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实证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2921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实证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实证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实证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实证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实证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实证分析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成为了当今普遍关注的话题,其重点则集中在专业性人力资本的代表企业高管的薪酬如何制定。因而,为了提高企业高管积极性,有助于潜能挖掘的薪酬激励制度成为了现代公司治理的关键点,诸多文献认为其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在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逐年增加的同时,并没有相应带动公司经营业绩的同步上升,甚至出现了部分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滑的局面。从沪深交易所披露的 2011 年年报可以看出,两市上市公司 2011 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13%,较 2010 年的39%大幅下滑。与此不同的是,2011 年上市公司

2、高管薪酬总额则是较2010 年上升了 21.58%,尤其在 2010 年严厉的楼市调控使得上市房企利润空间大幅缩水的情况下,142 家上市房企中,2011 年高管报酬同比增长了 28.45%,而净利润同比增速却下滑了近 10 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公司的各种激励机制并未达到应有的激励效果,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条件是把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从而更好了解高管人员薪酬的现状,为建立合理、有效的薪酬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 国外研究时间较早,Penrose 和Schumpeter(1959)的公司成长理论中就对经理人在资源组合和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进行了强调和

3、刻画。随后,Jensen 和Meckling(1976)继承 Schumpeter 的观点,分析了企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矛盾,进而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对代理成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后发展起来的是管理权力理论,该理论认为管理者的权力应划分为以下四部分:其一,组织上的权力,CEO 在组织上权力的扩大会导致董事会不能对管理层实施有效监管,从而增大报酬差距;其二,所有权(股权)权力,CEO 拥有的股权越大,就越有能力抗拒董事会对管理层的影响,Allen(1981)的研究发现,CEO 成为公司的主要股东时对董事的选择过程有较大影响力;其三,专家权力,是指某一领域的专业才能,Hambrick(1981

4、)和 Tushman(1983)认为,专家能力可以成为 CEO 控制董事的手段,使其在董事会上更具控制力;其四,声望权力,Mizruchi(1994)认为拥有较高声望的 CEO 更容易获得董事的信任从而提高薪酬。Offstein 和 Gnyawali(2005)的研究认为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对高级经理人员的长期激励措施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二)国内研究 国内方面,近年来高管薪酬和控制权方面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何浚(1998)研究发现,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内部董事占大多数,公司的内部人控制度普遍较高,对经理人员的约束机制不健全。张必武等(2005)研究发现,独立

5、董事比例及薪酬委员会的设置并没有降低高管的薪酬,反而与高管薪酬有关。尽管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有利于薪酬与业绩联系更加紧密,但独立董事比例的大小对薪绩敏感性的影响却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同时薪酬委员会的建设、总经理和董事长二职兼任提高了薪绩敏感性。徐向艺等(2007)发现,上市公司总体治理绩效水平偏低,货币性报酬激励和股权性报酬激励的水平都比较低,高管薪酬、公司治理绩效与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唐清泉等(2008)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报酬对公司业绩没有显著的影响,高管人员持股人数比例与公司业绩不相关。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委托代理理论和管理权力理论认为,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相关性。由

6、于在委托代理关系下,高管行为与股东目标之间不完全一致,并且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高管容易发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有可能损害股东利益。因此采用契约的形式来约束高管行为,使其报酬根据公司的经验业绩来决定。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公司绩效与高管报酬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高级管理人员是公司内部管理创新和市场开拓等战略问题的决策者,为了激励其长期行为,为企业增加更多的利润,就要给予高管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同时,高管人员由于获得了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分享到公司的剩余利润,因此将会获得更高的报酬补偿。所以提出如下假设: H2:高管持股比例与高管报酬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由于公司规模的大小也对高管的

7、薪酬具有重要的影响性。大规模的公司更有能力支付较高的报酬,更有能力使用奖金及股票期权计划。由于大规模公司的复杂性,对高管人员各方面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大规模公司的高管人员应该获得较高的报酬。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3:高管薪酬与公司规模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职是否分离反映了公司董事会是否独立,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重要的一方面。董事会是公司所有权和监督权的象征,而总经理是公司经营权的象征,两者的重叠势必将影响监督机制的实现,容易出现自定薪酬与内部人控制等现象。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4:二职合一的公司高管年度报酬高于二职分离的公司高管的年度报酬 由于存在监督成本,对

8、分散的小股东来说,监督所带来的实惠可能远远不能偿付他们为监督付出的代价,只有拥有大额股份的股东才会有足够的利益激励去实施监督,因此股权的分散会降低对管理层的监督,从而对薪酬水平产生影响。提出如下假设: H5:股权集中度与高管薪酬呈负相关 独立董事制度能够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对高管过高的薪酬进行约束。独立董事比例如果较高,薪酬与绩效敏感性越强,而高管薪酬总额可能降低。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6:独立董事比例与高管薪酬呈负相关关系。 (二)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 2011 年 1 月 1 日到 2011 年 12 月 31 日的上市公司数据,信息来源于万德数据库、锐思数据库和上市公司年报。在样本的选取过

9、程中,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本文剔除了业绩过差的 ST 和 PT 公司以及本文所需数据不完整、缺失的上市公司,经过筛选最终最后整理共 756 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 (三)变量定义 本文采用 COM 代表高管报酬(前三名董事和高管薪酬) ,EPS 代表每股收益,ROE 代表净资产收益率,ASSET 代表公司规模,MSR 代表高管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数/总股本) ,DDBL 代表独立董事比例,DUAL 代表两职兼任情况(当董事长与总经理分离时为 1,否则为 0) ,HERF 代表股权集中度(采用 Herfindah1 指数,仅计算前 10 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 (四)模型构建 本文拟从高管薪

10、酬以及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选取高管薪酬和持股比例作为因变量,本文建立如下计量模型: COM=b0+b1*EPS+b2*ROE+b3*ASSET+b4*DDBL+b5*DUAL+b6*MSR+b7*HERF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各上市公司在高管年度报酬和公司规模方面差异较大,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比较普遍。 (二)相关性分析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与高管薪酬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 0.189 和 0.193。代表公司规模的资产总额也与高管薪酬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 0.637。而高管持股比例与高管薪酬、公司规

11、模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只与独立董事比例存在显著正相关。 (三)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对假设进行验证,做回归分析,结果如表 3 所示: COM=2606847+122.1435ASSET-14545.48DDBL-1042354 HERF+27382.90ROE 由以上分析结果看出,两职兼任情况与高管薪酬呈正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与高管薪酬呈负相关,证明假设 H4,二职合一的公司高管年度报酬高于二职分离的企业高管的年度报酬不成立,而假设 H5,股权集中度与高管薪酬呈显著负相关成立。根据以上分析,对本文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总结如表 4 所示: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对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

12、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正相关于公司绩效。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不论每股收益还是净资产收益率,都与高管薪酬呈显著正相关。虽然就个别公司而言,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出现不对称现象,但上市公司总体的高管薪酬仍与公司绩效呈正比。 (2)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有利于薪酬的控制。但独立董事比例的大小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并不具有统计意义上显著性,而且独立董事比例还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独立董事监督职能的发挥。 (3)高管持股比例与高管报酬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影响并不显著。高管持股作为一种长期激励的手段,使高管人员的长期收益机会增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短期收益。 (4)总经理和董事长

13、二职兼任的高管薪酬低于二职分离时的高管薪酬,但影响并不显著。其结果与假设不符,原因可能在于二职兼任会导致监督力度的下降,从而影响公司绩效,并对高管薪酬产生影响。 (二)相关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以高管持股作为长期激励手段的作用并不明显,并没有对绩效产生显著性的影响,原因在于我国目前高管持股比例还普遍较低,高管持股与公司规模不匹配,因此股权激励仍需进一步的发展。 (2)还应进一步改良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应强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提高监督和控制力度,使其能够真正意义上对薪酬进行管制,从而增强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必武、石金涛:董事会特征、高管

14、薪酬与薪绩敏感性 , 管理科学2005 年第 4 期。 2徐向艺、巩震:高管人员报酬激励与公司治理绩效研究 , 中国工业经济2007 年第 2 期。 3唐清泉、朱瑞华、甄丽明:我国高管人员报酬激励制度的有效性 , 当代经济管理2008 年第 2 期. 4卢锐:管理层权力、薪酬差距与绩效 , 南方经济2007 年第7 期。 5胡婉丽、汤书昆、肖向兵: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和企业业绩关系研究 , 运筹与管理2004 年第 6 期。 6Evan H. Offstein,Devi R. Gnyawali.2005.CEO compensation and firm competitive behavior: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U.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jet-m, 2005(2) 7Morck,Randall,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W.Vishny.Management Ownership and Market Valuation: An Empirical Anlysi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8(2). (编辑 刘 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