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可行性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农业产业升级势在必行,然而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却存在着严重的不匹配,成为阻碍农业发展的绊脚石。目前政府单一主体提供农村公共产品不能满足农村需求,故此,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发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主体多元化 可行性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长期实行“重工轻农”的城乡二元分配制度,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表现在财政支农支出上,但财政支农支出占农业 GDP 比重极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长期相对缺乏。供给费用,也多落在农民身上,农民负担大。然而当国家进行税改,取消“三提五统”等税外收费,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在减
2、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无疑减少了过去用来购买农村公共产品的支出,造成了而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有所减少的局面。因而,以政府供给为主导,其他主体多元化发展必将是未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趋势。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题多元化的必要性 传统的公共产品供给理论认为,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由市场来提供公共产品会引起“市场失灵” ,而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则不然,将达到资源配置上的“帕累托最优” 。因此,政府无疑是最好的公共产品供给者。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表明,政府作为单一的供给主体在供给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而市场作为一种合理配置资源的方式,2将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对外部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对农村公
3、共产品需求做出供给调整。 此外,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农村私人产品而言的,为农村地区农业、农民生产、生活共同所需的具有一定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或服务。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农业科技推广、农田水利工程以及农村道路、自来水供应、公共文化设施等都属于农村公共产品的范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型,我国农业结构由种粮为主和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向多元化、高级化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转变迫在眉睫。然而,我国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有很大的缺口,而政府单一供给,难免存在公平缺位、供给不足等问题。因此,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是解决目前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种种问题的必要手段
4、。 二、农村公共产品的多元化供给主体可行性分析 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预言:“知识在社会必定是一个由三大部门组成的社会:一个是公共部门,即政府;另一个是私人部门,即企业;还有一个是社会部门,即非营利组织。 ” (一)政府供给主体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的公共性并不完全相同,对于那些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农村纯公共产品,如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服务等,政府具有其他主题所不具备的效率优势。因此,政府供给是好的方法。而对于那些不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农村“准”公共产品,如农村的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建设等政府也3具有一定财力优势。另外,对于制度类的公共产品,政府更是具
5、有天然的垄断性,政府然为农村公共产品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建立并完善规则。 (二)私人部门供给 1、 私人部门供给的可行性 供给公共产品的收益难以完全排他,除具有“斯密同情心”的企业外,逐利的企业供给动机如下: (1)通过让渡自身研发、外部引入的相关技术资源,以技术指导、培训的方式提供农村科技服务,以此种公共产品的供给来规范下游农户的生产流程,收购高质量低成本的农副产品。 (2)把公共产品作为一种专门性投资来对下游农户进行锁定(lock-in) ,增加两方“退出”成本。一定程度上稳定长期合作关系,抑制农户的违约动机。 (3)提高企业形象,通过投资希望小学,建立农副产品加工厂等一系列举措来响应国家“三
6、农”政策,响应大众舆论号召,以此提高企业形象,增加广告效益。 2、 对政府的可行性 对政府来说,采用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可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BOT 模式,实质上是以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部门颁布特许证明,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和服务。采用此模式,一方面为政府解决了融资问题,节约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合理有效的集中市场资源进行建设,刺激消费,4提供工作岗位。同时,为获标企业的形象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社会影响巨大。 (三)非营利组织供给主体 非营利组织
7、(NGO)通过从事政府和市场无法、无力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非营利组织具有非营利性、组织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等特点。在农村公共供给中,能更好的弥补政府财政不足,公平与效率难以兼顾的问题。 1、 “因地制宜” ,实现公共产品效用最大化 非营利组织的民间性保证了其能更贴近农民大众,更明晰公共产品的需求。同时,其运作的灵活性使之能更有效的提供切合各地各时期农村公共产品,而不影响市场。有效的弥补了市场和政府的不足。 2、发挥农民主动性,自主创富 农村的非营利组织的民间性、自愿性决定了其能有效的整合利用已有的有限资源,发挥农民自主致富的积极性,主动开发生产前景,解决农村公共产品缺乏所造成的生产不便。 注释: 曲延东.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变迁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何晓波 张甜甜.关于非营利组织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可行性研究J.西安社会科学,2012,30(1) 参考文献: 51张敏,董建博.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多元化体制构建N.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1,25(3):42-48 2李慧,刘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日本经验及启示J.财税纵横,2011,24 3候筱辰.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师,20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