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城市化土地利用效率分析摘要: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不断走向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实际出发,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 ,科学的构建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经济效率进行了有效性分析,为各省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政策与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化;数据包络分析;土地利用效率;对策 1.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现状 1.1 城镇建设用地结构性供需矛盾尖锐 近二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据 19872010年间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城市化水平每增加 1 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面积就扩大 162 平方公里,耕地相应减少 44
2、.8 万公顷。另有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化提升率明显滞后于耕地面积减少率,这说明我国城市化的提升是在大量“侵蚀”耕地基础上的提升。 1.2 城市人均用地水平高,城市土地产出效率低 我国城市用地增长速度高于城市人口的发展速度,城市人均用地呈增长趋势,且人均用地面积增长速度过快。目前,我国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已达 130 多平方米,超过经济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用地人均 82.4 平方米和发展中国家人均 83.3 平方米的水平。 1.3 开发区建设“泛滥” ,城市土地闲置,浪费严重 我国很多开发区在建设过程中,不注重实际,盲目扩张,既浪费土地资源,又不利于配套设施的建设。而且在有的开发区内存在行业性质混乱,各种
3、不同的工业企业混杂,配套设施不完善,污染严重,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差,直接影响企业发展、调整和利用外资。 1.4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难以发挥城市功能 由于城市工业用地比重大,许多工业企业占据了市区重要地段,造成土地资产的严重浪费;城市交通用地、绿化用地偏紧,造成我国城市存在交通拥挤,环境质量差等严重的“城市病” 。 2.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土地利用效率评价 2.1 DEA 方法简介 数据包络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 DEA)方法是运用数学工具评价经济系统生产前沿面有效性的非参数方法,它适应用于多投入多产出的多目标决策单元的绩效评价。这种方法以
4、相对效率为基础,根据多指标投入与多指标产出对相同类型的决策单元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 2.2 DEA 基本原理和模型 这种方法是以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简称 DMU)的投入、产出指标的权重系数为变量,借助于数学规划模型将决策单元投影到 DEA生产前沿面上,通过比较决策单元偏离 DEA 生产前沿面的程度来对被评价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其基本思路是: 通过对投入产出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每个 DMU 综合相对效率的数量指标,确定各 DMU 是否为 DEA 有效。 2.3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1)投入指标:土地投入指标、资金投入指标和劳动力投入指标。本文选取
5、建成区面积作为土地投入指标,选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作为资金投入指标,选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作为劳动力投入指标。 2) 产出指标。本文主要从经济方面来选取产出指标。具体指标为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011第 2-14,2-15,4-4,5-2,11-6。 评价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11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 CCR 模型,通过 DEAP 软件进行计算得到结果,软件使用步骤和软件计算原理本文不作介绍。 2.4 实证分析 利用表 1 提供的中国 31 个省市地区的投入和产出指标数据,运用deap 软件对 DEA 模型进行数据处理,计
6、算出中国各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估结果,通过软件计算结果如下: 表二土地利用效率综合分析结果 2.5 结果分析: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各地区城市化土地利用效率的波动较大,发展相当不均衡,平均综合效率仅为 0.786,这表明各地区城市化土地利用效率在整体上表现为技术无效。从综合效率上看,全国 31 个省市中仅有 6 个地区达到了综合有效,这六个地区分别为北京、天津、内蒙古、上海、浙江和湖南,投入和产出匹配度最高,发挥投入的充分作用,获得了最优产出效果。其他地区土地利用效率波动较大,综合效率总体较低,没有达到有效,离最优状态仍有一段距离,投入与产出匹配度不够,在整个土地利用活动中,投
7、入没有发挥充分的作用,达不到最优产出效果。其中,有 6 个地区综合效率低于 60%,有安徽、贵州、云南、西藏、甘肃,宁夏,大都属于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率最低的为甘肃,综合利用效率在 45%左右。 从规模效率方面看,有 9 个地区规模效率递减,分别为河北、辽宁、江苏、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和四川。6 个地区规模报酬不变,分别为北京、天津、内蒙古、上海、浙江和广东。16 个地区规模报酬递增,分别为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广西、海南、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这大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土地、人力、资本等投入有所不足,所以产出没有达到最优。这 16
8、个地区规模效率处于递增状态,每增加一单位的投入,必然能得到多于一单位的产出,因此这部分地区要根据实情,适当优化投入,争取达到最优效率。对于其中 9 个地区规模效率递减,由于土地、资本、人力投入已经达到一个状态,再增加这些投入不会使产出继续增加,反之,还可能由于某些原因使产出效率递减,影响了土地利用的效率。从宏观上控制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在市区内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土地用途转换, 确定了城市发展的合理规模,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劳动力资源配置及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从整体上看,大部分地区土地利用规模效率处于上升状态。 如果不考虑规模效率,从纯技术效率出发,全国 31 个省市中,有
9、 11个省市达到了纯技术效率有效。也就是说不考虑规模效率,有 11 个省市土地利用效率符合总体要求(综合效益)并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6 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城市土地的投入产出进行评价, 通过对全国 2010 年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表明此方法是有效的, 能够为政府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劳动力资源配置及确定投资额等提供科学依据. 为保证各省市城市化土地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城市建设应根据自身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 合理确定城市规模, 在建设中应坚持寸土寸金的原则, 避免城市范围的盲目扩展, 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2.城市发展不但要注入大量的资金, 而且要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 注重各产业间的发展比例及其用地结构, 这不但关系着投入资金的分配和利用效率, 也影响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