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管理创新融入每一个细节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要由,由精及细,从而找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 “细”是精细化的必要过程, “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不过要把精细化纳入企业管理过程的实践中并加以推进,创新是其必然之途径。因为精细化管理是以持续的自我改进为特征的,要自我改进就必须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创新是管理的永恒主题,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才能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并在创新中不断地否定自我,不断地取得进步。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企业的经营,只有重视细节,并从细节入手,才能取得有效的创新。 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改变的力量,成功的秘诀就是改变
2、自己的心态。将精细化管理导入企业,首当其冲的同样是调整全员的心态。 首先,精细化管理应树立空杯心态,就是要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重视、在乎的东西以及曾经辉煌的过去从心态上彻底了结清空,每一天都是一个新起点,每一次工作都应从零开始,每个任务都应以一种崭新的心态去学习新东西并完成。永远要从现在开始,进行全面的超越!对于精细化管理,我们应在总结过去经验和教训的同时,以积极的学习心态接纳新鲜事物。 其次,精细化管理是永续精进的过程,不是一场运动,而是自上而下的积极引导和自下而上的自觉响应的常态式管理模式,涉及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只有确保全员、全过程同步行动,才能确保推行顺畅,在某一环节或某一步
3、骤出现短板,均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管理永无止境,只有根据企业的发展、生产经营现状,对现有标准、规范进行适时调整,才能持续改善。 再次,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知识并不代表力量,只有运用知识才是力量。企业所有员工应以精细化管理思想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严格按照公司流程、制度、标准来要求自己,细小到一粒饭、一滴水。 那么,在实际管理中如何贯彻精细化? 精细化应该是有规则在先,然后才能强调。这种规则应该是经大家讨论,在民主集中的前提下统一的,不是管理者临时增加的。在规则之外,去强调细节问题,提太多的要求是没有意义的。建立规则标准,是各级管理者的首要职责,自己都没搞好,没弄明
4、白,没有建立规则,没有设计全面,是不能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因此,建立各种规则是开展精细化的基础,所有的规则来源于全体员工的实际工作和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对其进行总结、提炼、升华,就形成了我们的规则,也成了我们的工作标准。 建立规则之后,企业开始强调精细,追求完美。在思想境界上,追求完美是一个长久的过程,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如何快速把精细的精神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 领导者在企业内部,应比较系统迅速地整理好用于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东西,比如岗位职责明晰、流程优化等。这是领导者要做的事情。任何一个岗位,一定要有标准,只要是有标准的,就一定可以检查和考核。领导者的行为,对公司提倡精细化管理会产生非
5、常重要的影响。 企业需要通过一些日常行为训练,来提升全员的细节管理意识。在员工训练的过程中,企业要尽可能让员工学会应用更多的管理操作工具和方法,甚至提供参考格式和模块,这样员工熟悉并做好一件事就容易得多。员工训练应该以一般流程的训练、岗位的训练、操作规范的训练以及安全生产要求的训练为基础。企业要培养团队形成自我学习的习惯,让员工换位体验,学会换位思考。 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在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的行动,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除了要有科学、合理的计划之外,更重要的是计划的落实,我们应按照“做事先做人”来要求自己,诚实做人、用心做事,时刻树立全局观念,注重各个细节,精益求精。 创新存在于
6、细节之中,细节是创新之源,细节的宝贵价值更在于,它是创造性的,独一无二的,无法重复的。要想获得创新,就必须要明白“不择小流方以成大海,不拒杯土方以成高山”的道理。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将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规范性方法是基本性的,是不可或缺的条件、要求、手段,创新的方法与技巧则是在规范性的基础上发展的要求和手段。规范是“精细”的表现形式, “精细”是创新的方向和动力。 “精细”的境界是将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把企业引向成功。 许多企业领导者在寻求创新时,不管在技术创新还是在管理创新方面,总习惯于贪大求全,却很少有“于细微处见精神”的细心和耐心。相反,成功的企业家
7、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创新时,却说:“创新不等于高新,创新存在于企业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事实上,海尔集团在细节上创新的案例可谓数不胜数,仅公司中以员工命名的小发明和小创造每年就有近百项,这些创新已在企业的研发、生产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日本丰田公司的经验也证明,通过细节的创新可能实现对整个企业的持续不断的改善,从而获得巨大的成效。虽然每一个细节看上去都很小,但是这儿一个小变化,那儿一个小改进,则可以创造出完全不同的产品、工序或服务。如果说创新是一种“质变” ,那么这种“质变”经过了“量变”的积累,就自然会达成大的变革和创新。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行之有效的创新在一开始可能并不起眼。 ”而这不起眼的细节,往往就会造就创新的灵感,从而能让一件简单的事物有了一次超常规的突破。创新不是那种浮夸的东西,它要做的只是某件具体的事。企业要真正达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目的,就必须要做好“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的思想准备。否则,所谓的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