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心锐意改革路.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2021668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砥砺前行心锐意改革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砥砺前行心锐意改革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砥砺前行心锐意改革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砥砺前行心锐意改革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砥砺前行心锐意改革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砥砺前行心 锐意改革路山东理工大学改革开放 40 周年发展纪实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首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全国教育信息化优秀单位、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首批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这些标志性成果,是学校1956年建校以来,尤其是1978年至2018年40年中,一代代山理工人乘着改革开放春风,向社会交出的靓丽答卷。40 年,山理工人众志成城、艰苦创业、攻坚克难,奋力建设高水平大学,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人才队伍建设引育并举,打造

2、核心竞争力引擎2018 年 10 月 22 日,法国欧洲科学院在巴黎举行授勋仪式,精准农业航空世界领航科学家、学校校长特别助理、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兰玉彬教授当选为 2018 年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11 月 2 日,山东省教育厅专门给学校发来贺信,就兰玉彬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向学校和兰玉彬教授表示热烈祝贺。贺信指出,兰玉彬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是山东理工大学的荣誉,是山东高等教育的骄傲。“荣誉”的获得、“骄傲”的赢得,是学校多年来将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努力建设的结果。2目前,学校拥有专任教师 2111 人,其中教授 231 人、副教授 671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 864 人

3、。双聘院士 5 人、欧洲科学院院士 1 人、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领军人才 1 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2 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 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4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 16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 人;泰山系列人才 12 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 人;特聘教授 33 人;省级教学名师 12 人。事业兴衰,关键在人。40 年来,学校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工程来抓。学校突出顶层设计,持续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20 世纪 90 年代,学校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很多,经过一番大讨论,

4、全校认定破解学校发展困难的关键是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入手,学校党委、行政大胆而果断地提出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一号工程”,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思想解放行动和口号。进入新世纪,学校更是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2003 年,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2009 年,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兴校”战略;2016 年,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人才优先战略”,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首要工程”。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理念由“一号工程”上升为“首要工程”,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汇聚人才、培育团队、成就大师”已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学校张开博大胸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3作为一所

5、地处既不是省会也不是沿海城市淄博的高校,学校在引进人才方面区域优势并不突出。但全校上下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把引进人才作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1994 年,留英博士徐丙垠调入学校,成为第一个“两栖教授”,开山东省高校人才引进的先例,一度被传为佳话。1995 年,成功引进第一个博士后饶明忠。1998 年,成功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福生,并经山东省人民政府聘任为省委省政府顾问和学校校长,学校也成为当时唯一引进院士的山东省属高校,此举在全省引起轰动。2016 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温广武教授来校工作,担任工

6、程陶瓷研究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2016 年,学校发出公告,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2017 年 5 月,学校正式聘任精准农业航空世界领航科学家兰玉彬为校长特别助理、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同年,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齐文化研究专家王志民教授受聘担任学校齐文化研究院院长。2018 年 5 月,新加坡科研局制造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国际知名激光制造领域科学家、新加坡先进制造资深学术带头人、新加坡航空制造联盟创始人之一郑宏宇受聘为我校特聘教授。仅近两年,学校就成功引进国家级人才 12 人、省部级人才11 人,研究引进优秀青年博士 366 人。学校筑梯搭台,努力让人人尽展

7、其才。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人才队伍建设最有效的抓手。新世纪4以来,学校在山东省属高校中率先实施了引进、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队伍的“136 人才工程”。2009 年,又出台特殊津贴实施办法,针对贡献和业绩的不同,分 3 个层次发放特殊津贴。2017 年,实施高层次人才“双百工程”,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学校制定出台一系列有关教师进修、海内外访学、青年教师发展支持计划、博士后进站、学历提升等政策文件,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海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进修、访问和开展合作研究,并将教师开展海外进修访学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条件。2010

8、 年以来累计派出381 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海外高校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访问研究,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在事业单位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号召,不断完善人事相关制度,2002 年被确定为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到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难度可想而知。学校坚持岗位设置与聘用为核心的竞聘上岗制度、岗位绩效为核心的收入分配制度、合同管理为核心的岗位聘期考核制度,紧紧围绕定编、定岗、聘用、考核、分配这条主线,使人员管理全面实现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自 2011 年全面开展岗位分级聘用,至 2018 年已成功开展三轮。通过

9、细化教师岗位考核与评价,实现了压力的逐级传导,把学校分配给学院的各项任务指标,真正变成每一个教师的任务,激励、规范教师的个人发展,解决了多年来想解决但未解决的问题。5人才培养不忘初心,立德树人育英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不亦乐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学校的初心和根本使命。40 年来,20 多万毕业生从学校走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许多毕业生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基础理论扎实,作风朴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讲奉献,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为山东省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2007 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进校评估时,这样向学校反馈

10、。学校相关部门多年来的跟踪调查也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综合素质等评价很高,总体评价好,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立德树人育英才,质量是根本、特色是关键、理念要先行。40 年来,学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实际,不断更新育人理念。1975年11月,学校根据长期坚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提出“面向地区、面向农业、面向生产”,培养“农机具设计与制造方面的技术人才”。进入八九十年代,提出“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1998年,校长姚福生院士提出“高质量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办学思想,学校相应提出了“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

11、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深入推进素质教育。2003年11月,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适应国际竞争和社会需求的创新型6人才。2009年11月,第二次党代会提出,本科教育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主体和基础,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2016年,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五有”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可以说是山东理工大学版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我们做好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校

12、党委书记吕传毅这样定位。伴随与时俱进育人理念的提出,一项项改革相继推出推行、深化学分制改革。2002 年 5 月,山东省将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批准进行学分制改革。学分制改革由此启动,主要内容有:按高考文、理分类招生,一年级不分专业,二年级选学院,三、四年级选专业学习;实行弹性学制、选课制、重修制、实验室开放制、主辅修和双学位制等。学分制改革实施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05 年,“不分专业招生与学分制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学分制改革框架下,2006 年,学校提出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重点推出 4 项改革:一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探索

13、定制式、CDIO 工程教育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三是继续深化主要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四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方式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2009 年开始,学校对招生模式进行了调整,停止按文理大7类招生的模式,而实行按专业招生,分机械、电信等 10 个大类进行培养的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作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推行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2010 年 6 月,学校作为教育部“卓越计划”唯一山东省属高校入围高校参加教育部启动会议,并随后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采矿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等 3 个专业组建“卓越计划”实验班,采取

14、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2011 年 8 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采矿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等 4 个本科专业进入教育部“卓越计划”本科名单,计算机科学工程硕士专业进入“卓越计划”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名单,同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区”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2004 年初,学校与清华大大学合作建成网络教学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平台,学校信息化教学由此迈出坚实一步。到 2009 年,学校已立项建设400 门网络资源课程;2012 年,学校获批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16 年,学校试点以山东省高校第一名的成绩

15、通过教育部验收;2017 年,被教育部评为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并入选优秀示范推广案例。“没想到你们一个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信息化教学搞得这么好;没想到当很多师范类高校还在摸索中的时候,你们已经有了很多特点鲜明的教学案例”2017 年 7 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核查专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来学校实地核查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工作时,对学校信息化教学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目前,学校正着手探索信息技术与专业的融合,并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8构建“五有”人才培养体系。2017 年 9 月,学校印发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方案,围绕“五有”人才培养,推出系列改革举措,主要包括:加强专

16、业建设发展规划,强化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着力培养“五有”人才 ;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提升教师执教能力;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健全教学激励机制。涵盖教育教学各方面的 21 项举措由此逐步推开,山东理工大学版的人才培养目标向着实现的路上迈出坚实一步。随着人才培养各方面改革的深入,学校为各类英才的成长搭建了坚实的平台:形成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36900 多名国内外青年学子在这里探索真知、砥砺本领,争做担当时代重任的“五有”新人。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巩固,本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07

17、 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并顺利通过 2017 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业、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成绩斐然,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坚实有力。“十一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3 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50 项;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 2 个,省级教学团队 7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5 个,省级特色专业 14 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 8 个,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 4 个;国家级精品课程 5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3 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 1 门,省级精品课程 56 门;山东省优秀教材 15 部,国家级规划教材 32 部。9创

18、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一大批优秀成果显现。学校实施大学生研究与创新训练计划、大学生创业培育计划、拔尖创新创业人才教育计划,为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学生打造“梦工厂”,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学校是全国首批 KAB 创业教育基地、山东省首批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大红炉众创空间获批科技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省级备案众创空间、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平台、山东省创客之家。“十二五”以来,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全国数学建模大赛、ACM 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重大赛事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7500 余项,其中,国家级及国际级奖励 2500 余项。学科

19、科研突出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2018 年 7 月 16 日,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公布增列“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通知,学校申报的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2 个学科全部入选,至此,加上第一批入选的农业工程学科,学校首批 3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全部进入山东省一流学科行列。2018 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通知,学校新增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至此,学校已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4 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18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6 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120个;涵盖 7 个学科门类,形成了多层次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从 1982 年学校

20、获批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到 1998 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再到 2013 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用 30 多年的时间实现了三个跨越,构建起了本、硕、博完10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流的大学首先要有一流学科。学科建设,特色是关键、水平是根本。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重点,突出特色”的方针,山理工毫不放松地对学科建设进行强化、优化。2001 年 10 月,在处级干部学习班上,学校党委就明确提出,学科建设,要实施重点强化战略,对重点和优势学科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2002 年 12 月,学校印发关于启动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的意见。2003 年 7 月,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等 7个学科

21、,成为学校首批特色学科。2004 年 4 月,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实施办法出台,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学校在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后,基于国家重点学科评价体系和国家学位增列授权学科政策的变化,自 2009 年 7月起,先后启动实施了一级学科重点支持计划理学学科发展计划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计划,学科建设在重点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又迈出新步伐。经过多年建设,学校已在农业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车辆工程、电气工程、生物化工、矿物资源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优势,逐渐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特色鲜明”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局面。2016 年,国家启动“双一流”建设。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2016 年 11 月,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强化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加快一流学科建设步伐。实施学科聚焦发展计划,围绕现代农业装备、新能源汽车领域构建协同学科体系;支持农业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对标国内外一流学科发展。学校学科建设在新时代继续扬帆远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