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联网亿元并购的背后不知不觉间,互联网江湖已经风云跌宕, “杀机”重重。 从今年伊始,并购案例便层出不穷地集中爆发。其交易之频繁,数额之巨大,令其他行业叹为观止。根据相关数据税务统计,仅 2013 年上半年,就有 18 起互联网并购案例完成。众所周知的就有:百度 19 亿美元收购网龙旗下的 91 无线,阿里巴巴 5.68 亿美元向新浪微博抛下橄榄枝,浙报传媒 3.49 亿元将盛大边锋浩方纳入彀中,PPS 以 3.7 亿美元的身家委身百度爱奇艺,阿里巴巴以 2.94 亿美元购买了高德地图 28%股份 细心的人都可以发现,从今年的 3 月7 月,平均每月都有上亿元的并购大戏火爆上演。纵观上半年的并
2、购规模,交易金额大多突破亿元,令人唏嘘。 行业大佬“巨树遮天” 纵观这林林总总的互联网并购案例,究竟是什么样的动力促使互联网并购戏愈演愈烈?这上亿元并购背后的逻辑又是如何?根据中国并购仲裁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潘跃新的介绍,目前较为流行的并购行为不外乎四种类型:中国企业为了走出国门,打破贸易壁垒而兴起的海外并购,资源整合型的海外并购,为产能调整而兴起的并购,以财务目的为出发点的并购以及上市企业为了业绩增加所引发的拓展需求并购行为。 “目前发生的多起互联网并购行为中,主要是以大型互联网上市公司为增加业绩而引发的拓展需求为主。 ” 潘跃新认为,互联网的现状类似于榕树的生存现状,即“独木成林,寸草不长”
3、 。 “榕树的主干长成后,其枝干挂下了很多着地的器根,虽然表面上看显得腾腾蔓蔓,一片繁荣的景象,然而榕树底下的小草却由于没有阳光而无法生长,地面却是光秃秃的颓败之景。 ”在这里,榕树代表着大型的互联网企业,而榕树下的小草则代表着被收购的企业。 从今年的并购案例来看,最为活跃的是百度、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 “由于这些互联网企业符合了做得早 、 做得巧的成功规律,因此在互联网领域割据一方,难以撼动。 ”潘跃新说,每个互联网巨头都有自己的“法宝” 。比如,新浪网的优势是门户网站,它也会顺便做些搜索引擎的服务,而百度的优势是做搜索引擎服务,但又不能不附带门户网站的服务,而腾讯主要做的是社区交流群
4、服务,它也需要发挥些门户网站的功效,阿里巴巴主要做的是电子商务,其淘宝网站相当于互联网产业中的百度模式,援引了其他网站巨头的服务方式作为支撑。 这就意味着,这些互联网的巨头既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又必须兼顾一些其他巨头的业务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如果靠互联网巨头自己延伸出产品线,供养研究团队开发新型的业务线,研发能否出成果且不说,互联网企业也未必愿意或者养得起这样的团队。 ”潘跃新如是说。 纵观今年以来的互联网并购行为,除了爱奇艺与 PPS 的合并是属于资源增强型,获取双赢局面的典型案例外,其他都是互联网巨头对移动互联网和垂直领域企业的“垂青” 。频频对这些领域企业的“出手” ,不仅是扩大
5、规模、提升业绩,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企业垄断资源,统领擅长领域的“大佬地位” 。 例如,百度之所以花 19 亿美元的重金收购 91 无线,是看中了 91 无线在移动终端应用平台的“优势” 。根据业内人士的介绍,91 无线在移动终端应用平台的应用程序共计 90 万款,单单去年的广告主数量就达到了300 家。此番被百度收购,91 平台上的 10 万开发者或将直接迁移到百度云平台上,弥补百度在移动搜索方面的短板。与此同时,百度语音助手和 91 助手、以及百度地图的出现,在未来分别以语音、APP 分发以及地图等入口,占领外来移动互联网的制高点。 而阿里巴巴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收购新浪微博 18%的股份,花费
6、 5.86亿美元的代价,看重的也正是新浪微博的巨大流量,其 5 亿左右的活跃用户量,在促进阿里巴巴完成微博商业化布局中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合并的前景正如新浪微博 CEO 曹国伟所形容的“成为一个社会化的商务平台” ,如果真能实现,也正满足了阿里巴巴成为“阿里浪”的初衷。而爱奇艺收购 PPS 后欲求成为“中国网络视频第一大公司”的梦想与阿里巴巴的“统领梦”也如出一辙。 创业企业“小草求生” 虽然互联网大佬把并购版图的扩大解释成一种“布局” ,是对自身业务领域的丰富和扩充,但对于被收购的创业企业,在众人都盯着他们被巨资收购后的华丽转身之余,大部分人都忘了一个基本的事实。犹如潘跃新所说的, “在互联
7、网的主业领域中,一个主业领域将只有一家互联网企业独霸天下,如果有另外的新型企业在这个主业领域里与之长期拼杀,必然会只有一家屹立于江湖。 ” 事实上,涌入互联网产业进行创业的潮流催生了无数大大小小的中小企业。 “无数手游、互联网软件等创业者埋头苦干,在各自领域中试图占据一片领地。这些小的软件公司,谁都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够成功。 ”这恰恰印证了潘跃新所用的比喻,他们犹如互联网大树下没有阳光的小草,必须努力生长到阳光可及的地方,才能生存下去。 一旦创业成功,吻合了互联网巨头的战略发展需求时,他们面临的选择只能是一个:并购。 “如果不接受并购,大型的互联网企业可能以高出几倍的薪资从企业中挖人,这将导致这
8、个创业团队被架空。 ”潘跃新介绍,在胳膊挽不过大腿的情况下,在这些企业上市梦想的翅膀尚未长硬之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并购。 不仅如此,即便上市了,也没有强有力的佐证来证明会比被互联网企业并购的出路更好。譬如 91 无线被百度收购后,19 亿美元的身价使得投资人表示“非常满意” ,其结果比上市还要理想。 巨额的并购价码,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来说也诱惑重重。根据一位不愿具名的创业公司负责人介绍:“现在互联网变化太快,真正要经营一家公司也没有那么容易,如果把公司卖了,不仅是可以轻松地享受人生,还能得到一笔不菲的费用,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这位创业尚未成功的互联网软件创业者,目前已经在积极结识互联网“大佬” ,待价而沽。 更为重要的,在上市受阻的情况下,对于大部分互联网相关的小企业而言,被收购也未必不是一条良好的出路。 “可见互联网的操作只能依附于大企业。 ”潘跃新介绍,无论是大鱼吃小鱼也好,或是珠联璧合也罢,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也无法阻挡互联网并购大潮的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