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发展及问题点.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38864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发展及问题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发展及问题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发展及问题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发展及问题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发展及问题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发展及问题点摘要: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世界金融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深远的影响。现阶段,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居世界首位,国民储蓄率也位居前列,由于起步晚、底子薄等原因,中国国内债券市场的开放程度不尽如人意。这也就导致大量的资本投资于欧美金融市场,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和美元汇率波动的冲击,如何保证这项庞大的资金保值增值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国内债券市场发展,在更大的程度上,更广阔的范围内,为金融改革、开放创造竞争优势,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的健全和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大力推进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

2、 关键词:债券市场 全球化 趋势 问题 一、中国债券市场概况及国际化趋势现状 (一)债券市场 1、债券发行市场 债券发行市场,又称为一级市场、初级市场,是指发行人以筹集资金为目的,按照法律规定和发行承销条例,向投资者出售新债券所形成的市场。 2、债券交易市场 债券交易市场分为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场内市场:主要是证券交2易市场。场外市场:主体是机构投资者参与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其次,还包括了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的柜台市场。 (二)债券市场国际化现状 据中债登公司统计,截至 2012 年末,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存量规模为 23.76 万亿元,共有各类机构投资者 11287 个,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和非金

3、融机构投资者。近年来,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稳步推进。据央行最新统计,截至 2012 年底,共有 100 家包括境外央行、国际金融机构、主权财富基金、港澳清算行、境外参加行、境外保险机构和RQFII 等机构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作为我国债券市场“主板” ,银行间债市朝着国际化方向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声称,获得证监会核发资格及国家外汇管理局核批投资额度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 ,可以向央行申请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这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里程碑。是继2010 年 8 月,央行曾经批准境外央行、港澳人民币清算行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等三类机构运用

4、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市后,央行又放行了申银万国(香港)等 18 家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进入。数千亿 QDII 资金的进入,不会对市场带来显著波动,从长远看还有助于市场健康发展。多元化的投资者结构是债券市场大发展的基石,而一个越来越开放的金融市场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题中之义。二、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趋势具体分析 一般认为,债券市场的国际化起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允许境外政3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到境内债券市场发行债券;二是允许境外投资者投资于境内债券市场;三是允许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到境外债券市场发行债券;四是允许境内投资者投资于境外债券市场。另外境内债券市场体系健全,运作符合国际标准。下文

5、将对四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一)外国金融机构发行熊猫债券情况 2005 年 10 月,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先后发行过两只熊猫债券,之后 2006 年 11 月和 2009 年 12 月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续发。四只熊猫债券合计 40 亿元。 目前熊猫债券主要由保险公司、信用社、基金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由于发行量小,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差。同时受制于监管政策限制,发行主体也较少。 表 1 国际金融机构在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情况一览 (二)外资银行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投资与交易 外资银行从 1998 年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到 2003 年以后交易活跃程度出现大幅度提高,但整体规模不大,市场份

6、额仅 1%。 原因在于外资银行所持有的人民币比较少。在人民币存款方面,外资银行受制于网点少、客户资源缺乏等因素,无法与国内商业银行比拟。因此,同业市场拆借以及债券市场的质押式回购融资就成为其常用的融资模式。 图 1 2002-2009 年外资银行债券托管量及其占比 图 2 2009 年各机构类型债券托管量余额占比 和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在债券二级市场更加活跃。虽然其托管4量余额不足市场的 1%,但外资银行的交易量是仅次于全国性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第三大机构类型,占比 9%。 外资银行对券种也是有选择的持有。国债在外资银行持有的债券中占比最高,其次为国开债。 图 3 2009 年各机构类

7、型债券交易量及市场份额 (三)内地金融机构发行香港人民币债券情况 应该说,中国政府和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筹集资金,而是为了推进内陆金融市场和香港金融市场的一体化。 香港人民币的发行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境内金融机构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有效实现了人民币回流。其次,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为人民币逐步国际化积累了经验。再次,丰富了香港资本市场的品种,增强了两地金融合作。 表 2 中国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一览 (四)中国金融机构境外债券投资 1、中央银行境外债券投资 1998 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外汇储备连续 6 年加速增长,最高年增幅51.25%。外汇储备规模由 1998

8、 年的不足 1500 亿美元扩大到 2009 年的23991 亿美元,增加了近 16 倍。 现在看来持有美国政府和机构债券的数量有待商榷。 中国人民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大部分为美元资产,其中多数以美国国债和政府机构债券形式存在。 由美国财政部定期公布的外国投资者投资期国债情况,人民银行投5资量在 2008 年超过日本成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政府债权人。但 2009 年,中国稍逊于日本。 2、商业银行境外债券投资 商业银行进行境外债券投资既注重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同时也强调债券的盈利性。 商业银行境外债券投资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点:(1)分散风险,(2)提高资产流动性, (3)提高盈利能力。 近年来金融

9、机构掌握的外汇资金快速增长,其中运用到有价证券投资的资金比例为 30%-40%。 商业银行经常持有和投资的债券包括国债、机构债券、公司债券、住房抵押担保债券等。 图 4 2003 年-2009 年中资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情况 三、中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点 (一)流动性问题 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银行,市场行为具有高度同质性,因此一旦发生流动性问题将限制流动性。 (二)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大 国债发行量连年高位,其中 2007 年和 2009 年分别达到 2.19 万亿元和 1.42 万亿元的水平,GDP 占比分别达到 8.5%和 4.3%。这对中国未来的财政将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三)从

10、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 大多数国家的公司以直接融资为主。但中国的公司仍主要靠从银行借款来获得融资,银行贷款占公司全部融资额的 90%。因此,如何将我国6从主要依靠间接融资转向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将是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的非常大的一个挑战。 (四)地方政府融资 根据预算法,中国地方政府不能借债。同时地方政府还肩负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尤其经济刺激计划 4 万亿中 2.28 万亿靠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解决,加重了地方政府压力财政压力。地方融资平台借贷量高,但是该类监管往往还未到位,对风险的防范还需谨慎。 (五)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 企业在进入公司债券市场的时候,必须明确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但长久以来,给

11、国有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是银行的义务,银行与国企的债权债务关系一直没有明确界定。 四、对发展我国债券市场的相关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信用债券市场的配套措施 信用评级机构受制于发行人的问题还没有有效解决。因此应鼓励承销商对信用类债券做市,增强价格发现和二级市场流动性。另外提高信息透明,规范发行人财务数据的披露方式。 (二)进一步推动担保品业务的逐日盯市机制 目前债券市场担保品业务品种在逐步扩大,担保品业务的交易规模快速增长。同时,随着市场的波动,担保品价值贬损或超值的风险都在加剧。因此在担保品中可引入中央结算公司的担保品“逐日盯市”模块。(三)进一步提高市场价格质量,奠定国债收益率曲线基准地位 7

12、可以选用代表市场公允价值的第三方估值作为市场基准进行监督,以完善二级市场的收益率曲线。 (四)打破信息壁垒,提高市场报价信息的透明度 目前债券市场的报价信息还没有完全向市场公开。因此及时开放信息市场的监管,为信息商、研究机构和市场参与者及时、全面和标准化的提供。 (五)完善结算机制,加强债券衍生品市场的培育和健康发展 在债券市场的做空机制上,满足机构当日买空卖空的需求,促进第三方回购业务的发展,提高融资效率。 (六)建立统一登记托管体系下的“一户通”交易结算模式 上市商业银行已经可以重回交易所债券市场,遏制其中风险较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实现一个债券账户在不同地方交易,即“一户通” ,才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集中统一互联。 参考文献: 1张志军.我国债券市场的现存缺陷及改进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 2芦峰.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国际化问题探究J.经济工作,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