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简答题.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2086878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栽培学简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作物栽培学简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作物栽培学简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作物栽培学简答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作物栽培学简答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简答题1、叙述促花肥的优缺点及施用技术。 优点:促花肥主要作用在于促进颖花分化,一般在叶龄余数 3.5-2.5时施用,占一生总氮量的 10左右,不可多施。缺点主要有:(1)使上部叶片过长(2)茎基部伸长节间过长易造成倒伏(3)施用过多易使植株贪青保花肥的作用,在于使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得到足够的养分,以减少颖花的退化,保证穗粒数。其施用时期一般在叶龄余数 1.5-1 之间,得力时期恰好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2、水稻湿润育秧中,为什么强调培育壮秧?壮秧的形态与生理特征有哪些?壮秧的意义:南方稻区,特别是双季稻,水稻秧田期常占全生育期的 14l3、营养生长期的 12。所以,秧苗素质对产量的影响很

2、大。故有“秧好一半稻” 的农谚。壮秧移栽后返青快、分蘖早、穗大粒多,在同样栽培条件下,容易实现高产。壮秧的形态特征:从壮秧的个体形态看,要求茎基粗扁、叶挺色绿、根多色白。植株矮健 ;从壮秧的群体看,要求较高的成秧率 80以上)与整齐度(脚秧率低于10) 。壮秧的生理特征:壮秧的光合能力强 ,特别是叶鞘内碳水化合物含量高 ;壮秧的碳氮比(CN)适中 ,中苗 79,大苗 1114(小苗一般含氮相对较多,不用此作指标) ;束缚水含量应占鲜重的 30以上。3、与传统的湿润育秧相比,旱育秧有何优缺点?简述旱育秧主要技术流程。旱育秧的优缺点:苗素质好,抗逆性强,移植后早生快发 ;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结实率

3、高 ;省生产成本及秧田 ;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但育秧技术稍复杂,育秧安全系数较湿润育秧低。 旱育秧的技术流程为:(1)选择苗床(2)培肥(3)调酸(4)种子处理(5)薄膜覆盖(6)浇底墒水(7)及时揭膜补水(8)加强水分管理(9)因苗追肥4、 根据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特点及需肥特性,简述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的肥料运筹原则。 适量施用肥料,N、P、K 配合施用;满足小麦两个吸肥高峰需要;不同类型专用小麦肥料施用因品质要求不同而有差异。具体包括:、氮肥: 强筋 中筋 弱筋施用量(kg/亩) 16-18 14-16 12-14基肥 50% 50% 70%平衡肥 10% 10% 10%拔节肥 15-20% 2

4、0% 20%孕穗肥 20-25% 20% /、P、K 肥中强筋小麦 N:P2O5:K2O=1:0.6:0.6弱筋小麦 N:P2O5:K2O=1:0.4:0.4分两次施 基肥;返青拔节肥(春性 7-9 叶 半冬性 5-7 叶)、根外追肥浓度:尿素 1-2% KH2PO4 0.5-1% 时期:孕穗-花后 20 天方法:可与防治白粉病、赤霉病的药剂一起喷施,对中强筋小麦作用较大,可提高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5、简述小麦高产群体调控程序。 (1) 、根据生态、生产条件,品种的温光发育特性,栽培水平,产量水平以及适宜的穗数范围,确定合理的基本苗数。 (2) 、在合理的基本苗数基础上,促进有效分蘖

5、的发生,使群体茎蘖数在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内达到预期穗数值的 1.2-1.3 倍。 (3) 、在实现上述茎蘖数的基础上,抑制无效分蘖的发生,使群体最高茎蘖数控制在预期穗数值的 2.0-2.5 倍。 (4) 、在上述基础上保证合理的叶面积指数(LAI) ,使 LAI 在孕穗期达 6-7(5) 、花后控制 LAI 的衰减速度,增强和调节根和叶片的功能。6、简述专用小麦的概念及其分类。专用小麦是为了满足不同面制食品的加工特性和品质的不同要求而生产的小麦,即指那些具有不同的内在品质特性、专门适合制作某种(类)食品(如面包、饼干、蛋糕、糕点、面条、馒头、饺子等)以及专门用作某种特殊用途(如专门为某一特殊群

6、体提供特殊营养或食疗作用)的小麦粉。优质的原粮是生产优质专用小麦粉的基础。专用小麦粉生产要依靠优质的专用小麦。目前,国内专用小麦主要分为三类:(1)强筋小麦:籽粒硬质,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强,延伸性好,适于生产面包粉以及搭配生产其它专用粉的小麦。 (2)中筋小麦:籽粒硬质或半硬质,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强度中等,延伸性好,适于制做面条或馒头的小麦。 (3)弱筋小麦:籽粒软质,蛋白质含量低,面筋强度弱,延伸性较好,适于制做饼干、糕点的小麦。此外,还有满足特殊用途,例如特殊营养、食疗、特殊动物饲料等的专用小麦。7、影响油菜分枝生长的因素有哪些?答:(1)品种类型:下生分枝型品种分枝数多;上生分枝型品种

7、分枝数少。中生分枝型品种:(也称匀生分枝型)介于两者之间。 (2)叶片数:主茎总叶数多,各生育时期主茎绿叶数多,积累的营养物质多,一次分枝数也多。 (3)光照:光照充足或稀植时,植株的分枝数多,反之则少。 (4)追肥:薹肥(薹高 10cm 或稍前追肥) ,可显著地增加一次分枝数,花肥(始花期追肥) ,可显著地增加二次分枝数。8 为何油菜角果皮的光合产物是籽粒灌浆物质的主要来源?(1)角果的总表面积很大,并且处于植株冠层的上部,接受的光照较好(2)角果的光合强度较高(3)每个角果中子粒数较多,能容纳较多的光合产物,库较大 4)角果皮与子粒相距很近,便于光合产物向子粒中的输送,流通畅。由于源足、库

8、大、流畅,因此角果的光合作用对油菜子粒产量的贡献很大。1、请举例说明光周期反应在作物栽培上的应用。 (1)纬度调节。在作物引种时要特别注意作物开花对光周期的要求,短日作物南种北引,营养生长延长,开花结实延迟,北种南引,生育期则缩短;长日作物与之相反。(2)播期调节。确定适宜的播期,如短日照作物,从春到夏分期播种,播得越晚,抽穗越快。 (3)作物品质受到光周期影响。光照长度影响大豆蛋白质、脂肪酸和脂肪的含量。2、二氧化碳对作物有何增产意义?(1)碳素是干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有机物中 9095%是碳水化合物。 (2)碳素已经成为制约作物获得高产的限制因子,生产上要求的适宜二氧化碳浓度是 1%,而大

9、气中的含量只有 0.032%。 (3)在一些作物上,施用二氧化碳肥的确实获得了较大的增产效果,如黄瓜、芹菜。3、为什么连作常引起作物减产?(1)连作导致某些土传的病虫害严重发生; (2)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孳生,难以防治,与作物争光、争肥、争水矛盾加剧; (3)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肥料利用率下降;(4)过多消耗土壤中某些易缺营养元素,影响土壤养分平衡,限制产量的提高; (5)土壤积累更多的有毒物,引起“自我毒害”的作用。品种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1)根据当地栽培制度(2)根据当地自然条件(3)生产条件 5. 复种的概念和作用是什么?答:复种是指一年内在同一土地上种收两季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作用:可

10、以提高复种指数,扩大播种面积,充分利用土地、光、热等自然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可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地面覆盖,减少径流冲刷,保持水土有利于解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绿肥和饲料作物争地矛盾,有利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全面发展,农牧结合请举例说明光周期反应在作物栽培上的应用。 (1)纬度调节。在作物引种时要特别注意作物开花对光周期的要求,短日作物南种北引,营养生长延长,开花结实延迟,北种南引,生育期则缩短;长日作物与之相反。 (2)播期调节。确定适宜的播期,如短日照作物,从春到夏分期播种,播得越晚,抽穗越快。 (3)作物品质受到光周期影响。光照长度影响大豆蛋白质、脂肪酸和脂肪的含量。2. 作物的

11、光温特性在生产上如何应用?主要应用有: 在引种上的应用。引种时必须考虑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北种南引,生育期变短,而南种北引,生育期变长。因此,从北方引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到南方来、从南方引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到北方去,相对易获得成功。最稳妥的引种:在相同纬度或温光生态条件相近的地区之间引种;引种感光性弱、感温性不敏感的品种。 在栽培上的应用。作物的品种搭配和播种期的安排,均需考虑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比如:湖南种油菜,冬性强的要适当早播,应在 9 月中下旬播种;而春性品种可以晚些播种,可以迟至 10 月初。 在育种上的应用。第一点是要培育适应当地温光条件的品种;第二点是可以根据亲本的温光特性来调整播种期

12、,以使父母本花期相遇;第三点是为了育种的需要,在本来不适合种植冬性强的作物品种的地方,可以提前对其的萌动的种子或幼苗进行春化处理,再移栽到大田里,这样就可以开花结实了。3. 简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其关系如下:1. 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营养生长期就不会开始生殖生长;营养生长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殖生长的优劣,最后影响产量的高低。2. 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两者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必须协调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在养分竞争上的矛盾主要是通过控制肥水来保证营养生长处于一个适度的状态。3

13、. 生殖生长期的营养生长状况仍会影响产量高低。生殖生长期主要是生殖生长(如水稻抽穗后主要籽粒灌浆),但营养器官的生理过程仍在进行,并且对生殖生长仍会有很大影响。4. 何谓源、流、库?它们在作物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如何?“源”即生产和输出光合产物的器官,通常是指叶片,也包括角果皮、颖壳、叶鞘和茎的绿色部分。 “库”是指接纳光合产物的器官,如禾本科作物的穗,油菜、大豆的角果,甘薯和马铃薯的块根或块茎等。 “流”是指输导组织,主要指微管系统,最重要的是韧皮部(主要运送矿质养分、碳水化合物、有机氮化合物) 。总的来看,源、流、库的平衡发展状况决定作物产量的高低。最理想的状况是源足、库大、流畅。对于一个个体

14、而言, “流”的大小和通畅程度会影响到源库的大小和活性。但对于一个群体而言, “流”一般不会成为产量的主要抑制因子(倒伏或病虫害等特殊情况除外) 。因此,源、库的发展及其平衡状况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可以说,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的根本实质,或者说,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作物源库关系“由不协调到协调,由协调到不协调,再由不协调到协调”的一次次循环往复的过程;或者说,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作物源库关系由不协调到协调,再在更高层次上建立协调关系的过程。5. 制定施肥制应遵循哪些原则? 抓住重点,统筹兼顾。 注重中低产田,促进平衡增产。中低产田的投肥效益比高产田高。 协调生物养地与人工施肥养地

15、的关系。肥料不足时,应扩大生物养地的比例,反之可缩减。 肥料种类与运输距离的统筹安排。 与其它农业技术措施协调。与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制、灌溉制等协调。 提高施肥的经济效益。注意“报酬递减” 现象。6. 什么叫作物的生长?什么叫作物的发育?分别举例说明。并简单分析生长与发育的关系。生长和发育是作物一生中两种基本的生命现象。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质的变化,有时这种过程是可逆的。以叶的生长发育为例加以说明:叶的长、宽、厚、重的增加成为生长,而叶脉、气孔等组织

16、和细胞的分化则是发育。可以说,生长是从小到大,而发育则是从无到有。生长与发育的关系: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准确的说是交替进行的:生长的累积导致发育,发育又是下一轮生长的开始。也就是说,没有生长就没有发育,没有发育就不会有进一步的生长。7. 试分析作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1. 漏光损失。作物生长初期叶面积很小,日光漏射不可避免;生产水平较低的大田,一生不封行,漏射始终存在;作物生长后期,漏光损失严重。2. 光饱和浪费。稻麦光饱和点约为全日照的 1/31/2。往往存在上部叶片光强超过光饱和点、而下部叶片又光照不足的现象。3. 环境条件限制。即环境条件不适宜(温度、水分、矿质养分、CO2、病

17、虫害等)。8. 试述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 遗传育种与提高光合效率。 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 降低呼吸消耗。 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9结合实际论述作物高产栽培中增强田间通风透光的理论依据。CO2 饱和点与 CO2 补偿点、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 10. 简述水对作物的生理生态作用。a、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b、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水是作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d、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 e、水有较大的热容量,能缓和原生质的温度变化 f、水是连接土壤作物大气的介质 11. 简述作物种子萌发的过程。3 个阶段:吸胀、萌动、发芽。吸胀:即种子吸水膨胀达到饱和;萌动:即种子内的酶恢复活性,将淀粉、蛋白质、脂

18、肪水解为可溶性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这些物质被转化为胚的结构物质,促进胚的生长,最早表现为胚根伸长,当其突破种皮露出白嫩的根尖时,表示萌动阶段完成;发芽:萌动之后,胚继续生长,当胚根达到种子长度、胚芽达到种子长度的一半时,即达到发芽阶段。15. 试述农业节水的必要性,并分析农业节水的途径。必要性:1. 农业节水是构建节水型社会的需要;2. 农业是耗水大户,占总耗水的 70%左右,农业节水潜力大,农业节水才能真正实现全社会的节水;3. 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仅世界平均水平的 1/4;4. 农业节水是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需要。节水途径:农业节水是实在必行的,其节水途径主要在于:1.

19、 培育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品种;2.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水分损失,可通过管道改造实现;3. 改进灌溉技术;4. 改进栽培技术,尤其是水分管理技术。16. 简述抗旱作物(品种)应具备的特点。 原生质黏性和弹性大; 根系深、叶片细胞小而气孔多、叶片茸毛多或角质化程度高、输导组织发达; 生理机能上,缺水时物质分解与合成的比例改变小、光合与呼吸的比率不改变或改变很小、淀粉贮存正常、气孔不完全关闭,仍可进行光合作用。18. 试述少免耕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发展前景。优点:1. 保持水土。不翻动土层,且残茬秸秆覆盖,土壤水蚀和风蚀明显减轻,减少土壤水肥蒸发。2. 保持土壤结构。残茬秸秆腐烂分解后,表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增

20、加;土壤偏于紧密,有机质分解缓慢而持久,有助于团粒结构形成。3. 争取季节,减少动力消耗。缺点:土壤变紧;土壤表层养分富集,下层贫化;有机肥施用困难,肥料利用率低;杂草、病虫害增加;残茬覆盖导致地温下降。19. 如何评价污水灌溉。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污水灌溉问题:一方面,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污水灌溉不失为一种节约水资源的做法,同时,污水灌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产量;另一方面,污水中有毒物质较多,可能造成产品质量的下降。因此,应该正确处理污水灌溉问题:即在利用污水进行灌溉之前,须进行科学处理。21. 简述地膜覆盖的作用。1. 覆盖增温;2. 保墒作用;3. 加速土壤营养的转化和吸收,改善土壤物

21、理状况;4. 防止雨水冲击造成土壤板结,减缓土壤侵蚀;5. 有利于微生物及蚯蚓的繁殖; 6. 有效防除杂草;7. 降低土壤盐分的不利影响。22. 轮作增产的原因何在。意义。 全面而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充分发挥土壤的生产潜力;) 利于生物养地;) 改善土性,提高肥效;) 改善农田生物种群结构,减少病虫害;) 改变农田生态田间,减少田间杂草。23. 简述作物生产上施肥的原则。作物生产上施肥的原则主要有 3 点:1、用养结合原则。要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有机肥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的改善具有明显作用。2、需要的原则。根据作物生长所需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时期来施肥。在营养临界期,需保证作

22、物不缺某种养分,在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应及时施肥,这样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3、经济的原则。施肥存在报酬递减问题,过量施肥反而会产生的毒害作用,不仅不利于高产,而且降低品质。因此,应把握施肥的量,还应注重营养元素的合理配比,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27. 简述作物布局的意义。充分发挥作物和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解决和缓和作物争地、争肥、争水、争季节、争劳力的矛盾;利于复种和间套作安排及连作的运用。28. 简述影响土壤耕性的因素。 土壤质地:壤土结构好,土质疏松,耕性最好,肥力也高; 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的物理机械特性介于粘粒与沙粒之间,有机质含量越高耕性越好; 土壤含水量:含水量多少影响

23、土壤物理机械特性,因而影响土壤耕性和宜耕期。29. 在某块玉米/大豆田中,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分别为 450 和 120 kg/667m2。两者在单作条件下产量分别为 600 和 200 kg/667m2。请通过计算判断此间作模式是否增产。并请分析间套作的效益原理。LER=450/600+120/200=1.35;LER1;所以此模式增产。间套作的效益原理:1. 空间上互补,实现密植效应,实现光与 CO2 的高效利用;2. 时间上的互补,实现时间效应,延长光合时间;3. 地下养分水分的互补,实现营养异质效应,充分利用土壤养分;4. 生物间的互补,充分发挥边际效应、补偿效应和化感效应。30. 假设某

24、块农田一年内种植两季水稻,早、晚稻经济产量分别为 550 kg/亩和 650 kg/亩,试计算该田块的光能利用率,并分析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已知:当地太阳总辐射为 2000J/cm2d,1mol CH2O 的产热量为 469 kJ;1 年按 365 天计算,1 亩按 667m2 计算;早晚稻经济系数均按 0.5 计算,稻谷矿物质含量按 10%计算)来自太阳辐射的干物质量(g/ cm2d)=(550+650)1000/0.50.9/365/6670000=0.000887227换算成热量(J/cm2d):0.00887277/30469000=13.87、光能利用率(%)=13.87/20

25、00100=0.6935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遗传育种与提高光合效率。 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 降低呼吸消耗。 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 提高复种指数。42.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主要农艺措施。1.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合理运筹、配方施肥、精确施肥。2.耕作,以耕促肥(三)合理灌排,以水促肥(四)轮作换茬,调节土壤肥力 1.轮作增产的原因。答:能均衡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用养结合,提高地力;可减少病虫危害,消除土壤有毒物质(1 分) ;改变农田生态条件,减少田间杂草 2. 小麦一生分为几个生育时期,各是什么?答:小麦一生分为 12 个生育时期,分别是萌发、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

26、节、孕穗、抽穗、开花、成熟。3. 玉米合理密植的原则。答:密度与品种的关系:晚熟品种生长期长、植株高大、茎叶繁茂、单株生产力高、需要较大的个体营养面积,应适当稀植,反之植株矮小的早熟品种可适当密植。而叶片直立的紧凑型品种比平展品种可更密植些密度与肥水条件的关系:一般地力较差和施肥水平较低,每公顷株数应少些。反之土壤肥力高,密度可以增大,在提高肥水条件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株数,有明显的增产效果。4. 玉米地膜覆盖增产的原因。答:增温保温效应;保墒提墒效应;保持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土壤养分速效化;其它效应:覆膜对抑制土壤盐分上升有明显效果;对杂草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6. 什么是小麦的分蘖节?

27、小麦分蘖节的作用有那些?答:分蘖节并非一个节,而是由很多节、叶原始体、分蘖、腋芽及其生长点密集在一起,形成膨大的节群。作用:产生分蘖并形成分蘖穗,构成产量的一部分;产生近根叶及次生根群;调节群体,补充由于主茎受害后造成的穗数亏缺;冬前积累贮藏糖类等营养物质,保护麦苗安全越冬) ;分蘖节内复杂的疏导组织。成为联系根系与地上分蘖位,进行水分和营养运输的枢纽。9. 简述作物间作、套作、混作的区别。答:间作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地上同时或同季节成行或成带状间隔种植;混作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撒播或同行混播在同一块田地上。二者的作用相似,只是配置形式不同

28、,它们都是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光能利用率。套作是在前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作物的种植方式。它与间作不同,间作中的两作物共生期占全生育期的主要部分或全部,而套作其共生期只占生育期的一小部分时间,它是选用两种生育季节不同的作物,一前一后结合在一起。1. 试述确定冬小麦适宜播期的依据。 (8 分)答:品种发育特性。不同感温感光类型品种,完成发育要求的温光条件不同。一般强冬性品种宜适当早播,弱冬性品种可适当晚播。自然生态条件。小麦一生的各生育阶段,都要求相应的积温。但不同地区、不同海拔地势、光热条件不同,达到小麦苗期所要求的积温时间也不同。各地具体播种时间均依变化的条件进行调节。栽培体系及

29、苗龄指标。不同栽培体系要求苗龄指标不同,因而播种适期也不同。精播栽培体系,要求冬前以偏旺苗龄越冬,播期要早;独秆栽培要求控制分蘖,以主茎成穗,播期要晚。积温指标) 。小麦冬前积温指标包括播种到出苗的积温及出苗到定蘖数的积温。播种到出苗的积温一般为 120左右,出苗后冬前主茎每长一片叶,平均约需 75左右积温。这样,根据主茎叶片和分蘖产生的同伸关系,即可求出冬前不同苗龄与蘖数的总积温。得出冬前总积温后,再从当地气象资料中找出昼夜平均温度稳定降到 0的日期,由此向前推算,将逐日平均高于 0以上温度累加达到冬前总积温的那一天,即可定为理论上的适宜播期,这一天的3 天,即可作为适宜范围。2. 以小麦为

30、例从密度、施肥、灌溉三个方面说明高产栽培管理方案。答:从密度方面:小麦有三种栽培体系。精播栽培以最大限度提高分蘖成穗为指导,充分发挥品种个体遗传生产潜力,达到高产。要求选用分蘖力强、成穗率高、适宜早播、越冬性好的品种,苗期要具有良好的水热肥条件和适宜的配套耕作制度。对整地、播种技术、防病虫、水肥投入条件及栽培技术要求较高;常量栽培以主茎成穗为主,分蘖成穗率占总成穗的 50%以下,基本苗约为 20 万左右。适于北方晚熟冬麦区,冬前水热条件较差,肥力中等的水浇地及非保浇水地区;超常量独秆栽培以控制分蘖成穗,充分利用主茎优势,使苗数等于穗数,苗多而总蘖数不高,密播而群体利落,达到壮秆多穗以获得高产)

31、 。施肥方面:肥料的选择应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肥料的分配应以底施为主;增施磷肥、氮磷配合、因地补钾;肥料深施、保持肥效。此外还应寻找制约产量因素的肥料。灌溉方面:一般应保证以下五水的灌溉。底墒水是保证苗全苗壮的重要措施;冬水有利于小麦抗寒正常越冬,并对早春正常返青和生长起积极作用;起身水能起到提高分蘖成穗率和促进成大穗的作用;孕穗抽穗水此期正值小麦的需水临界期,灌好此水能提高穗粒数并为粒重打下基础;灌浆水能起到养根和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灌浆减轻干热风危害、增加粒重的作用) 。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有哪些?:(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 (3)栽培技术。 (4)病虫害。2根据种子萌发过程

32、和发芽的条件,试述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技术。答:(1)种子萌发过程:吸胀、萌动和萌发;(2)种子萌发条件:种子本身的活力、温度、空气和水分;(3)种子处理技术:选种、晒种、浸种、催芽 3简述水稻旱育秧技术答:(1)苗床地选择;(2)床土培肥;(3)苗床调酸;(4)苗床施肥与整地;(5)苗床浇水与消毒;(6)播量播期;(8)苗床管理。5.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虽是世界上粮食产量最多的国家,但是按 12 亿人口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的粮食还不足 400 千克,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0 多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增长 3 倍,但因人口也增长了 1 倍多,每年增产的粮食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所消耗,平均每人增

33、加的粮食不多。2.农业综合生产力尚低,抗灾能力差,农业生产率常有较大波动。3.农业结构还不合理,农、林、牧、渔没有全面发展,林业和渔业比重太小,各地农业发展很不平衡。4.农业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受污染的耕地达 2000 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 1/5。耕地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1简述作物的 S 形生长曲线,并分析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所谓 S 形生长进程即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大小、数量和重量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的变化曲线呈 S 形。S 形生长进程即“慢-快-慢”的生长进程。主要应用:一方面,可以用 S 形曲线来检验作物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看它是否偏离了 S 形曲线的轨迹) ,以此作为调控作物生

34、长的依据,采取措施使其回到正常轨迹上来。如:看生长偏弱,未达到应有的高度等,就应赶快供应肥水促进其生长速度。另一方面,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都应该在其生长发育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有。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小麦施矮壮素控制株高防倒,应该在其基部节间尚未生产时喷施,如已经进入快速生长期,基部节间已经伸长,再喷也没作用了;又如:施肥,在作物生长发育初期或末期施肥,都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反而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等不利影响。3. 简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其关系如下:1. 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

35、基础。没有一定的营养生长期就不会开始生殖生长;营养生长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殖生长的优劣,最后影响产量的高低。2. 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两者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必须协调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在养分竞争上的矛盾主要是通过控制肥水来保证营养生长处于一个适度的状态。3. 生殖生长期的营养生长状况仍会影响产量高低。生殖生长期主要是生殖生长(如水稻抽穗后主要籽粒灌浆),但营养器官的生理过程仍在进行,并且对生殖生长仍会有很大影响。5. 制定施肥制应遵循哪些原则? 抓住重点,统筹兼顾。 注重中低产田,促进平衡增产。中低产田的投肥效益比高产田高。 协调生物养地与人工施肥养地的关系。肥料不足时,应扩大生物养地

36、的比例,反之可缩减。 肥料种类与运输距离的统筹安排。 与其它农业技术措施协调。与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制、灌溉制等协调。 提高施肥的经济效益。注意“报酬递减”现象。7. 试分析作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1. 漏光损失。作物生长初期叶面积很小,日光漏射不可避免;生产水平较低的大田,一生不封行,漏射始终存在;作物生长后期,漏光损失严重。2. 光饱和浪费。稻麦光饱和点约为全日照的 1/31/2。往往存在上部叶片光强超过光饱和点、而下部叶片又光照不足的现象。3. 环境条件限制。即环境条件不适宜(温度、水分、矿质养分、CO2、病虫害等)10. 简述水对作物的生理生态作用。a、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b、水是光合作用

37、的原料 c、水是作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d、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 e、水有较大的热容量,能缓和原生质的温度变化 f、水是连接土壤作物大气的介质13. 简述粮食安全的概念与内涵。粮食安全即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三方面的涵义:一是保障粮食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即不仅要供应足够的粮食,还要保证所供应的粮食安全、卫生,满足人们生存和健康的基本需要;二是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与长期性,即保障粮食供应在任何时候都是充足、卫生的,满足人们的长期需要;三是保障人们的购买力,即人们不仅能够买得到而且买得起其生存和健康所需的基本食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粮食安全要求大力发展农业,保障

38、国民购买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4. 试分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途径及措施。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措施:确保耕地资源的战略地位;继续提高单产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尽快制定国家粮食安全法及相关法律;建立区域平衡与协调的粮食安全体系。 ;加强粮食主产区基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和规范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建立粮食生产与安全供求预警体系;放开粮食市场,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15. 试述农业节水的必要性,并分析农业节水的途径。必要性:1. 农业节水是构建节水型社会的需要;2. 农业是耗水大户,占总耗水的70%左右,农业节水潜力大,农

39、业节水才能真正实现全社会的节水;3. 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仅世界平均水平的 1/4;4. 农业节水是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需要。节水途径:农业节水是实在必行的,其节水途径主要在于:1. 培育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品种;2.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水分损失,可通过管道改造实现;3. 改进灌溉技术;4. 改进栽培技术,尤其是水分管理技术。18. 试述少免耕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发展前景。优点:1. 保持水土。不翻动土层,且残茬秸秆覆盖,土壤水蚀和风蚀明显减轻,减少土壤水肥蒸发。2. 保持土壤结构。残茬秸秆腐烂分解后,表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偏于紧密,有机质分解缓慢而持久,有助于团粒结构形成。3. 争取

40、季节,减少动力消耗。缺点:土壤变紧;土壤表层养分富集,下层贫化;有机肥施用困难,肥料利用率低;杂草、病虫害增加;残茬覆盖导致地温下降。19. 如何评价污水灌溉。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污水灌溉问题:一方面,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污水灌溉不失为一种节约水资源的做法,同时,污水灌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产量;另一方面,污水中有毒物质较多,可能造成产品质量的下降。因此,应该正确处理污水灌溉问题:即在利用污水进行灌溉之前,须进行科学处理。20. 叙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有:1、繁殖力强,落粒性强;2、适应性强,抗逆性强;3、传播力强,传播方式多样;4、寿命长,分期分批出土;5、自然群落

41、组成不断改变;6、拟态性。杂草的危害有:A、与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争空间;B、一些杂草是病菌害虫的中间寄主和越冬场所。C、影响人畜健康。有些杂草种子有毒;D、增加管理用工和生产成本。22. 轮作增产的原因何在。 全面而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充分发挥土壤的生产潜力; 利于生物养地; 改善土性,提高肥效;) 改善农田生物种群结构,减少病虫害; 改变农田生态田间,减少田间杂草。23. 简述作物生产上施肥的原则。作物生产上施肥的原则主要有 3 点:1、用养结合原则。要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有机肥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的改善具有明显作用。2、需要的原则。根据作物生长所需的肥料种类、数量和

42、时期来施肥。在营养临界期,需保证作物不缺某种养分,在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应及时施肥,这样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3、经济的原则。施肥存在报酬递减问题,过量施肥反而会产生的毒害作用,不仅不利于高产,而且降低品质。因此,应把握施肥的量,还应注重营养元素的合理配比,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24. 简述育苗移栽的意义。延长作物生长期,把一年 12 个月当 14 个月用;便于苗期集中管理,利于培育壮苗;能实行集约经营,节约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可按计划规格移栽,能保证苗全、苗壮。25. 简述农业生产的特点。严格的地域性、强烈的季节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波动性、产品的特殊性 26. 试分析用地与养

43、地相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用地必然消耗地力消耗土壤营养元素;破坏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障碍因素。用养结合的可能性作物影响土壤具有双重性;土壤具有再生性;耕作制度的演变历史证明了其可能性。27. 简述作物布局的意义。充分发挥作物和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解决和缓和作物争地、争肥、争水、争季节、争劳力的矛盾;利于复种和间套作安排及连作的运用。28. 简述影响土壤耕性的因素。 土壤质地:壤土结构好,土质疏松,耕性最好,肥力也高; 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的物理机械特性介于粘粒与沙粒之间,有机质含量越高耕性越好; 土壤含水量:含水量多少影响土壤物理机械特性,因而影响土壤耕性和宜耕期。39. 作物个体与群体关系如

44、何?如何协调两者关系以促进作物高产?(1)作物个体和群体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 (2)通过种植密度来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3)通过其他技术措施(品种选择、肥料施用和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来影响群体的自动调节 42.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主要农艺措施。 (一)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合理运筹、配方施肥、精确施肥。 (二)合理耕作,以耕促肥(三)合理灌排,以水促肥(四)轮作换茬,调节土壤肥力1、积温怎样计算?积温学说有什么作用?有效积温是指作物或昆虫的某一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确切,小范围,针对性强时用。公式:Y(tiB-B)。作用:昆虫:达到积温才能完成生长发育。20-30,温度高,经

45、过日数短,反之长,说明积温是发育进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小麦的春化现象:冬性:0-3,大于 35 天;半冬性,0-7,15-35 天;春性,0-12,5-15 天。用于作物布局(大于 10的活动积温作指标):小于 3500的地区,一年一熟;3500-5500的地区,一年两熟;大于6000的地区,一年三熟。2、水体污染对农作物有什么危害?应怎样进行防治? 水体污染是工矿废水、农药和生活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进入水体,导致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水中生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有的物质直接进入作物,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甚至死亡。作物受到毒害后,生长受抑制,植株矮小,叶片枯黄,产量下降,产品中有毒成分超标

46、。污水处理以污水处理厂与氧化塘、土地处理系统相结合的办法为宜。其中污水土地处理是实现污水资源化,促进污水农业利用的主要途径。它是利用土壤及水中的微生物、藻类和植物根系对污水进行处理,同时利用污水的水、肥资源促进作物生长,并使之增产的一种工程设施,一般由一级处理设施-氧化糖-贮存糖(库)-农灌系统等部分组成。污水经适当处理后,再进入农业灌溉系统,既节约水资源,又不会造成农产品污染。 。3、土壤污染有哪些类型?会对农业造成什么危害?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治?土壤直接受到污染物的污染,同时也是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受害者。有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两种类型。土壤中的有毒物质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使作物发育减弱,作

47、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下降,产量减少,产品质量变劣;有些有毒物质甚至在作物的可食用部分积累,通过食物链传递到各种生物体、甚至人体内,造成食物链结构不平衡,人体疾病。治理土壤污染的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措施和改良剂措施等,如客土法,换土法,去表土,运用某些生物吸收走土壤污染物,净化土壤,增施有机肥,控制土壤水分,选择适合形态的化学肥料和合适的作物品种等方法。4、试述霜冻的危害及其补救措施。 (1)危害:霜冻对作物的危害并非霜本身,而是低温引起的冻害。在低温条件下,作物细胞间隙往往发生结冰现象(胞间结冰) 。胞间结冰对作物的危害有两种情况,其一是胞间结冰引起细胞原生质体强烈脱水,导致

48、其胶体凝固,使细胞萎蔫,甚至死亡。这时假如有阳光直接照射,温度急剧上升,胞间结冰迅速融化,融化水极易被蒸腾掉,导致细胞或组织受旱而死。其二是胞间结冰对细胞原生质体的挤压、刺破作用造成细胞机械损伤甚至死亡。 (2)霜冻后补救措施改种其他作物灾后要防止人为加重伤害霜后遮阳防日晒灾后应加强管理 5、试述地膜覆盖栽培的作用及其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地膜覆盖的作用地膜覆盖的土壤热效应地膜覆盖的保墒作用(对水分蒸发速度、对深层水分的影响、农田水分变化特点)地膜覆盖的其他作用(3 覆膜及管理技术覆膜技术(整地作畦(起垄) 、盖膜)栽培管理技术(施足基肥、播种和定植、灌水追肥、防除杂草、病虫害防治) (4 残膜的回收利用1、试述水稻返青分蘖期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要点。生育特点:返青分蘖期是指移栽到幼穗分化以前的时期。此期以营养器官生长为中心,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也是为大穗、多穗和最后丰产奠定基础的时期。栽培上应运用合理的技术措施缩短返青期,促进分蘖早发、发足,争多穗,控制无效分蘖,培育壮蘖、大穗。57d 长 1 片叶,分蘖盛期主茎绿叶数应有 56 片。移栽后 710d 有新蘖出现,20d 左右达到分蘖盛期,总茎数接近预定的穗数,3040d 达最高分蘖期。分蘖期的苗情指标要求是返青早,出叶快,分蘖早,叶色绿,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