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历代帝王墓葬发掘史信息化初探摘要:建立历代帝王墓葬发掘史数据库的目的是将数目庞大的墓室资料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整理,使其有序化,便于检索,从而加强对相关数据资料快捷而有效的管理。通过对中国古代帝王墓室相关资料的分析,结合对基础数据的实际要求,综合利用数据库技术,设计了历代帝王墓葬发掘史数据库的系统框架结构和建库技术路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历代帝王墓葬发掘史数据库原型系统。该系统能够对相关的中国古代帝王墓室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应用,同时,该数据库系统还可实现数据共享,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 关键词:数据库;历代帝王;墓葬发掘史 中图分类号:TP311.1
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 一、引言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墓葬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墓葬文化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行为和现象,几乎是伴随着华夏文明诞生而延续至今的。 墓葬是自古以来形成的独特社会习俗,由于受“祖先崇拜”以及“事死如生”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丧葬十分重视。因此,墓室中通常会有大量的随葬品,并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墓葬制度,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演变,其规格也体现了等级划分。由此可见,墓葬资料所提供的不仅仅是埋葬习俗和墓葬制度本身,往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生活、风俗、宗教、观念等方面的情况。所以,墓葬所展现的
3、埋葬习俗与埋葬制度常常被视为当时社会的缩影,墓葬研究就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墓葬历史存在悠久,相关的墓葬资料必然繁多冗杂,查找起来也十分不便。为了保存数目如此庞大的资料,同时使其易于查找、浏览,必须要同时满足存储量大、易保存、易查找以及不易丢失、损坏等保存要求,而数据库则完全可以满足这些要求。 数据库可以将数目庞大的资料全部录入电脑,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将它们排列起来,同时提供一个能按照使用者要求定向浏览的窗体,方便使用者查找;在资料分析方面,它能制作出反映数据间联系的表格,有利于使用者深度挖掘资料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另外,它还能制作出电子报表,既可以弥补纸质资料易损坏、不便携带等缺点,
4、还可以做到图文兼备,给人留以更加直观的印象。 综上所述,本研究项目历代帝王墓葬发掘史数据库就是要通过调查历代帝王墓室的发掘资料整理出有价值的史料信息,并以此为数据基础,建立数据模型,设计并实现反映调查成果的历代帝王墓室发掘数据库。以达到保存墓葬资料,便于查找浏览的目的,为研究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传承中华文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数据库的总体设计 (一)数据库系统建设目标 通常来说,数据库的建设是把来源不同的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与规范组织到数据库中的过程。 历代帝王墓葬发掘史数据库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各类墓室资料为基础,依照一定顺序准则,应用数据库技术等,建立数据管理总体框架和数据库详细设计方
5、案,完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和相关数据的建库。本系统可建成一个多尺度、多源数据类型的历代帝王墓葬发掘史数据库,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应用。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将尽量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从多途径收集数据,在大量的数据资料中进行对比分析,并整理出符合实际意义的数据。在实际操作管理中将尽可能保证系统顺畅运行,并对数据的安全性管理作出合理安排。 具体目标:实现历代帝王陵墓信息的输入与修改;实现历代帝王陵墓信息的浏览和打印;实现历代帝王陵墓信息的查询和管理;实现整个数据库系统的运行和视觉修饰。 (二)需求分析 数据库的建立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即了解和分析用户对数据、操作、管理和安全性的需求,这样才能充
6、分体现出数据库在现实中的意义和价值。在历代帝王墓葬发掘史数据库中,主要分为数据查询、数据管理、数据报表和数据库维护。数据查询包括对用户所需要的历代帝王数据、帝王陵墓数据、陵区数据和随葬品数据等的查询,给用户对数据的查找和浏览需求提供便利。数据管理包括数据的输入和管理,需要把收集整理的数据录入数据库的表中,再对其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排列,制作成便于用户浏览的窗体。接着我们要基于数据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报表,并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赋予其不同的系统使用权限,满足其对数据增加、修改和删除的要求。数据库维护包括用户管理和密码管理,利用宏来实现用户名和密码的登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在本系统中,不同的使用者会以
7、不同的用户身份登录,以便区分对不同的数据所拥有的不同操作和读写权限。为了保护系统的安全,防止非法的用户对本系统进行非法使用及合法的用户对数据进行越权操作,特设置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分别配给不同的使用权限。以这种简单易行的方式对用户进行区分,使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更加灵活、安全。 (三)技术手段与环境配置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处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用于建立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本系统的创建使用的 Access 软件是一款被广泛应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其通过提供的相应数据语言(DDL)来定义数据库结构,刻画数据库框架,并把它
8、们保存在数据字典中;通过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来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检索、插入、修改和删除等基本存取操作。 在本系统的创建中,Access 能够完成初始数据的输入和数据的转换,并保证了数据库的转储、恢复、重组等功能的实现,还提供了数据控制功能,使用户在访问数据库时的所有操作都能被统一控制和管理,以保证数据的一致、完整和安全。此外,Access 还在处理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实现了系统本身与用户程序之间的通信,极大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结构化和独立性,使数据在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下实现共享。 Access 是 Microsoft Office 中一个重要的组件,它的主窗口最上面是标题栏,显示软件的名称和当
9、前数据库的名称。标题栏下面是菜单栏,包括文件、编辑、视图、插入、工具、窗口和帮助 7 个菜单,是创建数据库系统的工具。其下是工具栏,单击按钮即可执行 Access 中的常用命令。最右边是任务窗格,最下面是状态栏,中间是工作区。工作区由命令按钮、数据库对象、创建对象的方法和对象列表组成,它们共同承担了创建和使用数据库或数据库中对象的任务。 Access 不仅拥有强大的功能和数据处理工具,而且它简单易用,是方便用户轻松搜索所需信息的实用软件。 三、数据库模型的建立 (一)建立概念模型 要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数据模型,也就是实体-联系模型,即 E-R 模型。建立概念模型可以清晰地反
10、映出实体、属性和实体间的联系,从而体现出用户对数据的需求,因此概念模型的设计十分重要。 在历代帝王陵墓发掘史数据结构中,历代帝王及其安葬的陵墓、陵区信息、陵墓特点、随葬品、石刻、防盗设施和现存的一些相关报告是主要信息,因此将它们认定为实体,并定义每个实体的属性,然后建立出概念模型,即 E-R 图。 (如图 1) 图 1 (二)建立关系模型 用 E-R 图建立的概念模型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来描述数据结构,使用户与设计者之间建立起了沟通,然而要在计算机上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实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运行,还需要遵循“一事一地”原则,将概念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 根据转换原则,结合 E-R 图可以得到如下历
11、代帝王陵墓发掘史系统的关系模式: (1)帝王(帝王序号,朝代,习惯称谓,姓名,生卒,陵寝,陵墓序号,序号,庙号,谥号,图片) (2)陵墓(陵墓序号,陵墓名称,朝代,朝代序号,方位,形状,规格,建筑,防盗措施,防盗序号,图片) (3)陵区(陵区序号,陵墓名称,朝代,陵墓序号,地点,朝向,占地面积,规格,形状,建筑,规划,图片) (4)特点:(朝代序号,朝代名称,陵墓特点) (5)随葬品:(随葬品序号,名称,出土陵墓,陵区序号,朝代,完整程度,种类,装饰,用途,图片) (6)石刻(石刻序号,陵墓名称,陵区序号,现存石刻,地址) (7)防盗设施(防盗序号,防盗设施名称,简介,图片) (8)报告(报告
12、序号,作者姓名,文献名称,来源,出版社,发表日期,期刊期数,涉及朝代,朝代序号) (三)优化关系模型 关系模式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数据模型,为了提高数据操作的效率和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必须对关系模式进行必要的分解,降低各个关系模式之间的数据依赖性,消除冗余。这就必须依照数据依赖的理论对关系模式进行逐一分析,将关系模式规范化。 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关系模型的优化并非越细越好。更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分析关系模式是否需要合并或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缩小事务响应时间,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从而为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做铺垫。 四、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Access 数据库系统包含 7 个数据库对象,用于
13、存储数据,并将数据以不同形式展现在用户面前的主要有 4 个对象,分别是表、查询、窗体和报表。 表可根据不同字段存储信息的特定要求设置不同的字段类型,使录入和储存关于历代帝王陵墓信息更加准确和便利。 查询可按照不同条件检索符合条件的数据,并以二维表的形式进行浏览;同时可完成对基本数据的添加、修改和删除。 窗体可将数据表或查询中的信息直观地显示出来,可对这些数据进行修改,利用宏或模块将 Access 中需要的对象进行串联,实现整个系统程序的流程运行。 报表根据表或查询进一步整理和计算数据,将处理后的数据按照指定的样式打印和输出,同时可对表或查询中的数据进行分组,计算、汇总结果等信息,最后根据需要展
14、示和打印输出。 历代帝王陵墓发掘史数据库设计并创建了 10 张表、29 个查询、37个窗体和 6 张报表,涵盖了历代帝王陵墓信息及其相关的陵墓特点、帝王介绍、陵区布局、随葬品和防盗设施等信息的储存、查询、浏览,同时可以经过计算整理后按特定样式呈现出来的报表进行打印和输出。 此外还运用宏设置了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可更好地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修改和安全性管理。普通用户和管理员的身份区分,可避免普通用户在浏览数据库信息时对其造成的不正确修改和破坏。 数据库系统运行中,主要依靠宏和 VBA 模块将窗体、查询和报表连接起来,使之完成一系列流畅的运行,最终达到历代帝王墓葬发掘史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的完整实现。
15、 (如图 2) 图 2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使用电子阅览方式而不是传统的报刊书籍来获取需要的信息。历代帝王墓葬发掘史数据库系统的建立正符合了这一时代趋势,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将繁缛的历史资料经过结构化加工,完整地展现在大众面前。 本数据库系统不仅弥补了以往纸质文献资料的不足,将海量的数据资料汇集到了一个数据库中,并按照一定顺序排列,极大地缩短了用户查找资料的时间,方便快捷;同时还增加了数据的独立性,有利于统一管理和控制。而且促进了数据的共享,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墓葬文化,并通过学习墓葬的相关知识了解和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生活、风俗、宗教、观念等方面的情况,为中
16、华文明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虽然本数据库系统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它是传统历史与现代科技的良好结合,如此对比强烈的碰撞所产生的效应不仅传递着现代人对高科技手段的向往和追求,更表达了人们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努力探索和传扬。它给历史研究者或是对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知识感兴趣的人带来了一次非凡的视觉体验,其中图文并茂的形式,想必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学习和研究传统历史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陈世红,侯爽,聂清林,常子冠.Access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卢湘鸿.Access 数据库与程序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向隅.数据库应用实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5张伟文,杜鹃.历史档案图片资料的数字化编辑以敦煌研究院存图片资料数字化编辑为例J.敦煌研究,2009(1). 6刘庆柱.考古的科学与科学的考古兼谈近来有关秦始皇陵、乾陵等帝王陵墓发掘问题J.群言,2007(1). 7王旭东.历史研究信息化应用模式刍议J.史学理论研究,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