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品质训练课程对高职生自我意识影响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99422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心理品质训练课程对高职生自我意识影响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积极心理品质训练课程对高职生自我意识影响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积极心理品质训练课程对高职生自我意识影响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积极心理品质训练课程对高职生自我意识影响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积极心理品质训练课程对高职生自我意识影响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积极心理品质训练课程对高职生自我意识影响研究摘 要 本文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通过积极心理品质训练的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研究高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通过问卷前侧后侧比较、个别访谈发现学生更能积极地认识自己、积极地自我体验和积极地调控与完善自我。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心理健康课程 自我意识 基金项目:2014 年苏州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工作课题“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研究” ( SGZXB201423) 。 作者简介:方珏,沙洲职业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

2、)12-226-02 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生命中蕴含着积极的人格品质,我们应该从问题的积极方面去解读,相信个体都有自我成长、自我管理、自我实现的力量。将积极心理学理念有效的运用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中,将传统的“心理问题”模式转化为“心理发展”模式,帮助学生用积极的理念,发现和解读负性问题的积极方面,并产生积极的体验,最终实现塑造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目标。 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系统,从结构上包括自2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高职院校学生总体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偏低,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开设课程对提高高职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一、自我意识对高职学生的作用 (一)

3、目标导向作用 大学生通过正确的自我认知,确立合理的理想自我,可以对个体成长和发展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大学生很多心理问题就源自于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严重失调。在科学规划基础上,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可以确保“理想自我”目标的实现。在此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理想自我的实现可能会面临诸多阻碍,致使个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挫折感。自我意识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自我分析和自觉反省,找到目标受挫的原因,帮助修正自己不切实际的过高目标,使之与理想自我趋近;或者改善现实自我,驱使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更好协调一致。 (二)自我控制作用 一个人要获得发展、取得成就,光有目标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自我控制能

4、力。自我意识健全的个体在对自我作出正确认识、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能够对自己的注意力、情感、行为等加以控制,以实现自己的目标。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发挥能动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目标的守护神,是成功的卫士。 (三)自我反省作用 自我意识健全的个体,不仅能够确立“理想自我”的内容,为自己3将来的发展作出规划,而且能够通过自我控制来实现预期目标。内省是个体成长中进行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天赋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而成为自我实现的人,就需要有积极的自我意识,随时对自我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加以反省和审视。 (四)自我激励作用 正确的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个体形成准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并在

5、此基础上建立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激励个体大胆尝试,积极进取,最大限度地调动个体的潜能,激发思维活动功能没,获得成就。自我意识越健康、越积极的人就越能获得成就;而不断取得的成就,反过来进一步促使健康自我意识的形成和维持。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 (一)开发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课程体系 摒弃传统的“心理问题”模式,根据高职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在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指导下选取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题材来施教,包括探讨案例的积极方面,关注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探索实现积极人格的方法和途径等。 选择大学生自我意识、适应环境、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学习方法、压力管理、人生规划、职业选择、生命感悟、

6、潜力开发、提升幸福感等方面的主题。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有积极性、典型性、代表性的积极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案例分析,在讨论过程中获得感悟和提升,引导学生学会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和接纳自己,改变负性认知,达到心理和谐。 4(二)设定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教学目标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立足 “心理发展”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感受积极体验,探讨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积极改变,塑造积极的人格。 强调课程核心品质“积极人格”的培养,在积极心理学理论中,积极人格引导个体把挫折与失败理解为由外部原因引起的、暂时的事件,而

7、把成功理解为由自身内在原因引起的、长期的事件。因此,积极人格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分析与理解生活中的事件,积极的人格能够激发个体内在的潜力,个体可以将自身的潜力更好地解决问题,并将它变成一种习惯性的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 与此同时,通过心理健康课还可以提高对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尤其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有积极的作用。 (三)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 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感知,课程设置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并搭建学生积极成长的平台,引导学生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感知,提升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知识的动力及兴趣。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8、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感悟、体验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引领学生在教学中体会过往的满意感、感受当下的快乐感、充满愿景地面对未来,培育和增长个体的积极力量,并在其不断反复、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 5同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与分析,学生不再是课堂的旁观者,而是课堂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创设对案例积极反馈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带来积极的体验,激发了他们的潜在激情,发展了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 (四)建立以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不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也不是单纯的心理训练,它是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对于该课程的检验

9、,一般性的知识性考查没有多少意义,其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发展为依据,因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可使用自我分析报告、心理量表(个人评价问卷(PEI)量表、缺陷感量表(FIS)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前侧后侧比较来进行,评价指标体系还可在教学各阶段通过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评价本身也能促使学生自我反省、更好的自我发展。 三、积极心理品质开发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 (一)积极心理健康课程对高职学生自我认识产生的影响 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最重要的方面。高职学生从小受批评多、表扬少,看到自己的缺点多、优点少。正确的自我认识是指客观、全面

10、的认知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每个个体都需要积极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积极心理学相信,每个人都具有发展力量和潜在的积极的品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蕴藏着积极、美好的人性品质。 6心理健康课程中以自我接纳、自我发现、自我开发等主题设计课程内容,在课堂中营造开放、包容、接纳的氛围,通过老师讲授、学生自我体验、小组讨论等方式组织教学,发现学生能更加开放地面对自己和同学,更愿意分享自己的经历,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自己的闪光点,用更积极的眼光看自己,更加懂得接受自己尤其是自己的不足。 (二)积极心理健

11、康课程对高职学生自我体验的影响 自我体验是个体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态度,包括自尊、自卑、自信、责任感、自我效能感等。高职学生缺乏自信、自卑感强烈、自我效能感较低。课程中通过寻找快乐、建立自信心、培养责任感等主题,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创造学生积极情绪体验的教学氛围,建构学生的积极潜能。 同时启发学生采用不同的视角认识自己,对遭遇的困难和挫折给予积极的解释和分析,实际上,每个人生命成长中总会遭遇各种挫折与困难,这些消极事件常常给个人带来痛苦和悲伤,大学生面对挫败往往会认为自己很糟糕,会怨天尤人、意志消沉。与此相反,学生如果能从积极的角度对所遭遇的问题作出积

12、极的解释与分析,将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的自我体验。 研究使用个人评价问卷(PEI)量表、缺陷感量表(FIS)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通过课程前和课程后比较,研究课程对学生自信、自卑、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果发现,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在 PEI、 FIS、GSES 的得分均与课程前有差异,其中个人评价问卷得分均高于课程7前,女生得分比男生得分差异更明显,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差异更明显,普通学生比学生干部差异更明显。 (三)积极心理健康课程对高职学生自我调控的影响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调节与控制,自己对待他人和自己态度的调节与控制。高职学生表现出惰性大、自控力较弱。积极心

13、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效的自我管理者、每个人既有潜在的自我内心冲突、也有潜在的自我完善能力、个体一般都能决定自己的最终发展状态。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他们能够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用肯定和期待的眼光看待他们;同时要使学生相信自己可以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达到理想的发展状态,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通过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到学生在课程学习后能够确定合理在“理想自我” ,并在实现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自我管理监督和自我调控,有效的自我调控是发挥自我意识作用的重要体现。事实上,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只有进行及时有效的自我监督和调控,才能促使自己的行为与目标越来越靠近,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 总之,

14、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运用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中,可以让学生积极地认识自己、积极地自我体验和积极地调控与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况志华、任俊.积极心理学:人性的理性复归.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 2夏兰.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探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83戴吉、戴嘉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1. 4黄安云、廖卫红.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探析.煤炭高教研究.2013. 5李文英.积极心理学观照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优化.教育评论.2013. 6朱静、王佳利.浅析积极心理学在优化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应用.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