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铜 川市王益区国民 经济 和社会 发 展第十三个五年 规 划 纲 要(2016 年 2 月 2 日铜川市王益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目 录第一章 实施追赶超越 全面建成小康 .- 1 -第一节 发展基础 .- 1 -第二节 面临环境 .- 9 -第三节 总体思路 .- 12 -第四节 战略定位 .- 13 -第五节 发展目标 .- 14 -第二章 推进转型发展 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 17 -第一节 构筑“一河两岸三园 ”产业空间架构 .- 17 -第二节 打造渭北丘陵沟壑区旅游会客厅 .- 20 -第三节 拓宽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领域 .- 22 -第四节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
2、26 -第五节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 31 -第三章 坚持城乡一体 打造品质王益 .- 34 -第一节 建设宜居宜业新城区 .- 34 -第二节 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 36 -第三节 持续推进黄堡重点示范镇建设 .- 38 -第四节 建设美丽乡村 .- 39 -第五节 建设智慧王益 .- 39 -第六节 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 .- 40 -第四章 实施创新驱动 孕育发展动力 .- 41 -第一节 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 41 -第二节 建设协同创新体系 .- 42 -第三节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44 -第五章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健康王益 .- 45 -第一节 加强环境保护 .-
3、 45 -第二节 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 46 -第三节 推进低碳循环发展 .- 47 -第四节 加大造林绿化力度 .- 48 -第六章 深化改革开放 激发发展活力 .- 49 -第一节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 49 -第二节 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 51 -第七章 坚持共享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 52 -第一节 全力推进精准扶贫 .- 52 -第二节 实现社会充分就业 .- 53 -第三节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 54 -第四节 推进教育现代化 .- 55 -第五节 全面推动文化繁荣 .- 56 -第六节 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 57 -第七节 完善社会保障 .- 5
4、9 -第八章 创新社会治理 建设法制王益 .- 60 -第一节 加强社会治安体系建设 .- 60 -第二节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 61 -第三节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 62 -第九章 坚持精准施策 推动规划落实 .- 63 - 1 -“十三五” 时 期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决 胜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五个王益 ”建 设的关键期。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和省、市关于编制“十三五” 规划的部署要求, 结合王益区实际,编制本规划纲要。第一章 实施追赶超越 全面建成小康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二五” 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 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上级部署,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扣“科学
5、发展、富民强区” 主题 ,以加快 转变发展方式为主 线,全力实施“ 项目带动、园区引领、统筹城乡、经营城市”四大战 略,加快发展“ 一轴两园”三大经济板块,坚持稳中求进、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积极开创具有王益特色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十二五” 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我区经济保持了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的好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于省、市前列,2015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83.88 亿元,年均增长 14.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25 亿元,年均增长 2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102.71 亿元,年均增长 31.1%。规模以上
6、工业增加值达到 29.76 亿元,年均增 长 21.78%。社 会 消 费 品 零 售 总 额 达 到 45.81 亿 元 ,年 均 增长 15.7%。单位 GDP 能耗年均降幅 3.2%。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 末的 1.7:45:53.3 调整为 1.4:45.8:52.8,实现了经济效益和发- 2 -展质量双提升。在全省 24 个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核中,由第 20 位提升到了第 16 位,连续三年荣获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图 1 “十二五”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生 产 总 值 ( 亿 元 )44.2153.6964.1273.1782.16 83.88010203040506
7、070809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项目建设取得新成就。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抓手,建立健全重点项目“ 四位一体” 包抓机制和“五个一” 推进 机制,围绕传统产业 改造升 级和新兴产业引进培育,共引进招商项目 192 个,总投资 250.6 亿元,投资上亿元项目 65个。争取国家政策性投资项目 337 个,资金 13.2 亿元,为全区转型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二五” 期间,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28.5 亿元,是“十一五 ”时期投资总量的 4.3 倍,完成“ 十二五 ”规划目 标总量的 108%。工业转型站在新起点。大力
8、推进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将王家河工业园区作 为培育新兴接续产业的主要平台,着力打造新能源、新技 术、新材料产业基地,引进了绿能 LNG 储备库加注站、 蓝宝石 长晶衬 底加工生产线、生物质微乳液、现代陶瓷研- 3 -图 2 “十二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变化趋势全 社 会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运 行 情 况28.00 35.4448.9062.6278.87102.7131.00%26.57%37.98%28.06% 25.95% 30.2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0.00
9、%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全 社 会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 亿 元 ) 全 社 会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增 速发生产基地等项目,成为全市工业园区中的耀眼明星。大力支持黄堡工业园区发展,围绕“建材陶瓷新都、文化旅游新区、生态宜居新城”三大定位,做强水泥产业,拓展陶瓷产业,丰富耀瓷文化旅游,使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建成了声威三期、耀州窑现代工艺陶瓷、明鑫耐磨材料等一批骨干项目,水泥业年产能突破 600 万吨。陶瓷产业实现了日用瓷、艺术瓷、工业瓷多元发展。纺织服装、装备制造产值分别较“十一五” 末增长 3.5
10、倍和 1.6 倍。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接续产业加快发展,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达 10%以上。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51 户,其中新增 36 户。两大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到全区工业经济的 82%。服务业发展呈现新亮点。坚持市场导向、错位发展,大力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先后建成九洲国际、金茂国际大厦、正大国际新城、玉华家居建材城等一批商业综合体,推动了川口至河滨路服务聚集区的进一步繁荣。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建- 4 -图 3 “十二五”三大工业支柱产业发展趋势 完 成 产 值 ( 亿 元 )13.65 22.235.5163.54116.28191.865.90 6.25 9.
11、49 16.04 23.2531.392.79 3.83 4.97 8.52 15.1925.82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现 代 建 材 装 备 制 造 纺 织 服 装成全市首个“省级电 子商务示范县(区)” 。五年新增商业网点1000 多户,各类商贸服务业企业 120 户。以乡村旅游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孟姜女故里” 、“耀州瓷家乡”两大文化品牌开发取得积极进展,文化产业增加值五年平均增速达到 30%。金融业稳健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占三产比重升至9.4%。2014 年我区被评为全省“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模范区”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评价连续 4
12、 年全市第一。图 4 “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旅 游 人 数 及 收 入211.8088.84 100.39124.49162.58 181.600.37 0.681.091.56 1.902.33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接 待 旅 游 人 数 ( 万 人 次 ) 旅 游 总 收 入 ( 亿 元 )农业现代化步入新阶段。以五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观光农业产业带、城郊型休闲观光产业带、现代畜牧养单位:亿元- 5 -殖业观光带、苹果产业旅游观光带和小麦育种产业带“五带” 建设,累计完成
13、投资 2.5 亿元,入驻企业 18 家、培育合作社 40 个、家庭农场 5 个。特色产业稳步发展,鲜干果种植面积达到 7.1 万亩;引进发展规模养殖企业 14 家,生猪存栏达到 1.2 万头,家禽存栏达到 23.6 万羽。投入 1.85 亿元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一批水利重点项目,累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 2.75 万亩,支撑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品牌建设成果丰硕,“常家乐” 、“军台岭”苹果、“ 秦农” 牌 鸡蛋 远近闻名。 2015 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1.26 亿元,年均增长 5.8%。图 5 “十二五”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趋势0.85 0.917.50%1.026.40%1.144.
14、90%1.234.90%1.265.00%0.000.200.400.600.801.001.201.4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农 林 牧 渔 业 增 加 值 (亿 元 ) 农 林 牧 渔 业 增 加 值 增 速统筹城乡呈现新面貌。王家河镇、王益乡相继改设办事处,融入核心城区,进一步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先后实施了 210 国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支巷道路改造、公厕改造、危旧建筑拆除改造、便民市场规范等,城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升,自来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供热普及率大幅度提高。相继开工- 6 -建设了塬上苑、川口兰公房、华海小区等 18 个保障性住房项
15、目。累计建设 4058 套、分配交付 2180 套,搬迁地质灾害点 1500 户6000 余人,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和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聚力推进黄堡重点示范镇建设,实施建设项目 74 个,累计完成投资16.8 亿元。建成“三横一 纵” 路网骨架,公共服 务设施基本完善,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标准化新镇区已具规模。五年来,通过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新建和改建乡村公路 120 余公里,改造农村危房 1000 余户,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成功创建成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图 6 “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建设保 障 性 住 房 ( 万 )18.61 15.537.58 14.4 121
16、8.6134.1441.7256.1268.12010203040506070802011 2012 2013 2014 2015竣 工 面 积 累 计生态文明凸现新魅力。积极推进绿色王益建设,实施了城市绿化、通道绿化、流域绿化、家园绿化四大工程,累计完成新育苗 370 亩,义务植树 250 万株,造林绿化面积 17877 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34.84%,城市林木绿化率达到 38%,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成功创建为省级绿化模范区,并通过了全国绿化模范区的省级初步验收。大力开展治污降霾“全民 齐行动、落实在一线” 活动,推进治污降霾网格化管理,五年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单位:万平方米- 7 -2
17、30 天左右。漆水河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两项主要污染物基本达到类水质标准,其它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水质总体有所好转。一个新型生态园林城市开始显现。图 7 “十二五”环境保护情况330 328328 330 229 27461.4 36.064535 436285.43 84.05663.1 399.721937 18295.37 4.92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削 减 二 氧 化 硫( 吨 )消 减 化 学 需 氧量 ( 吨 )全 年 空 气 质 量好 于 二 级 天 数削 减 二
18、 氧 化 硫 ( 吨 ) 消 减 化 学 需 氧 量 ( 吨 ) 全 年 空 气 质 量 好 于 二 级 天 数居民生活实现新跃升。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272 元,年均增长 13.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11025 元,年均增长 16.2%,绝对值增长连续两年超过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 35.49 平方米,比“ 十一五” 末增加 9 平方米左右。五年累计新增就业人员 1.78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共有 6985 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妥善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3 万名困难群众纳入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障实现新跨越。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先后建成了教学楼、宿舍楼 13 栋、幼儿园 10 所。义务教育巩固率达 99.5%,初中阶段三年保留率达 9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90%;“义务教育均衡区” 通过国家 评估认定,在全市率先创建成省级教育强区;顺利通过陕西省“ 双高双普” 验收,被命名 为“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