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考题汇总.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2087167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植物病理学考题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考题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考题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考题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考题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普通植物病理学考题汇总名词解释植物病害: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的状态。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双游现象:从孢子囊中释放出来的游动孢子经游动休止后,再次萌发释放游动孢子继续游动的现象称为双游现象。侧丝:一种从子囊果基部向上生长,顶端游离的丝状物。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这两种寄主植物均称为转主寄主。菌脓:在病部表面溢出含有许多细菌和胶质物的液滴,称作菌脓或菌胶团。病毒:包被在蛋白质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

2、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茎寄生:无根藤、菟丝子、槲寄生、等寄生在寄主的茎杆枝条或叶片上,寄生藻类也在寄主的叶面或枝干上寄生,两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类寄生称茎(叶)寄生。基因对基因假说:对应于记住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原物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反之,对应于病原物方面的每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寄主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垂直抗性:即小种专化抗病性,对专性寄生或部分兼性寄生物,寄主的抗病性可以仅仅针对病原物群体中的少数几个特定小种,称为小种专化抗病性。病状:就是在病部所看到的状态。寄生专化性:有些专性寄生菌,其寄生的寄主范围很窄

3、,即或同一寄生植物的不同品种间,也常表现不能交互寄生的现象,对寄主品种有严格选择性。菌核:由真菌菌丝或菌丝与寄主组织共同构成的一种较为坚硬的结构,大多为黑褐色,其内部是疏丝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特别是表层细胞的细胞壁很厚。菌核内贮存较多的养分,对高温、低温和干燥的抵抗能力都很强。假菌丝:有些酵母菌芽殖产生的芽孢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形似菌丝,称为假菌丝。半知菌:由于对其生活史只了解一半,因此这类真菌通常称作半知菌。植原体:软壁菌门的成员,与植物病害有关、引起从枝黄化类型的一类原核生物,俗称类菌原体(MLO) ,现称植原体。多分体病毒:是指病毒的基因组分布在不同的核酸链上,分别包装在几种不同的粒体

4、里。由于遗传信息分开了,单独一个粒体不能侵染,必须是一组几种粒体同时侵染寄主才能全部表达遗传特性。这种分段的基因组被称为多组分基因组,含多基因组的病毒称为多分体病毒;遗传信息为双组分基因组包被在两种粒体里的病毒称为双分体病毒,核酸包被在三种粒体中的病毒称三分体病毒。吸盘:桑寄生种子萌发后产生胚根与寄主接触,分泌黏液,附着树皮上,形成盘状的吸盘。稳定化选择:稳定化选择就是指通过寄主群体的抗病性对病原物的选择作用而使病原物的群体组成趋向稳定。生理小种:病原物的种内,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存在着对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的类群。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因为病原生物能够在植株间传染,因

5、而又称传染性病害。病症:是指在病部出现的病原物的个体或群体。子座:真菌组织形成的为产生孢子等繁殖器官的垫状或头状组织。也是又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形成的,有的子座是菌组织和寄生植物组织结合而形成的(假子座) 。层出现象:是指新孢子囊从释放过游动孢子的空孢子囊里面长出来(内层出)或从成熟孢子囊基部的孢囊梗(或菌丝)侧面长出(外层出) 。异核体:在同一营养体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称为异核体。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属复染法,即将标本固定后,先用龙胆紫染色,加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再用稀释复红复染。染色后除可以看到细菌形态外,还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

6、性菌(G +) 。被酒精脱色复染成红色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 ) 。卫星 RNA:在某些多分体病毒中存在小分子量的 RNA,其与病毒 RNA 无同源性,单独不能侵染,要依赖病毒的核酸才能侵染和增殖,这种核酸称为卫星 RNA,其依赖的病毒称为辅助病毒。全寄生性种子植物:有些植物没有叶片或叶片退化成鳞片状,因而没有足够的叶索,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导管和筛管与寄主植物相连,从寄主植物内吸收全部或大部养分和水分。侵袭力:侵袭力是指在能够侵染致病的前提下,病原物侵染顺利与否和致病程度强弱的不同,它是数量性状。 (或者一般是指病原物具有的与致病力有关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植物保卫素:是植物受到病原物侵染后

7、或受到多种生理的、物理的刺激后所产生或积累的一类低分子量抗菌性次生代谢产物。寄生性:是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非侵染性病害:是由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次生菌丝:是一种双核菌丝体。由两根初生菌丝间发生细胞融合形成单倍双核细胞,质配产生的双核细胞内的细胞核不立即核配,而是不断发生双核并裂,形成双核菌丝体。分体产果:绝大多数真菌仅是部分营养体转变为繁殖体,其余部分仍在进行营养生长。拟侧丝:形成在子囊座性质的子囊果中,自子囊座中心顶部向下生长,与基部细胞

8、融合,顶端不游离。极鞭:细菌大多具鞭毛,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叫极鞭。半持久性病毒:介于非持久性病毒和持久性病毒之间,介体获毒饲育期和传毒时间均较长,病毒在介体体内没有循回期,也不能在虫体内增殖。昆虫蜕皮后即失去传毒能力。半寄生性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根多退化,导管直接与寄主植物相连,从寄主植物内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水平抗性:即非小种专化抗病性,具有该种抗病性的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无明显特异性相互作用,是由微效基因控制的,针对病原物整个群体的一类抗病性。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损害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9、非专性寄生:既能从活的细胞和组织中,又能从死的细胞中获得营养。吸器: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枝,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的菌丝变态结构。准性生殖:指异核体真菌菌丝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成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这种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交换和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的过程。钩状体:产囊丝的顶细胞弯曲成钩状,称为钩状体。质粒:独立于细菌核质之外的遗传因子,呈环状结构,由双链 DNA 分子组成。类病毒:侵染植物并具有复制能力的低分子 RNA,一般为单链环状,有 246399 个核苷酸,无蛋白质外壳。滑刃型食道:与垫刃型食道相似,食道分为

10、4 部分,但其背、腹食道腺均开口于食道球腔内的食道类型。侵染过程:从病原物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过程。可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四个时期。S 型曲线:假定种群的增长率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按一定的比例下降,种群数量达到 K 值以后保持稳定,那么,将种群的这种增长方式用坐标图表示出来,就会呈“S”型曲线。 (K 值为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 )寄主范围:在自然条件下能维持某种特定有害生物生存的植物种类。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损害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初生菌丝:由担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称为初生菌丝体。菌丝初期无隔多核,以后很快形成隔膜,每个细胞内有一个单倍体的细胞核。整体产果:

11、是指少数低等真菌在进行繁殖时,整个营养体转变为繁殖体。假囊壳:只指子囊座内只有一个子囊腔,子囊腔周文菌组织被压缩成子囊壳状。噬菌体:寄生细菌的病毒称为噬菌体,又称为细菌病毒。卫星病毒:卫星病毒是指在病毒基因组之外,依赖于该病毒(称为辅助病毒)活动的由核酸分子组成的亚病毒因子,并用自己的核酸编码外壳蛋白进行包装。垫刃型食道:线虫的食道可分为 5 部分,即靠近口孔的是细狭的前体部,往后是膨大的中食道球,之后是峡部,其后是膨大的食道腺。若背食道腺开口位于口针基球附近,而腹食道腺则开口于中食道球腔内的食道类型称为垫刃型食道。专化型:病原物的种内存在着对寄主植物的科,属具有不同致病力的类群。多病程病害:

12、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有多个侵染过程的病害,称多病程病害。共生现象: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的互利关系。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体寄主上生活的寄生物,称为专性寄生物。疏丝组织:菌丝体纠结比较疏松,还可以看出菌丝的长形细胞,菌丝细胞大致平行排列,这种菌组织称为疏丝组织。锁状联合:是指许多担子菌的双核菌丝细胞在分裂时,在靠近隔膜处形成的一种钩状分枝的结构。长生活史型:在锈菌生活史中除有双核的冬孢子外,还有一种双核孢子(锈孢子或夏孢子)的生活史类型称为长生活史型。荚膜: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增殖型病毒:指在昆虫介体内增殖病毒的持久性传毒类型。胞囊:异

13、皮线虫属某些种的成熟雌虫死后,表皮变褐变硬即为胞囊,内藏大量虫卵。耐病性:一些寄主植物在受到病原物侵染以后,虽然表现明显的病害症状,甚至相当严重,但仍然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有人称此为抗损害性或耐病性。子实体:真菌的产孢机构,真菌的孢子产生在具有一定分化的产孢机构上,无论是无性繁殖或有性生殖、结构简单的或复杂的,通城作子实体。囊轴:伸入孢子囊内部的膨大的孢子囊梗叫囊轴。短生活史型:在锈菌生活史中只有冬孢子为惟一双核孢子的生活史类型为短生活史型。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元和结构的单细胞微生物。它的遗传物质(DNA)分散在细胞质中,无核膜包围,无明显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含有小分子的核蛋白体(70S) ,但无

14、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稀释限点:保持病毒侵染力的最高稀释度,用 10-1,10 -2,10 -3表示。它反映了病毒的体外稳定性和侵染能力,也象征着病毒浓度的高低。泄殖腔:精巢连接输精管和虫体末端的泄殖腔。植物检疫:又称为法规防治。其目的是利用立法和行政措施防止或延缓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毒素:是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在非常低的浓度范围内干扰植物正常生理功能,对植物有毒害的非酶类化合物。填空题真菌的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类型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植物。子囊菌亚门的分纲依据是是否形成子囊果以及子实层;子囊果的类

15、型;子囊的特称。植原体的传播媒介主要是雨水、昆虫介体和人为因素。植物病毒的核酸大都是 RNA,并且一半都是正单链 RNA。传染性病害的病程一般分为 4 阶段,即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腐烂可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真菌的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类型有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和卵孢子。在锈菌生活史中,最多可产生 5 种孢子,它们是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从自然孔进入的细菌都可以从伤口侵入,从伤口侵入的细菌就不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TMV 主要通过病汁液接触传染,CMV 主要通过介体蚜虫传染。植物线虫的结构比较简单,虫体有体壁和体腔,体腔内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

16、等器官。鞭毛菌亚门的无性孢子是游动孢子,着生在游动孢子囊内。子囊果的类型主要有子囊壳、闭囊壳、子囊座和子囊盘。植物病原细菌主要有 9 个属(写拉丁文) ,即Agrobacterium、Burkholderia 、Erwinia 、Pseudomonas 、Clavibacter、Pyhtoplasma、Ralstonia、Xanthomonas、 Xylella。在自然条件下,病毒传染的方式主要有接触传染、昆虫和螨类传染、花粉传染和线虫和真菌感染。植物线虫第一龄幼虫是在卵内发育的,所以从卵内孵化出来的幼虫已经是第二龄了。桑寄生和菟丝子一般寄生在地上部,而列当和野菰寄生在地下部。坏死是细胞和组织

17、的死亡,坏死在叶片上常表现为叶斑和叶枯,幼苗近土面茎组织的坏死,有时引起所谓的猝倒和立枯。接合菌亚门的无性孢子是孢囊孢子,着生在孢子囊内;鞭毛菌亚门的无性孢子是游动孢子,着生在游动孢子囊内。原核生物界通常分为 4 个门,它们分别是薄壁菌门、厚壁菌门、软壁菌门和疵壁菌门。植物病毒对四环素类药物能抵抗,而类菌原体敏感。传染性病害的传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病原物的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病原物越冬和越夏;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卵菌纲真菌有性生殖时,两性配子囊是指的雄器和藏卵器。担子菌亚门中形成担子果的为层菌纲和腹菌纲。植物病毒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土壤、肥料和病株残体。寄生

18、性植物的主要类群有菟丝子科、桑寄生科、列当科、玄参科和樟科、檀香科等。病原物的致病性变异途径有有性杂交、突变和无性重组。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有变色、坏死、畸形、腐烂和萎蔫。真菌有性生殖一般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等三个过程,最后形成单倍体的有性孢子。半知菌亚门包括三纲,即芽孢纲、丝胞纲和腔胞纲。植物线虫的雌虫阴门和肛门常常是分开的,阴门常在虫体的腹面,肛门在虫体的末端;雄虫的生殖孔和肛门是同一部位,开口称为泄殖孔。植物检疫对象应具备三个条件,即局部地区发生、能随植物及其产品或人为传播、危险性大。鞭毛菌亚门的有性孢子有休眠孢子囊和卵孢子两种。细菌是属于原核生物界的单细胞生物,有细胞壁但没有固定的细

19、胞核,其繁殖方式为裂殖。受到病毒侵染而不表现症状的植物称作带毒植物,这种现象称为不显性感染。病害流行的因素是大量感病的寄主植物、致病力强传播有效的病原物和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杀菌剂的剂型有乳油、可溶性粉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粉剂、悬乳剂(胶悬剂) 、水剂、烟雾剂。保护剂;。治疗剂。内吸剂菌丝的变态结构有吸器、附着胞、附着丝、假根、菌套和菌网(菌环和菌网) 。真菌侵染丝穿透角质层是机械和化学两方面的作用,而穿过细胞壁则是酶的活动,与机械作用无关。引起植物病害的病毒种类主要有 TMV、PVY 、CMV。病原物对寄主的影响,除了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外,还在于产生对寄主的正常生理活动有害的代谢产

20、物,如酶、毒素、生长调节物质。根据寄生性种子植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可将其分为半寄生和全寄生。问答题影响病原物侵入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病原物的侵入和环境条件有关,其中以湿度和温度的关系最大。湿度是病原物侵入的必要条件,细菌侵入需要有水滴和水膜存在;绝大多数气传真菌,湿度越高,对侵入越有利,最好有水膜存在;线虫的侵入也与湿度有关;病毒的侵入方式比较特殊,与湿度关系较小。温度则影响萌发和侵入的速度。各种病原物在其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一般侵入快,侵入率高。温、湿度对一些病原真菌的影响往往具有综合作用。光照与侵入也有一定的关系。对于气孔侵入的病原真菌,光照可以决定气孔的开闭,因而影响侵入。在发病期病原

21、物有哪些活动?答:发病期是病原物扩大危害,大量产生繁殖体时期。随着症状的发展,真菌性病害在受害部产生孢子等子实体。许多病害症状不仅表现在病原物侵入和蔓延的部位,还影响其他部分。甚至全株死亡。大多数真菌发病后期在死亡组织上产生孢子,而性孢子产生更迟一些。植物病毒是怎样繁殖的?答:首先繁殖的核酸(RNA)与蛋白质衣壳分离,RNA 以单链状态吸附在寄主细胞的周围或细胞核。这条单链 RNA 作为一个正条链样板,可以复制与它本身相对应的互补链。这条负链与原来的 RNA 分离后,又可以复制出相对应的正条链,随后复制出来的正条链离开细胞核进入细胞质诱发病毒蛋白的形成。就这样病毒借助寄主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

22、系统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和核酸,然后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病毒粒体。简述细菌革兰氏染色反应的原理和程序。答:原理:细菌细胞壁成分不同,G +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G 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脂多糖,结晶紫染色后阳性紫色阴性红色。程序:结晶紫染色碘液脱色碘液处理酒精褪色水洗番红染色。植物病原细菌的分属依据是什么?答: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遗传性状。子囊果有哪几种类型?各举重要属及病例。答:闭囊壳:白粉菌属,小麦白粉病。子囊壳:赤霉属,小麦赤霉病。子囊座:黑星菌属,苹果黑星病。子囊盘:核盘菌属,油菜菌核病。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有哪些,它们在生物界地位如何?答:真菌、粘菌菌物界。细菌、放线菌和支原体

23、原核生物界。病毒、类病毒病毒界。寄生性植物植物界。线虫、原生动物动物界。为什么植物病原生物的致病性会发生改变?答:有性杂交:在种间、专化型间、小种间发生。突变:分为自然突变和诱变。无性重组:包括真菌的异核现象和准性生殖;细菌的接合、转化、转导作用;病毒的遗传重组。适应:病原物的致病性可随环境条件而改变。比较植物病害各防治方法的优缺点。答:农业防治:优点:不需特殊设施。成本低;通过各种农业调控措施,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但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降低病原物数量,同时增强植物的抗病性,不污染环境。缺点:有地域局限性单独使用收效较慢,效果较低。不能作为应急措施。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优点:是最经济最

24、有效的途径,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避免或减轻因使用农药而造成的残毒和环境污染问题。缺点:存在一个抗性容易丧失的问题。生物防治:优点:经济、安全,有益于微生物直接作用与病原菌,还可诱导或增强植物的抗病性。缺点:效果不稳定,使用范围窄,生防菌地理适应性较低,生防制剂的生产、运输、贮存又要求较严格的条件,其防治效益低于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优点:简单易行,成本低。缺点:适用范围窄,防治效果不佳。化学防治:优点:高效、速效、方便、经济效益高。缺点:对植物产生药害,易造成环境污染,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简述各种病原物的传播方式。答:真菌主要是以孢子随着气流和雨水传播。细菌多半是由雨水、流水和昆虫传播。病毒则

25、主要靠生物介体传播。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种子可以由鸟类传播,也可以随气流传播,少数可主动弹射传播。线虫的卵、卵囊和胞囊等一般都在土壤中的植物根系内外,主要由土壤、灌溉水及流水传播。许多植原体的传播都是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简述植物病害系统三角及其相互关系。答: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生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简述植物病毒的复制及增殖过程。答:病毒基因组的复制。植物病毒基因组信息的表达:病毒核酸的转录。植物病毒核酸的表达:亚基因组 RNAs 途径。多聚蛋白途径。多分体基因组途径。通读蛋白。核糖体移码。植物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功能植物病毒的增殖。即分别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组分植物病原真菌分

26、为哪几个亚门?这些亚门的特征是什么?答:鞭毛菌亚门:营养体是单细胞,原质团或无隔膜的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或合子。接合菌亚门:营养体是典型的无隔膜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生殖形成接合孢子。子囊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菌丝体,极少数单细胞,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担子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菌丝体,有性生殖形成担孢子。半知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菌丝体或单细胞,无有性生殖阶段,但可能进行准性生殖。怎样在田间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如何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答:侵染性病害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病原生物体存在,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若在病植物上看不到任

27、何病症,也分离不到病原物,且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无病发中心,没有传染扩散现象则是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具有传染性,非侵染性病害不具有传染性。非侵染性病害在适当条件下可恢复。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依据有哪些?答:菌体形态特征、能源及营养利用特性、运动性、革兰氏染色反应、芽孢或外生孢子特点、对氧的需求等标型特征。近年来还增加了细胞壁成分分析、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DNADNA 杂交以及 rRNA 序列分析等。植物病害的农业防治措施有哪些?答:使用无病植物繁殖材料。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保持田园卫生。加强栽培管理。什么叫做子实体,举出典型子实体,其上产生何种孢子?答:真菌的产孢机构,真菌的孢子

28、产生在具有一定分化的产孢机构上,无论是无性繁殖或有性生殖、结构简单的或复杂的,通城作子实体。典型子实体及其产生的孢子:子囊壳、子囊座、子囊盘、闭囊壳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锈菌目与黑粉菌目主要特征和分科依据是什么?答:锈菌目:特征:担子自外生型冬孢子上产生,担子有隔,担孢子自小梗上产生,成熟时强力弹射。专性寄生,引起植物锈病。分科依据:主要根据冬孢子的形态、排列和萌发形式。黑粉菌目:特征:双核菌丝体的中间细胞形成冬孢子(习惯上称作厚垣孢子) ,许多冬孢子聚集成黑色粉末状的孢子堆。担子有隔或无隔,担孢子直接生于担子上,不能强力弹射。兼性寄生,引起植物的黑粉病。分科依据:主要根据

29、冬孢子的性状加孢子的大小、形状、纹饰、是否有不孕细胞、萌发的方式以及孢子堆的形态。举出层菌纲中两种主要病原菌属,说明其形成特征及引起何种病害?答:卷担菌属:担子果平伏,松软而平滑。担子圆柱形,往往卷曲。有隔膜。小梗着生在担子的一侧。担孢子无色,卵形光滑。紫卷担菌引起紫斑羽病。外担菌属:担子裸生,在寄主表面排列成子实层,常引起寄主植物发生肿大。坏损外担菌引起茶饼病。植物病毒有哪些传染方式?在介体传染中,病毒与介体有何依赖关系?答:传染方式:介体传染:昆虫、螨类、线虫、真菌、菟丝子等。非介体传染:机械性传播、无性繁殖和嫁接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病毒与介体的关系:关系复杂。根据病毒是否在虫体内循环分

30、为循回型和非循回型。循回型关系中根据病毒是否在介体内增殖分为增殖型和非增殖型。根据介体持毒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非持久性、半持久性和持久性三种相互关系。非循回型的关系全是非持久性的,而循回型关系中又进一步分为半持久性和持久性两种。简述雌、雄线虫的生殖系统的构造。答:线虫的生殖系统也非常发达,有的占据了体腔的很大部分。雌虫有一个或二个卵巢,通过输卵管连到子宫和阴门,子宫的一部分可以膨大而形成受精囊。雌虫的阴门和肛门是分开的。雄虫有一个或一对精巢,但一般只有一个精巢。精巢连接输精管和虫体末端的泄殖腔。泄殖腔内有一对交合刺,有的还有引带和交合伞等附属器官。雄虫的生殖孔和肛门是同一个孔口,称为泄殖孔。谈谈你

31、对利用抗病品种的认识(过去教训、今后前景) 。答:抗病品种在推广过程中因机械混杂、天然杂交、突变以及遗传分离等诸多原因出现感病植株,多年积累后可能导致品种退化。当前使用的抗病品种多数仅具有小种专化性,推广应用后,就可能使病原菌群体中能够侵染该抗病品种的毒性军中得以保存起来,就成为了稀有小种。随着抗病品种种植面积扩大,这类稀有小种迅速增殖,逐渐在病原菌群体中失去了数量优势,成为优势小种。在这一过程中,抗病品种就逐渐丧失了抗病性,最终成为感病品种。这种抗病性丧失现象,是影响抗病品种应用的最重要问题。为了克服或延缓品种抗病性的丧失,延长品种使用年限,除了在育种时应用多种类型的抗病性和使用具有不同抗病

32、基因的优良抗原,改变抗病性遗传基础贫乏而单一化局面外,最重要的是搞好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在病害的不同流行区使用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品种,在同一个流行区内也要搭配使用多个抗病品种。类病毒与病毒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耐热性、耐有机质。高度侵染活性。局限的存在部位。核酸组成的相近性。不显性感染。传播方式简单。比病毒更简单,只有核酸,没有蛋白质。为什么把线虫列为植物的病原物?答:线虫又称蠕虫,是一类低等的无脊椎动物,通常生活在土壤、淡水、海水中,其中很多能寄生在人、动物和植物体内,引起病害。危害植物的称为植物病原线虫或植物寄生线虫,或简称植物线虫。植物受线虫危害后所表现的症状,与一般的病害症状相似,因此

33、常称线虫病。习惯上都把寄生线虫作为病原物来研究,所以它是植物病理学内容的一部分。比较各种病原物的侵入途径与方式。答:各种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和方式有所不同,真菌大都是以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者以菌丝从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有的真菌还能从角质层或者表皮直接侵入,高等担子菌还能以侵入能力很强的根状菌索侵入。植物病原细菌主要是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有的只能从伤口侵入,但也有一些特殊的事例,如豆科植物的根瘤细菌可以侵入表面没有角质化的根毛细胞,而一般植物病原细菌是不能从角质层或表皮细胞直接侵入的。植物病毒主要从各种方式造成的微伤口侵入。虫媒传染的病毒是通过虫媒口器取食时侵入寄主植物。汁液和嫁接传染的病毒通过

34、其它媒介造成的伤口侵入寄主植物。其他植物病原物如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它们的侵入能力都很强。线虫可以穿刺和进入为损伤的植物细胞和组织,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吸根穿透能力也很强。病原物越冬越夏场所有哪些?答:田间病株:正在生长的田间病株体内外、异地同种作物、其它寄主作物。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侵入而潜伏在内部,与繁育材料混在一起休眠。土壤:在土壤中休眠或在土壤中腐生。病株残体:绝大部分非专性寄生的真菌和细菌都能在病株残体中存活,或者以腐生的方式生活一定的时期。肥料:随病株残体混入肥料或单独散落在肥料中。试述真菌分类地位的演变。答:两界系统:真菌归入植物界。三界系统:真菌归入植物界。四界系统:真菌归

35、入菌界。五界系统:真菌独立成归于真菌界。八界系统:真菌归入真菌界、假菌界和原生动物界 3 个界中。Ainsworth 分类系统:真菌归入真菌界。试述植物线虫的致病机制。答:有很多线虫对植物有致病性,有的能造成毁灭性损失。线虫的穿刺吸食和在组织内造成的创伤,对植物有一定的影响,但线虫对植物破坏作用最大的是食道腺的分泌物。食道腺的分泌物,除去有助于口针穿刺细胞壁和消化细胞内含物便于吸取外,大致还可能有以下这些影响:(1 ) 刺激寄细胞的增大,以致形成巨型细胞或合胞体;(2)刺激细胞分裂形成瘤肿和根部的过度分枝等畸形; (3)抑制根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 4 ) 溶解中胶层使细胞离析;( 5

36、) 溶解细胞壁和破坏细胞。由于上述各方面的影响,植物受害后就表现各种病害症状。土壤中存在着许多其它病原物,根部受到线虫侵染后,容易遭受其它病原物和真菌的侵染,从而加重病害的发生。试述植物病害化学防治所带来的问题及你认为的解决办法。答:化学防治使用不当对于植物产生药害,引起人畜中毒,杀伤有益微生物,导致病原物产生抗药性,农药的高残留还可造成环境污染。解决办法:准确的判断病原物,对症下药。与其他防治方法结合使用。安全用药。合理施药。选择恰当的农药种类和剂型。如何合理使用农药?答:合理选用药剂与剂型,做到对“症”下药。要科学地确定用药量、施药时期、施药次数和间隔天数。提倡合理混用农药,作到一次施药,

37、兼治多种病虫对象,以减少用药次数,降低防治费用。应轮换使用或混合使病原菌不易产生交互抗药性的杀菌剂,还要尽量减少施药次数,降低用药量。农药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或口腔进入人体,引起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使用时应注意安全。不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严格遵守农药的允许残留标准和安全使用间隔期。真菌从植物表面入侵时是如何克服各种障碍的?答:落在植物表面的真菌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芽管,芽管的顶端可以膨大而形成附着胞,附着胞以它分泌的粘液将芽管固定在植物的表面,然后从附着胞上产生较细的侵染丝。直接侵入的真菌就是以侵染丝穿过植物的角质层。有的真菌穿过角质层后就在角质层下扩展,有的穿过角质层后

38、,随即穿过细胞壁进入细胞内,也有的真菌穿过角质层后先在细胞间扩展,然后再穿过细胞壁进入细胞内。一般来说,直接侵入的真菌都要穿过细胞壁和角质层。至于非直接侵入的真菌除去在细胞间寄生的以外,到一定时期也是要穿过细胞壁而进入细胞内。侵染丝穿过角质层和细胞壁以后,就变粗而恢复原来的菌丝状。防治植物病毒主要应从哪些方面着手?答:抗病、耐病品种的利用。昆虫介体的防治。侵染源的消除或减少。农业栽培措施的利用。如何调节植病系统中各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来合理管理植病系统?答: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病系统是具有自发反馈的自动平衡系统,垂直抗性基因和毒性基因之间以及水平抗病性微效基因和病毒侵染力基因之间都进行着相互选择。在

39、农田生态系统中,植病系统是人工系统由人来调节控制的,研究寄主品种组成对冰盐小种组的影响,通过寄主群体的基因管理来控制病原物。试述植物的抗病机理。答:植物固有形态结构抗性。植物固有的化学抗性。诱导的形态结构抗性。诱导的化学抗性。诱导抗性。任何单一的抗病因素都难以清楚的解释植物的抗病性。植物抗病性是多种被动和主动抗病性因素共同或相继作用的结果。从生活习性、寄生性、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几个方面、试列出卵菌纲从低级到高级进化的序列。答:生活习性:水生两栖陆生。寄生性:腐生非专性寄生专性寄生。无性繁殖:游动孢子有两游现象孢子囊直接萌发。有性生殖:藏卵器内多卵球单卵球,物卵周质有卵周质。真核菌类造成的病害有

40、哪几种病症?不同的病症分别是真核菌的哪些结构?应该如何制片镜检?答:真菌类造成的病害病征有粉状物、霉状物、锈状物、颗粒状物、点状物、索状物、盘状物、伞状物等。粉状物:真菌的分生孢子;霉状物:菌丝和无性孢子囊或孢子构成;颗粒状物和点状物:真菌的菌核;盘状物:真菌的子囊盘;索状物:真菌菌丝形成的一种细丝;伞状物:真菌的子实体。制片:针挑少许(刀刮或切片)用水或乳酚油浮载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为什么人往往是病害大流行的主要原因?答:人对植物系统另外三角的影响如下:作物布局:如连作(土壤中病原物逐年增多) ,轮作(土壤中病原物逐年减少) ,间作,套作,单一种植等。栽培管理:如播期,灌水,种植密度,施肥中

41、耕除草等。调运种苗: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试述植物病害季内流行型的成因。答:对于单利病害,季节内流行型的成因主要是高的初始发病量。对于复利病害,季节内流行型的成因是感病寄主的大面积种植,有利于发病的气候条件及较高的初始发病量。水霉目与霜霉目在形态、寄生性、生活习性及所致病害症状有何区别?答:水霉目:形态:营养体是发达的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的游动孢子囊有层出现象。游动孢子有两游现象,藏卵器含一至多个卵孢子。寄生性:水霉目的真菌大部分是水生的腐生菌。生活习性:水生,湿生。症状:为害根部,造成腐烂。霜霉目:形态:双霉目的菌丝体发达。游动孢子囊大多产生再形态上有特殊分化的孢囊梗,游动孢子无两游现象,藏

42、卵器内形成一个卵孢子。卵孢子的细胞壁厚,壁的表面光滑或有瘤和皱纹。寄生性:霜霉目的真菌多半是陆生的寄生生物。生活习性:湿盛。症状:为害根部地上部,腐烂、坏死。试述植物病毒主要症状特点及防治措施。答:特点:病毒病有发病中心或中心病株,早期病株点片分布。发生植物病害的植株多为系统感染,症状分布不均一,新叶新梢上症状最明显。病毒病害症状往往表现为花叶、黄化、萎缩、丛生等,少数有脉带、环斑、耳突、斑驳、蚀纹等特征性病症。此外,随着气温的变化,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植物病毒时常发生隐症现象。防治措施:消灭病原物或抑制其发生与蔓延;提高寄生植物的抗病能力;控制或改造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而不利于病原物

43、,从而抑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一般以预防为主,因时因地根据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和植物脱毒种苗,通过治虫防病,选择最佳防治时期,及时喷施农药,采用农业措施,培育无病毒壮苗,加强田间管理等可有效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加强种子检疫等。试述植物病害不同防治措施的作用机理。答:农业防治:在全面分析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因子三者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农业调控,压低病原物数量,提高植物抗病性,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利用抗病品种的抗病性有效的遏制病害的流行。生物防治:通过调节植物周围的微生物环境来减少病原物接种体数量,降低病原物

44、致病性和抑制病害的发生。利用有益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物理防治:利用热力、冷冻、干燥、电磁波、超声波、核辐射、激光等手段抑制、钝化或杀死致病物。化学防治:使用农药防治植物病害。以一种病害为例,提出将不同防治措施综合起来的病害治理方案。答:试述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原理和机制,并列举 23 个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成功例子。答: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对病原物的各种不利作用,来减少病原物的数量和削弱其致病性。通过改变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关系抑制病害发生。我国研制开冈霉素是吸水放线菌开冈变种产生的葡糖苷类化合物已用于防治稻、麦纹枯病。栗疫病病原菌弱致病性菌株有可传染的真菌病毒。已用于防治栗疫病。利用菟丝子炭疽病防治大豆菟丝子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