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私厨外卖何时走出灰色地带家庭厨房外卖,又称私厨外卖,是一种新型餐饮模式,一般是热爱厨房、喜欢烹饪的人通过自家厨房为上班族提供线上订餐,同时获得收入的行为。原本,这种网络订餐方式在 2014 年就已经出现,但因当时规模有限,知名度较低。不过,2016 年 7 月上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的一席话,给原本逐渐火起来的家庭厨房外卖泼了冷水:“家庭厨房没有法律界定,如果经营行为以后纳入国家法规,在监管的范围之内,可以发展”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这传达了目前官方对家庭厨房外卖的不支持态度。 从白领到私厨大厨 “为什么不支持呢?现在国家经济形势没有以前那么好,老百姓依靠一技之长赚钱养家,
2、政府机构应该支持才对,如果现在就一棍子打死,很多人会因此失业,相信谁都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家庭厨房外卖平台“大厨”刘锐面对经济记者表达自己的看法。 作为地道的老北京,家在丰台区的刘锐做过 10 年餐饮业高管,后来又做过近 10 年通讯业高管,以前做白领的时候,就是通过朋友介绍才知道家庭厨房外卖的。 “当时吃过很多家,感觉还没我自己做的美味” ,他笑着说。于是,从 2016 年 3 月开始,他和妻子都辞去以前相当体面的工作,进入家庭厨房外卖平台“回家吃饭” ,开始了自由职业者的生活。 尽管收入暂时没有以前多,刘锐和妻子都非常看好这个行业。为什2么呢?他认为,北京生活、工作节奏都太快了,不
3、计其数的上班族结束一天工作后都懒得做饭,就算有些人可以在单位解决午饭问题,吃久了也会厌烦。 “以前我上班的时候,周围外卖就那么多,吃来吃去都会烦,寻找新花样从心理上就不可避免” 。 也正因此,他不认为国家会完全取缔这种网络订餐模式,对于滕佳材副局长的观点,他也有自己的看法:国家并不反对这种经营模式,只是希望利用法律规范来管理它,毕竟今年两会的时候,李克强总理就肯定了网络商业的发展,而北京市市政府已经将网络商业纳入 GDP 考核当中。 不过,乐观的态度也不代表没有丝毫担心,对于家庭厨房外卖,刘锐非常担心自己人砸了自己的牌子。 根据他的介绍,以“回家吃饭”为例,想要进入平台就业,需要提交健康证和身
4、份证明,需要证明自己家的厨房足够干净,不能使用地下室和出租房,合租房就更不可以,还不能有餐饮业实体店铺。另外,提供外卖之前,平台会派来专业美食摄影师拍摄就业人员的拿手菜,完全符合平台认可的卫生标准才可以。 “但谁也不能保证有些人不会在验证过后就随便搭个棚子做饭,况且平台的抽查也是不定期的,每天挨家挨户查访,这也不可能” 。刘锐表示,家庭厨房外卖现在刚开始火起来,更需要好口碑来推广,而好口碑源于提供外卖的工作人员对餐饮的热爱和对饮食安全的重视。 不得不说,他的分析非常客观。 经济记者在投票网上发起为期一周的不可重复投票调查,共收集到 3028 票,其中,362 票表示从未接触3过家庭厨房外卖,3
5、21 票认为家庭厨房外卖比一般网络外卖更美味,325票相信它很卫生、安全,其余票数集中在“担心它的食品健康与安全”和“无所谓,管饱就行”两种观点上。 如何保证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入口的东西,大家终究最担心卫生安全问题。 国内对餐饮行业的证件要求不算少,包括餐饮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排污许可证、餐饮经营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等。显然,私人家庭的厨房是不具备上述诸多证明的,而一纸健康证也不能隔绝所有卫生安全隐患,加上家庭厨房环境水准参差不齐,食物材料也没有统一标准,就算相关部门认定它是违法的,也无可厚非。 “虽然当前没有专门管理网络订餐的法律规范,但从事餐饮业就该遵循一般
6、餐饮业最基础的法律要求,从这个角度说,私厨外卖的确缺乏法律支持”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张晓菊律师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网络订餐对消费者而言极为便利,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美食,而家庭厨房外卖的存在无疑为大家提供了更多选择。纵览当前私厨外卖手机端或 PC 端应用,打“情怀”牌的不在少数。谁不想在劳累中吃到家中饭菜?谁不想辛苦一天后能够饭来伸手?但食品安全始终是躲不过的话题,也是业内外人士共同关注的焦点。 张晓菊表示,出于上述考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 2016 年7 月 13 日发布了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 ,4将于今年 10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据悉, 办
7、法对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以及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履行的食品安全义务和责任进行了阐释和规定。 其中,有一项规定值得特别注意:“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其经营活动主页面显著位置公示其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通过自建网站交易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其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公示营业执照、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 依此, 办法实施后,家庭厨房外卖的大厨们需要在自己的网络页面公开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提供的饭菜也会多一层安全保障,前提是家庭厨房外卖的形式得到监管方的认可。问题就在于,这种网络订餐模式从开始发展至今,政府或相关机构也没有特别明确的态度表示。因此,当媒体将滕佳材副局长的观点解读
8、为“违法,不支持”时,不少声音表达不满:专业外卖平台倒是一直管,不也没管好,饿了么、美团外卖等依然屡被曝出负面消息。 对此,盈科律师事务所李英华律师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指出,管不管与没管好是两回事, “有规范才能管理,管理效果不好是执法层面的问题,但是没有规范就一定没法管” 。 自身发展有难题 说到底,对家庭厨房外卖的讨论,不是管不管而是怎么管的问题。 “它是一种分享经济的模式,和专车的使用、住宅的共享本质上是一样的,从社会、互联网发展角度看,能够提供效率,利人利己,作为商业行为,就是另一回事” ,资深互联网分析师马继华这样告诉经济5记者。 按照他的分析,不管是车辆还是房屋的共享,打车、租房平
9、台之所以可以赚钱是因为其中管理费用高昂,当这些平台纳入国家管理后,需要缴纳的费用项目很多,正规的、被监管的平台,每一项费用都不能少交,所以不少第三方平台利润就很少,比如最开始的滴滴打车,基本就是烧钱模式。非正规平台,身处监管之外,它们对平台用户的管理费用无需或者很少缴纳给国家,所以利润相对多一些。 的确,一家私厨外卖平台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向经济记者透露,专业外卖平台都有统一的送餐团队,比如美团是黄色衣服、饿了么是蓝色衣服,百度外卖是红色衣服。这些工作人员的服装、标志甚至自行车都是一致的。上述人士表示,据他所知,单就这一项投资就需要几千万,可目前私厨外卖平台是没有类似服务的,送餐环节就
10、成了软肋。 “送餐时间、速度都不能保证,汤汁还容易撒出来。 ” 尽管外界对家庭厨房外卖褒贬不一,不可否认,很多上班族喜欢这种新形式。对于没有法律支持、但民众喜欢的新事物,马继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每个人都对风险有不同的认识,有人喜欢,有人害怕,但是对风险的控制却取决于制度,而这也是管理的核心所在” 。如何在民众接受的范围内支持家庭厨房外卖又有效控制风险,是监管部门需要探讨的问题。 在他看来,政府或监管部门对家庭厨房外卖的规范应选择区别一般企业的管理模式,在降低管理成本的时候提高效率并且不要管死,要灵活。 “毕竟,这是大众喜欢并接受的一种新形式,监管部门有义务针对社6会上的创新经济模式去寻找对应的新管理模式,不能因为没有先例而放之任之,更不能直接取缔” 。在他看来,定期检查、备案制度、对做饭人员的统一登记或监管,都是以后可选择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