的持续时间;3、反应的强度;4.反应是否泛化.来区分哪些属于“心理问题”哪些不属于“心理问题”。P.333例子,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诊断必须满足如下条件:1、引起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求助者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3、遭受的刺激越大,

46、反应越强烈,有时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交有一定程度的影响。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定义:“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三、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内心冲突是变形的,根据简易评定法还不能确诊为神经症,那么,它已接近神经症,或者本身就是神经症的早期阶段。,第七节 关

47、于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借助“现代医学模式”主动介入医学领域的结果。健康心理学是保健、诊病,防病和治病的心理学。例如:主观性失眠的患者,镇静剂,心理治疗。,现在的工作领域:1、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如某癌症患者。2、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3、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一、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一)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好像已经或将要被人抛弃。(二)患者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对外界的关注减少对自己的关注增加。(三)情绪低落。(四)时间感觉发生变化时间太快或太慢,回忆增多(五)精神偏离日常状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都发生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