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探讨摘要:固定资产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劳动资料,科学管理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运营效率对促进企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精细化管理的视角,在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固定资产;效率;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251-02 企业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持有的,且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劳动资料,拥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固定资产
2、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在国有企业资产中所占比重较高,具有使用期限长,单位价值比较高的特点。科学管理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运营效率对促进企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国有企业管理工作日趋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 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多、金额大,账面上的资产价值和实际状况下的价值往往有出入。很多情况下,国有企业新添置了固定资产,却没有账面记录。或者是由国家拨款的专项购置,建设项目,在完工后没有记入固定资产账,造成固定资产统计数字不准确,形
3、成账外资产,或是固定资产采购项目计划指标被挪用,形成虚列固定资产。国有企业的财务资料中不仅含有实物卡片和明细账,但记录不够详细,各项控制点不够明确,出入库手续不健全,会计账目与实物资产账不经常核对,还有对闲置、待报废资产未能及时整理造成存量资产数据不准确,固定资产在单位各部门及各分子公司之间无序流动,即使实物已划转及丢失或损坏,但账面金额及所属部门仍未调整或减少。 (二)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评价开展不深入 国有企业传统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方案中,评价的重心一般落在经济性评价上,尤其是项目的前期投入资本上,忽视了项目实施后的运行、维修、翻新以及报废等诸多后续环节,没有考虑工程项目长期、完整的经济效益。
4、总而言之,大多数国有企业无论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还是项目后评价阶段,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与共享 多数国有企业财务部门与实物部门所采用的信息系统没有接口,不能实现数据的及时传递和共享。不同职能部门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但往往是各自为政。对同一业务,由于财务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所采取的标准和依据不同,在各自的信息系统中便生成了不同的信息,使得两套系统无法衔接。由于各阶段相互独立,信息无法共享,数据难以统一管理,既造成资源浪费,又难以达到信息传递所必需的及时、有效、灵活等要求。 (四)报废处置方式简单,残值回收效益低 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报废工作中,
5、比较注重两方面:固定资产报废和销账,常常忽视固定资产报废后报废品的处理及清理回收。在大多数情况下,固定资产报废后,虽然账面价值已销账,但实物依然滞留在企业内,这不仅容易造成企业账、物管理的混乱,同时也影响报废资产的残值回收。固定资产申请报废后能够变现的很少,即使变现所得的变现价值也不高,也可能变卖的收入未及时上交财务,或私分或转作小金库,容易出现腐败现象。 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固资产管理权责明晰度不够 由于权责不清,导致企业各职能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无法分清自身的职责, “职责归属感和责任感”出现盲点。同时,国有企业的责任追究制度也亟待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上容易出现“
6、空白、漏洞、脱节”现象,特别是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制约关系不清晰,互相绕事、拖事、推诿问题,这样,固定资产的变动信息就会迟误传递到财务部门,久而久之,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档案信息就变的陈旧和过时,与现场资料出入很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脱节.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 (二)固定资产投资控制缺乏合理性 国有企业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对经营成本起着决定性作用,所占比重日益提高,并且投资成本占用金额大,但由于国有企业收入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更多关注社会职能,在进行投资决策和建设规划时,未对该投资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分析,没有从企业的角度去考虑本企业实际的经
7、济效益问题。国有企业由于没有完全承担投资回报的压力,在其投资决策时,对经济效益方面的因素考虑较少。 (三)管理标准和方法不统一,管理流程无法联动 要保证固定资产账、卡、物一致,首先要保证各部门在管理上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从固定资产的采购到购入、入库、财务人账,都拥有一套完整而系统的管理流程。目前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缺少针对性,资产价值管理部门与实物管理部门之间工作衔接不到位,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之间形成断链。固定资产的管理不是静态是动态的管理,并且是相互制约、相互控制、环环相扣的过程,其中一个环节或过程控制不到位,往往会给后续工作加大管理难度,最终无法形成对固定资产全过程的管理。 (四)缺乏统一协调
8、机制,使管理模式不科学 传统管理模式下缺乏科学管理及价值管理机制,造成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责脱节、权限模糊、缺失、冲突,也存在各部门只注重本部门职能而忽视上、下部门的沟通。就一项固定资产从计划到报废而言,即从资产的生命周期来说,管出生的不关心其死亡,管购建的难以设身处地地为资产实际运行着想。无法对该项目从完整的生命周期角度进行合理分析,不能以固定资产整体的运营目标做出导向决策和完整的实施,无法实现固定资产在完整的生命周期中最低费用的控制。由于缺乏对固定资产在完整的生命周期过程中所发生费用及取得效益的记录,同时缺乏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从而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无法做到持续改进和不断优化,导致对固定
9、资产的管理难以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精细化”作为一种意识、一种文化,古已有之。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始于现代大规模制造业。精细化管理是以规范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就固定资产管理而言,精细化管理思路是对固定资产流程进行梳理,分析其价值流活动。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化建设 良好的管理离不开规范合理的制度做支撑。要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
10、立健全固定资产相关管理制度。制度要具备协调及可操作性,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规范决策过程 1.预算管理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各单位根据自身所拥有固定资产的生产经营发展目标、使用情况等因素拟订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对该计划进行评估,同时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并按相关规定程序进行审批,以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既科学又合理。 2.请购、审批与采购控制 国有企业对于外购的固定资产应当建立相应审批制度及请购计划,明确审批部门(或人员)和请购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计划与审批程序。固定资产采购过程应当透明化、规范化。对于价值不高的固定资产,应由需求部门提
11、出采购要求,通过信价比的方法确定供应商;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采购,应采取招投标并比质比价方式进行。3.验收控制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确保固定资产质量、数量等符合使用要求。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的验收工作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共同实施。 4.入账控制 国有企业财会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及时确认固定资产的购买或建造成本。 (三)加强固定资产使用、维护环节的控制 1.使用控制 国有企业应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授权具体部门或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与维修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同时,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固定资产明细及标签,确保
12、具备足够详细的信息,以便固定资产的有效识别与盘点。 2.折旧控制 企业会计准则明确提出:“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国有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企业自身情况,确定所需计提折旧的资产范围、同时确定相应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及净残值率等折旧政策。折旧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审批。 3.维护控制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4.盘点、清查控制 国有企业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同时,应至
13、少在每年年末由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会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分析。检查分析包括定期核对固定资产明细账与总账.并对差异及时分析与调整。 (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推进 没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就没有现代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要结合国内外的最佳业务实践和先进管理理念,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深入挖掘自身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内涵和外延,实现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集成,推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对固定资产纷繁复杂的业务流程能够做出迅速、灵敏的反应,努力实现全寿命、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国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整体平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中以数据的集成为核心。集成能给企业带来管理上质的飞跃,从而实现财务部门对业务流程的全程监控;集成把财务监控从事后监管提前到事前控制、事中监督,有利于对企业业务流程中重要控制点进行事前控制、事中监督。固定资产管理财务数据要与设备采购数据、基建项目数据、设备维护数据等实现集成,一方面可以保证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确保账、卡、物保持一致,做到账实相符,提高国有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财务预算的透明度,利用企业各业务流程的定额标准,借助集成系统的实际业务数据,科学确定各种投资、成本、费用的预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